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还需“冷”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9:52
“国学”热还需“冷”思考
转发文章人:vincent2009-11-03 16:36:52.0 
核心提示:先是有“北京安定门街道打造国学文化社区”的消息见诸媒体,接下来又传出“山东济宁将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媒体也都先后推出了提倡国学教育的相关报道。
先是有“北京安定门街道打造国学文化社区”的消息见诸媒体,接下来又传出“山东济宁将建中华文化标志城”,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媒体也都先后推出了提倡国学教育的相关报道。
其实早在清季民初,就曾经兴起过所谓“国学”热潮。所不同的是,新一轮“国学”热似乎重在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学基础教育,相对于清季民初,于“国学”研究、整理的一面却淡薄了许多。
文化传承,总是需要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学基础教育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否真的就这么简单呢﹖
从媒体报道来看,当下所提倡的中小学生国学教育,其主要内容不外是所谓的“读经”,即要求大家背诵《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等等,当然这其间唐诗、宋词往往也不会少。至于那倡导者自己是否又读过,更遑论能够背诵那几本古书可就不得而知了。于是这“热”便难免使笔者感到有些不知所谓。
在笔者看来,清季民初时对国学的关注,更多是要解决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其关注的焦点是文化的价值及传承;而今日的“国学”热,其社会心理动因则是人文价值系统的重建,而回归传统,寻求可资利用的价值资源也就自然、也是必然的成为首选。
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系统,“国学”早已被历史的决定了“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命运;但从人文价值系统的重构来看,“国学”又不无“花落春犹在”的意味。理论上说,传统价值系统中的某些具体的价值观念无疑应当、也完全可以作为构建新系统的价值要素,在重新诠释的基础上被继承和弘扬。这也可以理解为今日“国学”热的理论预设。但问题是理论的认识固然可以简单,但现实的践行却无法简单化。这里首先就面临一个将传统的人文价值观念从其价值系统中抽离之后,又该如何诠释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一问题,则需要以现代视角对传统文化价值系统进行解构和重构。
而近代以来,中国始终缺乏一个真正以人文理念为价值追求的文化运动,相反所谓的文化运动大都是自晚清以来所兴起的政治上的反动思潮在文化领域内泛滥的结果,究其实际仍是现实的变革社会的产物。换句话说,这种文化运动的内在动因是政治的而非文化的,其自然难以避免对学术的扭曲。至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研究又备受市场冲击。于是迄今为止,上述解构和重构仍是乏善可称。而当传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丧失殆尽的时候,在学术思想文化领域中,也就难免被束之高阁,成为象牙塔中的孤芳自赏,或者是在无奈的历史中蒙尘。而面对蒙尘的传统,即强调让白纸一张的中小学生去背诵什么《四书》、《五经》,其实际功效如何,实在不能不令人怀疑。
因此,笔者以为,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学”基础教育,还是慎重一些的好,笔者并非反对如此,但如何教以及教什么却似乎不是一个简单的“读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倘若这新一轮“国学”热仅仅是热衷于对中小学生的所谓“国学”教育,或者是一些不无“形象工程”亦或市场逐利之嫌的作为,则此“热”毋宁说更是国学的不幸,而其是否能真正的热起来,以及“热度”又能维持多久,也就同样值得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