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信心急跌说明需要二次股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39:04
2008年03月14日 08:54:4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号大中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股市跌破4000点,资本时代的画皮被戳破;股改后大小股东利益统一论,也被露骨的圈钱式再融资无情撕毁。
此次股市下挫,有几个重要原因:
第一,股改试图解决的中国股市地雷——大小股东利益不统一还没有被拆除。人们曾经寄希望于股改对价与全流通使中国股市走向公平,实际上股改也确实起到了短暂 的镇痛作用,股东投票制与股改议价机制,使中小股民的否决权第一次有了作用。正是因为股改的刺激,才使中国股市信心重新提振,与此同时,2005年的汇率改革,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长期存在,通胀初期消费与工资逐步上升而物价并未大面积上涨的美好感受,让股市如沐春风。
但是,此次下挫则让真相又一次暴露,大股东不顾一切再融资,做大总资产而坐视净利润下降,表明大股东的利益与普通股东并不一致,而中小股民也无法再行使股改中含金量高的投票权,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从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投票中,看得一清二楚,投票被平安有密切利益联系的机构把持,即便所有散户全部投反对票也无济于事,于是,投资者只能在市场重演用脚投票的一幕,这正是股改之前市场的常见现象。用脚投票到达顶点,散户撤出也意味着基金成了孤家寡人。
大股东之所以要不顾一切融资,一是与自己利益无损,通常来说,员工与高管的持股成本极低。中国平安职工合股基金再度认购5654.8万股,当时价格为1.76元/股。按平安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平安股票在10年间增值了26倍以上。即便算上通胀因素和风险折损,员工持股溢价也在十几倍。就算平安股价缩水一半,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平安股价在十几元以上,就能获利。只不过平安这家公司与看好这家公司增长潜力的投资者要倒霉了。
第二,股市仍然在向危险的上市公司进行倾向性的资源配置,这也是中国股市之所以接近崩盘的关键因素。以往股市处于试验期,股市代替银行,向各地无赢利能力的国企进行资金输送,现在中国经济大好,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纷纷上市,股市的基本功能得以体现。但问题在于,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巨胃企业借做大做强捍卫中国经济为名,纷纷上市进行天量融资。
但一些公司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如中国的保险公司由于政策影响与经验不足存在巨大隐患。1990年代中期银行大幅降息,国内保险机构在1999年之前的高利率保单成为一笔巨大的“负资产”。据有关报道,截至2006年9月,平安在1999年前承保业务的有效价值为-212.63亿元,由于这些保单在未来仍需“还本付息”,公司为此提取的准备金在2050年前后,将达到1700亿元之多。中国平安在此前富通股权收购中出现约40亿元的浮亏,如果到年底富通股价仍未回升,亏损势必要计入公司报表。平保去年的利润增长很好,但“2007年度前三季度实现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以及相应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二者合计增加值是当期全部营业利润增加值合计的5倍以上。其单纯的保险业务以及银行业务很可能处在亏损状态”。平安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来自于国内资本市场以及股权投资和会计、税收制度的变化,与国内投行一样,平安靠天、靠政策吃饭,平安所拥有的全能金融牌照与混业经营前景,是最大的卖点。金融机构的扩容潮反映出一个要害问题,因扩容导致股本扩张,稀释每股收益增长预期,总资产增长与净利润增长不匹配,使金融股面临整体估值风险。
因此,平安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其再融资方案被投资者激烈反对,说明投资者并不认可平安管理层具有与融资规模相称的赢利能力和信托责任意识。资金在政策引导下向这些公司倾斜,会使投资者丧失对股市赢利能力的信心。
第三,资本市场与股市估值成为货币手段。从去年开始,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经济形势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去年10月底开始的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H股回归与拟议中的红筹回归,意味着资本市场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CPI与PPI持续上升,而出口顺差下降与制造业转移,表示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滞胀风险。一切政策都处于关键时刻,而资本市场作为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发挥挤压经济泡沫,使A股与H股价格接轨,进而降低通胀的三重功能。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铁建H股上市首日股价高于A股,两地估价进一步趋同,H股价格成为A股股价的重要参照系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这被视为资本大众化时代的开端。如果目前的政策与此背道而驰,不以竞争能力为前提,一味使资金倾斜到大公司、收益倾斜到大机构,挤泡沫挤成实体经济内伤,这样的市场有必要进行第二次股改。(叶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