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体会西方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10:36
张五常
月亮不是西方的比较圆;不是先进之邦的所有东西都比较优胜。然而,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十六世纪起,文化上西方差不多有五百年的奇迹发展,好的东西多得很,既有深度,也多变化,无论科学、哲学、艺术、音乐、文学等,西方都把中国比下去了。
不要说我崇洋媚外,也不要将炎黄子孙曾经把西洋鬼子吓得要命的拿出来自我安慰。我自己是个中国文化迷,真真假假算是半个专家。五百年来的发展输给老外非我所愿,但客观地衡量,输相当多,不客气地说不可以相提并论。
中国开放改革二十七年了,人民生活的改进有目共睹,虽然还有些人嗤之以鼻,或怎样也不肯承认自己二十多年来一直看错了。历史说,文化的兴盛永远跟着经济走。中国人的天赋不下于人,没有一个饱学之士不同意。这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文化发展有点成果: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等,都有点看头。然而,在大赞郎朗的两篇文章的背后,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失望的。二十多年不是短时日,而十三亿人口,一百万个出一个天才也有一千三百个。这些天才都躲到哪里去了?一九八一年我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看对了;一九八五年我说十五年内中国会有好些学问大师跑出来,看错了。
看官须知,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怎样发达,文化或学问搞不起就不能勒碑志之。今天中国的经济还远不及大成,而文化与学问也不能说是毫无进境,但以人口比例算,以经济增长速度衡量,文化学问的发展是令人失望的。换言之,搞起经济而学术乏善足陈,很有点那个。不是个人之见,不少国内的朋友今天都这样看,认为与经济相比,学术文化的发展落后得严重。
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骂过若干次还存在的「思想教育」,骂过若干次禁止外人或私营搞出版。中宣部对言论的管制有些我理解,大部分不知所云。到书店翻阅,书籍的质量一般奇差,而译作十之八九不及格。这些皆可归咎于政府管制思想,管制言论,管制价格,管制私营出版竞争。要放宽只是一念之差,而学术文化那样重要的事,哪管有什么利益团体需要维护了?
这里要说的,是今天中国要搞起文化或学术,不能漠视西方五百年来的成就。昔日的苏东坡天才绝顶,可以在自己文化传统的约束下一马跑出,但今天,天才如苏子的再出现,对西方的文化一无所知就不会有大作为。不是说要抄袭或要仿效西方的才可以有大成,而是要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度、变化与哲理的感染或启发,加进自己的,才可以在国际学问上杀出重围。地球既然一体化,墨守自己的文化而成规惨过败家。
我是在西方受教育的,对他们的学问知得多而杂,但除了他们发明的经济与摄影,没有一项是专家。不需要是专家。西方的文化一脉相承,各项互相影响,知得多而杂,假以时日,会在脑子中融合起来,使自己对一个文化的深度与变化有所体会,知道一件世界级的作品应该是在哪个层面的。另一方面,对中国的文化有根有底:什么唐诗宋词背得出数百首,对书法的发展如数家珍。某些中国文化我是讨厌的,不管算了。搞学问不要斤斤计较:不喜欢的懒理,喜欢的都拿过来,不分西东地融合一下,自己的作品就有了斤两。天下学问殊途同归,今天没有高人雅士会管作品是属于欧洲的还是中国的。
自己最明显的经验是摄影。一般摄影大师动不动要花几个月才摄得一帧满意之作,走遍大江南北,缺氧废食,苦不堪言。他们的作品要讲机缘巧合,求之不易。我则倒转过来,一个小时摄得五帧满意之作只算是小收获。方法是走进大自然,脑子想的是中国的诗词,眼中看的是曾经在大学讲过课的西方印象与抽象艺术,融合起来,见到一句诗就把快门按下去。其它摄影大师的难得之作我没有,但知道吃得苦也可以摄得,既然感情表达有个好去处,何必自讨苦吃呢?我的摄影方法容易,任何人看得到都可予取予携,只是没有中国诗词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不容易看得到。结论是肯定的:多加了一个文化的体会或启发,创作事半功倍。是西是东不要管,一管就合不来,只要吸收了,自己喜欢,朋友欣赏,于是随意挥洒。
举另一个例。我察觉到中国的青年在辩论或研讨时往往不守规格,乱来只是乱来。这显然是因为他们没有一套简单的哲学逻辑的约束。西方的哲学逻辑与涉及的科学方法是深奥的学问,但我们不需要知那么多,只知一点大概就足够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之后,儒家当道,文化少有在逻辑规格中打转。这规格是重要的求学基础,在西方算得上是有教育的家庭,孩子在日常与父母的对话中早就学得长大后够用的,而如果在大学花一两个月听哲学逻辑的课,则够用有余了。除非专业,我反对一个学子沉迷于这门学问,但简单的基础是需要的。既然中国的文化传统漠视了,教育应该从小教起,以小孩子也听得懂的逻辑规格取代「思想教育」吧。一些西方的关于哲学逻辑的书,浅得像说故事,细心地读半本,多想一下,就差不多了。
西方的好书多得很,四十多年前我走马看花,看过很多很多的。这四十年当然还有其它精彩的新作,我没有跟进。大致上,西方人对整理一门学问很讲究。他们重视系统,对思想或创作的来龙去脉处理得详尽,而任何学问都有深浅层面不同的书籍。说大部分的学问介绍书籍不好,是因为通常有更好的。当年我喜欢找浅白而又有口皆碑的入手,对某门学问有兴趣就更上一层楼,再找较为深入的拜读。
当年求学,睡前不看课程读物,躺在床上看的通常是中国的古书与西方的文化论著,又或者是武侠小说。百鸟归巢就有这样的好处:休息前不管是什么地乱读一通,有兴趣的保留,没有兴趣的放弃,既没有民族的约束,也没有文化的成见,只几年学问就判若两人。于今回顾,西方的文化对我影响比较大,因为他们的重要作品多,而称得上是大师的人物屈指难算。
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体会是重要的。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占为己有然后与自己土生土长的合并使用,不分西东,才是今天搞学问应走的路。问题是这样搞学问不懂英语很难搞。思想这回事,翻译得准确难于登天。除了实物名词,其它的词汇一般没有绝对的译法,而翻译略有失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加起来会是严重的误导。除了数学或化学等,西语翻成中文容易有误导成分。介绍西方文化应该由作者自己深入地消化了,然后以中文把自己所知的写出来。这样的佳作不多见,所以简单的方法还是学好英文。有朝一日,中国的学问大师辈出,鬼子佬会赶着学中文的。
附图《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中国诗意与西方印象画意融合起来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