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长应邀出席校友傅璇琮先生学术研究评论出版发行仪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8:42
2007-9-11 16:51:59      阅读1384次
2007年8月28日,宁波市委宣传部在新芝宾馆隆重举行《傅璇琮学术评论》出版发行仪式。校长李永培应邀出席发行仪式,并接受赠书。傅璇琮先生是我校49届校友,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是中国出版界著名学者,是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他治学严谨,著述颇丰,被誉为浙东学派的当代领军人物之一。他始终关心母校的事业发展,经常回母校看望,并多次给母校赠送图书,前不久,他还将其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通史》、《中华文学经典》各一套赠送给母校。来自上海、广东、安徽、浙江等省市的专家学者,对傅先生的学术、人品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市委副书记唐一军对傅先生的治学和为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链接1:傅璇琮小传
傅璇琮,浙江宁波人。中华书局原总编辑,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原秘书长、副组长,中国唐代文学会会长。
1933年11月生于宁波。1951年9月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52年8月起调整至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58年3月调至商务印书馆担任古籍编辑,同年7月调入中华书局。历任中华书局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清华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全国第八、九届政协委员。
傅璇琮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而且还是我国唐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大家,著有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中国文学大辞典》、 《中国诗学大辞典》、 《续修四库全书》、《中国藏书通史》等。
链接2:《宁波日报》2007年8月21日四明周刊“甬上闻人” 专题——《 傅璇琮:满面南风指四明》(作者:顾玮)
【故乡篇】书卷多情似故人
“满面南风指四明,山长水曲不胜情”,这句范仲淹的诗,傅璇琮先生曾经多次在不同书中加以引用。念念不忘的四明,正是他的故乡宁波,虽然去乡居京已长达半个多世纪,但傅先生言谈间不时冒出的几个 “石骨铁硬”的音节,无疑是那 “不胜情”的袒露——— 乡音背后是乡情。
“我的小学、中学都是在宁波读的。”傅璇琮先生以这样一种开头方式,把半个世纪前的少年情怀捧了出来。尤其是就读宁波中学的那几年,很多的人和事让他刻骨铭心:曾经有一位吕漠野老师带着他走上文学之路,第一次他的文章在上海杂志 《开明少年》上得到发表;曾经有一位英语老师给了他奇特的震撼,头一回看到用毛笔字写英文;曾经在学校图书馆工业一类书籍中发现了一本先进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51年起傅先生求学北京,先后在清华、北大校园度过,毕业后留在那里。他说: “其实,上大学期间,我每个学期都回宁波,到宁波中学探望我的老师们。上世纪90年代后,我又经常参与宁波文化方面的工作。”
“书卷多情似故人”,与故乡的情,他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达着,那就是帮助家乡修史。
《宁波市志》、 《鄞县县志》的编纂就倾注着傅先生的心血。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 《宁波市志》交由中华书局出版,当时傅先生已经是中华书局总编辑, “然而他不仅在单位认真细密审稿,有一次还特地带一位编辑来宁波,住了七八天,日夜审读,有时还逐句修订。”市政协原主席、教授徐季子先生见证了傅先生对家乡的这一段情谊。
1996年,傅先生应新成立不久的宁波出版社之邀,主编 《中国藏书通史》。今天,当我们重读他当时的一封封来信,仍能被他工作时的严谨和细致所打动,他对书稿主编、副主编人选和作者队伍的组成以及写作体例、编纂进度安排等都作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从1996年年底到2001年2月 《中国藏书通史》正式出版的4年间,审稿、统稿、协调编纂进度、亲自撰写序文,傅先生为它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中国藏书通史》的出版,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它不仅是宁波出版社运作的第一部大型精品图书,而且还在2002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从而为宁波的出版事业写下了突破性的那一笔。书中,有相当篇幅是介绍以天一阁为代表的私家藏书史的。
时隔没多久,故乡又一次向傅璇琮先生发出邀请,希望他能担任《宁波通史》的主编,虽然手头其他工作很多,但年过七旬的他又一次欣然接受。他一方面组织作者进行体例纲目的研讨,另一方面又写信给宁波市有关领导呼吁重视通史的编纂。2004年, 《宁波通史》被列入宁波文化研究工程。此后的几年间,他每年都要回宁波三四趟,也因此笑称自己是“家乡的常客”。经常跟他接触的工作人员说,傅先生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一丝不苟。譬如,他在审稿过程中,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对其中的每一个史实乃至每一个注释体例都不轻易放过;而对于自己不很熟悉的内容,他就会邀请中国社科院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进行审读把关。至今, 《宁波通史》已先后召开了12次学术研讨会,目前已顺利完成全部初稿,有些内容已进行了3次修改。
天一阁是藏书圣地,作为读书人的傅璇琮先生自然与它 “关系莫逆”。他曾经提及自己儿时与天一阁的 “神交”经历: “我念小学时是抗战时期,天一阁所在的那条街被日本人封住,一般人过不去。而当我读初高中时,我经常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城隍庙,那里有人设摊写字画画;另一个地方就是天一阁,但是当时并不对外开放,我只能带着景仰的心情在门外张望……”也许正是这种挥之不去的特殊情感,促使他想要为天一阁做些什么。
他做了,他不仅在藏品的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出谋划策,而且还积极推动了天一阁藏品的整理出版工作。2005年,在傅先生的大力助推下,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被列入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并争取到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部分出版经费。
他还做了,做的是另一件创举。2004年,在 “第二届天一阁中国藏书文化节”上,天一阁博物馆建议收藏先生的书籍及手稿,先生欣然应允。经过两年时间的慎重准备,2006年11月,傅先生向天一阁捐赠了77种269册手稿和著作。此次捐赠开辟了天一阁收藏当代甬籍名人名家著作手稿之先河。
傅璇琮先生认为,天一阁可以在开发文化资源上多做文章,收集传统历史书籍是一方面,同时也可以收集现当代的专家学者书籍。他认真地说: “天一阁是一座明代的古建筑,在这里搞一个宁波籍文化名人书库比较有意义,我的捐赠可以看作是一个开头。希望这个书库建成后是开放性的,那样可以让更多的宁波读者从中有所收获。”
故乡对这位赤子的回馈也是书——— 日前,宁波出版社出版了 《傅璇琮学术评论》,这是 “浙东学派当代名家”系列之一。
傅先生说: “今天,我们研究浙东文化,可以研究其本身,这是一座宝库,也可以研究浙东文化的传统如何跟现代文化相结合。”
傅先生本人治学博通而精深,求实且创新,而这,大概正是严谨笃学、经世致用的浙东学风的一脉相承。
【建树篇】古籍整理开新境
他,是一位从四明大地上走出去的垂范学界的学者,很多宁波人知道傅先生的名字是因为他是唐代文学研究首屈一指的大家,是 《续修四库全书》的主编之一,是中华书局原总编辑。
作为唐代文学研究大家,他擅长在汪洋恣肆的唐代文学中另辟蹊径。傅先生说: “我研究唐代文学,不是单纯地欣赏杜诗韩集,而是用考证办法,来纠正历史上的一些错误记载。”
作为 《续修四库全书》的主编,傅先生说: “《四库全书》收录了先秦至清中期的重要经史子集,但它有一个规矩,就是不收当时代的著作。其实,清乾隆后的著作还有很多, 《续修四库全书》就把这些漏收的书籍补入了,多达5000多种,比 《四库全书》还多了一倍多。”
作为中华书局原总编辑,早在几十年前,傅先生就提出 “编辑要学者化”的观点,他本人就是这个提议的身体力行者。有人曾经问他: “你是做编辑工作的,为什么还能出这么多著作?”傅先生给出的答案是: “做编辑工作与在高校中专门做学问相比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接触的领域宽,二是接触的学者多。”其实,成功的背后更离不开先生本人的精思劬学。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傅先生又进一步提出另一个标准,那就是 “编辑要社会化”。
在傅先生的编辑生涯中,有一本书显得有些特殊,它就是 《万历十五年》,这要从1979年著名画家、书法家黄苗子给傅先生的一封信说起。1979年5月23日,黄苗子在给他的信中写道:“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 《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傅璇琮收到书稿后,马上通读,感觉是难得的好书,拓新了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他很快写了一份审稿意见认为可以出版。而在当时能这样做,是很需要见识和勇气的。
这本书黄仁宇最初用英文写成,后来又由他自己翻译成中文。因为黄仁宇长期在国外生活,中文写作上与现代汉语有些隔膜,因此傅璇琮请当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的同学沈玉成帮忙润色。从接到黄苗子先生的推荐信,到1982年5月 《万历十五年》正式出版,历时整整3年。 “这本书初版后很快销售一空,现在又出了 《万历十五年》的增订纪念本,可见它的影响力之巨。”
傅先生一再表明,作为编辑, “最大的心愿是能为学术界办一些实事”,而他 “最大的欣慰,是得到学界友人的信知。”
如果说主编 《续修四库全书》等是大业的话,治学之余的一些 “偶得”也绝非芥小。因为身处出版界和学术界,傅璇琮先生历年来为他人写了很多的序跋,如今,它们积累到了足够厚沉的阶段。
傅先生说: “我这个人喜欢结交学术界的朋友,他们一出书,就经常让我来写序。记得1981年, 《杜甫评传》的作者陈贻焮找到我让我帮他写个序,一开始还不敢写,因为他是我北大的学兄,他的年岁比我大。后来推不过,终于写了平生第一篇序。一来二去,陆陆续续在几十年间替学者友人写了大概70篇的序。”
傅先生作序颇有自己的特点。他说: “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一定要仔仔细细看原书,反复推敲,然后提出修改意见。这可能是长期做编辑保留下来的惯例。”
《傅璇琮学术评传》的作者、宁波大学教授傅明善曾撰文回忆说, “傅先生单为我所作之序,就有五六部之多。先生写序,有几个特点,一个是不需要作者为之提供任何 《序言》草稿;二是他一定要阅读原稿;三是速度快而文字美。有时候仅仅是数天时间的交稿期。大概是性格使然,我的每部书稿交到先生手中的时候,总是马上就要印制的时候,但先生总是微笑着,操着带有宁波口音的普通话,问我所需要交稿的时间,等我不好意思地说出时间紧迫的意思之后,他也总是和蔼地说: ‘没关系,你就在这个时间来取好了。’到了约定的时间,果然,一篇 《序言》就能交到我的手中——— 是我所十分熟稔的娟秀有力的字迹,而更为精美的,是一篇篇 《序言》中的文字。”
傅先生透露,这本关于序的新书目前正在编印中,他笑着说: “它至少能反映两点,一是我与学术界的交往,二是我对学术现象的思考。”
不择细流,乃成其大。
【新闻会客厅】
徐季子(市政协原主席、教授):璇琮同志读书很多,既熟读常人熟知的书,更精读常人罕见和难知的书。 “精深”是璇琮治学的功夫所在,它的精深建立在博通的基础之上,由博通而精深,又由精深而博达。璇琮做学问研究有一个独特的思路,即“舍易就难,舍热求冷。”他攀登学术高峰,走的是一条不平坦的山路,他不做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而自甘冷落,深入到人所未及的深处。他重史料、重考据、重实证,有理有据地改正前人的错误和旧史的误植,给人以新的启示。
杜晓勤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20世纪中后期众多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傅璇琮先生无疑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位。这首先是因为他文史兼善,考论并擅,成果卓著,堪称学界典型;其次是他热心学术事务,善于整合资源,尤喜提携后进,被众多年轻学者目为宗师;而且傅先生学术生命力极其旺盛,50年来笔耕不辍,老当益壮,晚年著述弥丰,境界大开。
吴怀东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傅先生的学术活动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或称为 “文学的社会历史学研究”,或称为 “文学的历史文化研究”,或概括为 “实学研究与文化探索”的结合,或概括为 “文化学的批评方法”——— 就具体学术成就和研究方法而言,这些论断当然是中肯深刻的。事实上,傅先生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内容丰富,在漫长而艰辛的学术历程中,他始终对于学术研究怀有强烈的自觉体认和深刻的理性反思精神,非常注意学术方法的选择和学术思想的确立。因此,如果广泛结合其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以及在序跋、杂感等学术小品散文中的有关论述来观察,我们觉得傅先生已经建构、具备完整的学术思想暨文学史研究理论体系,卓然自立,从而具有超越一时一段文学研究和具体学术方法之意义:他的学术活动、学术文字或显或隐地贯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生命体验和澎湃的诗性激情、文学精神,这种内在精神与其 “实学研究”、 “文化探索”鼎足而三,并且构成了后二者学术开拓之基点与思想原动力。—— 节选自 《傅璇琮学术评论》(柯以整理)
链接3:《宁波晚报》2007年8月28日A21版报道《〈傅璇琮学术评论〉今面世 宁波打造学术“宁波帮”》(记者:丁晓虹)
说起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几乎每个宁波人都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学术文化界,同样有个 “宁波帮”,他们学术深邃,思想敏锐。
今天下午,宁波出版社的年度重头戏——《浙东学派当代名家:傅璇琮学术评论》举行出版座谈会,向这位年过七旬的学术 “宁波帮”致敬。“这也证明,古有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今有傅璇琮,浙东学派是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一直关注傅璇琮先生学术研究的宁大科技学院人文分院院长傅明善教授表示。
他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
74岁的傅璇琮先生至今仍说着带浓重乡音的普通话。 “我的小学、中学都是在宁波读的。”在多次公开场合,傅璇琮先生总是用这样的方式自我介绍。
傅先生经常回忆起他在宁波中学读书时的人和事:曾经有一位吕老师带着他走上文学之路,他的文章第一次在上海杂志《开明少年》上得到发表;曾经有一位英语老师给了他奇特的震撼,头一回看到用毛笔字写英文;曾经在学校图书馆工业一类书籍中发现了一本先进读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是当代学术 “宁波帮”
上世纪50年代,傅璇琮先生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一直留京工作。
在学术上默默耕耘数十载,傅璇琮先生已是我国唐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屈指可数的大家。
在学术界看来,傅璇琮先生是当代浙东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浙东学派严谨笃实、经世致用的学风,以实证的学术思路来解决文学史的问题,匡正和补救了长期以来笼罩在文学史研究上不重视文献研究的风气,并因自己多有创获的学术实践在学术界产生振聋发聩的作用。
在 《傅璇琮学术评论》一书中,汇集了30余位专家教授的专论和钱钟书等20多位名家的书信,对傅璇琮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德行情操作了全面、深入的评述。
关注家乡倾注宁波情
作为学术大家,傅璇琮先生也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 《宁波市志》、 《鄞县县志》的编纂就倾注了傅先生的心血。
1996年,傅先生应新成立不久的宁波出版社之邀,主编 《中国藏书通史》。他对书稿主编、副主编人选和作者队伍的组成以及写作体例、编纂进度安排等都作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此后,傅璇琮先生又担任了 《宁波通史》的主编,虽然手头其他工作很多,但年过七旬的他又一次欣然接受。为此,他每年都要回宁波三四趟。经常跟他接触的工作人员说,傅先生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一丝不苟。譬如,他在审稿过程中,对于自己熟悉领域中的每一个史实乃至每一个注释体例都不轻易放过;而对于自己不很熟悉的内容,他就会邀请中国社科院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进行审读把关。目前,《宁波通史》已顺利完成全部初稿。
出版社:将力推学术 “宁波帮”
“作为市里“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出版《浙东学派当代名家:傅璇琮学术评论》仅仅是一个开头。”该书责任编辑向记者表示。该书主编徐季子在序言中称,宁波历来文人辈出,历史上,以宁波籍学者为主的浙东学派已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文化价值的学术形态,在全国乃至东亚地区产生了较大的文化辐射力,出生于宁波的傅璇琮先生即是浙东学派在当代的代表学者。
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包装,浙东学派当代名家往往是不被市民熟悉的,“此次出版 《傅璇琮学术评论》也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宁波传统的优秀文化。”出版社编辑希望。
傅明善教授则认为: “宁波帮”名扬海外,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宁波在经济上的地位,而事实上, “宁波帮”在文化学术领域也有相当丰厚的 “资产”, “除了傅先生,红楼专家蔡义江、复旦大学的陈尚君,以及余秋雨先生,都继承了浙东学派的特点。但我们对他们的研究仅仅是刚刚起步。”傅明善建议,宁波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一步联合,从继承和发扬浙东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挖掘学术 “宁波帮”的价值。
链接4:《东南商报》2007年8月29日A13版报道《他是“学术甬军”领军人》(记者:李臻)
汇集30余位专家教授的专论,钱钟书、启功等20多位名家的书信,《浙东学派当代名家——— 傅璇琮学术评论》一书近日由宁波出版社出版。昨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汇聚一堂,《傅璇琮学术评论》出版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学术:修养精深承前启后
傅璇琮是当代负有盛名的学者,学识精深渊博,专治唐宋文学,而且涉及学术领域十分开阔。他不但治学勤奋,著作等身,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傅璇琮学术评论》一书对傅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德行情操作了全面深入的评述。通过《傅璇琮学术评论》,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傅先生“精深博通”的学术修养和“润物无声”的大家风范。
与会的教授均为当代古典文学界权威专家,在欣喜看到《傅璇琮学术评论》一书出版之时,他们更多是满怀深情地谈及傅先生多年来对后辈的提携,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贡献。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董乃斌认为:“傅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承前启后,指引未来,以切实的学术业绩引领潮流,他成为公认的领军人物,在古典文学界位处关键。
乡情:为家乡修史增进感情
这部专著之所以能在宁波出版,也是由于傅先生的家乡情结。傅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在宁波读完中学后北上读大学,而后一直在外工作。昨日,面对盛赞,傅先生以我们熟悉的“灵桥牌”普通话连连摆手说:“我非常感动,专家的讲话对我很鼓励。”傅先生表示,他对宁波市的文化建设前景很有信心,很想为宁波市文化建设做一些小小贡献。
傅先生诚挚浓郁的乡情一直以一种独特方式传达着,那就是帮助家乡修史。上世纪90年代,《宁波市志》、《鄞县通史》、《中国藏书通史》等一大批凝聚着傅先生心血的著作出版。明年,傅先生主编的《宁波通史》也即将付梓。说起这些,傅先生笑称:“因为对宁波有感情,所以看稿子时,一是审稿,同时又是增加自己对宁波的了解。书中讲到的一些地方,有些我去过,甚至住过,看了后就自然地又增加了文化上的感情。”
地位:当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
专家们认为,宁波历来文人辈出,历史上,以宁波籍学者为主的浙东学派已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文化价值的学术形态,在全国乃至东亚地区产生了较大的文化辐射,而出生于宁波的傅璇琮先生即是浙东学派在当代的代表人物,更是“学术甬军”的领军人物。正如该书主编徐季子所言:“他继承并发扬了浙东学派学者严谨笃实、经世致用的学风,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空间,为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Copyright 宁波中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我校校长应邀出席校友傅璇琮先生学术研究评论出版发行仪式 冯林应邀出席向中国陶瓷博物馆捐赠作品仪式 李定信与弟子应邀出席赣州旅游地产论坛 李定信与弟子应邀出席赣州旅游地产论坛 评论:学术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林彪没有出席元帅“授衔仪式”的真正原因 市领导出席天津一汽发车仪式 会见墨西哥大使 德国女总理着装暴露出席歌剧院起用仪式(图) 四川广播电视台成立 黄新初黄彦蓉出席授牌仪式 吉利收购沃尔沃周末签署 习近平将出席签约仪式 俄总统出席“北德文斯克”号核潜艇下水仪式 中俄两国元首出席原油管道工程竣工仪式 周鸿祎获北京人才奖 未出席颁奖仪式 高清:气质女董璇一席长裙 与郭富城出席剪彩仪式 广州亚残运会火种成功采集 汪洋出席点火仪式 镇领导出席象山二中申菱教育基金捐赠仪式 评论:“我校沉默”比“我爸李刚”更令人寒心 评论:“我校沉默”比“我爸李刚”更寒心 我校隆重举行200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我校隆重举行200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我校隆重举行201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着装授予仪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仪式举行 温家宝出席仪式并为影像图揭幕 宋运郊:老校长——马寅初先生 《化玉诗草》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