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㈦ - 双石茶庄 | 周军的博客 | 博联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0:17

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㈦

四川凯旋摩托车俱乐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考察队”


  ⒉中纵队穿越草地的行军路线

  中纵队穿越草地的路线,除了1936年6月25日《朱德、张国焘关于北进行动部署致徐向前电》可资佐证外,1936年7月21日《张国焘、任弼时关于敌情及红四方面军行动情况致贺龙、关向应电》也再次予以了明确:

张国焘、任弼时关于敌情及红四方面军行动情况致贺龙、关向应电
(1936年7月21日)

贺、萧、关:
  甲、敌估计我向松潘、平武进,正忙于增防中。
  乙、两广反蒋事变已发生分化,闻粤陈有逃走讯。
  丙、我部署如下:
  A、左纵先头八八师由朱、陈率亲,今日可抵箭岁塘,骑师向葛曲河取左侧迂回路,沿途搜筹牛羊,宏坤率四军一部,先念率八九师一部,计廿二三号[次]第由上阿[坝]向葛曲河开动。
  B、中纵九军已抵查理寺,明日拟向毛尔[儿]盖进,向前已达文色,后尾大约已离让倘。
  C、右纵董、黄率五军先头已抵马河坝,正修桥向侧[格]进,中、后路今至卓克基。

                          张、任
                           马申

——《红军长征•文献》第108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说明:
  ⑴朱、陈率亲”:疑为“朱、陈亲率”之误;
  ⑵箭岁塘:“箭步塘”之讹音,今甲本塘。
  ⑶让倘:壤塘
  ⑷骑师:骑兵师,当时担负筹粮任务。 

  时任红军总部三局政治委员的伍云甫的日记对中纵队过草地行军路线有相对来说比较详细的记录:

伍云甫(时任红军总部三局政治委员)过草地日记摘录
(1936年7月25日~8月8日)

七月二十五日  阴

  由党岗过桥,经小查理寺至查理寺宿营,行程约六十里。是日,开始过草地。三台负责人周维、李白来访。

七月二十六日  晴

  十时由查理寺出发,至高曲河(水深约二尺余)东岸露营,日行程约百十里。(二十三时才到达)

七月二十七日  晴

  十一时出发,至上让口露营,行程六十里,中途遇大雷雨,黄昏又晴。

七月二十八日  晴

  休息半天,补充牛三条做干粮。下午三时出发,至龙耳露营,行程三十里余。

七月二十九日  雨

  在龙耳休息,做牛肉干粮。

七月三十日  阴雨

  由龙耳至卓角,行程六十里(当八十里)。沿途青草茫茫,无一根树木,只宿营地有小林。

七月三十一日 阴

  行四十里宿营,有小树。

八月一日  阴、夜雨

  行六十里宿营,有较大的树林。途中利用大休息时间开纪念 “八一”大会。是日送医院一名,掉队一名。

八月二日  晴雨不一

  行约二十里,在色既塘北面数里宿营。发纵队司令部联字第三号口令、信号。

八月三日  晴

  行八十里至燕朵坝宿营,中途遇害番骑隔沟打冷枪,政治处牺牲一人。本日大概是六月望日,月正圆。

八月四日  晴

  行约五十里处(马旗子)宿营,下至河坝露营(大路在河坝上面)。

八月五日  晴

  沿河沟下行约五十里,至上包座宿营。该地新粮食尚末熟,扯了二餐罗卜菜当粮食。

八月六日 晴

  六时出发,经中包座至下包座,六台驻中包座,检查了该台工作。夜间在总部汇报。

八月七日

  驻原地。耿、靳等带手摇马达去总部修理;“31K(A)”第三科科长来谈话。

八月八日

  由下包座经救济寺,总部机关驻该地。在三局午餐,谈叙约数小时,与八台送修的马达一路归队。由下包座至救济寺约十八里。在救济寺沿河下行约十五里处宿营,附近雪豆、胡豆、青稞等粮食颇多。

——《红军长征日记》第247~第249页,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说明:
  ⑴党岗:位于查理寺西南,今阿坝县境内。
  ⑵高曲河:嗄曲河。
  ⑶上让口:亦称“上壤口”,今龙日坝以北约0.5公里。
  ⑷龙耳:龙日。
  ⑸卓角:不详,根据实地踏勘和日记所示里程研判,似在阿衣果木康附近,阿木柯河东岸。
  ⑹色既塘:根据日记所言里程推断,这里所指“色既塘”应为今色地乡东南延伸的“色迪坝”(应为年前右路军左翼部队到达过的“色既坝”)。
  ⑺燕朵坝:年朵坝
  ⑻马旗子:马蹄子
 

  从伍云甫1936年7月26、27这两天日记中所反映的“从查理寺到高曲河行程约百里”、“至上壤口宿营,行程约六十里”或可研判:中纵队渡过嗄曲河的地点似在安曲-龙壤之间地区。
  另外,从1936年7月27日20时《朱德、张国焘关于九军及总部的行动致陈昌浩电》在阿衣果木康及其附近,中纵队行军路线在与左纵队行军路线已经相距很近,不足20公里,所以中纵队很可能有部队北进至“廿四马鞍腰沟口”,循左纵队路线跟进。这条路线,我们也在复原图中标示了出来(因为难以判别伍云甫所言“色既塘”是上、中、下色既塘中的哪一个,所以中纵队部分部队的行军路线有在“廿四马鞍腰沟口”即与左纵队行军路线汇合之可能)。

  ⒊右纵队穿越草地的行军路线

  右纵队行军路线可从《朱德、张国焘关于北进行动部署致徐向前电》(1936年6月25日)、《朱德、张国焘令右纵队在波罗子筹粮北进致董振堂等电》(1936年7月20日)、《张国焘、任弼时关于敌情及红四方面军行动情况致贺龙、关向应电》(1936年7月21日)和《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关于红六、三十二军行动指示致陈伯钧等电》(1936年7月26日12时)几份电报中得以佐证。

朱德、张国焘令右纵队在波罗子筹粮北进致董振堂等电
(1936年7月20日)

董、黄、罗、周、徐、桂:
  (甲)左纵先头十二日到葛曲河(此处疑有误,“十二日”似应为“二十日”之误——引者注);中纵先头已到查理寺,约于三十一号前后陆续集中阿西、巴西、包座线。
  (乙)右纵队应首先进入波罗子、杂窝、侧格一带有粮区域休息几天,迅速集结兵力,筹集十天于粮;以一部向松潘佯动,迫使敌人防守松潘城,不敢外出阻我,并查明松潘敌情相机取松潘。
  (丙)尔后即经毛儿盖或哈龙向包座进,与中、左两纵会合,或经去年右路北进路线到巴西、阿西路亦可。
  (丁)敌已知我向松潘前进,正在松潘增三团兵力防堵我们。

                           朱、张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57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说明:
  ⑴上电括号内容为引者加注。
  ⑵波罗子:今小黑水沟(卡龙沟)一带
  ⑶杂窝:亦称扎窝,在毛尔盖河下游。
  ⑷侧格:今泽盖,位于黑水河西岸。“泽盖”藏语意即“桥边”(此处有一座桥,联结黑水河两岸)。
  ⑸哈龙:即松潘境内之卡龙(黑水境内卡龙沟另有一“卡龙”)。

  右纵队进至色既坝、年朵坝后,行军路线与左、中纵队重合:进入包座河谷,沿松甘驿道进至上包座。从《朱德、任弼时、张国焘关于红二、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已到包座致林育英等电》(1936年7月29日)的电文可知:他们几乎是与红军总部一起到达包座的:

朱德、任弼时、张国焘关于红二、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已到包座致林育英等电
(1936年7月29日)

英、洛、泽、恩、德怀:
  我军先头于昨日占包座,二、四两方面军可于八月八号前全部到达包座及东北地区。我们,卅一军到包座,余续告。

                    朱、任、张
                    廿九日十八时

——《红军长征•文献》第1086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说明:
  卅一军:红三十一军,当时在行军序列中隶属右纵队。
  ⑵波罗子:今小黑水沟(卡龙沟)一带 

  由此可见,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穿越水草地时,董振堂、黄超所率右纵队基本上是循年前右路军北上班佑的路线跟进的。但与年前右路军行军路线相比,也有以下几点不同:

  右纵队按红军总部指示路线沿梭磨河进至马塘,再翻越长坂雪山进入黑水河流域的侧格、扎窝等地筹粮后,不可能再舍近求远走回头路去翻越昌德、打古两座雪  山去毛尔盖,而是直接沿毛尔盖河溯河而上,直趋毛尔盖,从而避开了年前右路军北上时翻越的昌德山、打鼓山这两座雪山。
  ⑵右纵队主力进至毛尔盖后,很可能直接循年前右路军左翼部队行军路线进入草地,而不会再翻过腊子山去卡龙(不排除派出少数部队去这个方向执行警戒牵制任务之可能)。
  ⑶右纵队进至年朵坝后,不会再循右路军行军路线经草地去班佑,而是与左、中纵队一样,在年朵坝就结束草地行程,东行进入包座河谷,沿松甘驿道进至包座。因此,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穿越水草地北上时,董振堂、黄超所率右纵队是穿越水草地行程最短的部队——较之年前右路军的穿越草地的艰难行军,他们至少省去三分之一以上在水草地泥泞中挣扎的行程。

插图9: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穿越水草地

(1936年7月~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