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网络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3:05
最近又看了别人下的《24小时》,其中出现场景最多的莫过CTU的仓库一样的办公空间了,那里办公当然都要用电脑,但不必每人守着自己的电脑不放,只要有一个工作台,有自己的账号,哪台都一样,不一样的只是每个人的账号是有分别的,不同级别不同角色登录进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能使用的服务自己也不一样,有的能看卫星照片,有的只能敲字。
这些我们还无缘享受。Sun公司早几年就在推广这个概念了,一个叫Sun Ray的瘦客户端,员工插上自己的身份卡就可以使用;后来也听到有公司号称开设通用的办公室,每人不再有独立的空间,而是到了就找个电脑开始干活,干完就走。
这些还都是想法或者是原型,或者只能在某些先进的机构里面出现,大众享受不到,不能算是成功。
而现在这个却似乎有实现的可能了,同前几年不同的一点是,现在稳定的带宽略有保证的网络实在是比较普及了,一般城市里接个ADSL已经不是难事,发达国家里面更不是问题。想想02年还有拨号的经历,发展真是快。
这个向网络转移的过程也已经像ADSL突然就很普及一样,它已经开始了。今天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用更多的Web mail,而不是把信件下载到本地机上;一些小东西,包括不太大的程序,照片,做到一半的Word或PPT文件,小的程序片段,如果需要带回家继续工作的话,十有八九我是给自己发个邮件,然后在家里登录邮箱再取下来;邮箱地址簿也已经导入到Gmail那里,以便随时可以找到联系人;看Blog现在多数是用RSS Feed,早先还用过各种桌面程序,后来发现了Bloglines,就全面转到了网上来看(刚推出的Google reader实在够难受的),有两次空间提供商机器死掉,还靠着Bloglines的存底恢复出来几篇文章。
现在许多联络发生在网上,MSN或是Gtalk,最重要的还是邮件,在使用这些服务越来越多的同时,使用Word的机会很明显地在减少,也就是说写格式化文本的机会在减少,以往发个通知什么的也许就要写Word文件,现在似乎接到这种东西少多了。
在网上的好处之一是只要网络通,不论在哪都能用,也不论用哪台机器。比如邮件备份是个很麻烦的事(我目前存有1998年到现在的全部邮件,1张CDROM快要刻不下了),如果用Webmail,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除非这一家死掉。这就省不少事。我一度想把邮件全部备份到Gmail去,不过因为转发软件不支持安全连接,碰到GFW就要断,最终没有完全实现。以前还想过写一个Nucleuscms的插件,把新贴全部自动发送到Gmail去,后来给放下了。其实现在通过RSS加上一些网站提供的服务已经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实际上Yahoo和Hotmail都在邮件中同时提供记事或是日程安排的功能,但都没有用起来,感觉还是不太好用。在这里就不能不提Google的用处,虽然今天推出的Reader很不好用,但它一样的Beta产品都是不错的,用Webmail更多也少不了Gmail一份功劳。所以现在很期待Google的Calendar,以及它把这些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个人信息管理平台的远景。
Google的平台实际上是浏览器,而不是操作系统。当年安德森说OS就应该是一堆驱动程序,然后吓得微软过度反应,把Netscape打死了,现在在Google手中,这一理想却不禁要实现了。Google的服务,除了桌面软件之外,都可以完美地在Linux平台上运行,也就是它对OS不敏感,但对浏览器敏感(支持Firefox一向很好)。
很显然地,现在不少人在浏览器中敲字比在Word里多,那我们就要问下一代的工作平台是否就是浏览器了呢?Google在招募许多Firefox/Mozilla高手之后,却又同Sun拉上了关系,又鼓吹一把Java,也许Java也是另外一个平台?
微软的Vista开发了这么长时间仍然没有推出,我想也就是在这上头缺乏新的创意和需求,OS像安德森说的一堆驱动程序那样估计还是有问题,但像目前的Linux桌面(虽然还不好用)这样其实有何不可呢?字处理文档也不必完全不必是二进制的,用文本描述一样可以工作得很好,那么是否在Web上也可以工作得很好呢?或者我们根本不再需要什么字处理?
变数实在太多,Sun总裁在Blog上说:the world is about to change。也许真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