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与子女成才:两个不同居民区调查细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7:02

有一份材料,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党中央没有大力在全社会倡导“素质教育”的时候,已经有一些个人和学校切切实实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搞素质教育了。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事实。你们翻开《中国教育报》就会发现多年来一直有人坚持素质教育的方针,不片面追求升学,但升学率却不低,而且后劲十足。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素质教育搞不搞得好,最后还在于具体搞教育的人,还在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素质表现,直接影响其子女素质的形成、发展。据某校以前对该校两个不同居民区家长素质文化水平的调查:一个居民委集中住着中专、技校毕业的工人住宅区。另一个居民委杂居着不要求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只是身强力壮的体力劳动者。结果来自两个委的学生素质差异很大。一至六年的统计比较表明:有文化技术要求的这个居民委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高出另一个委学生成绩19分;被选中参加学校级的舞蹈、歌诵、美术等专业组织活动的学生,来自前一个委的较多,后一个委的基本没有;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两委被选中的学生持平。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学校组织开办了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提高。

学校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形成、发展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条件。据某校对两个同年不同班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表现跟踪调查,发现差别很大。乙班的学生升入高层次读书的多,走入技术专业性质强的多,成为先进人物多。分析一下原因,固然有后来教育的结果,但往回找原因,与小学毕业最后两年的学习,两名班主任有直接关系。虽然当时分班主任时,选了两名年龄相近的男同志,没啥大的差异。细一分析,任乙班的班主任,学生时期就是优秀学生,任教后,是一名热爱教育工作,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都很强的教师,又善钻研,与学生、家长关系密切,还善于搞社会调查研究,结果他教的这个班,尽管教两年,但是小学毕业前的两年关键时期。该学校的领导通过这件事的分析,明白了教师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加强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作。几年后不但该校学生素质大幅度提高,而且该校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被重用的人材。

政府中的基层教育机构,即普通教育的直接领导部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部门,它直接指挥、布置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一个地区素质教育的环境、条件、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事业的发展,起着推进和制约作用。就一个市两个区的实践结果看,很说明问题:甲区是市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区。条件优越。乙区相对落后于甲区而且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乙区领导在区教育领导岗位上配备了各有专长、事业心强、组织观念强、进取心强,而又通力合作的领导班子,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专业性很强的教师队伍。在几百名教师队伍中,出现了全国的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四名,校舍普遍更新,办学条件普遍改善,教师住房基本解决。学生中在接续教育后,出现了一些人才。有的学校赴京表演。是省首批普九合格区,被省评为普及初等教育的先进单位。省里有关部门一位负责同志说:在这样条件下,把教育搞到这样一个程度,没想到。省实验小学几名教师到这个区参观后说:省实验小学基本没出过学校参观。到这个区看后深受教育。这里各校的条件和实小没法比,就在这样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了不起。

第一个因素,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子女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你搞素质教育也好,不搞素质教育也好,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因为你没有提“素质教育”的名词而改变,也不因为你口头上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而改变。一个居民区住的是中专、技校毕业的工人,一个住的是身强力壮的体力劳动者。就是这样一个家长素质的差距,他们的子女的成绩和素质就有那么大的距离,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教育,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在新的形势下倡导按教育规律办事。并不是说“素质教育”这个名词、这个口号就是个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素质教育搞不搞得好,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复杂的综合因素。提高家长素质是个实实在在的事情,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我们是历史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者。一方面,客观情况就是如此,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环境各不一样,我们尊重这一现实的状况,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可以交流,可以促进,可以提高,可以因材施教,可以扬长避短。

第二个因素,教师的素质。材料说明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何其之大。不管国家号没号召搞素质教育,两个班主任是处在同样的教育大气候中,又是在同一个具体的教育环境中工作。他们的两年教育不同,素质不同,对这些学生未来的素质、未来的前途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现在许多学校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搞的形式五花八门,把老师的时间全挤占了,全用到形式中去了,课堂教学之外,很难有时间进修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这就走到了素质教育的反面。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但如果他的责任心全用到了形式方面去了,怎么能潜心研究学生、提高自己、因材施教呢?教师要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能力,但没有时间,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认为,教师本身要讲究效率,切实提高自己,而学校必须管理得当,让教师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真正切实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因为这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至关重要。

第三个因素,教育行政部门的素质。甲区比乙区条件好,而乙区却比甲区教育搞得好,主要是领导的素质问题。怎么样让高素质的人当领导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否则,无法说明为什么素质低的人当上了甲区的领导。这就关系到教育的体制问题,政治体制问题,这是一个明摆的事实:领导素质对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教育搞得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如果要想把素质教育搞好,这个问题不解决是肯定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