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该玩的都补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02:19
把该玩的都补上
文 / 李子勋

我们先作两个基本假定:
* 5岁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达不到做事可以善始善终。
* 5岁孩子是靠感觉而非理性或规则引导的。

接受这两个前提,人们自然会看出把家长用一种成年化的价值观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有多么的荒谬!5岁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刚刚开始萌芽,她什么都好奇,却小心翼翼,对什么事情都浅尝即止,兴趣的转移也如三伏天气,这就是为什么谚语会说三伏天娃娃脸。

让我们来想象自己第一次到九寨沟、黄龙、张家界类似的风景区旅游的情景:每当看到一幅新的美景时,我们都会惊讶、感叹,甚至流连忘返,产生恨不能终老于此的想法。但我们还是会依依不舍地离去,仿佛知道前面还会很多美丽的风景在等待我们,理性也告诉我们要完成整个旅行。

对孩子来说,这种理性是一种超然的东西,前行就是成长。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就像我们在观光,她会被一种新鲜的活动吸引,会有一段时间的痴迷和兴奋。但很快,新的兴趣吸引了她,她开始厌倦旧的行为。如果孩子可以自然地交替这些好奇和兴趣,转移自己的兴奋点,她对这个世界的接触、感知、喜欢就很快得以完成。

也许表面上看起来,孩子仿佛很快地忘记了这些游戏、兴趣与爱好,但实际上,这些活动带来的鲜活的内心快乐体验会永远地储存在他的心理记忆中。等到10岁以后,这些心理体验会像老牛反刍似的再现出来,儿时接受的不同的培养和训练会活化,帮助孩子选定某种兴趣,可能发展为一种职业,也可能作为一种爱好伴随终身。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心理体验是孩子情商发展的基础,是他对这个世界、对人类、对自我的基本感觉,所以也是孩子会选定什么样的价值观的感觉基础。客观地说,孩子不愿意执著于某种活动,正如他要继续前行一样,潜在内心的那种超然理性在保护他的成长。

当然,5岁也是开始建立规则的最佳时期,那么怎样才能既保护孩子的自然选择,又帮助孩子学习到规则和责任呢?这里应该有些可遵循的东西:

1. 规则应该是孩子可以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
给孩子定不能完成的规则,不仅不能帮助他学习规则,反倒破坏他对规则的喜欢,得不偿失。具体地说,在孩子对舞蹈或游泳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他约定要上多少个课时。如果每周两次课,5岁孩子最好不要超过4周,如果天天去,不要超过10天。如果孩子完成了这个约定,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然后继续下一个约定。这样孩子可以预知他还需要坚持多久才可以轻松离开。

2. 5岁孩子需要在游戏中学习规则。
这个时候女孩子喜欢角色游戏,男孩喜欢动作游戏,父母要学习如何在孩子游戏的时候订立规矩,并让他体会到遵守规则会让游戏更有意思,慢慢地孩子学会如何从规则中获益。

  值得担心的是,我们的社会已经把对孩子科学兴趣、文艺修养、运动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变得很功利,远不是在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思考。仿佛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超常儿童那样去制定规则,忘掉了大多数普通孩子需要一种游戏心态和快乐原则。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可造的天才,于是一些家长就是由于自己非理性的幻想,而给孩子施压,逼迫他去坚持一个让他早已痛苦万分的“爱好”。

当然,在孩子的群体里也的确有这样的特质儿童,他们比较容易在很小的时候固化一种兴趣,并持续发展。这样的孩子可能因为父母不能提供很好的条件和合适的督促而荒废。不过,可以假定的是,即便是天才儿童,在达到某种年龄的时候,他还会把儿时缺少的玩耍补偿回来,就好像他要把成长的风景看完一样,不然成熟永远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