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北京城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34:49
冬游北京城

11月4号坐汽车下午5点到长沙,乘T146火车,18.25的车晚点到19.30才开车。人员不多,有的车厢仅10来个乘客。旅途很愉快,有卧铺也没有换,觉得坐在人多的地方能够交流比较好。
5号12点才到北京,晚点一个半小时。在京内转了5次公交车才到目的地(一次公共汽车、三次地铁、一次的士)。感觉到处是人,拥挤不堪,大家来去匆匆,紧张忙碌,好像还是秩序井然、比较文明。公车上只要乘务员喊声给老人让座,还是有人起身让座。北京的公交车很便宜,大巴刷卡仅0.40元、现金1元;地铁2元随便坐,转乘不要钱的,好像安检没有了。
在京停留了4天,到处转了转,从城中心到5环以内。城市中心区卫生比较好,很亮丽,绿化有增无减,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都很高。3环以后卫生就较差了,甚至比我们有些小城镇还差,也许是建设项目比较多的原故吧!花草树木太少,感觉到处是水泥森森的高楼大厦,而且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更无艺术造型可言(除开奥体建筑外)。觉得我们国家的现代建筑看了首都扩建区,就再不要看其它地方了,很有代表性——方形、长方形、菱角生硬、横竖缺乏变化的线条,而且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很少带有艺术造型的建筑,缺少美感和柔和的感觉,到处是拔地冲天的刚硬,又没有那种充满阳刚的俊美。有的是那种生硬、冷峻、肤浅和浮躁的特征,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现实反应吧!感觉很是遗憾,好像我们中国人不懂审美似的,很是觉得可惜!我想这应该是效益和艺术的矛盾所产生的结果吧。中国现代城市的急速扩容,导致住房的高速发展,再加上一些资本的投机炒作,和部分老百姓对住房投资保值增值的需求,就出现了我国住宅建筑发展的黄金周期。高涨的房价,时不我待呀,效益、金钱压倒一切!谁还有时间和心思去考虑所谓的艺术造型呢?!相反,艺术是需要时间去思考、需要有激情的灵感去感觉、感悟的。而现在只要造起一栋楼,无论美丑就意味着滚滚财富和暴利。所以,人们激情感悟的是效益和暴利,根本就感悟不到艺术美的灵感,或者压根儿就没有那种感觉,当然也就更没有时间去考虑建筑艺术多样化的造型美了!没法、也没有必要弥补的遗憾!这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和象征!这些感觉让我领悟到,为什么我们那么多奥体场馆建筑要请外国专家设计了,我想那一定不仅仅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吧!中国的建筑专家让人汗颜啊!当然,既然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就没有理由去责怪极少数专家了。
我们自己弄不出像样的建筑艺术品来,某些外国佬洋毛子权威专家也开始调侃我们了。
再说我们请的某些外国所谓专家,也不是什么好鸟。看看央视新大楼,弄那么一条大裤衩放在我们首都,真是有伤风化、大煞风景!可以肯定,这位首席设计洋毛子专家,在动笔之前一定到北京扩建区看过多少次。心想,原来现代北京人也不懂什么建筑艺术啊!更不晓得什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了。嗯,机会难道,这次索性大大的调侃你们一番。弄个裤衩图纸出来后,还告诉我们说,结构如何如何的合理;强度又怎样怎样地稳定;艺术又是无比无比的高雅!总之,是国际领先水平啦!忽悠得我们滴溜溜地转、昏头转向,甚至还欣喜若狂。结果出来后,瞧瞧,我们被这个洋鬼子幽了一大默!玩笑开得太大了吧!看见那个大裤衩,就像闻到了一股腥臭味。想想我们央视那么多高官贵族艺术家,今后要长期在这个富丽堂皇的裤衩里工作学习,那种滋味嘛......如果能够有形象思维的话,恐怕就不太好说出来了,也不是太好受哇!不过也不要紧,习惯成自然嘛,习惯就好了。就像我们的现代建筑不习惯艺术一样,现在我们大家不都是习惯了嘛!只要造的房子能赚钱就是好房子,还管它什么造型不造型、艺术不艺术的哩!
吃一堑长一智吧,以后我们再要请洋人搞设计,就应该仔细、全面地衡量衡量、审查审查了!像中国奥组委一样,那“鸟巢”“水立方”多么美丽、壮观、大气。主搞艺术的还是用点艺术头脑好不好!拜托了,否则,再闹出笑话对不住国人,也对不住后代子孙啊!看看,人家明、清王朝交给我们的是什么水平的建筑遗产!
再说说在北京几天的生活感觉吧,住在一栋高层公寓里,没事时也到过其它的楼房观光过。从里面楼梯、电梯间看,楼房大都比较粗糙,房间的隔板不太隔音,隔壁讲话声音稍大一点就能听到;卫生间狭小且不通风,要靠抽风机排气;自来水流量很小,洗澡是很不舒服的。整个大厦卫生较差,缺少人气和生机,住房门外的过道、楼梯、电梯间白天都是黑咕隆咚的,冷风吹来觉得阴惨惨、凉凄凄的。如果偶然出现一个陌生人会吓得你颤巍巍的,一个人住在里面真感觉挺恐怖的。每层8户人家,大家互不相识,从没有来往,不知是社会还是钢筋水泥隔断了人世间温馨和睦的往来。大家上下班各走各的,下班回家把自己关在小钢筋水泥笼子里,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唉!现代城市人的悲哀啊!好像社区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化生活,距主城区较远的社区要想去享受点高雅的文化生活,自驾车来去都要化去两三个小时,乘公交车那就只好望梅止渴了。
北京的初冬,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空气还是比较干燥,人们大都穿上了羽绒衣,阵阵寒风袭来是刺骨的冷。由于没有及时供暖,室内也是凉飕飕的很难受,乍冷还寒很不适应,真应了"怎一个愁字了得",差一点就感冒了。宽阔的街道上除了冰冷的钢筋水泥建筑,和川流不息的汽车外,剩下的就是萧瑟的清冷在追赶着匆匆的行人。植物大都已经枯萎,天空到处是一片雾蒙蒙、灰沉沉的。我的脑子里也是晕呼呼的不辨东西。如果不是人多车多,这座缺少资源又邻近大漠的城市,在这萧杀的冬季里就不知道是什么景象了!如果不加节制地这样发展下去,百年后、几百年后,我不知道这座城市靠什么支撑着生存下去。
必竟是首都,北京除去住宅全国最贵以外,其它民生产品价格都比较合适,特别是农副产品很便宜,白菜三到五毛钱一市斤,猪肉平均十元钱一市斤,一般的鱼七元钱一市斤。超市和农副产品市场的商品价格大都比较适宜,而且全国各地的的农产品好像大都能买到,商品丰富,供应充足。下馆子嘛就比较贵了,和我们内地比较就贵了很多,观察研究了一下,应该主要是人工费、房租费成本太高所致。从普通生活消费的角度来看,北京的水平除开住房消费奇高外,其它都和内地中等城市差不多。当然,北京是首都嘛,达官贵族多,有钱的人也比较多,所以高消费的地方也比较多,高档消费也是出奇的高。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来形容也不过份。从这一点来看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那就是我们国家现在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如果还不进行政策调整,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的和谐与稳定。
其实,北京我是隔几年会去一次,感觉是城市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外环到了五环六环,城市扩大了很多倍,但影像中还是只有以天安门为标志的中心城区,才能代表北京和首都!新扩建的城区是什么呢?就像给一位古典美女强行穿上了现代衣裳一样不谐调,说画蛇添足也不为过。如果那件新衣裳合适、画蛇不添足、甚至画龙再点睛的话,北京城市的整体壮观美就是另外一幅画卷了。北京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都,以紫禁城、颐和园、天坛、中南海、八达岭长城、众多的四合院等为标志的古建筑,聚集和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审美观,显示了一个大国的豪迈、大气、协调与壮观,那些翘檐圆脊、雕梁画栋、红墙黄瓦中无不隐含着优雅豪放的韵律美,处处无不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步履之间都是人文景观。但这种文化只限于老城区,很难辐射到新城区,也许是新城区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与老城区建筑艺术格格不入的、方正高大的钢筋水泥森林屏蔽了吧!
这种历史文化成就了老北京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举手投足显露着大老爷儿们的优雅和闲适;一串串京片子土俗腔,很快就会把一堆不相识的老北京联系在一起,外地人很难真正融入他们群体的。他们的排外和对外地人的蔑视,是一种从血液中流露出的本性。经常在公园、公交车上,看见那些手托鸟笼的中老年大爷儿们,他们眼中自然流露出的那种目空一切、蔑视四周外地人的神气,不知刺伤过多少“北漂”们的自尊!实际上就连那些修皮鞋、修自行车的本地大爷儿们,对外地人都是非常歧视和排外霸道的。别误会哊,我这不是损老北京人,他们大都表面上还是友善祥和的,说话也都还很客气,只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那种眼神,是无法遮掩住的。
当然,他们的这些举止,也激发了很多“北漂”们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使自己有一天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北京人而自强不息!唉!壮哉!难道一纸户口就会变为真正的北京人嘛?!变为北京人又有那么重要吗?真是难为他们了!真不明白,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在哪儿不是建设祖国、奉献青春呢!?也许这就是过去与现代各地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过程吧!只有时间会改变和融合一切。
衷心祝愿北京的明天会更美好!
2009.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