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涨工资就会失去竞争力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7:49

中国社会流传着许多似是而非的“定论”,它们看上去挺唬人,但实际很多经不起推敲。比如,中国政府一直说,为了有效维护“公共道德”,外国公司必须通过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在华发行其音像产品。而世界贸易组织经考察后却认为,尽管中国有权将它认为有害的外国音像、图书产品拒于国门之外,但让中影集团垄断海外音像产品的在华发行却与维护“公共道德”无关,纯粹是一种贸易限制行为。


与政府这条饱受非议的“定论”相比,中国必须靠低工资保持竞争优势的论断似乎更有市场。不少经济学家言之凿凿地指出,沿海出口加工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区区一两个百分点,只要工人工资稍有提高,企业就会赔钱并最终倒闭,引发失业潮。但靠低工资来压低成本就能保住出口企业的饭碗吗?也未必,欧盟决定延长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税就是一例。中国政府谴责欧盟扭曲其贸易政策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中国被扭曲的收入分配呢?


中国出口企业通过压低用工成本赚取了大量外汇,这些外汇又通过政府的结汇政策变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这完全是一个损不足而补有余的过程。政府一方面要大力促进消费,可出口企业的低工资却压低了整个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进而拖低了全社会的平均工资,普通民众拿什么去消费?政府另一方面又担心外汇储备过度集中在美元资产上所带来的风险,可如果现行的鼓励出口及强制结汇政策不改变,政府只能眼睁睁看着靠挤压国内消费潜力而强省出来的资金被低收益、高风险地借给外国人去消耗。


这种以牺牲国内工人的工资收入补贴出口、从而补贴外国人消费的做法,看起来保持了中国的产业竞争力,维持了中国产品的海外市场,实际上只是保持了中国那些低端产业的血汗竞争力,维持了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地摊市场。而且随着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低端产品质量问题的不断曝光,这块市场能否长久维持也已存在变数。


中国目前已经艰难走上了更多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交易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交易售购双方的主要着眼点其实都在中国市场,吉利希望借助沃尔沃的技术提升其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力,而沃尔沃也希望借助奇瑞的销售渠道扩大在华销量。收购完成后,如果吉利能生产出具有沃尔沃品质和价格水平的吉利牌汽车,这项收购就是成功的;但如果吉利拿出的是只有吉利品质和价格水平的沃尔沃牌汽车,那它的收购就全搞砸了。在这里,低工资、低成本已经不是卖点所在,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才是关键。


中国人涨工资是会使国内一些低端产业减少或失去竞争力,但也会促使更多企业把着力点放到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上来,从而为中国经济赢得更大的竞争力。
来源:http://www.searchina.net.cn/UserBlog/log/loginfo.aspx?logId=7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