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将让大家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1:10
(2009-12-18 22:33:49)_央视评论员_新浪博客
标签:哥本哈根 气候峰会 节能 减排 低碳 杂谈 杨禹
终于等到了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做演讲。北京时间12月 18日19点10分,温总理在气候变化谈判的领导人峰会上,讲了15分钟。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温总理今天讲话的语速比较特别,比我们大家习惯的他的传统语速要快很多。而且,他的嗓子哑了。

 
这个细节说明中国在最焦灼的时刻,仍积极地期望达成协议。温总理的讲话中,最值得关注两方面:一是他再次强调了中国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和谈判底线,也就是要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在此基础上,温总理又适当地展示了中国的灵活性。比如,他第一次提到了,中国要进一步提高减排信息面向国际社会的透明度。他还表示,经过今后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希望能够实现承诺,甚至做得更多。
我相信,这两点体现灵活性的表述,谈判大会上的各方都已经注意到了。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就要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在等着,19日早晨,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大家都在讨论,哥本哈根将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想,关键是如何来定义“成功”。最后的“成功”可能是这样——最终形成一个文件,它可能让所有各方都不是最满意,但它又能够被各方共同接受。“都不是最满意”,说明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这场谈判当中,获得自身诉求的独家最大化。“大家都能接受”,说明大家最终还是能够找到各自立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我相信,这个谈判即便是成功了,也并不意味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今后就会一帆风顺。即便是失败了,也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一蹶不振,它仍然会一步步找到正确的方向。
还有没有可能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虽然多数人都认为已经不可能,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样一场浩大的国际谈判的最后几个小时,可能是整个十几天谈判里最有效率的几个小时,很多时候是在最后的一个小时,甚至最后十分钟,在谈判桌上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在哥本哈根,并不是人类共同达成一个迎战气候变暖的最后机会。本次谈判结束之后,不管它成功或失败,整个世界还要继续去努力,那些矛盾和较量也会继续。而对于中国来说,更重要是我们要认清楚这一夜即将发生的任何一种情况,达成的任何一个结果,都不太可能改变我们中国自己坚持去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因为我们正努力去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自己节能降耗、结构调整的步伐,并不会根据哥本哈根会谈的成与败,而做出任何改变。
(央视评论员杨禹,12月18日新闻频道《东方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