人与自然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33:33
人与自然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人类不仅从自然界摄取营养、水分、空气和阳光,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且,也在自然界的影响下,生活、学习和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人们在大自然变化影响下,形成的自然生活规律。寒来暑往,昼夜阴晴,地理环境等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有所反应。如:春和景明,风和日丽时节,人的心情愉快,生命力旺盛;寒冬腊月,阴晦天气,则使人情绪低沉,精神不振,甚至使一些有风湿病的患者,感到不适等等。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就得了解自然界变化规龟并且与其相适应。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自然环境、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天(按:泛指大自然)有所变化,人即有所反应。因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用以说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曾明确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并提出了一整套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保健措施,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养生理论体系,在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认识和了解这一理论和保健措施,对于人类养生保健是极为有益的。

    一、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自然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祖国医学将其归纳为:四时,六气。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六气是指不同季节中出现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特点。就其气候特点来说,又可归纳为寒、暑两大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观察到了这一自然变化规律,认识到了自然界的寒来暑往是有周期性的,如《周易》系辞中说:“寒在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自然界的寒、暑变化,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变化。因而,生物也形成了相应的变化规律。春季,气候温和而万物萌生;夏季,气候炎热而万物茂盛;秋季,气候凉爽而万物结实;冬季,气候寒冷而万物枯萎。祖国医学将这一规律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同样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这一变化是通过人体自身的生理调节来适应的。具体他说,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均随四时变化有相应的调节。
    1.五脏盛衰,与四时相应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它们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与四时相应的变化规律,有如下特点:
    春季,万物萌生,生机勃勃,人的新陈代谢也随着春季到来而日趋旺盛。由于人体的活动量在春季逐渐加大,所以,血液循环、营养供给都需要相应增加。肝脏则是贮藏和调节血量的脏器,在春季到来之时,肝脏的生理活动即随新陈代谢的萌盛而相应增加。所以,春季是肝脏机能活动旺盛的季节,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应在肝”的道理。因此,春天的养生原则就是要注意肝脏的保养,如果肝脏机能正常,就可以适应春季的变化而健康无病,反之,肝脏机能失常,适应不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就会出现由于肝脏失调而引起的一些病症。如:头晕、头痛、高血压、胸胁胀满、情绪急躁、疲劳倦怠、肝区疼痛、不思饮食等等。一些精神病及肝病患者,也容易在春季发病。因而,当春季到来之时,应该注重肝脏的保养,在情绪上要经常保持乐观,不可急躁恼怒,暴怒则容易伤害肝脏,也可诱发高血压、肝病。在生活上,注意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在饮食上,应注意不要食用过分燥烈的刺激性食品。素有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服用养肝、降压的药品;精神病患者,也宜在此时定期服药,避免精神刺激。所有这些,都是适应春季变化,保养旺脏的养生原则。以此类推,夏季,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因而,心脏的负担较重,故夏季必须保持心脏机能旺盛,方能适应夏季气候变化。夏季气候炎热,易使人急躁不安,故在精神方面,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盛夏酷暑,烈日炎炎,人汗出较多,故宜注意不要在烈日工作时间过长,并宜多喝水,以补充因汗出而消耗的水分。饮食上,宜多食青菜,注意少食燥热性食品,同时,也不宜过分食用寒凉食物,以免肠胃受伤,有心脏病的患者,在夏季尤其要注意护养心脏,以免复发。夏末秋初时节,气候炎热而多湿,人们称之为“盛暑”天气。此时,万物丰茂,蔬菜、瓜果陆续上市,因而,是人体消化机能最活跃的季节,故应注意保养脾胃,防止“病从口入”,而发生消化道疾病。秋季,由暑转凉,万物结实,气候干燥,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机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人也如此,要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首先是体表肌肤及担负呼吸机能的肺脏。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感冒、咳嗽。一些素有哮喘病的患者,往往在秋季,病情开始加重,因而,秋季宜注意保养肺脏,随气温变化而增减衣被,以适应秋季变化。冬季寒冷,万物潜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中医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行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则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弱。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如:肾脏病患者,老年哮喘病人,以及年老体弱的人,在冬季多觉不适,甚至旧病复发。因而,冬季注意对肾脏的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五脏调养的原则和方法,将在本书后边分别予以说明。
    2.适应寒温的自我调节
    人体适应外界寒温变化,是通过自身调节来完成的。春天,气候温和而大地解冻,水泉流行,人亦应之,血流加快,经脉畅通即是机体的反应。夏天,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故人体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秋冬时节,气候寒凉,人体的气血受气候影响,也相应潜行于体内,为了御寒,人体肌肤表面的毛孔关闭,皮肤致密,以保存体内温度,来适应寒冷气候的变化,汗液相应减少,而尿量增多。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为了保证人体的这种自我调节机能,应该根据季节变化,加以注意。例如:气候炎热的时候,人体毛孔开泄,气血活跃干肌表,这时应注意不要过分贪凉,以免风、寒、湿等致病因素侵袭机体,而导致感冒、关节病的发生,气候寒冷之时,人体毛孔关闭,气血潜行于体内,这时,即不宜过分地避寒就暖,过暖则使机体汗出,致使御寒机能减弱而发病,诸如感冒、咳喘、高血压等等。一旦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失常,往往还会诱发其他病症。保护机体的这种自我调节机能的原则有两点:一是增强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如适当的室外活动锻炼、游泳、日光浴、冷水浴等,可加强身体肌表的调节机能。二是注意衣物的增减及室温的调节,避免气候突然变化伤及身体。当然,也要注意不宜持之过偏。常见一些青年人于盛夏之时,满身大汗而用冷水浴身,只图一时痛快,而招致关节痛、汗闭不出、甚至于丧失活动能力,其结果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也常见一些体弱、年老之人,为了御寒,而闭居室内,着厚衣,就火炉,这种做法,会使身体的防御机能减弱,因而,更经受不伎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一有风吹草动,便会生病。这两种情况,皆不足取。
   二、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一天之中,随着日出日落的变化,气候也各有不同。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日中则人气长,外则人气始衰,夜半人气入藏。”这种变化,既反映了一日之内的气温变化特点,又反映了人体相应变化的生物节律。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清晨起来,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体力都十分充沛;中午则是人体在一日之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及至傍晚,则由于一日的活动,人体略觉疲乏,而夜半,则机体处于相对静止休息的状态。这种变化,随着太阳的出没而呈有规律的发展,也即现代科学所说的“生物节律”。如果顺应这种节律,人们生活规律,则身体会健康无病。反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按照这种规律生活,就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会导致发病。常见一些上夜班的人,精神不振,食欲不好,甚至于患胃肠疾患,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对于年老、体弱、多病之人,一天的变化则是比较明显的。一般气虚体弱的慢性病人,如:肺结核、风湿热、心脏病患者,以及病毒性感冒等病人,其症状变化往往是清晨及中午感觉轻爽,而傍晚及夜半则症状加重。这主要是因为上午人的正气较强,抗病能力较大;而傍晚及夜半,人的正气较弱,不足以抵抗致病因素所致。根据这种变化规律,在养生保健方面,则可采取相应措施。一是要使生活起居规律,顺应昼夜变化,做到“起居有常”,强化生物节律,并据自己在一日之内,精力、体力的盛衰规律安排学习、工作,这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要过分熬夜,更不能使生活不规律,以致生物节律紊乱。二是针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宜根据其一日之内病清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气虚及心脏病患者,可在每日下午2—3点时,酌情服用药物,并可适当服用诸如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生脉饮等,以增强人体的正气,这样,往往可以消除或减轻傍晚的症状。对于肺结核、风湿热等病症,除采用一般治疗措施外,也可在每日下午2—3点后,服用一些养阴清热或清利湿热的药物,如:肺结核患者可服用养阴清肺膏,风湿热患者可服用阿斯匹林等等。同时,也可适当服用一些补气药品,这对消除症状,减轻不适有一定作用,于治疗也有积极意义。
    总之,根据这一生物节律特点,顺应其变化,健康人则可更大限度地发挥其智慧和潜能,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避免发生疾病。对于年老多病的患者,则可减轻症状,促使疾病早日痊愈,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体内存在着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与尿的成分、激素、酶、各种受体等,都有内源性生理节律,这种节律特点明显地近似昼夜芍律变化。因而,认识昼夜变化与机体生理变化的关系,对于养生保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三、月亮盈亏对人体的影响

    月亮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月亮盈亏的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月初天空出现一弯新月时,人的气血运行便开始趋干活跃;而月中天空出现一轮明月时,人的气血充盛,新陈代谢机能较强;当月末之时,则人的气血运行趋缓。这种生物节律,有如海水的涨潮、落潮,受月球的引力影响而有周期变化。体现在人的生理机能上,则是以气血的盛衰、抗病大的强弱,以及情绪、智力、体力、体温、内分泌等诸方面表现明显。据现代研究表明,人体的体力(包括精力、抗病能力、力量、速度及全身协调的能力等)平均以23天为一个循环周期,周期的前1/2时间为高潮期,人体可呈现良好的状态,而后1/2时间,则为低潮期,人体各方面机能处于低下状态;而情绪的高潮和低潮,则是以28天为一个周期;智力的好坏,则是以33天为一个周期;而妇女的月经周期,则是以28天为一个循环。足以说明,祖国医学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是有其实践依据的。在养生保健方面看来,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这些周期节律,掌握其生理高潮及低潮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潮期的作用,那么,就可以使人的智能、才华得到进一步发挥,使人的潜在能量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低潮的到来,而导致的一些失误、差错及发病。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则可根据月亮的盈亏,摸索出疾病复发的规律,从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而对于危重病人来讲,在了解人体新陈代谢、月周期的强弱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于临近低潮之前,采取积极的防护、抢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使病人转危为安。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要想保证机体健康,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应对“天人相应”的理论有个基本了解,并力求在实际生活中顺乎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