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中国工人正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5:50
或许能让中国有所触动,重新给予这一群体应有的正视。

  【侨报12月18日中国时评】刚在新中国60周年大庆之际用封面文章盛赞“中国时刻”(China'Moment)的美国《时代》,再次肯定中国:出人意料地将“中国工人 ”(The Chinese Worker)评为“2009年度人物”的榜眼,仅次于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这样评价这个唯一上榜的群体:“中国经济成功'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这种肯定并不过分,要知道,庞大的中国工人一向是共和国成立和建设的中坚力量,经济困难时期的作用也就更易突出。

  遗憾的是,顽强的中国工人,眼下的境况却极为尴尬:当代中国已很少再出现“铁人”王进喜似的公众偶像;层出不穷的公众评选中也很难见到工人的身影;曾经铿锵有力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声音日渐低沉。

  生存境况更令中国工人心酸:作为中国经济的最前沿因子,他们为中国经济增长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干得多、挣得少”成了普遍感受,甚至还要用危险的“开胸验肺”来举证求偿,更是眼下金融危机的风险承担者和牺牲者——被欠薪、减薪乃至因为经济转型而遭遇裁员。

  当“工人”越来越与“农民工”划上等号时——如部分华文媒体此次就将The Chinese Worker译为“中国农民工”,中国工人更被打上了工种简单、技能低下的烙印,承受着有意无意的蔑视。当此之时,来自西方主流媒体的赞誉,无疑是在帮中国工人正名:他们依旧有力量。

  外人对中国工人的肯定,具体到每一个个体,并不会得到实质性奖赏,转化为具体的利益提升,但或许能让中国有所触动,重新给予这一群体应有的正视。毕竟,“正是这些男男女女,他们过去的奋斗、现在的思考及对未来的看法,将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之路"(《时代》评语)。

  在未来全球复苏的道路上,中国仍将扮演"世界工厂"角色,自然需要更加倚重工人力量。但如果始终不能让他们公平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红利,他们的工作动力又能维持多久,中国抢眼的经济成绩单又还能维系多久?

  来自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受访者愿当工人。这是一种警示,提醒中国尽快对工人们创造的价值给予应有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