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47:31
马尔克斯写爱情,居然写得如此动人,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建筑一般华美。
“历经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和夜,我终于得偿心愿。我高兴地发觉,生命(不是死亡)是没有极限的。”这段话出现在影片的结尾,这里的生命我认为说的就是爱情,长在荆棘里的刺玫瑰。
阿里萨,与其说他是个诗人不如说是一个永恒的情人。他的生命始于爱情,终于爱情。从他还是个男孩,第一眼看见费尔米纳开始,他的生命才真正降临。然而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费尔米纳对她的丈夫乌尔比诺如是说。
门第的冲突、阶级的矛盾,把阿里萨和费尔米纳憧憬的爱情击得粉碎。这是一个俗套的情节,但是在马尔克斯手里变得生动起来,史诗一般大气。
女人是高傲与屈服的矛盾体,正如费尔米纳一样,用高傲的姿态屈从强势。于是她用欺骗阿里萨的方式欺骗自己:“从第一次见到你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这是一种幻觉,它蒙蔽了我的眼睛。”
诗人的天真、敏感、多情和执着在阿里萨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着镜子说:“我要去找她,我不会让她走的。我生命的意义就是去爱——费尔米纳。我要把她赢回来。”自我安慰的同时带着一种被伤害的辛酸。他仿佛永远保持着一颗柔软的心,被阻在爱情的门外,像个孩子一样哭泣。
“没有爱也有快乐。”这句话对费尔米纳来说同样是一种安慰,她处在一个社会阶层,接受着被安排的生活。
阿里萨无论何时、身处何地,无不思念着费尔米纳,有时候她离他很近,他在夜里透过栅栏和窗户望见她,抒发无尽地思念:“尊贵的女神,你是即将到来的拂晓。就像春天,你重获新生。”有时候她离他很远,甚至再也见不了面,于是他独自吟咏爱慕之情:“在等她回来的时候,我一分一分的数着永恒的时间。但我并不介意,我会关注所有的永恒。我会关注直到我死去,如果需要的话。”“我在灯塔为她守夜,我的心正如那大海,无穷无尽,永恒不朽。甚至像海啸那样猛烈。”
然而费尔米纳最终还是嫁给了家世显赫的医生乌尔比诺,阿里萨再次像孩子一样哭泣,他的等待失去意义。等待他的是另一个更深远的等待。他说他必须等待她丈夫的去世,然后向她求婚。他深恐费尔米纳先于丈夫去世,如果那样,他的机会便永远失去了。
在费尔米纳过着平稳却存在着某种情感问题的婚姻生活时,阿里萨过的是蜻蜓点水般游走在各种女性中间的浪荡生活,他用最消极的方法来填补缺失。他一直告诉自己:“我需要爱,我需要爱。”在寻找和迷失中更加地思念费尔米纳。622份例行的记录里,他找不到如费尔米纳一样在他心目中占同等地位的女人。尽管费尔米纳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不是那朵迷人娇嫩的玫瑰,他依然始终如一地活在等待和思念中。
这样执着的爱是很难被理解的。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阿里萨的父亲死前的遗言是:“我对死唯一的遗憾是我没有为爱而死。”父子对爱的态度具同等性质。
乌尔比诺带给了费尔米纳幸福的生活,但是费尔米纳是个自我的,高傲的,情感的女人。在精神上,阿里萨更能满足她。
阿里萨、乌尔比诺所代表的是两种差距很大的爱情。前者是激情的带有幻想性质的;后者是理智的带有世俗性质的。如果说费尔米纳只爱阿里萨,对乌尔比诺来说是不公平的,她对他的感情只有在他死时才感受得最为深刻,那是一个女人面对共同生活五十年的丈夫的感情,是时间的沉淀物,厚实沉重。而她对阿里萨的爱则是天然纯粹的,从第一眼见到他开始就具有的,这种爱不厚重,却刻骨。
阿里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和夜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他用不设防的柔软的心趟过思念的沼泽地,穿过空虚的荆棘林,游过守候的深海,走到费尔米纳的面前,赢得了她。
“历经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和夜,我终于得偿心愿。我高兴地发觉,生命(不是死亡)是没有极限的。”
看完这部影片自然地想起前年尹力拍的电影《云水谣》。
《云水谣》讲述着另一个等待的故事。一个女人六十年的等待,而且等待来的是却被世人所理解的“背叛”和最后死亡的音讯。
如果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阿里萨一个人的等待,那么《云水谣》就是王碧云、陈秋水、薛子路、王金娣四个人的相互等待。
王碧云和陈秋水分别的时候给了他一支笔,告诉他:“用这个给我写信。”结果音讯全无,一等六十年。六十年里,她拒绝任何男人,专注固执。
薛子路对王碧云的父亲说:“她(王碧云)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如果不是那场癌症,过早地让他离世,他一样会守在王碧云身边,等待六十年。
陈秋水在与王碧云分别的日子里想尽方法寻找和等待奇迹的出现。王金娣,一个敢爱的女子,任性而坚韧,为了结束等待,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王碧云”。她只用一句话,感动了陈秋水:“就让我代王碧云好好地爱你吧。”一个女人,愿意用自我和骄傲来换这场爱情,这份坚定令人动容。
薛子路病逝,陈秋水和王金娣在一场雪崩中牺牲,剩下王碧云一个人守在屏幕前,哭一场空荡荡的爱情。
《云水谣》播出后,感性者哭声一片,而理性者责声如潮。确实,《云水谣》煽情有余而深度不足。电影光煽情就如光讲究排场一样,总要被影迷中伤。相比之下,《霍乱时期的爱情》高明许多,既煽一场缠绵悱恻的情,又留有哲思回味的余地。这里面有大部分的功劳应当归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好文本才有好电影,这是我一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