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与古汉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2:17
赵晓蕾
摘要:为击碎“古汉语”老朽枯燥的壁垒,把流行歌曲当作引子和依托,带着学生从兴趣入手,从崭新的角度分门别类地巩固各种固有的古汉语知识,从而打破学生对古汉语的畏惧和隔膜,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新鲜的聆听流行歌曲的视角。
没有人质疑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同时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语文学科是不被重视的学科。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它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学科。其实细细考量,其实不然,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古汉语”就是一门具备相当难度系数的科目,因此它也成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成为评判语文成绩优劣的重要砝码。但也因为年代久远,缺乏语言环境,缺乏阅读量等原因,学生学习起来并不轻松,甚至成为学生们畏惧如虎的科目。
在我看来在种种的学不好古汉语的原因中,兴趣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使老朽枯燥的古汉语激发起年轻鲜活的学生们的兴趣呢?这大概是每个语文老师所关注问题。
在新的《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确表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时代飞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变革。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改革。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它都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流行歌曲其实,而且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它来自于生活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
今年上半年在学校的校本选修课程中我申报了一门名为“流行歌曲与古汉语”的学科拓展,它让我有机会在这一领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总共十一节的课时,但是它却成为我从教以来花费时间和气力最大的课程,而它所带给我的触动和反思也是前所未有的。时至今日,我的反思仍未结束。现在借这个机会把它进行一个初步整理,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更希望可以得到专家们的指正。
正如学生在最后的学习总结中所表述的一样“也许不会有很多人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我知道这门“诡异”的选修课吸引来的学生们心里充满了好奇的问号,明白他们大多数看中的是“流行歌曲”,也深知如果我不能将“流行歌曲”与“古汉语”合二为一,将带给学生怎样的失望。
于是不敢懈怠的我在学习之初,挑选了大量与古代诗词歌赋直接相关的流行歌曲,有古词新曲的古诗词的配乐演唱,如王菲的《水调歌头》,派乐队的《满江红》;有高屋建瓴的对原诗的进一步扩充或删减,如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含英咀华的化用古诗词中语句,意境相合,如邓丽君《在水一方》,《寂寞沙洲冷》。让学生感到“在每节课上,都能听到最新的歌曲,总能身处在流行之中。这些喜欢的歌曲舒缓了学习压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枯燥语文课的生动化、亲近化。”(学生语)
在学生渐入佳境,渐渐喜欢上这种课型之时,慢慢融入一些真正隶属于古汉语的文言知识。例如“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是古汉语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之一。但是因为这种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较少出现且并不提及,所以尽管我们在课堂的文言文讲授过程中一再渗透,但是学生始终感觉有隔膜,很难把握。
在选修课上,我选取《鸿门宴》中的例句做引子,如“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项伯)素善留侯张良”等。让学生回忆课堂中的讲授,找到例句中的活用为动词的名词,感受这种古汉语中的改变词语词性的特殊现象。虽然是刚刚讲完的课文,但是学生寻找起来并不轻松,而且在辨析过程中,学生们的眼神黯淡无光,显得沉闷异常。
看到这里,我停止了一个接一个的古汉语,播放了一首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千里之外》。果然,音乐一出,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我提示学生在聆听的同时,更要注意这首周杰伦的最新力作中同样包含了和《鸿门宴》中例句一样的词类活用,请他们试图寻找。听了这话,学生们表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跃跃欲试,眼睛中的神采让我兴奋。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看不清对白/你听不出来/风声不存在/是我在感慨/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歌曲播放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的猜测询问并否定着一些词语,讨论得异常激烈,这可是“语文”课堂上难得一见的景象。歌曲放完我们一同整理了答案。其中反复出现的“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其中的“透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找对了的同学兴奋异常,没找对的同学却很不服气,要求再播一首,再试试看。于是我们又一起听了一首随着刚刚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而火热的周杰伦的《菊花台》。“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 勾出过往/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雨轻轻淌 朱红色的窗/我一身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淌/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菊花惨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 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生霜……”
这首新鲜的歌曲包含着更多的词类活用,“花亦相挽飘落了灿烂”中“灿烂”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中“绝望”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学生在查找中一直表现的很热情,甚至还有找到倒装句式的(“雨轻轻淌朱红色的窗”)。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又给学生们留了一个开放性作业,回家查找周杰伦或其搭档方文山的尽可能多的作品,并在其中找到相应的词类活用,下节课拿来大家共同鉴赏。
于是我在下一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出了如下周杰伦歌曲中词类活用的句子: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发如雪》);花亦相挽,飘落了灿烂(《菊花台》);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千里之外》);我已无能为力再提起决定中断熟悉(《完美主义》);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七里香》);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娘子》);我等待苍老了谁(《发如雪》);很数学的线条(《子弹列车》);细数惭愧(《一路向北》);海平面远方开始阴霾(《珊瑚海》);在风中聆听爱过的曾经(《夜空的精灵》歌手:古巨基作词:方文山);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聆听感伤你声音悠扬(《牡丹江》南拳妈妈 作词:方文山 )。
学生查找的全面、准确、细致,超出了我的预料。我想如果没有相当的兴趣,仅凭所谓“作业”的压力是不可能让学生完成得如此出色的。而结论的准确性也让我相信学生对于“词类活用”的理解也上了一个层次。
此后,我还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流行歌曲中学习了“倒装句”、“省略句”、各种修辞和特定意象等古汉语中的知识。当然这里面肯定有疏漏及不够严谨之处,相信这些会在我不断的整理中不断完善。最重要的是,当我看到学期期末在学生的总结中不断的出现的“意犹未尽”时,我知道,各种尝试都是有益的!正如学生们所说:“跨越千年词曲情韵在我们幼小心灵中水乳交融,发出耀眼的火花。一节拓展课,带来的更多的是吸引,让我明白:语文如歌!”
相信这样的课程应该具有它的生命力,哪怕仅仅是在语文学习中配合音乐也会使记忆课程变得轻松、简单,相信音乐在语文课堂的有目的性的介入,能够消除疲劳,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认知水平。我们要根据当代学生的智力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实施教学,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本文主要指音乐智能),挖掘其潜力,促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我相信只要肯求变,一定有新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始终开发和培养一种智能,学生的智能倾向也不尽相同,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才会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聪明,让发展更全面,让教学更富有创意。
最后,希望我这颗小小的石子,可以激起点点涟漪,可以引起更多的把语文教育当作理想的人的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多元智能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华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