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知]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 保健知 - 無.歸.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5:48
[保健知]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一、口服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Insulin受体激活剂。
磺脲类有:甲磺丁脲(D860)、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克糖利、糖适平;
双胍类有: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化止等)、苯乙双胍(降糖灵);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有:诺和龙;
Insulin受体激活剂:文迪雅。
二、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应考虑一下因素:
1、胰岛素用法
2、胰岛素的副作用
3、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4、胰岛素应用的技术进步
糖尿病患者应该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分为 I 型糖尿病和 II 型糖尿病, I 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确定后必须立即注射胰岛素。对于新近诊断的 II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超过 10mmol/L, 胰岛细胞功能检查显示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减损,也应该及时的注射胰岛素,此时注射胰岛素目的是尽快使血糖降为正常,迅速解除糖毒性作用,让受损的胰岛 B 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同时也使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增强。如果病人服用 1 种或 2 种降糖药 1 至 3 个月后空腹血糖仍然高于 10mmol/L, 应该调整治疗方案,改用胰岛素治疗。另外在感染、发烧、情绪波动、分娩或是有肝肾功能损伤,有严重并发症时也应停用口服药而改为胰岛素治疗。
什么是胰岛素泵?使用胰岛素泵与常规注射胰岛素相比有何优势?
哪些患者适合使用胰岛素泵?
* 什么是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可连续微量注射胰岛素的蠕动泵,它可以模拟人体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给病人补充胰岛素,同时根据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来调节胰岛素的注入量。胰岛素泵体积小,使用时将导管针头埋入腹部皮下,携带方便,不影响日常生活。
* 使用胰岛素泵与常规注射胰岛素相比有何优势?
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一般需要每日注射 3-4 次,这种注射虽然能够较均匀的提供外源性的胰岛素,弥补内源性的胰岛素不足,但毕竟和胰岛素生理分泌曲线有显著不同,而胰岛素泵则可以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不同,进餐及运动的时间和量的不同而设定胰岛素的注入方法,这样更接近人体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曲线,最大可能的减少血糖的波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能使早期的并发症得到缓解。
* 哪些患者适合使用胰岛素泵?
绝大部分应用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都可以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用法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
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详见下表:

胰岛素的副作用
(一)低血糖反应:
多见于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的病人。
(二)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长期使用非纯化胰岛素,或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时可出现。
(三)胰岛素过敏:
见于动物胰岛素与非纯化胰岛素,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寻麻疹,过敏性紫癜,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可见于初始使用,或使用1个月后,以及停用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使用者。
(四)高胰岛素血症:
尤以2型肥胖者常见,而且胰岛素用量偏大者。
(五)胰岛素抗药性:
在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用量>200μ,持续48小时者可以确诊为胰岛素抗药性。
(六)胰岛素水肿:
糖尿病未控制前,体内有失水、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一旦接受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后4-6日内,体内水钠潴留,出现颜面与四肢水肿,一般数日内可自行吸收。
(七)屈光不正:
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迅速下降,引起眼晶体、玻璃体渗透压改变,晶体内水份外溢而视物模糊,屈光率下降,一般2~4周自愈。
(八)体重增加:
尤以老年I2型糖尿病人多见。在注射胰岛素后引起腹部肥胖,为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可改用纯化胰岛素或加服口服降糖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胰岛素治疗是一项长期的治疗,甚至一天要多次注射,所以患者一定要自己注意,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熟练注射技巧。
(一)注射前的准备
1、准备所需器具与物品:
胰岛素制剂,70%酒精,消毒药棉胰岛素注射器胰岛素注射器种类很多,如1ml玻璃注射器,1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2、检查胰岛素制剂:
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密封无损。短效胰岛素外观澄清,若浑浊则不可使用,而中长效胰岛素则浑浊为正常。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时应将胰岛素混匀,可放在双手间缓缓搓动,切忌上下剧烈摇动。
3、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1)注射部位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药物的吸收与并发症的产生,而且可以减轻痛苦,有利于长期接受治疗。
(2)人体皮下注射的最佳部位:上臀前外侧、下肢骨前外侧、臀部外上1/4区(即肌肉注射部位)腹部(脐周围与腰周围部位)以腹部吸收最快。
(3)如注射后立即进行运动,应避免在上下肢注射,以免过快吸收引起低血糖。
(4)注射部位的交替:把每个注射部位划分为面积2x2cm 的小方块,每次注射选一个小方块,两次注射点应间隔2cm,如此左右交替注射,一定避免在同一个小方块内连续注射。
4、抽吸胰岛素的方法:
洗净双手后用酒精消毒胶盖,取消毒后注射器,抽适量空气,将针栓推至所欲取的胰岛素刻度,先将胰岛素瓶口朝上,把注射器刺入瓶口,推入空气,然后再倒置胰岛素瓶口朝下,轻轻拉出针栓至所需胰岛素剂量的准确刻度。如混合两种胰岛素时,一定先抽短效,后抽中、长效,否则短效中混有中、长效胰岛素则会外观浑浊,药效不佳。注射器从胰岛素瓶中取出,如内含气泡,则应将针头朝上,轻弹针筒,使空气泡升到针筒颈部,然后轻推针栓使其排出。
(二)注射胰岛素方法:
选好注射部位,用70%酒精(不必用碘酒)从注射中心向周围消毒,待其自然干燥。右手持注射器,呈持笔状,左手可轻轻捏起或用拇指与食指将皮肤绷紧,注射针尖呈45°-75°角,刺入皮下。用右手拇指轻推针栓,使胰岛素缓慢注入皮下,一般约3--5秒钟完成,而后迅速拔出针头,可用干棉球搽拭注射部位,切勿用力挤压与揉搓。
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诺和龙
甲基甲胺苯甲酸(CMBA)家族的第一个新型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有效地促进胰岛素分泌,在b细胞膜ATP-敏感钾通道上的结合位点与磺脲类药物完全不同。
口服后,可被迅速吸收,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以此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在治疗饮食治疗失效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作为一线抗糖尿病药物单独应用。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绝大部分由粪便排出。
由于诺和龙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因而不会在组织中蓄积,有较好的安全性。
有可能为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口服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一)作用机制
通过竞争性地抑制小肠刷状缘的近腔上皮细胞内的а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延迟双糖、低聚糖、多糖的葡萄糖吸收,延迟并减低餐后血糖升高。主要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拜糖平在脂肪组织中的作用为降低脂肪组织的体积和重量,减少脂肪生成和脂肪酸代谢,降低体脂和血甘油三酯水平。
(二)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注意事项
(1)可有消化道反应,如腹部不适,胀气,排气等;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会发生低血糖。但在和磺脲类或胰岛素降糖药合用时,如出现低血糖,应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3)18岁以下,妊娠及哺乳者禁用。
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苹):
每片50mg或100mg,开始剂量为50mg,每日3次,与进餐第一口饭咀嚼同时服。根据餐后血糖逐渐增加用药剂量,一般最大剂量每天为300毫克;必须与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
口服降糖药-双胍类药
(一)作用机制
双胍类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正常人并无降血糖作用。与磺脲类联合使用可增强降血糖作用。
(二)适应症
1、适应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法仍未达标者,作为首选降糖药;
2、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3、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
4、在不稳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使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三)禁忌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
2、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慢性严重肺部疾病、心力衰竭、贫血、缺氧、酗酒;
3、妊娠期妇女;
4、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有乳酸酸中毒史,年龄>65岁,严重高血压,明显的视网膜病,进食过少的患者。
(四)常用双胍类降糖药
双胍类降糖药包括:
1、苯乙双胍(降糖灵,DBI);
2、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化止等);
3、丁二胍。
目前我国有前两种:
1、降糖灵:
每片25mg,每日2-3次,餐前或餐中服,约数日至1周调整1次,一般每日剂量50~150mg,最大剂量每日不宜超过150mg。长期使用应定期检测血乳酸;
2、二甲双胍:
不同厂家的产品剂量有所不同。国产的多为每片250mg,国外生产的有500mg(迪化糖锭)和850mg(格化止)。每日剂量范围500- 1500mg,分2-3次于餐前或餐中服。可从每日500mg开始,1周后调整剂量,直到获得血糖控制或最大耐受量为止。二甲双胍引起乳酸酸中毒的机会较少,但也应加以预防。
双胍类降糖药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引起乳酸酸中毒。其他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偶有口干或金属味等。降糖片的副作用比降糖灵少而轻,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泌尿系统造影前,至少应停用2天。
口服降糖药-磺脲类
(一)作用机制
磺脲类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适应证:
(1)2型糖尿病病人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
(2)2型糖尿病病人如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
(3)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磺脲类药。
(三)禁忌证:
(1)1型糖尿病病人;
(2)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进行大手术、伴有肝肾功能不全;
(3)合并妊娠病人。
(四)常用的磺脲类药物
第一代: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有甲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
1、甲磺丁脲(D860):口服后胃肠吸收快,3-4小时达到高峰,半衰期4.5-6.5小时,有效时间6-12小时。24小时内90%从肾脏排出。每片为500mg,每天最大剂量为2000-3000mg,可分2-3次餐前30分钟口服。每日仅服500mg者,可早餐前30分钟1次口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引起持续性低血糖的危险,故应慎用。
2、氯磺丙脲:因其作用时间最长,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已很少选用。
第二代: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包括:
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美吡达或优哒灵)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波脲(克糖利)
格列喹酮(糖适平)
1、优降糖:
降糖作用为D860的200倍,降糖作用在口服降糖药中最强。
口服后15-20分钟开始起作用。
高峰在2-5小时,半衰期10-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
经肾脏和胆汁排泄各占50%。每片为2.5mg,一般用量为每日2.5-15mg,每日最大量不能超过20mg。每日用量2.5-5mg者,可早餐前 30分钟一次口服。如需要7.5-15mg者,以早晚餐各服一次为宜。最大副作用是较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导致严重或顽固性低血糖,甚至于低血糖昏迷。
老年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和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人,应慎用或不用。即使选用,起始量和维持量务必要进一步减小以防低血糖。
2、美吡达:
降糖作用仅次于优降糖,为D860的100倍。口服吸收快而完全,30分钟即开始发挥作用,1-2.5小时达高峰,半衰期为2-4小时。
24小时内经肾脏排泄达97%。
一般不易发生体内蓄积,不会发生持续的低血糖。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服用,5mg每日早餐前30分钟口服,老年患者减半,以后根据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逐渐调整剂量,一般剂量为每日10-20mg,分2-3次于餐前30分钟口服。
3、达美康:
降糖作用温和,仅为D860的10倍。
口服后胃肠吸收迅速,2-6小时达高峰,半衰期为10-12小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
60%-70%从肾脏排泄,10%-20%自胃肠道排出。
比较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每片80mg,有些老年患者可能每天半片或1片即已足够。大多数患者需要每日服用2片,早晚餐前30分钟各服1片。需要时还可增加至每日3片,三餐前30分钟各1片,全日最大剂量不能超过4片(320mg)。大多数患者对达美康耐受性好,偶有腹痛、恶心、头晕及皮疹,剂量过大者也可引起低血糖反应。
4、克糖利:
降糖作用强度为D860的40倍,出现低血糖的机会少。
口服后可迅速从胃肠道完全吸收,2-4小时即达高峰,半衰期为10-12小时,主要从肾脏排泄。
用量一般在12.5mg-75mg之间,大多数患者每日需要50mg,分早、晚餐前30分口服。也有部分病人剂量需增加至75mg才能控制血糖。
5、糖适平:
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2-3小时达高峰,8小时后血中几乎测不出,95%从胆道经肠随粪便排泄,仅5%由肾脏排出。
适用于老年糖尿病、糖尿病伴轻、中度肾功能减退及服用其它磺脲类药物反复发生低血糖。一般每日剂量为30-180mg,分2-3次餐前30分口服。
总之,选用磺脲类药物时,以年轻至中度2型糖尿病且经济不富裕者,可首选优降糖或D860。经济富裕者及老年糖尿病人应首选美吡达、达美康或克糖利。肾功能不全者首选糖适平或胰岛素治疗。特别需强调的是,磺脲类药物之间不宜同时应用。一些中成药,如消渴丸(10粒消渴丸相当于1片优降糖)等含有优降糖等成份。很多所谓的"偏方、秘方、特效方",都是把一些中草药做成粉末,加入优降糖或苯乙双胍,然后装入胶囊、压成片剂或做成冲剂出售。
(五)磺脲类药物使用中注意事项
初诊糖尿病患者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认真的运动治疗一个月以上,血糖仍不能达到控制标准时,属于适应症。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按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药。
磺脲类药物以餐前半小时服用疗效最佳,因为服后1.5小时药效最强,而餐后1小时又是血糖最高,故两个高峰重叠就可以取得更好疗效。但由于磺脲类药效时间较长,餐后服用药效相对温和,尤其对高龄患者,餐后服药可避免遗忘,对预防发生低血糖更有意义。
磺脲类药物的失效
(1)原发性失效:初用磺脲类药物,虽已用至最大量(除达美康4片/日外,其余均为6片/日),经一个月时间,血糖控制未达目标时,称为原发性失效,据估计约占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5~20%。
(2)继发性失效:使用磺脲类药物后,疗效满意,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或逐渐疗效消失,虽使用最大剂量,观察足够时间(<3个月)仍无效者称继发性失效,它的发生率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有报告1至5年的发生率分别为4.1%,9.4%,11.6%,9.0%和7.5%。
口服降糖药-Insulin受体激活剂
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的病人,他具有保护胰岛细胞的功能,同时增强病人组织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对葡萄糖的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