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团开往湘南毛泽东为何叹息称其必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28:55
话说1928年8月,毛泽东在永新听到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开往湘南,不禁跌足叹息:“此去必败。”
去湘南的主张原来是二十九团提出来的。二十九团是在湘南暴动时由湘南宜章农民组成的一个团,上山后,由于战争频繁,生活艰苦,战士们思乡不已。这次杨开明、杜修经到了宁冈,要部队向湘南发展,正合了他们的心意,于是二十九团强烈要求向湘南开去。此年,即1928年7月17日,红四军主力两个团由酃县出发,向湘南重镇郴州前进。
果如毛泽东所料,红军大队离开了井冈山,是虎落平阳任犬欺,7月24日在郴州被范石生的16军打败,二十九团溃散。郴州西南不远便是宜章,二十九团士兵不听约束,自由行动,纷纷向宜章家乡跑去。但家乡也不是乐土,跑向宜章的士兵们在乐昌被土匪头子胡凤章消灭,胡少海和龚楚聚集到的残部只有一百多人。
二十八团损失不大,回师井冈山,这时已是1928年的8月。经数日行军,二十八团于8月18日占领湖南东部靠近江西的桂东县,在这里部队开始休整。
1928年8月23日,毛泽东和二十八团在桂东会合,当即议定经江西崇义回师井冈山。毛泽东担心井冈山有失,连连催逼部队加快行军速度。
果如毛泽东所料,井冈山这时正处在极大的危险之中。原来7月中旬,湖南敌军吴尚之第8军进攻井冈山,红军在山上坚守,吴尚攻不上去。山下的根据地群众齐动员,坚壁清野,四处袭扰敌军,吴尚生怕中伏,乃狼狈退回茶陵。红军大队开往湘南后,江西敌军王均之第3军、金汉鼎部5个团,胡文斗之第6军6个团共十一个团联合进攻驻在永新的红四军三十一团。毛泽东在团长朱云卿、团党代表何挺颖的协助下,指挥三十一团打击敌军,根据地群众亦配合部队封锁消息,运送给养,救护伤员,红色赤卫队等群众武装四处袭扰敌军,使敌军如同一头眼瞎耳聋的野牛,闯入人民战争的烈火之中,看不见,听不见,完全探听不到三十一团的行止。这样,打了25天,胡文斗第6军和王均第3军忽然内讧,互相打起来。毛泽东又喜又急,喜的是敌军内讧,我可乘机把根据地推广至吉安、安福、萍江、浏阳、平江;急的是大队已去湘南,三十一团与敌鏖战一月,异常疲惫,且兵力太少,难以远征。只好眼睁睁看着这一扩大根据地和红军的良机丧失。
毛泽东这时还惦念着去湘南的主力,他料定大队在湘南会遭到损失,便命令朱云卿和何挺颖率三十一团一营协助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团守卫井冈山,自己率该团三营前往桂东接应大队。
毛泽东一离开永新,湘赣两省的敌军向根据地发动猛烈进攻。由于没有红军正规部队的支持,井冈山下的根据地六县中,永新、莲花、宁冈三县接连落入敌手,接着,敌军集中四个团开始进攻井冈山。
前文已经讲过,从山下通到山上的道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上面是井冈山的险隘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朱砂冲、桐木岭五大哨口。朱云卿、何挺颖同袁文才、王佐商议,决定由袁王二人率三十二团守住四大哨口,由朱何率三十一团一营守住黄洋界哨口,因为敌军将主要攻击黄洋界哨口。两团红军按分工立即部署,五大哨口下的山路上,插满锋利有毒的竹钉,在关键路口上用大树设置鹿砦,挖断道路,加固工事。这些事都离不开井冈山群众的支持,他们除了削竹钉,挖道路以外,还按照上级的部署,齐聚山上,布成疑兵,准备协助红军作战。贺子珍和朱德的25岁的夫人伍若兰跑前跑后,组织群众参战。伍若兰是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学生、中###员,参加了湘南起义,得以同朱德相识,结为秦晋之好。
1928年8月30日,白军开始进攻。朱云卿、何挺颖从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哨口向下望去,只见白军顺着羊肠小道,一溜串地向山上爬来。为了壮胆,他们一边行进,一边放枪。但是山上却悄无动静,敌军指挥员以为山上的红军小部队已望风逃窜,便大胆地驱赶着士兵向山上攻击前进。
红军并没有望风逃窜,而是静静地守在工事里,等敌人靠近。他们每人只有几发子弹,只有把敌人放近才能充分发挥这几发宝贝子弹的作用。
敌人爬上来了,进入了有效射程,朱云卿大喊一声“打”,战士们一齐开枪。由于敌人都挤在弯曲的小路上,很好瞄准,敌军当即被打倒许多。余敌回头逃窜,仓皇中踩上竹钉,被扎穿脚掌,哭爹喊娘。群众则在山上摇旗呐喊,把鞭炮放在洋铁桶中点燃,远远听去,似无数机枪在吼叫。敌军不知山上有多少守军,不禁心惊胆战。
这样,从上午打到下午,敌军依恃人多枪好,不断地向黄洋界哨口冲来,一营的子弹却不多了。危急之中,朱云卿想起山上还有门待修的迫击炮,忙命连长谭希同、班长刘荣辉率战士贺敏学等人把炮扛来,迫击炮在黄洋界哨口安好了,朱云卿命令:“放!”此炮果然有毛病,连打两发,都是哑炮。谭希同把最后一颗炮弹从炮口掼了进去,只听“轰”的一声,炮口红光一闪,炮弹出膛,正好掉在山下的敌军指挥所里,敌指挥官当场报销。
炮声大大地激励了守军的士气,守军和群众齐声喊起了杀声,冲锋号也凄厉地响起来。敌军知道红四军中,只有南昌起义的二十八团有迫击炮。炮声一响,敌军以为二十八团回师井冈山,急忙仓皇撤走。这时天已转黑,朱云卿和何挺颖已看不到山下敌军的动向。为了防止敌军在黑夜偷袭,仍然把一营留在黄洋界哨口,加强了瞭望和观察。战士们吃饭、休息,准备应付次日的恶战。子弹不多了,山上的群众搬来大堆大堆的滚木礌石,堆在黄洋界哨口的工事外面,一旦敌军来犯,把这些东西砸下去,也够敌人受的。
第二天一早,朱云卿、何挺颖向山下看去,只见山下的黎明静悄悄,毫无动静。这时山下的群众送上信来,朱、何二人才知道敌军已连夜逃遁。
井冈山守住了,但朱何二人并不轻松,敌军虽已退走,难保他们在探知井冈山兵力空虚、弹药缺乏后不会再来攻击,他们盼望着毛委员赶快率主力回师井冈山。
毛泽东在桂东也生怕井冈山失守,率二十八团星夜回师井冈山。井冈山周围六县均落入敌手,不能由桂东直接北开井冈山。毛泽东等决定绕道赣南崇义、上犹,这样可将井冈山附近的敌军调开,造成回师井冈山的有利条件。不料部队开到崇义时,一个营长袁崇全叛变,把全营拉走。团长王尔琢闻变,带上一个排的部队火速朝袁营驻屯的小镇跑来,袁营士兵开枪射击,王尔琢一边跑一边喊:“同志们,不要开枪,我是你们的团长王尔琢,来带你们回去的。”士兵们听说是王团长来了,便停止射击。袁崇全正在打麻将,闻声跑了出来,朝王尔琢连开数枪,王尔琢中弹倒地,袁崇全乘机带少数亲随逃走投敌。陈毅等人带大部队赶来时,王尔琢已经牺牲,时年只有27岁。
王尔琢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北伐时任东路先遣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死时是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从参加南昌起义时开始,王尔琢就立下誓言,革命不胜利不剪发剃须。战士们望着厚发长须的团长,不禁哭了,发誓要活捉叛徒,为团长报仇。
叛徒跑了,但被拉走的两个连却被追截了回来。毛泽东好言安抚战士,整顿了部队。林彪接任二十八团团长一职。
整顿好部队后,毛泽东、朱德率部转战赣南、攻占遂川,活捉了逃进遂川城的叛徒袁崇全。军事法庭经过审判,认定袁崇全叛变投敌,杀害团长证据确凿,当即判他死刑,执行枪决。
遂川之战后,毛泽东率军又连战宁冈、永新,收复宁冈全境,永新一部,井冈山根据地基本恢复。9月26日,毛泽东、朱德等人率二十八团回到了井冈山。何挺颖、朱云卿等人立即来到茨坪的司令部,向毛泽东汇报了井冈山保卫战的经过。
毛泽东搓搓冰冷的手说:“丢了一个团固然可惜,但只要井冈山这面红旗不倒,我们的队伍就会扩大。还会有起义部队上井冈山。”
真让毛泽东说对了,毛泽东、朱德率二十八团回到井冈山才两个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率红五军从平江赶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
彭德怀小毛泽东五岁,也是湖南湘潭人,他的家乡湘潭县乌石乡靠近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冲。他原名彭得华,出身贫苦,当过矿工,18岁投身湘军,作战勇敢,被保送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学习,正式改名为彭德怀。毕业后,接连晋升军职,1926年成为团长,加入中共,与黄公略交往甚深。
1928年7月下旬,彭德怀惊闻中共南华安——湖南北部之南县、华容县、安乡县——特委负责人在长沙被捕,供出了党的机密。而彭德怀的组织关系就在南华安特委,这就是说,敌人已经知道了彭德怀是中###员,如不及早行动,彭德怀将会被捕。
情势十分危急,彭德怀和省委特派员滕代远密商后,决定立即起义,并写信通知挚友黄公略,让他也同时起义,彭德怀知道黄公略也暴露了。
1928年7月24日,彭德怀布下警戒,召集全团军官开会,宣布了起义的决定。有些军官不服从命令,当即被警卫部队逮捕。彭德怀命令部队都在脖子上系上红带子,进攻平江县城,经数小时激战,攻克平江,起义部队井然有序地开进平江城。第二天,黄公略也率起义部队来到平江与彭德怀会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邓萍为参谋长。红五军成军后,与前来会剿之敌周旋两个月。彭德怀决定黄公略率一部兵力在原地游击,自己和滕代远率一千人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会师。
1928年12月11日,宁冈城红旗飘扬,歌声如潮,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大会在宁冈新城西门外广场隆重举行。湘南八月失败后,井冈山再一次沸腾起来。
部队、群众在广场上列队唱歌,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在房子里谈天,等待大会开始。毛泽东好奇地问彭德怀:“你是怎么想到要来井冈山的?”朱德、陈毅也蛮有兴趣地盯着彭德怀,看他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彭德怀不紧不慢地说:“我在平江起义前,给黄公略写信要他起义,还送他一首诗,说明我要以润之为榜样。”
毛泽东激动地抓住彭德怀的手说:“老彭,你真是理解我啊!”说完,开怀大笑。
现在该轮到彭德怀提问题了:“毛委员,你没有学过军事,怎么把白军打得落花流水?”毛泽东摇摇头说:“老彭,你错了,我上过军事大学呀!”他看彭德怀疑惑不解,便从书箱里取出两本书说:“我的军事大学就是井冈山,教科书就是这两本书。”彭德怀接过一看,是中国古代的兵书《孙子兵法》和古代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毛泽东兴致很好,打着手势发挥起来:“书不在多,而在于精。我的办法就是紧密结合实际,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战争,既不同于苏俄十月革命,也不同于国内的北伐,有其特有的战争规律,这便是会剿和反会剿的重复进行——”
毛泽东刚讲到这里,林彪进来报告:“报告,毛委员,部队和群众已经在会场列队完毕,请指示。”毛泽东一手拉住彭德怀的手,一手拉住朱德的手,招呼大家:“走,开会去!”
彭德怀上山后,井冈山有了两个军,军粮供应渐成问题。原来井冈山上粮食有限,粮食主要靠从山下的几个县运来,挑粮上山是红四军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红五军一来,人多了,粮食供应更紧张了,朱德经常领着战士们下山挑粮。四十岁的人了,和年轻战士们一样,挑着粮食上山,战士们不忍,便把他的扁担给藏起来了。这天,朱德又要领战士们下山挑粮,可是找来找去,问东问西,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扁担,再三查问之下,才知战士们把他的扁担给藏起来了。朱德从战士们那里要回了扁担,用刺刀在扁担上刻了五个大字“朱德的扁担”。朱德放下刺刀,得意地笑了,看你们今后怎样藏我的扁担。他拿起扁担,招呼战士们一声,便领队下山去了。
粮食如此,其他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也成了极大的问题,由于敌军的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红军上自毛泽东、朱德,下至火夫,一概没有津贴,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菜钱,就这五分钱也还不能保证。已是冬寒时节,除彭德怀的第五军上山时已经穿着棉衣外,红四军都没有棉衣。战士们晚上站岗,只好披着仅有的几条军毯和被子上哨。
毛泽东在茨坪的司令部里思考着部队的情况,深知井冈山虽然重要,但光有井冈山已不适应部队发展的需要。再说井冈山位于湘江和赣江之间的狭长地区,江大水深,不能徒涉,回旋余地很小。初上山时兵少,这个问题尚不大,但部队一多,这个问题就突出出来。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在坚持井冈山斗争的同时,以主力一部下山扩大根据地。
那么到哪里扩大根据地呢?毛泽东把目光投向了井冈山西南的于都、会昌、瑞金。这里是赣南地区,山大林密。过了瑞金便是福建西部的上杭、龙岩。赣南再往南是广东北部的南雄地区。闽西、粤北两块地区也是山区,便于部队机动,如果把井冈山和山下的宁冈、永新、遂川及赣南、闽西、粤北连成一片,那么红军既有连绵不断的大山作掩护,又可拥有二十多县的土地和人口,到那时,革命形势就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天生是个战略家,这也许同他熟读中国史书,又善于调查研究有关。他把地图上的井冈山地区、赣南地区、粤北地区、闽西地区用红笔圈在一起,一个新国家的雏形蓝图出来了。
毛泽东正在井冈山上筹划下一步的战略行动时,朱德率队挑粮回来了。毛泽东把自己的打算同朱德说了:“朱军长,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供养不起大部队。我们必须扩大根据地,向赣南、闽西发展。”朱德看看地图上长扁形的大红圈,点头称许说:“二十多个县,在世界上这样大的国家也不是很多呢。我同意这个计划,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还回井冈山。”毛泽东看着地图,对朱德说:“脱离根据地作战,凶险未测。我们两个率红四军下山作战,让老彭守井冈山。”朱德欣然同意:“我也是这么想。老彭刚上山,情况不熟,井冈山有五大哨口可以凭险据守。再说,老彭的部队都有棉衣。”毛泽东拿起铅笔说:“那就这么定了。你赶快把团长们都找来,咱们部署一下,我先写个计划。”
分兵的计划就这么定了。朱毛率红四军四千人下山开辟新区,彭、滕率红五军并袁文才、王佐之三十二团守山。毛泽东和朱德都以为上次一营部队就能打跑进攻井冈山的三个团的敌军,那么红五军三个团守卫井冈山应是很有把握的了。殊不知兵者,变也。留守井冈山的红五军碰到了极大的危险,彭德怀险遭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