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飘”人生观:选择一种飘的精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47:17
我的“飘”人生观:选择一种飘的精彩
2009-12-23 14:29:19    作者:曹维佳     来源:新东方   故事竟然可以从我沿用至今的网名说开去。2001年的时候,我们家有了第一台组装的电脑,我第一次申请QQ号时就给自己取昵称为“乱世佳人”,那会我的文学素养还没有发育到足够知晓名著"Gone With The Wind ”(中文翻译“飘”)的程度。我总开玩笑说也许这是一种文学潜意识的自然禀赋。后来惊喜地发现这个名著的内容抑或名称竟然都影响了我前四分一人生,当然前提是如果我能活到八十多岁的话。
  
  现在回首已经过去的八年人生经历,或许谈不上那么伟大的“人生”二字,起码可以说是八年生活历程,都潜移默化地在几个生活历程的关键点上彰显我逐渐形成的人生观。我不能主观地评判这是成熟的人生观或是卑劣的,只可以说的是这当中的每一步都符合我内心真实的价值抉择。这些抉择又几乎都在我脑海里慢慢显现"Gone With The Wind"的潜意识流,也是我所谓的“飘”人生观。   
  
  当然,“飘”人生观是建立在我从高一开始就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独立生活的经历开始的。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释就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论。很意外地成为雅中的一匹“黑马”公费杀进海中,足以让我在兴奋中度过美好的高一,所以高一的时候我几乎没有体会到什么离开父母的孤独与思念。在物理差点不及格的情况下,高二我不得不被分进文科班,只记得那次中秋节发月考数学成绩,我以十分崩溃的成绩赢来高中阶段唯一的一场大哭,那会第一次正儿八经地体会到:有父母罩着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使我开始了“飘”人生观的启蒙:没有了父母,一切精神力量的源泉都来自自己做出的成绩。
 
  来武汉读大学其实是我设的一个局,我觉得有必要在人生历练上来一次跨省作业。我还清晰地记得父亲送我去大学的清晨,新鲜地看到武汉人在马路上边走边吃一种叫热干面的早点,以及后来才知道的那个叫宏基的汽车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飘”人生,或许就从改造饮食方式开始了。到的第一天父亲就走了,临走时他看到我牛仔裤没带就带我去鲁巷买了一条99元的牛仔裤,于我那是最珍贵的礼物,或许从改造衣着条件就开始了完全脱离父母的生活。回到宿舍那个叫小蓝、小菜、军哥的三个哥们儿,我们从一起改造寝室开始四年同居生活,引以自豪的是直到大学毕业我们寝室的厕所都保持清洁,或许正所谓“一屋不少,何以扫天下”。如此大学入学时的“三大改造”彻底开启了我值得回忆的大学时光。
  
  大学的四年就是一种“飘”的状态,或者具体说用“折腾”更为贴切。我从大学开始就确定自己“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中心,打造做人能力与专业素养为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发展策略。从班长到学生会主席做了若干社会工作;从三下乡到科技论文报告会;从孤身去江西九江中铁实习到大四踏上新东方之路。我收获的不是一本本所谓的荣誉证书,而是抛开荣誉证书后剩下的感悟,以及无形的自由驾驭生活与理想的能力。

  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最终确定在新东方开始职业生涯,工作地点还是自己大四就在的三国古城荆州。我始终相信持续不断的做一件事肯定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成就,也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必然带来质的飞跃。从08年11月至今,现在的我作为荆州新东方的老员工,我送走了Tom,Ophenia,Emily,Judy,Stu,Belinda等老师,也迎来了现在一起同居的乔总、fish哥、海疯老师,不同的他们都曾经或正在用各种方式给同一个我讲授各种知识或人生感悟,从初入职场的生涩到如今的初显成熟,从曾经市场部只有我一个人在寒风中发单、刷海报到现在带领着日渐成熟的市场团队作业,我一步步在他们的协助下完成自己的计划与创想,我有时真的感觉自己是很幸运与幸福的人。如今在同样的新东方屋檐下,我们在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岗位上循着自己的梦想继续前行。
 
  有一次我给领导写了一份关于员工学习分享计划的倡议书,我的一个观点得到他的赞同,原文大概是“我慢慢深刻觉得我们在小城市中开始职业生涯,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头脑、思考的头脑、商业的头脑,这样才不会因为城市小、经济环境限制而失去思维上的大视野、人生上的大格局”。我从来没有认为我在古城荆州这样的三线城市工作而惭愧,反而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的积累,尤其是获得软实力的巨大机会,从我的经验来看三线城市或许是挖掘年轻人职业软实力的蓝海。

  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每个人差异化的人生态度,每个人也必须对这样的选择承担起责任,也只有那些能够在差异化、有担当的选择中历练的人,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欣赏到最美丽、最动人的风景。也许我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过“飘”的日子,也许只有我自己能体会这种“飘”的精彩,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与财富。 (编辑:姚阿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