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佑至:胡舒立的神秘光环是一把双刃剑(南方都市报 2009-12-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7:03

胡舒立的神秘光环是一把双刃剑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夏佑至 原创 浏览量:279  发布时间:2009-12-20 手机看新闻
版次:TM05 版名:南方评论 随笔 稿源:南方都市报  

    传媒江湖

    ◎ 夏佑至 媒体人

    经过10年的努力,胡舒立和《财经》已经变成中国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和那些以商业模式和新技术改变中国经济的企业家———马云、马化腾、丁磊等等———相比,胡舒立的重要性在于,她展示了媒体的另一种力量,不仅满足于发布信息,观察和记录事态,还能够揭露和批评。这种力量甚至能够推动事态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财经》显示了一种可能:和政客与企业家相比,媒体也是一种权力;它能够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进而改变世界本身。

    《财经》的成功让我们重温了一个老得掉牙的道理:有价值的东西永远是稀缺的。中国并不缺少媒体,也不缺少财经媒体,有一些甚至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效应,但在《财经》之前,没有哪家媒体可以像它那样,如此逼近权力运作的系统本身。

    它的标准很高。对庄家操纵股市的报道,对SA RS和陈良宇案的报道,对鲁能改制的报道,以及每年的财经年会,都能说明《财经》的稀缺。以前人们只能依靠外媒和地摊文学来揣测这一切。《财经》也充满了中国特色:谁都知道,那是灰色的、布满暗礁和水雷的领域,在过去的10年中,除了胡舒立,极少有人有过这样的尝试,并且能够以优雅的身姿全身而退。

    这甚至给《财经》和胡舒立本人带来了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有助于媒体的市场表现。当你被看作是权力游戏的一部分,你的市场价值就是对权力的估价,而在一个不自由的市场里,权力———不管哪一种———都是无价的。《财经》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又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

    胡舒立和她的团队致力于在中国传播一种产权清晰和按照贡献取酬的自由市场哲学,最终却苦涩地重蹈了他们自己亲手总结过的覆辙,的确是一个悲剧。但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场,而不是其高潮部分。胡舒立离职之后,许多传言开始浮出水面,网络上流传着几篇耸人听闻的文章(其中有一篇的标题是:别迷姐,姐只是个传说),有些是对胡舒立的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攻击,另有一些则指责胡舒立强势逼宫,为了个人的利益,背叛了王波明和《财经》的主办方“联办”,也耽误了《财经》及其采编团队的前途。这两种反应很有代表性,但并不值得关注。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有杂志、有网站、有论坛、有记者奖学金和央行行长专访的《财经》,是媒体经营的样板,为什么这个样板只存在了10年,又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做媒体不是做衬衫皮鞋,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必须进入被严格垄断的信息领域。这个领域的准入标准说不清道不明,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说,其特点是产权不清,交易成本无限高。《财经》和胡舒立给市场神秘的感觉不是偶然的,因为只有带有神秘气息的《财经》和胡舒立,才和这个不自由的市场的游戏规则高度契合。

    《财经》和胡舒立头上的神秘光环温习并且巩固了一种市场印象:谁敢于质疑权力,谁就是权力的一部分。事实证明,这种神秘感是一把双刃剑。147名采编团队集体辞职的时候,他们的行为被解释成一次平常的薪酬纠纷《财经》的神话破灭了。

    其实,胡舒立离开《财经》的原因,正如《财经》成功的原因一样,从来没有被清晰地表述过。但一切已经不再重要。苦苦等待的刊号没有如期到来,那个不自由的市场已经显示出了其残酷的一面,对胡舒立怀有眷念的人们要问的是,有一个理想和才干兼备的团队,胡舒立能否复制《财经》的成功?

    或许,复制《财经》并不是胡舒立的愿望。她——— 不光是她——— 需要走一条新的路,一条毫无神秘可言、也更难走的新路。

http://gcontent.nddaily.com/9/a3/9a3f34a2d6ad7dcd/Blog/283/4ef9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