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子: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8:48
 

(照片为杨叔子院士在瑜珈诗社第十二期诗词写作提高班结业仪式上讲话)

   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让中华诗词陶冶大学生情感,活跃大学生思维,融入大学生心灵,让中华诗词在大学校园铸造辉煌!这是时代与形势的需要,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需要!


    民族,主要是同文化有关的。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这个民族;而没有自己的诗歌,也就没有这个民族的文化。诗歌,以其极为明显的民族特色、极为精练的形式、极为时刻的内容、极为独有的风格、极富感情的语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映射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光辉,体现着一个民族精神的精华。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精美博大。无论思想之含蕴、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言之丰富、体式之多姿、技艺之高潮、流传之广泛,生命力之强大,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诗歌,无有能出其右者。诸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楹联等一大批光辉夺目的作品,诸如屈原、草草、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汤显租、关汉卿、于谦直至鲁迅、柳亚子、毛泽东、叶剑英等一大批拔群出类的杰出诗人,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一绝的中华诗词,自古至今,一直激励着我国人民前进,推动着人类文化发展,是一座永垂不朽的入云丰碑。

    “不尽长江滚滚来。”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随着科技高度发达,特别是高新科技飞跃前进,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人们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世纪。而知识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关键。其实,众所周知,在现代,国家之间综合国力与经济势力的竞争,最主要的就是科技竞争,特别是高新科技的竞争;但是,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就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教育是科技现代化的基础,大学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也是高科技的“源头活水”,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泉。人才不仅应是高层次的,而且应是高素质的。所谓高素质者,就是不但有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也有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能掌握与开拓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能继承与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但懂得如何做事,而且懂得如何做人。我一再强调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今天,世界一流大学,几乎毫无例外,都在强调人文教育,强调人文精神。为什么如此?当科学技术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极大极快极重要的进展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们不能不看到这带来的种种严重负面影响,不能不看到人的“异化”,不能不看到事物可能走向反面,不能不看到人类社会甚至可能走向灾难深渊;从而不能不看人文文化发扬、精神文明建设的极为重要极为急需的关键作用。是的,我们不仅要“观乎天文,以察时事”;也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今中外,毫无例外!时至今日,“化成”更为迫切;忽视此点,将会后悔何及!

    我国大学教育在建国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举世共睹,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了不可估量的重要贡献。但是,以史为鉴,自知者明,也的确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严重弊病。这就是去年4月15日我在国家教委召开的一次教学研讨会上讲的“五重五轻”——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五重”是对的,而“五轻”是错的,后果是严重的。重功利,轻素质是要害;而轻基础、轻实践、轻个性、轻素质又同轻视人文密切相关。人文教育是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是基础的基础;当然,这离不开实践,要扎根于实践。毫无疑问,加强人文教育才可能从根本上解放、发展与培养健康的个性;也正因如此,人文素质才是一切素质的基础素质。轻视素质,忽视人文,急功近利,不顾长远,危害极大。1982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几位魂系神州、心向华夏的外籍华人教授告诉我:“大陆教育有缺陷。你看,到这里的大陆留学生,ABC都很好,XYZ也和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可惜!可惜不太了解长江、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知道《史记》、《四书》。请问将来他们能为中国、为中华民族服务吗?”问题提得很尖锐,很深刻。ABC很好,外语很好;XYZ,数学很好,业务很好;懂得美元、英镑,会打经济算盘;不太了解长江、黄河,对祖国的地理知之甚少;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对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不知道《史记》、《四书》,对祖国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一无所知。是的,这样的留学生一旦学成,能否对祖国、对民族有认识、有感情,能否克服一切困难去为祖国强大、为民族繁荣而献身呢?答案已是显然的了。远者不论,近其何如?在部分青年大学生中,“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已为“到公司去,到海外去,到钞票最多的地方去!”口号所渠道。改革开放的年代,谁也不反对到公司去,到海外去,引进先进科技,了解最新信息,加强对外交流,团结国际力量,促进国内发展;但决不是一旦去后,魂丝毫不系神州,心根本不向华夏;更决不是把基层、边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视为决不去之地。若是这样,祖国谁去建设,历史使命谁去肩负!这类的事例,难道还少吗?当然,我们决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责怪一代不如一代;相反,我们深信一代强过一代,这是历史事实。我们之所以严肃地提出这一痛心疾首的问题,为的是要反省我们教育上的事物和弊病。邓小平同志1989年就尖锐地指出,我们最大的事物是教育。现在回顾,就更为清楚了。“一事不忘,后事之师。”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从孔子删定的《诗经》开始,一部两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其中繁星满天、佳作如林的诗歌发展史是一条主脉中华诗词以其特有而吸人的魅力、丰富而真挚的感情,感染着、陶冶着人们的感情,塑造着、升华着人们的高尚精神境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获福趋避之。”这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欲摇桨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闪耀着对人民的热爱与同情的民主意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粉骨身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激荡着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开、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饱含着深深的依恋之情!“谁谓河广?一苇杭之!”“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这彰扬着大无畏的斗争气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寄托了对离人的深深祝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奔流着亲人分手的无限惜别之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睫在目前常不见,道为身外更何求。”这揭示了多少深刻的哲理!而孟郊的《游子吟》,成为描述母子神情、歌颂母亲伟大的千古绝唱!李白的《静夜思》,成为倾诉故乡之恋,永怀家园之念的不朽篇章!……如此种种,何胜枚举?!吟这些诗,唱这些曲,将自己融入诗情与诗境之中。如此长期受诗词熏陶,爱国之情怎能不强烈、不深厚?!精神境界怎能不升华,不崇高?!奋斗意志怎能不顽强,不坚韧?!

    中华诗词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者、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呼唤着人们的创新意识。思维是极为重要的:人的水平之所以不同,就在于思维方式与水平各异。人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严密的抽象的逻辑思维,一种是发散的形象的知觉思维。前者主要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施有关,主要同左脑有关;后者主要同文、史、哲、艺等人文活动有关,主要同右脑有关。这是诺贝尔奖得主佩里的主要成就。他还指出,人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100万倍,人脑的开发主要在右脑。众所周知,人脑的脑神经细胞的利用率一般还不到20%,这就是说,几乎80%以上的脑神经细胞还没有得到利用,潜力多么大!爱因斯坦讲过,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文学、艺术对启迪思维有着极大的作用,中华诗词自然更不例外。我国近代的著名科学家几乎都同中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至于在国外,例如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等一大批一流科学家,莫不热衷于音乐,诗歌等文艺活动,并有卓越成就。正因为两种思维的结合,他们在科学上作出了极为杰出的贡献。文艺,当然包括诗歌,其伟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而决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林从龙先生举了个写“愁”的例子:“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有了深度;“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有了形状;“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愁有了倍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体积与长度。……我们还可举出:“乾坤虽大愁看着。”你看,愁到了什么程度了?!而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正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所继续呼唤的素质。“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当然,“创新”还有更广泛的意义。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技术,所用的都是已有成熟技术,而其创新之处就是十分恰当而巧妙地组合了已有的成熟技术,是“系统工程”的胜利,是集成技术的胜利。在中华诗词中何尝缺少此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本是五代翁宏《春残》一诗中的两句,然而由于宋代晏几道在一曲《临江仙》词中,恰当地用了这二句,天衣无缝地融为词的有机部分,从此这二句的“专利”似已属于晏几道了。至于宋代周邦彦的词《西河?金陵怀古》,大量化用了以往的诗句,但却是“浑然天成”,“如自己出”,就更为典型了。

    至于中华诗词中,好的诗篇,好的诗句,给人们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可令人去思索、去飞翔、去开拓。唐代韩宏羽《题仙游观》诗中最后两句,“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这是赞美仙游观的;而我常用以送给我国在外的留学生,告诉他们在神州大地上,完全有他们施展才能、成就事业的场所;我也常用以赠予一些办得好的企业,称赞他们能立足本国,自力更生地办好企业;当然,我还可作更多的引申。那么,在科学技术中,一个领域中的知识与规律往往可以启发人们去寻找、去发现另一个领域中的知识与规律,去创新,这种事例决非少数!

    我个人的经历和成长是与中华诗词的熏陶与感染密切相联的,这可以说明诗词对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吧。我不到五岁,抗日了,逃难了。我家是个大家庭,我父亲是位坚定的爱国者。他严肃地告诉全家:“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决不当顺民,决不做亡国奴!如果日本鬼子赶上我们,我们全家自杀,投河自杀!我们要记住,一定这么做!”逃难开始,没机会上小学。他教我读书,我读的第一本启蒙书就是《唐诗三百首》。念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着这一首明白如话的古诗,他沉重地讲:“孩子!我们的家乡湖口,给日本鬼子侵占了,家乡的石钟山遭污辱,家乡的同胞受蹂躏,水深火热,我们决不能忘记!见了明月,就要想到家乡湖口,想到家乡同胞,想到敌人的野蛮侵略,想到民族的奇耻大辱。”是的,“月是故乡明”,“万里归心对月明”,对故乡之情,对日寇之恨,从小就这么扎根在心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是当时的现实。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日寇的四军战导致鼠疫的大肆流行,日寇包围形成的食盐的极端缺乏,生活的动荡,当读到“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怎不引起强烈的共鸣?!大家庭的分居异地,彼此通信的十分不便,“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夜乡心五处同”,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拨动怀念的心弦?!后来念到《诗经》,看到难民颠沛流离,衣食无着,“岂能无衣,与子同袍”,怎能不激起我一颗童心,要同大家一样,为反抗日寇的侵略而英勇斗争?!许多诗篇中展现出的祖国山原湖川的秀丽雄伟,家乡春夏秋冬的千姿百态,故园晨昏夜午的奇趣,风雷云雨的壮观,松柏梅竹的高洁,虫鱼鸟兽的生气,如此等等,无不渗透了诗人的挚爱、依恋、深思与寄意,饱含着诗人的这里光芒。我还记得,父亲写过不少诗,有一首气律开始两句是“长蛇封琢出扶桑,一任横吞并八荒。”他痛斥日寇的横行霸道,凶暴残忍,贪婪无厌。这不能不感染在他身边的我。理智、感情就这样伴随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在我身上发展着。

    1949年4月南昌的解放,是我人生中的重大转折。解放前,我根本不了解共产党,听到的看到的基本上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共产党的种种造谣污蔑。事实胜于雄辩,乌云遮不住太阳。谁是谁非,历史作出公平裁判。解放前几天,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还在街上作威作福,特别是那些伤兵“老爷”,横蛮无理至极,吃拿不付钱,动辄大打出手,道地是土匪强盗,哪有理?哪有法?而解放第一天,天下着蒙蒙细雨,入城的解放军军纪极严,受伤的战士裹着绷带,站在茶馆屋檐底下,连茶馆也不进。两者对比,何其鲜明!那时还不满16岁的我,心中油然而生的是:这确实是仁义之师,应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思想上的变化翻天覆地!解放后,我念的第一首诗,是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写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我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挥砍,多少志士仁人的慷慨就义,近一百多年来志士仁人写下的可歌可泣的诗篇我越读越多,真理也越来越明,革命英雄的伟大形象也越来越铸立心头。如秋瑾写的“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富贵不能淫!周超写的“薪胆生涯剧若辛,无忧孱弱莫忧贫”。贫贱不能移!夏明翰写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威武不能屈!孙中山写的“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过来”,境处清王朝黑暗残暴的镇压,伟大理想凝成的气势磅礴的诗句!徐锡麟写的“只解沙场为国家,何须马革裹尸还”,发扬民族传统,一派浩然正气!何香凝写的“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誓承廖仲凯遗志,坚定精忠报国!陈毅写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面临死亡,掷地铿锵革命到底的决心!陶铸写的“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身处逆境,镇定自若,革命者的坦白胸襟!叶剑英写的“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年满八十的老人,写出了气势与意境胜于刘禹锡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更为高明的名句!鲁迅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敌人的憎恨,对人民的热爱,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地引了这两句诗,并讲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是的,这两句诗我确实是作为座右铭。

    至于毛泽东的诗词,对我影响太大、印象太深、感染太强了!他的诗词是伟大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融合,伟大、壮丽、明白、深邃,是史诗,是诗史。“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气壮山河的革命宣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比坚强的革命决心!“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无比美妙的欣欣境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革命者广阔无私的胸怀!“不怕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镇定自若的伟大气概!毛泽东诗词是中华诗词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华诗词精华的继承与发展。

    应该看到,中华诗词的传统形式在今天仍有新的巨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对新诗必须重视,新诗一定要发展,新诗的创作大有潜力,新诗的前景无限广阔与美好。但是应知史鉴前辙,居安思危!传统形式的中华诗词必须发展,而且仍然可以发展,可以赋予新的内容。读读贺苏写的庆祝香港回归的五绝吧:“七月回归日,百年雪耻时,老夫今有幸,不写示儿诗。”情真,语挚,意深,越读越妙!1996年1月,我和另外9位大学校长访问了我国台湾,骨肉之情,处处可见,深深感人。当时,我就填了《浪淘沙》一词,上阙是:“峡浪接天云,逝水流年。悲欢离合几多篇?!本是根生同一处,梦也团圆。”此词受到台湾同胞欢迎,广为台湾报纸刊载。海峡两岸,不可分离,逆此潮流者,必招失败与灭亡。另外,翻译得好的外国诗,在我国也有强大的生命力。最典型的是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斐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它鼓舞了我国多少仁人志士献身于民族的独立、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甚至以为它是本国的“土产”,荣辱了中华文化。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中华诗词,我讲,宋代陈与义写得好:“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这道出了我们的心情。正如保尔所讲的。“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么度过:在他挥手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做人卑劣、生活庸俗而羞耻。”诗就是与酬此奋斗岁月紧紧相伴的!

    感情的陶冶、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的活跃、创新能力的加强,势必导致大学生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入思考,导致大学生乐于献身、勇于探索、敢于开拓,导致大学生对祖国与民族及其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深刻了解与无比热爱,而这一切势必导致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民族根的加深加固,爱国情的加强加厚,对人类进步事业责任感的加伸加强,这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中华诗词搭补走进大学校园,不但是时代的呼唤,国家的需要,而且也是大学生的渴望与要求。华中理工大学有“瑜珈诗社”、“夏雨诗社”,还有“京剧社”、“书法社”、“国画班”等等,学校直接举办的“人文讲座”,三年已420期以上,大多数场合听众爆满,总人次已达15万以上:“唐宋诗词赏析”、“京剧赏析”、“中国语文”等等选修课,堂堂几乎座无虚席,而且有的还得一次接一次重开,深受欢迎;更为可喜的是,这哦写人文教育唤醒了大学生新的人文意识与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出一批中华诗词爱好者与京剧爱好者、书法爱好者。其实,在许多兄弟学校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做得更好,值得我们学习。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高度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诗词的红能,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中华民族的繁荣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功德无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