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维护自由贸易中国应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1:55

欧美维护自由贸易中国应该改革
作者:岭南 提交日期:2009-9-25

奥巴马政府建立贸易壁垒,是履行民意对新一屇政府的要求,壁垒渐高看来无可避免,这已是预料中的事了,美中贸易经过了十几年的大逆差,将连续5年超千亿美元的逆差,廉价商品大量涌入,抑制了本土的生产和出口,美国人过度消费,影响到双赤字,经济失衡,这样的贸易其实使双方都在积累危机,不利于双方长远利益的事情,不应该、也不会长久发展下去,这种状况必然要改变的,问题是以什么方式。
  中国大陆与欧洲的贸易亦存在同样的危机,现在就只有面对日益严重的欧美贸易限制了,如何来应对,有多种选择包括相容下的综合措施,如果选择在国际贸易法规下通过讼裁来解决,这样不排除会有个别的胜出,但总体上必输无疑,而且时间上也耗不起,因为中国大陆不合国际贸易规则要求的事情太多,其中例如WTO组织条例中关于必须允许劳资双方自由谈判劳动价格,要由市场决定而不允许政府限制工人的集体谈判权,欧盟也有类似的规定,SA8000标准明文禁止童工和强迫劳动的条例,有保障人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工作环境的条例,要求企业负起社会责任,其宗旨是赋于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有关内容可能将加速纳入ISO标准,中国大陆落后得太远,这类问题已成了大陆方面的“死穴”,这不能怪国际贸易规则,规则条例是自由贸易的保障,没有公平竞争自由贸易必然难以维持。
  若选择贸易战,贸易战将导致双方壁垒的扩大化,有无问题和大小问题的商品都会受到连累,双方的贸易规模可能缩少到是原来贸易零头,若战火漫延至金融和政治等等方面就更可悲了,以大陆这种在资金、技术、设备、资源和市场都高度依赖境外的畸形经济,跟这健全的、发达的经济体系“火拼”,明眼人都很清楚谁会真正垮掉,前景很不妙。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中国大陆实行切实、彻底的改革,消除权贵资本主义,填平以所谓低人权优势如贱价劳动力、欠帐的安全设施,欠帐的生态环保、低税收、低地价等等错误做法制造的条件造成外资流入的深坑,建立自由经济来取得国际贸易中的市场经济地位,从根本上去解决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的问题,亦解决了国内的大问题,大陆如果以大刀宽斧的改革来应对,必然能与在贸易中容忍了中国十几年的欧美政府达成谅解,能协商出对双方最有利的过渡协议,这样来化解经济和政治的根本矛盾,前途一片光明。 出口被55国封堵是一个契机刚看了新浪新闻,说有55个国家对我国出口进行了封堵,这说明我国的出口政策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愤怒,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若在坚持这种害人不利己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对我国绝对是个契机。
  我们首先应该审视我们的出口政策,建议建立对出口的品质审查制度,出口的产品是不是质量次,价格低的,除去价格以外,出口的产品在质量上,创新上有没有竞争力,能不能真正撬开国际市场,能不能创造出品牌,能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会不会影响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
  我们应该真正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而不能再采取不告不理的政策对待。一旦政府发现有其他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的状况,政府可以对其发起公诉,进行严厉惩罚,规范市场秩序。
  应该重新审视市场的公平性,首先应该对我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在税负,优惠政策上公平,进一步放宽私营企业的准入门槛,适当限制国企与民争利的行动。
  为保护民族企业,出台一些对私营企业的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建立私企的融资渠道,大量减少对企业的不合理税费。
  应该禁止恶性竞争,在国内也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反垄断调查,这一调查的主体必须是政府,建议政府成立与各企业没有利益关系的反垄断调查委员会和反倾销调查委员会,这才能保证公平。
  应该出台对企业转型的鼓励措施。
  现在,很多企业都把精力放在了去其他国家斡旋上,就像个乞丐,这是十分滑稽的。

中国遭55国贸易围堵 贸易保护“高烧”灼痛出口(转载)
作者:liuyue1983121 提交日期:2009-9-25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为出口冠军,中国已经遭到55个国家的贸易围堵,并且正呈愈演愈烈之势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毛晓晓、何欣荣发自北京 新德里、上海“我们面临一场"贸易紧张低烧",而温度正开始上升。”世行行长佐利克近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
  佐利克话音未落,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番话似乎加速了“低烧”变“高烧”的进程。
  9月19日,奥巴马接受美国CNN采访时称:“我们不能再回到之前那个时代:中国、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只是卖东西给我们,致使我们在产生大量信用卡债务或房屋权益贷款的同时,却没有出口任何东西给他们。”
  奥巴马的这番话被解读为美国在G20匹兹堡峰会之前抛出了“中国应降低出口”的议题。这对中国已经被贸易摩擦重重包围的出口形势来说,不啻是雪上加霜。
  55国围堵中国
  无论奥巴马出于什么政治考虑批准了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案,此举给中美贸易摩擦开了“坏先例”是毋庸置疑的。在轮胎特保案结果刚出来的时候,一些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担忧,中国今后可能会遭受越来越密集的贸易保护。专家的担忧正在变为现实。
  9月17日,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一份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一些钢管产品征收最高60%的反倾销和最高30%的反补贴关税。这些钢管产品主要是用于化工、石油化工、炼油厂及相关业务的进口钢管。而在此前的9月9日,美国商务部刚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石油用钢管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为10.90%至30.69%。
  受轮胎特保案影响,目前美国纺织团体和各大纺织工人工会也正在密切沟通,研究对中国进口服装提起421特保调查的可能性。
  让人不安的是,轮胎特保案的坏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美国,在中美为轮胎特保案争执不下时,印度已经启动了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巴西也做出对中国进口轮胎征收附加税的措施。随后,阿根廷也宣布,参照巴西的做法,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届时不排除仿效巴西,对中国生产的小汽车用轮胎征收反倾销税。阿根廷和巴西官员还达成一致,对中国产品展开联合反倾销调查。如阿根廷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设立最低参考价格,巴西也会采取类似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商品出口额达5217亿美元,成为全球出口冠军。国内媒体爆出的另一个数据同样令人咋舌:截至目前,已有55个国家通过了将伤及中国出口商品的保护性措施。
  保就业是主因
  “其实贸易保护甚嚣尘上,与轮胎特保案没有直接关系。”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按照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增长好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就弱,各国都忙于做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打贸易战。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国家为了自己国内的利益,就会搞贸易保护。美国的轮胎特保案,只是给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行为增加了底气。
  2008年和2009年,成为印度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高峰年,不仅反倾销调查立案数量创历史新高,涉案金额同比增长20倍,而且开始使用反补贴措施,重新使用保障措施等其他贸易救济措施。
  而在2004年正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阿根廷,最近一年来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明显增加,并在调查过程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在计算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时采纳了其他国家的价格标准,故意大幅提高倾销幅度,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保护,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保护本国就业。美国的轮胎特保案就是由工会提出的,奥巴马在批准该案时,保护本国就业是重要的理由之一。
  而印度的制造业发展滞后,难以与中国产品抗衡,中国商品价格通常比印度同类产品低10%至70%,义乌、泉州和广州都有不少印度商人,专门进口中国廉价商品。印度方面认为,这对本地的制造业和就业造成了极大冲击。
  印度为了保护本国就业,甚至对中国工人都实施了“保护主义”,从今年7月开始,全面收紧了对中国的商务签证,允许停留的时间从以前的3到6个月缩短到1至2个月,并要求9月30日前所有持商务签证的工程人员回国办理工作签证。据记者了解,印度工作签证申请时间长,拒签率高,此举将直接限制中国公司派驻印度的员工人数。
  产业结构惹的祸
  张燕生认为,中国频繁遭遇到贸易保护的根源,在于中国出口的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属于过剩产品。
  “你卖得多,人家就卖得少。”张燕生介绍,同为出口大国,像德国就很少遭遇到贸易壁垒。“因为它卖的是附加值高的机器等产品,别人生产不了,必然对德国有依赖,不会产生贸易摩擦。”
  不过,要靠产业升级来减少贸易摩擦,显然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有关专家建议,短期内贸易结构尚未改变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还是要通过积极应诉来应对贸易壁垒。
  中国驻印度商务使馆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应诉率仍然较低。像印度在2008年14起做出终裁的案件中,中方企业应诉的只有8起,仅比2007年11起终裁案件中应诉6起略有提高。
  印度德里大学国际贸易教授阿蒂亚也指出,WTO对反倾销措施应用的规定相对宽泛,一些反倾销措施是基于印方提供的数据,并以印度成本为标准认定倾销,这并不合理,中国企业需加强对反倾销调查的应对,提供中国成本的数据。
  位于新德里的一家“印中贸易中心”的负责人米什拉建议,中国企业还可以通过商务使馆等渠道,加强与当地商会的沟通,并借助商会的平台,增加与当地政府的沟通。
  (责任编辑:李蕴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