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29:22
广东印刷业50年发展历程
2009-08-24 14:09:19
(已经被浏览43次)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历史资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以前,广东印刷业多用手工印刷;3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电动设备印刷机,如凸版平台印刷机、印报的四开或对开铅印机等,初步摆脱手工操作。至广东解放前夕,全省印刷厂不足百家(有人统计为70多家),职工约2000人。省会城市广州也只有20多家规模很小的印刷厂,且多数是为报馆服务的,印刷工种单一,印刷品种单一,图书、报纸、期刊印刷全部使用四开或对开铅印机,年画则要使用古老的木刻版印刷。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同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印刷业的发展。解放后成立的南方印刷一厂、南方印刷二厂、新华印刷厂、广东人民印刷厂等是我省社会主义书刊印刷业的开端。随后又相继成立和组建了一批国营、集体所有制印刷厂。至1952年仅用三年的经济恢复时间,全省就已印刷图书近400种,总印数1.55亿册;印刷期刊50多种,总印数1000多万份,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广东解放前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50年代中后期,重新调整、组建了几百家印刷企业,使全省印刷业的分布更加合理,印刷能力、印刷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各县都有了一家以上的印刷企业,中等以上城市则有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印制不同品种的印刷企业,产品从单一的凸印发展到平印、凹印等品种;印刷企业也开始形成了专业性的分工,有书刊印刷厂、印报厂、包装装潢印刷厂,有排字、制版、装订厂,有印金属、印玻璃、印华丽板、印软管等专业厂。
进入60年代,广东的印刷企业开始更新换代,以较好的印刷机械替换了原有的陈旧设备。60年代中期广东的书刊、报纸印刷,优于包装装潢印刷,而在印刷设备、技术、产品质量水平方面与香港不相上下。香港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印件委托广东印刷。只是由于后来的10年内乱,广东印刷业才被香港抛在后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印刷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1979年以来的20年,是广东印刷业发展最快的20年,也是最为辉煌的20年。
1987年有个统计,全省印刷企业2128家,比1978年增长2.2倍,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5倍。固定资产净值7.8亿元,工业总产值11.2亿元,从业人员97826人。这一时期广东印刷业的一大特点是,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其中国有企业252家,占总数的11.8%;集体企业1238家,占58.2%;“三资”企业16家,占0.8%;个体、私营和其他企业621家,占29.2%。另一个特点是在工业销售产值中,书报刊印刷产品占50%以上,社会零件印刷也占有一定比例,而包装装潢印刷品的产值还不很高,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
到了90年代,全省印刷企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据1999年底我省在印刷业清理整顿工作中的统计,我省现有各类印刷企业10873家(不含“三印”企业5891家和清理整顿中压缩的2624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5倍,改革开放前即1978年的10.8倍,1987年的5.1倍。固定资产净值约47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约530亿元,从业人员39.43万人。
在10873家印刷企业中,按企业经营类别划分,出版物印刷企业(含排版、制版、装订等专项企业)531家,占总数的4.88%;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4708家,占43.3%;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5634家,占51.82%。按企业经济类别划分,国有企业445家,占总数的4.09%;集体企业2891家,占26.59%;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三资”企业808家,占7.43%;“三来一补”企业495家,占4.55%;个体、私营和其他性质的企业6234家,占57.33%。按企业所在地域划分,绝大多数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总数达7834家,占72.1%,企业规模也较大,设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粤北、粤西地区只有845家,占7.8%,不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效益也较差;粤东地区有2194家,占20.1%,处于中间状态。
从以上数字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勾勒出广东印刷业发展进程中的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迅猛,支柱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前,我省印刷企业不足1000家,工业销售产值仅11.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以新创办500多家的速度在增长,而工业销售产值则以平均每年23.3亿元的速度递进,使印刷业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
二是印刷企业数量多,印刷种类齐全,经营范围多样化。目前,全国约有印刷企业82000多家(不含“三印”企业),我省就占了13.2%左右,名列前茅。在印刷种类上,书报刊印刷,包装装潢印刷、特种材料印刷,平印、凸印、凹印、曲面印刷、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电喷印刷、全息防伪印刷、磁卡印刷,玻璃、塑料、搪瓷贴花、印铁制罐、易拉二片三片罐等,应有尽有。高中低各个不同档次,都有厂家经营。而高档次的胶印特别是多色胶印、高速胶印以及书报刊高精印装生产线,更是我省强项。
三是企业整体素质高,印刷设备先进,产品质量好。近20年来,我省先后引进世界品牌印刷设备数千台、套,如罗兰、海德堡、高斯、维发、三菱、小森印刷机以及相配套的切纸、装订、烫金、过油、磨光、覆膜、粘盒等机械,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我省从原来一个不起眼的落后省份一跃而成为印刷大省、强省。在书刊印制方面,较早实现了激光照排、电分制版、胶印印刷、装订联动,印刷质量大幅度提高;在报纸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制品印刷方面,我省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走在全国前列。以广州日报印务中心等国企和一批“三资”企业如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印刷企业,其印刷水平完全可以与一些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
四是经营主体多样化,打破了国有、集体经营印刷业的一统天下。进入90年代,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存,“三资”、“三来一补”、有限公司、股份公司、个体、私营和其他经济性质的印刷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国有、集体印刷企业从数量上看,已由原来占总数70%左右的绝对优势退居次席(但书报刊等出版物印刷仍占主导地位),个体、私营和其他经济性质的印刷企业则由配角上升为主角,占了我省印刷企业的绝大多数,达69.3%以上。就是在国有、集体企业中,也有不少在改制,例如改为混合型经济的股份制公司等。
五是“三资”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在我省乃至全国的印刷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现有“三资”、“三来一补”印刷企业1303家,投资方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及香港、澳门、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超过260亿元人民币,是全国数量最多、最集中的省份,约占全国同类企业总数的56.8%。这些企业起点高,规模大,印刷技术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经营手段灵活,产品质量高,对带动和促进我省印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些企业大都守法经营,两头在外,产品大进大出,以外销为主;内销部分也大多是为其他“三资”工业企业配套的产品印刷服务(如家电、制衣、制鞋和保健、美容化妆品的包装装潢印刷等),直接冲击国内市场的并不太大。
六是印刷与出版互相激活,协同发展,为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据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20年间的统计,我省出版社由1家发展到20家,出版图书由565种增加到4069种,发行量由1.7亿册增加到3.3亿册,印张由51.2亿千印张增加到178.6亿千印张,印刷量增长348.8%;报纸由2种增加到128种,发行量由3.19亿份增加到27.97亿份,印张由34.46亿千印张增加到904.9亿千印张,印刷量增长2622.9%;期刊由17种增加到323种,发行量由0.15亿份增加到2.43亿份,印张由3.75亿千印张增加到80.9亿千印张,印刷量增长2186.5%。书报刊品种的大幅度增加,使印刷量成10倍、20几倍的速度增长。此外,每年为我省数千万青少年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印刷的各种课本、教学参考书、教辅读物数亿册,并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套。
七是印刷生产能力实现了由供求关系失衡到供求关系平衡的根本转变。人们对几年前、10几年前出版难,印刷周期长的烦恼大概还记忆犹新。那时,出版一本书的印刷周期需要90天到130天,甚至更长一些。一些画册、精装书、高档书广东自己不能印,要送到港澳去印刷。这种状况持续维持到80年代,直到90年代初才开始缓和。彻底扭转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印刷技术进步和印刷企业数量的增长。在印刷技术进步方面,书刊排字由手工拣字排版变成激光照排,近几年又发展到图文排版一体化。在彩图制版上由照相制版变成电子分色制版,近几年已发展到电脑组合制版。在书刊印刷上由铅印到胶印,近几年又发展到多色胶印、高速胶印。在书刊装订上由手工装订、单机装订发展到机械化、联动化装订。在印刷企业数量增长方面,从90年代起每年以净增800多家的迅猛速度发展,近几年已完全实现了供求平衡,甚至出现了生产能力大于生产任务新的不平衡现象。现在,我省的书刊印刷能力出现了生产力过剩,每年不但承接数以万种的境外委印印件,还承接国内兄弟省市委印的印件数千种,总印数数亿册,总产值上百亿元。而在商业印刷方面,我省更是发挥装备精良,技术先进,价平质高的竞争优势,单是外销产品的产值就达300亿元以上。
八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管理手段滞后。首先是印刷企业增长速度过快,带来了技术层次的不平衡。不少原有的或新增的小型印刷企业,大都是单色生产,技术层次不高,处在低水平、一般产品质量的档次上;而多色生产,高水平、高质量档次则明显不足。再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非但未见缩小,甚至还有拉大的可能。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与粤北、粤西地区之间的差距在10~15年。此外,国有印刷企业普遍处在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时期,面临资金缺乏,设备陈旧,人员负担过重的困难。如何提升企业素质,缩短地区差距,加快国有印刷企业的改革进程,迎接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和新的印刷技术的发展浪潮,这是摆在我省印刷界特别是印刷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广东印刷业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如果以1980年国家提出“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16字技术发展目标为起跑点,我们用了10几年的时间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时代,实现了一场深刻的印刷技术革命;那么,在新的21世纪来临之际,我们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相信也一定能够实现一场更深刻的印刷技术划时代的转变。这就是: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
让我们热情地迎接这个伟大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