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军:“超女”·林昭·民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14:46
吴冠军:“超女”·林昭·民主

“超女”·林昭·民主

吴冠军


    因我一直对那些商业娱乐节目不感兴趣,回国这段时日基本没看过电视节目(打开电视机的时候,总是要看DVD)。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对关于“超级女声”这档模仿American Idol的综艺节目之大量公共评论,基本没作阅读。刚知道竟有许多知识分子写评论认为“超级女声”是一次大规模的全民性民主实践。闻言我只感震惊,与沮丧透顶:难道我们真的隔离民主太久了?

    在墨尔本两年,Australian Idol在当地是一档很红很红的综艺节目,和另一档节目Big Brother双峰并峙。但是没有人因为它红,因为它的规则平等、参与度大,便将它看成是一场民主实践。每一个参加得很投入很激动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一档典型的商业娱乐节目!而在国内,一个规则并不那样合理,甚至充满随意性的一档综艺娱乐节目,竟被不少知识分子们看作是民主实践,其中很多一些还是我的朋友(连王晓渔先生也在一篇反思性评论的结论处写道:“‘超级女声’可以用‘民主说’来解释,但是并不值得过度乐观”),真让我目瞪口呆。关于民主的理论性研究与反思性批评这几年已在国内知识界被深入讨论,关于民主的经典性与当代重要的著作,也已被大量翻译进来,难道有哪家哪说是将民主定义为一场开放式的大众参与性的娱乐节目的?纪霖老师专门写了反驳文章,正面回应了这种奇怪的说法,分析得很通透。

    不过,其中有一段值得一提。纪霖老师在文中写道:

    大众时代的民主应该是不设门槛的,一个人不能因为其贫穷而被剥夺投票的权利。“超级女声”投票的门槛何其之高,平时一毛钱的短信,竟然被抬高到一元钱!表面上“超女”的投票是平等的,但其背后充满了金钱的元素,囊中羞涩的广大民众,不得不考虑参与的成本,而对于有钱者来说,可以一掷千金去买卡买票,用金钱影响选举的结果。不是有报道说,有大款者一口气出资50万元买手机卡投票么?金钱对投票的渗透,是对民主精神的自身颠覆,那不是民众的意志,只是金钱的意志。

    显然,纪霖老师的这段对民主的精到分析,还是基于“超级女声”是一种“大众时代的民主”的讨论预设。一毛钱的短信被抬高到一元钱,这种操作在国外也有。问题不在于这一操作上,因为它本就是一场商业运作,赢利就是其最终目标(真的是最终,背后决决决没有一个实现民主的“终极目标”),而且最后确实有那么那么多人来buy it,愿意以10倍价格来发短信。根据商业原则:讨价还价,买卖双方交易时信息透明,你情我愿,那么,这就是公正的市场交易。可以说,“超级女声”在国内范围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业娱乐运作(不敢说“最成功”,因为实在不熟悉国内综艺娱乐节目)。至于它现在被很多知识分子当作为一个“大众时代的民主实践”,恐怕那些操作者现在在一边数钱,一边要捧着肚皮笑死:你们这些知识分子,真是“变态”(参Lacanian perversity)到家了!

    对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那些有关民主(以及民主的诸种模式)的经典性理论及其批判性的研究,都并不陌生了。同时,在民主的实践上,作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我们,本也应不陌生:难道我们眼前真没有别人,就只有那些“超女”了么?

    多少代仁人志士在不竭努力,林昭这样的前辈知识分子在死亡面前坚决不妥协,“宁为玉碎,以殉中华”!民主的实践,是公共的、理性的(reasonable)、是超越私人合理性的,是林觉民们、林昭们用生命、爱情、与全部的所有,来实践来争取的。那类私性的、合理的(rational)追逐自我利益的商业操作,跟这种实践正是南辕北辙。这些商业-市场社会下的“合理-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一遇到压力(更别提生命威胁),“合理的”逻辑势必使他们走向妥协,放弃原先追求的公共事业。

    早年的罗尔斯对此还未看清,写了几十年《正义论》,老了才知道那些精致的推演纯粹是在自欺欺人。没有理性的、公共的、甚至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仁人志士站出来(请大家在看“超女”之余,读读林觉民就义前的《与妻书》罢:“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而只是任由自我中心的“合理人”与犬儒们横行,那么,一切公共的启蒙事业都没有希望!那么,当代的我们则将必然面对康德与晚年罗尔斯的哀叹:人类在这地球上生存下去,是否还有什么价值?!

    今天国内的知识分子们,在林昭与超女之间,谁是民主的实践者,难道真的如此“茫然”么?!难道我们这帮当代知识分子,真能在酸酸甜甜的“超级女声”中“学太上之忘情”;在“玉米”、“笔迷”、“凉粉”的短信争夺战中兴头上来大笔一挥,将民主实践拉到那个层次?!在今日中国,有多少人知道李宇春,又有多少人知道林昭?今天的中国,少一个“春春”,有几百万人要跳起来;一个无名无姓的当代林昭若“理由不明”地失踪,又有多少人care呢?我们知识分子的实践,岂能也因主流商业潮流而跟着团团转,以一种“泛民主论”(章乐天先生语)的视野与心态,来处理任何当下现象?民主,从来不是娱乐、不是happy together;而是鲁迅笔下那“真的猛士”们不竭追求与争取的公共事业:不但看到“惨淡人生”而坚忍不退,且勇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继续毅然前行……

    至于我(很大程度上感谢六月的“死亡”),还是那句话:

    没有兴趣谈论(不存在的)“女人”,除了——

    林昭,和当代的林昭们……

    让我们再读一下林昭先烈被秘密枪决前所慨然吟诵的诗句: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灵台。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他日红花发,认取血痕斑。
  媲学嫣红花,从知渲染难。

    九叩一恸!

    此灵台一线青磷光,当由我辈死以继之!


(参见吴冠军:“粉黛滔滔皆假面,笑君犹自问庐山”——放弃参加“超级女声”讨论的“不合时宜”的声明)

[ Last edited by 边缘人 on 2005-8-29 at 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