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防印度越南通胀随大米传入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6:28:55
 须防印度越南通胀随大米传入中国  余丰慧  作者文集

    目前,印度、越南两国出现了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越南受大米价格高涨的影响,12月CPI同比上升了6.52%。泰国、印度、越南是全球前三大的大米出口 国,中国国内市场泰国香米价格已连续飙升,不过,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明年内不会出现恶性通胀。(12月29日《广州日报》)

    笔者认为,印度、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的通胀不会影响中国或者说中国明年不会出现通胀的观点过于乐观。曾记得2007年通胀的几个因素中,除了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外,另一个因素是受到泰国、越南等大米出口国家价格飞涨而引发全球粮食出现大幅涨价。香港是泰国大米进口比重较大的地区,香港米价直线上涨,接着中国内地泰国大米开始上涨,进而粮食价格出现波动。

    越南的价格走势对中国很有参考价值。越南的通胀,地产泡沫是一大原因。由于外资进入对房地产投机炒作,越南房价一直在上涨,而住房供应量不足,加剧了房地产价格飞涨。中国虽然房地产泡沫的始作俑者不是外资,但是,泡沫本质以及将要带来的影响与越南十分相似。随着中国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的一部分过剩流动性极有可能冲击一般商品,推高商品价格,成为通胀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造成通胀的因素许多都不是本国可以左右的。中国大宗商品对国际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大宗物资价格的上涨可以传导到国内,比如像石油、大豆、棉花。在美元贬值预期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会愈加激烈,传导到国内,产生输入型通胀不可不防。由于泰国香米价格攀升,已经造成中国广州市场泰国香米一月内接连涨价,带动国产大米价格稳中有升。从国内情况看,11月以来,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水电煤气暖公共产品一起涨价的现象已经集中出现,广大百姓已经感觉到物价压力,感觉到钱有点毛了。同时,今年9.7万亿信贷投放产生的超量货币发行肯定影响到通胀预期。

    在周边国家通胀夹击之下,在国内外因素影响之下,中国明年发生通胀的可能性非常之大。经济学家樊纲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形势变化得很快,其中包括资产泡沫和流入境内的热钱状况,明年肯定会出现通货膨胀,但高通货膨胀率不大可能。

    因此,对包括印度、越南通胀的传导因素决不能掉以轻心。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国央行要对通胀有所警惕,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应对通胀准备,加大对市场中过剩流动性的回笼力度,对资产泡沫和流入境内的热钱保持警惕,加强对国际通胀因素的观察,慎重调整水电煤气暖等公共产品价格。
有无通胀之忧尚需观察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20日的“第十二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谈到物价时表示,中国现在既无通货膨胀也无通货紧缩。(12月21日《新京报》)

    中国未来发生通缩的可能性不大,这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而是否会出现通胀却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笔者注意到,认为我国目前甚至2010年都不会发生通胀的群体中,专家学者占较大比例。这些群体之所以认为中国没有通胀之忧主要有这样两个观点:一是中国11月份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是正0.6%,1月到10月份是负的0.9%,以此说明中国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就是代表人物。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目前生产过剩非常严重,一些产品滞销,说明商品供给充足,何谈通胀?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对于通胀问题过于乐观、缺乏市场调研,有形而上学的嫌疑。

    11月份CPI刚刚转负为正,表面上看确实离通胀还远,但是,统计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以往的情况,与现实物价走势到底吻合度有多高值得商榷。专家们大多数都是依靠统计数据得出中国无通胀之忧结论的。可是,同一时间市场物价走势正在发生大的变化。当前,一些农副产品价格可谓直线上升。大蒜价格暴涨是导火索,紧接着辣椒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食用油集体涨价,面粉也有小幅上涨,肉禽蛋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特别是蔬菜价格近十天涨幅令人瞠目结舌。前期蔬菜涨价可以找到雪灾影响这个原因,现在雪灾已过去,但是价格却还在上涨。公共产品的水电气煤都开始跳起涨价集体舞,并且明确说2010年还要集体劲舞。虎年没到,涨价风却放了出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管理好通胀预期,如何管理好呢?从居住类价格来说,众所周知的住房价格暴涨外,二手房价格以及住房租金都在上涨。可以说,CPI中的许多项目价格都在上涨,并且上涨趋势越来越明显,怎可轻言没有通胀之忧呢?

    笔者希望包括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在内的众专家们实地到市场里转悠一下、做一次调研甚至亲自买一两次菜,相信就不会得出通胀无忧的结论了。这种观点实际是缺乏市场调研、只看统计数据想出来的结论。

    另一个现象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胀与货币供应量密切相关。今年4万亿投资和近乎10万亿的信贷投放有一个时滞效应,在实体经济不能完全吸收过剩流动性的情况下,这种时滞效应最终将会对物价造成大的冲击。近期物价急速走高与此不无关系。特别是在股市、楼市进入调整阶段后,释放出的一部分流动性将会进入其他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寻找炒作机会。对物价构成的压力将非常大,不能说通胀已经发生,但可以说离我们已经不远。产能过剩大多是工业品,这就预示着中国经济可能出现一个更加令人担忧的现象:滞胀。

    因此,从思想上不能对通胀掉以轻心。中国没有通胀的论调是非常有害的,可能给决策者提供错误信息,误导决策者,影响其做出正确决策。货币政策必须从过度宽松状态开始收紧,回收市场流动性,视物价走势情况该加息时一定要加息。

    政府能够管控的物价比如:水电煤气暖、成品油要严格限制其涨价行为。对于当前一窝蜂涨价的水电煤气公共产品要果断叫停。对于农副产品涨价要做好市场预测、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和非法投机炒作现象,将涨价的利益尽量让种植者得大头。控制公共产品涨价行为,把利益通过农产品涨价让渡给农民,也算以工补农吧。 增长与通胀的平衡  12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零至0.25%的水平,同时将结束部分经济刺激措施。这表明,美联储对经济的乐观度虽较前有所上升,但对复苏前景依然持谨慎态度。在刺激经济增长和防范通货膨胀之间,美联储试图求得一种平衡。

    维持低利率不变,这符合市场预期。市场普遍预计美联 储要到明年经济稳固复苏后才会开始加息。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自2008年12月将利率降至目前的历史最低水平后一直未变。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联储前货币事务部主任莱因哈特认为,美联储不加息的主要考虑,来自于对就业市场的忧虑。近期虽有迹象显示,美国经济在经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滑坡之后开始增长,但失业率仍保持在约10%的高位,美国经济并未走出衰退的谷底。因此,美联储仍将通过传统的利率杠杆手段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即在高失业率的状况下降低利率,帮助创造就业刺激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美联储目前对美国经济状况的评估较前明显趋于乐观。16日发布的公告称,自11月份以来的信息显示,国内经济活动持续上升,就业市场恶化迹象正在消退,特别是近几个月,随着资本市场的改善,华尔街大银行大都归还了政府提供的金融救援款,通用汽车公司最近也表示将于明年归还部分联邦救助资金。基于这些利好数据的推动,美联储计划结束部分紧急救助计划。事实上,美联储此前已开始尝试减少对资本流动性的支持。今年10月,美联储终止了3000亿美元国库券购买计划,并表示明年3月将完全终止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计划。随着金融市场这个“病人”症状的改善以及功能趋于稳定,美联储将逐步解除其原有的紧急治疗方案。

    不过,美联储在宣布退出计划的同时也明确指出,它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退出计划,以帮助支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舆论认为,美联储虽然发出了调整政策的信号,但具体的调整仍要取决于它对经济增长和市场状况的预期。与此同时,美联储终止放贷项目的计划对金融市场来说,仍是一个新的考验。在定量宽松政策安抚下重返机构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对美联储的政策改变会做出何种反应,这是美联储近期需关注的问题。

    美联储目前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境地。国会正在考虑剥夺其对银行的监管权,将其置于更广泛的监管之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正在等待参议院对其第二任期任命的批准。在出席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时,伯南克遭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指责。一些参议员指责其作为主要经济决策者,未能及早预警金融危机,同时认为其在促进就业方面措施不力;另有人则警告他应及时退出刺激计划,否则将导致通货膨胀。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就在美联储作出维持基金利率不变这一决定的当天,伯南克因及时推出救助计划使金融体系免于崩溃,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据报道,一位目击者称,当伯南克步入会场时,与会同事长时间起立鼓掌表示祝贺,但伯南克脸上却是一副略显尴尬的笑容。

    其实,国会对伯南克发出的这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指责声音,其实也是美联储及伯南克本人在经济决策中面临的困境。在对资本市场进行了两年史无前例的干预后,美联储正面临一个困难的选择:如果太长时间维持低利率,有可能在未来引发通胀,并为下一次资产泡沫埋下隐患;如退出战略实施太早,或仅仅是做出有关暗示,又可能引发市场不安,危及刚刚复苏的经济前景。美联储的决定,可谓在两种可能之间谋求政策平衡的结果。(马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