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33:01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行政区划的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区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通常要遵循“亚核心”发展规律,即通过特色经济的培育形成资源优势,进而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再通过区位优势的极化作用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核心区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系发展路径的局部空间,通常具有权威性、主动性、综合性等特征。所谓“亚核心”,是指经济地位和功能介于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次级核心,是局部边缘区域的核心区。“亚核心”区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第一,少数特定经济部门的权威性与多数其他经济部门的普遍依附性并存。“亚核心”区依靠自身特色资源,只能在少数几个特定经济部门相对实力较强,在细分市场形成权威性和竞争优势。其他大多数产业部门不具有竞争优势,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依附于核心区发展。第二,特定经济活动的主动性与其他经济活动的从动性并存。形成竞争优势的“亚核心”区在特定产业部门具有主动性,其他不从属这些特定产业部门的部分则处于对核心区的从动地位。第三,经济结构从部门性逐步向综合性发展、演进。随着部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亚核心”区的经济结构会因此由相对简单的部门经济逐步转化成多样化的综合经济。
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通常遵循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
资源优势培育。县域经济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发展“大而全”的核心经济,只能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细分市场发展少数特定的部门经济。因此,在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充分挖掘县域经济自身特色资源,不断培育其成长,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而达到局部领域垄断、局部市场垄断、特定部门发达的经济发展模式。
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随着县域经济特色资源优势的成长壮大,竞争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就会在地区经济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社会、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区位优势形成后,竞争优势会更加扩大,生产技术垄断,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部门利润也会不断增加。
区位优势向极化优势转化。随着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就会形成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产生对周边地区的集聚效应,成为局部地区的增长极,这就是区位优势的极化阶段。具体体现为:具有较强的科技力量、相对便捷的交通通讯系统、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相对优越的生产协作条件、较为雄厚的资本和相对集中的消费市场等等。区位优势的极化阶段是县域经济“亚核心”的形成阶段。通过极化阶段,可以产生以下作用:一是形成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人、财、物等资源不断集聚,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二是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使各种产业活动之间的协作配合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可能。三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完善,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其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行业的发展。(刘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