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易的互联网 廉价的人格成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7 03:00:25
最近中国的互联网上煞是热闹:一名自称在某高校担任外教的英国男子在博客众详细描述了在上海这个花花世界与各式各样中国女子的性生活,在一名教授的发动下,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网络追杀流氓外教行动;中国人民大学BBS上一篇“我也碰到JP男了”的帖子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火车上遇到该校一名研究生与邻座女生搭讪的种种不堪情形,从而触了众怒,“猥琐”、“丢人”、“糟蹋学校名声”的挞伐声四起,直令被无情地“揪”出来的研究生精神几近崩溃。
犹记得尚未远去的“铜须门”事件,那场万人参与的网罗追杀,直逼得当事人如困兽却不敢斗,门不敢出,电话不敢接,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即便后来那位悲情丈夫出面澄清,承认自己帖子中多有不实之处,请求网民收手。可正“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吵嚷着要“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的网民却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
透过以上事件,我们依稀看到某种共通的东西,即,在真假未明的情况下,网民的情绪轻易就被挑起,开始以键盘和鼠标为武器对当事人口诛笔伐,甚至沿着网络一路而下,蔓延到现实生活中。追杀流氓外教事件甚至追查到了英国,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互联网无远弗届的威力,而“铜须门”和人大极品男事件则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虚拟网络舆论不可轻觑的巨大压力。
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我亦非我”的观念。在现实中,人们都生旦净末丑老老实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随着咚咚锵锵的节拍一板一眼地唱念作打。而网络不同,“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虚拟性让人们在网络中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扮张飞就是张飞,想演李白就是李白,甚至于既是张飞又是李白。而且,不管现实中如何多恶不登鸡鸣狗盗,在网络上仍旧可以做一个昂藏的伟男子,而不会有现实中的人言可畏指指戳戳。最重要的是,即便你在四处拍砖骂人,后果也不会像现实中四处攻击别人那么严重,因为那个人不是你,你不需负责。
网络如舞台,ID即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不同身份,性别不是问题,职业更是随心所欲,全操控在鼠标和键盘之中。身份性别的轻易、角色获得的轻易,可以为所欲为而又不用承担任何后果——网络上的一切是如此廉价,用经济学理论来衡量,“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耗费的情况下,人们从中获取的网络人格自然也是极为廉价的,可以自由挥洒:除了付些电费、网费,不需有任何现实的付出,甚至你可以不动真感情,就能在网上谈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恋爱;不用泪眼朦胧,只需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达到“掬一把同情泪”效果;不需要任何金钱和物质上的付出,只要敲击键盘,你的爱心便可第一时间送达……
在网络中,弹指之间就能完成一种身份转换,起哄是如此轻易,同情是如此廉价,因此,对一些网络追杀也好,集体拍砖也罢,没必要那么认真,不如看淡一些,不如重新注册个ID,换身马甲,灌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