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上)--dasha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24:54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上)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 新
教育部在2000年10号文件中明确: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周期为4-5年。现在试点进程已过半,试点的后半程怎样走?结束试点后的远程教育会是什么样的格局?中国远程教育总体和各分支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何?合理的对策建议是什么?
判断和假设
要从众多纷繁的现象中科学地推测远程教育发展的走向和趋势,应遵从以下几个原则和方法:
从远程教育的历史进程开展科学研究,从对远程教育历史轨迹科学、客观的描述,推演出其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从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些萌芽,从反映特质和规律的一些新动向的分析,科学预测远程教育下一步的发展;
从对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处困境,引起的困惑,存在问题的分析,特别是从对策的分析中判断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对远程教育深层次的、持续的研究及理论规律的探索中,探究远程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发展规律,推论出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远程教育是一种国际现象。从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国情分析其影响,推断中国远程教育的走向;
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特别是教育总的战略部署,从社会需求的变化,综合分析国家对远程教育的定位和政策导向等,判断远程教育下一步的走向。
远程教育是一个集事业、产业和专业于一身的信息科学与教育学科交叉的新领域。因此,我们判断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就必须从事业、产业和专业这三个属性入手,进行综合分析。
历史回顾
远程教育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中国远程教育经历了几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电视大学的建立,开创了国际上应用电视媒体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一代先河。第二次是在70年代末。邓小平亲自批准成立面向全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使我国远程教育抓住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为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争得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础。第三次是在世纪之交。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远程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000年4月召开的"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经验交流会",交流总结你1998年以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经验,并利用国家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专业技术平台,重点支持一批著名高校进行网络教育学院建设,开展远程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至2002年,试点院校已增至67所,规模近百万。事实证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管理研讨会,以及随后召开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协作组会议,都标志着教育部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入手,加大了对远程教育试点宏观调控和指导的力度。
命题和假设
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数字卫星电视网和电信网三大通信网络的远程教育,理论上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以下主要教学特征:
教学信息交互性强。可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双向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进行教与学信息的实时、非实时交互;
资源真正丰富。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和所链接的海量资源库,方便地提取相关的学习资料;
真正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实现在任何地点、时间,从任何章节,按自己可能的进度学习;
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可实现开放学习和灵活学习等人类学习的理想。
由于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实时交互价格昂贵,很难大面积地采用,非实时交互中,在网上活跃的也只是少数同学;大多数学生学习时间有限,面对老师指定的教学资料已经难以消化,没有精力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汲取其他的营养;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习惯牵制着学生的自主性,加上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等,绝大多数学生仍然按传统的模式安排学习。远程教育理论上的四大优势和特征在实践中尚未得到体现。
优势和特征在实践中未能显现是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征,是由远程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只有把远程教育本质和理论上的优势,转化为其实践特征和竞争优势,远程教育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一个重要的命题和假设是,这种转化过程就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趋势预测
从研究发展趋势所依据的6个原则,历史发展机遇的启示,以及远程教育总体发展趋势的命题和假设出发,中国远程教育将沿着国际远程教育普遍规律支配下的轨道发展,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产业和专业协调发展的道路。由此预计,中国远程教育将在以下十个方面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趋势一:理论和学科建设走向成熟独立
虽然目前还只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但远程教育却是一个朝阳的教育事业,一项前景看好的教育产业。作为一种独立而且完整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能够完成各种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远程教育作为一个专业和学科去建设,正在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目前,中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学科建设已体现出一门成熟学科所具有的特征:
1、具有自己的基础理论。远程教育界已系统地引进国际远程教育理论,同时从中国实践中汲取营养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形成了自身的基础理论,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
2、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远程教育研究特色是其大规模实践造成的,也是其兼收并蓄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系统工程理论等学科特色凝练而成的。其中统计分析大样本的特点,使得远程教育调查和实验研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大的可推广性。
3、已有课程、专业和学位。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已普遍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并把远程教育作为主要学科方向和专业来建设。
4、具有自己的学术出版和专业刊物。
5、具有全国性和全球性的学术组织,如ICDE、AAOU等,学术交流活跃。
6、具有丰富的中国实践和案例支持。
通过试点,实践探索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中国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学科建设日渐成熟,有望从教育技术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与之并列的独立的二级学科。
趋势二:办学与服务 从高等学历教育向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转化
国外远程教育的规划和发展,大多与社会发展、学习权力,以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相联系。中国也是如此。《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指明"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此后,教育部又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确定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很明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是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而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溶入终身教育体系。
试点初期,各校普遍将重点放在高等学历教育上,研究也局限于技术层面和学历教育范畴。这一现象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推动试点从高校最熟悉的高等学历教育入手。毋庸讳言,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而真正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使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可能的是终身教育。
但是要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更新观念,以及进行经验、资金、资源和技术等的积累都需要一个过程。重点放在高等学历教育上,是各校在试点初期对经验、资源、资金等方面进行的原始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试点的进展,学历教育方面出现了多层次化(硕士、高起本、专升本、专科)倾向;而且不少学校已着手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视角也从对社会招生转向为社会服务;同时,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视野,逐步从对远程教育的单纯研究扩展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领域的研究。
2002年7月教育部明确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继续教育,并说明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同时,不仅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等也都加速开展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远程教育的办学层次不断扩展,深入到各类教育领域。
在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下,在远程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支配下,我国远程教育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后,将从服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过渡到服从终身教育需求的轨道上来,中国远程教育必将从重在高等学历教育向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方向转化。
趋势三:技术规范化、实用化、智能化
远程教育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有力地推动远程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方面,远程教育技术必须持续跟踪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特别是信息技术基础技术和平台技术的发展:必须关注宽带网络技术从千兆向万兆以太网的发展,关注Internet I 向Internet II 发展,关注 Ipv4正向Ipv6过渡,关注GGG有可能取代WWW,关注系统集成向.net 框架体系的转向,关注移动通信技术等等。另一方面,远程教育的需求反过来成为技术发展的驱动力。网络学院教学平台的不断升级完善就是教学需求推动技术发展的实例。再如知识在远程教学中如何呈现、管理和挖掘的问题,对远程学习如何进行智能引导和评价的问题等,都是远程教学需求推动技术发展的实例。因此,远程教育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就是从技术发展引领教学发展,开始向教学需求引领技术发展的方向前进。由此我们可判断,教育观念和教学法的改革,必将推动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得技术在跟踪技术前沿与教学应用需求双重动力的驱动下,在信息传输技术、资源开发应用技术和远程教学技术等各领域,全面向规范化、实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标准化的直接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平台的互操作。试点中各高校都依托自己的优势学科开发制作了一批有特色的远程教育资源,并在远程教育中保持了本校的品牌特色。教育行政部门将通过中介机构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认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实用化主要是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意见。在提供的多种媒体中,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不同的学生,媒体组合可能不同,因此,常规媒体不会被偏废,多种媒体总体设计将日益受到重视。智能化要求重视知识媒体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重视知识媒体的目的性(知识)、过程性(传播)、和本体性(媒体)研究,把知识理论、传播理论、媒体理论与前沿技术整合到远程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中,尤其重视知识媒体的应用,组织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媒体促进自己的学习。
趋势四:教学模式 个性化与协作式学习
试点的核心任务是探索网络环境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从试点情况看,各个院校和学习中心的条件不同,技术模式不同,学习和教学模式也不同。学生在媒体支持和网络环境下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与协作学习、集体学习(包括集中面授)等多种方式学习。由于学生的分布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采用的媒体组合不同,学习模式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师生之间、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处于——准永久性的分离"状态,远程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学习模式在多元化中有趋同,适应"分离状态"的个性化学习和"再度综合"的协作式学习正脱颖而出;同时这种趋同中又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多元化与趋同的交叉作用与结合是推动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模式发展的动力。
个性化学习首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Self-regulate),能主动运用和调控元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实现远程教育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的理想。
其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我导向(Self-direct),自主地为自己选择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使学习彰显出个性化色彩。
协作式学习,技术不是难题,学生也有结识学习伙伴的需求,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法的改革。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克服远程学习的孤独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互、协商、沟通,形成共识,分享成果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探索阻力还很大。阻力主要来自习惯,来自人们对面对面集体教学的依赖。因此局部地区出现向传统式教学回归是不足为奇的。学生尚未体会网络学习的优越性,没有好好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致使远程教育的潜在优势得不到发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结合了东西方学习文化的优势,有利于解决远程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远程学习模式的变革。因此,试点更应该在教与学模式多元化和趋同的背景下,着重个性化与协作式学习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趋势五: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多元化和多功能化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远程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关键之一。
远程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不能经常与老师当面接触的情况下,如何得到周到的服务和及时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依赖于网络学院和学习中心提供的人际间面对面的咨询服务,一方面要依赖于学校通过网络等技术提供的服务。试点以来,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电大系统框架,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学习中心这个层面介入了远程教育;其系统结构也由原来电大系统的5级减少到网院和学习中心两个层级。系统层级的缩短,利于信息畅通,减少信息损失。一所网院在各地的学习中心,可能分属不同的教育形式,而同一学习中心可以同时为多所网院提供服务。加上企业、公司的介入,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已经出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倾向。
从理论上讲,多元化带来竞争,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但是,过度的竞争会严重地影响服务质量,个别院校的学习中心甚至出现了失控现象。因此规范管理和服务的问题就成为了重要问题。多元化中的趋同,以及规范服务需求都要求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怎样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是完全依托电大系统,还是有条件的都可以建设?依托电大系统,是由中央集中控制还是建设一些地域性平台?一般而言,地域性的学习服务体系容易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容易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基层组织-社区学习中心接轨。这样,公共服务体系也可能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如果出现这一局面,那么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竞争的就是服务的意识、质量和特色,比较的就是服务的科技含量和人文关怀。受益的是学生。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科技含量的提升,将促使智能化的技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浮出水面。无论系统多么复杂,对学生来说,他只要在当地的终端接触这个网络,就能享受这个网络提供的服务。因此,趋同的公共服务体系一定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多元化的问题和趋向。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更加重视人文关怀,提供人文氛围。远程教育的全过程都伴随着人文精神和人文环境。除提供学习方面的问题解答外,还为学生提供有关心理方面,如知、情、意等问题和困扰的咨询,以尽可能地弥补远程学习者缺乏师生面对面情感交流、校园人文环境熏陶等方面的不足。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中国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将在规范服务和特色服务的压力下,向多元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远程教育,200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