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考试制度扼杀数aa学天才--zhaoyq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9:54
中国的考试制度扼杀数学天才
[ 2009-4-8 15:42:00 | By: zhaoyq ]
0
最近,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被丘成桐的弟子——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刘克峰教授和刘克峰的博士生弟子徐浩成功证明,这一成果得到全球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因为这道难题已经让不少同行苦思冥想了16年。但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徐浩曾经几度考博落榜。
完整证明了被世界数学界公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完整证明”的数学难题的年轻博士徐浩,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曾经是个失败者。
197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徐浩对数学有特殊的偏爱。他1997年考上浙江大学电子计算机系,3年后转入数学系,2001年考上本校硕士生。2004年硕士毕业后,迷恋数学又精通计算机的徐浩决定继续深造,但由于有必考课不及格,考博士落榜。他不甘心,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并连续于2005年、2006年继续考博,无奈依旧被现行考试体制挡在博士的门槛之外。
刘克峰同时也是美国洛杉矶大学的终身教授,他因成功证明了多个世界数学难题而获华人数学界的最高奖“晨兴数学金奖”。 身在美国的刘克峰与浙大数学中心副主任许洪伟教授一起,破除阻力,说服有关领导,将徐浩破格录取为自己的博士生。
刘克峰的另两个弟子有着与徐浩类似的遭遇。硕士生李逸考刘克峰博士生时有两门不及格,刘克峰认为这个学生是可造之材,把他留在身边当秘书。此后,李逸的两篇论文经刘克峰推荐发表。但李逸再次考博依然落榜。而哈佛大学就凭着刘克峰的推荐信和李逸的两篇论文将他录取。
然而,这样的好苗子,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下却止步于深造门槛前。如果不是遇见丘成桐、刘克峰教授,他们或许早已离开高校,远离国际数学猜想。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大师潜质却又偏科者不乏前例。吴晗、钱钟书、苏步青、臧克家等都有因偏科而考试不合格的经历,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们成才的障碍。这些大师的幸运,与当年清华、北大办学的理念互成因果。然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却是偏才和怪才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