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的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9:20:22
前个星期五,《艺术人生》采访的是老演员庞学勤,他演的电影我一部也没看过,母亲十分兴奋,向我强力介绍,说他当年如何帅气,根本不比现在的男演员差。看着那些回顾的老照片,昔日的年轻脸庞的确是很俊秀的,即便到了今天七十几岁的高龄,岁月在他脸上划下刻痕道道,却没有掩盖住他的翩翩风采。看着母亲专注的眼神,我没有再说什么,每个人都年轻过,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梦想,母亲如此,我何尝不是?
知道刘德华2005年中国巡回演唱会最后一站定在贵阳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决定了要去看。想起来很奇怪的,他的演技颇为一般,唱歌更是平平,不过是比较商业的旋律和高涨的人气让专辑一路热卖。
那么,又是为什么呢?我会这么热切地盼望去看这样一场演唱会?
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还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电视台里在放《猎鹰》,我一集也没看过,可身边的男女同学讨论得天花乱坠,我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如同云里雾里。很多年以后,参加了工作的我才在某怀旧剧场里看到这部剧集,可是岁月悠悠,人的要求标准也高了很多,当时被捧上天的《猎鹰》看上去实在太土了……
后来上初中,开始听流行歌曲,那时的娱乐文化远没有现在发达,听来听去不过几位,而刘德华还不在他们其中,知道他更多的是电影。那时颇让人怀念,街道是狭窄的、计程车是甲克虫式的、冷饮是冰棒的、书包是军用的……相对匮乏的年代,男生爱去录像厅。那是一间不大的房子,摆着些椅子或长条凳子,前面是一台破旧的录像机和19寸的彩电。看的第一部片子是《法外情》。剧情很简单,刘德华也十分青涩,完全没有现在的成熟和自如。但悲情的画面还是让观者如我犹如其中,之后还想着那些动人的细节。今天的我,经常坐在电视前,把握着遥控器,随性前进后退,追逐自己的喜爱的画面。那些坐在烟雾缭绕,光线昏暗的录像室的日子仿佛已经很远很远,远得好像没有发生过,其实是我刻意忘记了。
家里装修的时候,磁带几乎被我扔光,只留了几盘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作为收藏。曾何几时,那是我和同学们眼中的宝贝,尤其是原版引进的那种。好像初三的时候,开始有刘德华的歌了,但听得很少,因为我基本不听粤语歌的。对于他的歌声,我不可置否,因为实在是不了解。直到有一天,大街小巷到处流淌着冰雨过后半生缘的忘情水,仿佛冥冥中天意的注定,才恍然惊觉原来他的歌曲已经如此流行。家里的卡拉OK,KTV里的卡拉OK,无不如此。
他最耿耿于怀的电影也开始展露曙光,人们都说《旺角卡门》是很高的转变,可我更认可晦涩的《阿飞正传》;《暗战》让他初尝金像奖的喜悦,而之后那部《阿虎》其实更为出彩;我以为他最为精彩的是《无间道3》,但是梅开二度的却是那部被剪得支离破碎,难以看懂的《大块头有智慧》……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观点,而在这一路跌跌撞撞后,听到了那首我感触很深的《男人哭吧不是罪》,或许是和当时的心情有关,但毕竟在心里回响许久许久。
十几年来,并没有过多关注他的动态,可是无孔不入的媒介却让他始终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十几年来,他的风起云涌不可不说是个奇迹,四十四岁的“高龄”还可以面对满场挥舞的荧光棒;十几年来,他似乎一直是个平民偶像,生活在所有人的周围,似乎有一种不倒的精神支撑着。
我说他是一个榜样,努力的榜样。在自己由小到大的路上,逐渐明白过来。
9月29日,体育场附近区域全部戒严,潮水般的人潮从不同的方向涌来,这在以往的演出中似乎从未有过。
开场的瞬间,几乎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那种狂热让人惊诧,而他的歌声还是如CD中那样无奇,没有惊喜,也没有失误。
他问:有喜欢我十年的吗?有喜欢我二十年的吗?
似乎不用回答,看着身边四十多岁的男男女女跟其他年轻人一样认真地挥舞手中的荧光棒,答案已尽在不言中。
坐在所谓的黄金区,我看到的刘德华还没有小拇指大,可是这并不重要,看得清楚与否并不是来的目的,找寻一种心情,感受一份回忆,那才是当晚许多人的共同感觉。
璀璨的舞台,漫天的纸花,高昂的欢呼,此起彼伏的人浪,这是一个热闹而复古的夜晚。在这个夜晚,他穿着笨重的大块头造型,独自一个人站在舞台中间唱起《我和我追逐的梦》,虽然这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歌,但那晚是。
白色的聚光灯投下来,照亮舞台的小部分,许多年过去了,许多年还将过去,缤纷的舞台上,他在追逐自己的梦,一个被人称为实力派的梦。为此,他不放弃。
散场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来看这场演唱会不单单是为了怀旧,尽管那些歌曲和影片伴我度过青春年华;也不单单是为了欣赏,尽管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的确让人震撼。来,也是一个梦,自己追逐的梦,虚幻中的或是现实中的,有梦的人才有前进的方向。
我想,母亲也是这样的吧。
本日志照片来自www.tom.com
自拍的照片见楼下日志及相册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