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是美欧应召女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7:43:17
中国经济在他们眼里,就像一个应召女郎,召之要来,挥之则去。
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19日召开的会议上,中国拒绝了美国、欧盟和墨西哥提出的就所谓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问题设立专家组的要求。当然,美、欧、墨一定都感到“十分遗憾”。这次贸易争端的缘由,看起来十分滑稽。美欧墨三方认为,中国限制钢、铝等原材料的出口,导致了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上涨,而中国企业却得到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中国的原材料产品屡屡受到欧、美的反倾销调查及制裁。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今年5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这其中来自欧美的对华贸易反倾销调查占据主要成分。
以中国钢、铝二项原料及产品为例,看看美欧对中国钢、铝工业品的贸易态度。欧盟2007年12月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热浸镀金属钢铁平板轧材展开反倾销调查;今年7月份,决定对产自中国的钢线材征收高达24%的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10月6日,欧盟决定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征收最终反倾销税。7日,美国又宣布对中国产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11月24日,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油井钢管实施“双反”制裁案。8月以来,欧盟已经接连对中国输欧的铝合金轮毂、铝箔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制裁。
既然指认中国产业对他们搞倾销,中国政府和企业当然要“吸取教训”,减少出口、甚至不出口,这不是很好吗?那么,企业随之调减产能,政府适当增加出口关税,这也是很正常、很负责的正当举措吧?但是,不行!中国又迎来了“限制原料产品和资源产品出口”之类的指控。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只要看看中欧煤碳贸易摩擦这个案例,就自然能够找到其中的答案。2000年12月,对中国的铸造焦征收每吨32.6欧元的反倾销税;2003年—2004年内,由于欧盟市场供不应求,2004年3月欧盟委员会决定暂停征收反倾销税。2008年3月17日,欧盟再次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焦炭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不到年底,欧盟又指控中国限制煤碳产品出口。
他们反复无常的表现,充分暴露出自私自利的贸易保护本质;说白了,他们缺什么,中国就要廉价供给,他们有什么,中国产品就不许进入。中国经济在他们眼里,就像一个应召女郎,召之要来,挥之则去。
为什么中国经济成为了他们的“应召女郎”?因为中国缺一张身份证——“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由于美欧等拒不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在实施贸易保护时,就可以忽视中国的实际市场价格信息,而采用其它国家类似产品成本与价格信息,作出制裁决定。无疑,他们拥有贸易保护的主动权和灵活性,而中国却一次又一次成为牺牲品。要相信他们的公平、平等、自由的贸易口号,除非老母猪像猴子一样地爬树了。
11月24日,美国对中国油井钢管实施“双反”制裁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美国无视中国提供的成本与价格信息,而采用第三方市场价格基数,人为提高了中国的补贴标准。美国这么做的理由,就是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
没有这张身份证,欧美就认为中国不是“良民”,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及高新产品与技术进口,都要受到欧美“理所当然”的限制。中国经济稍微有点风声水起,“中国威胁论”、“间谍论”就会老调重弹。这种歧视性贸易政策,目的就是要控制中国,将中国经济限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下游,并限制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长此以往,中国耗尽资源、人民耗尽心血,最终也只能换得穷山恶水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企业,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成就显著,对世界经济稳定和繁荣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国经济成就的取得,并不是哪一方的恩赐,而是用资源、环境及人力的巨大付出换来的劳动成果。中国对外开放的目的,首先是基于“三个有利于”的发展目标,其次才存在“互利共赢”的可能;中国不可能长期走高消耗、低效益的发展道路,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蕴含着经济合作的基本宗旨和原则,那就是“平等、互惠、合作、共赢”。中国的资源必须服从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国际资源交换与分配体系中,获得应有利益;不可能任由他国予取予求,还动辄进行不正当的反倾销制裁。中国的钛金属、煤碳、稀土储量都名列世界前茅,甚至可以左右未来航空、军事大国的命运。因此,中国有条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获得公平待遇;稀土不是黄土,绝不能用宝贵的资源,换取纸上富贵与不公正待遇。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今年加强了对稀有金属的出口控制,加大了对煤碳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在这次应对美欧墨挑起的贸易争端中,中国代表团在拒绝欧美墨的无理要求之下,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欧十多年来一直对中国的部分涉案原材料采取反倾销措施,因此中方质疑其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原材料。”很好!很优雅、很绅士、很有力的反击!他们的遗憾就让他们永远遗憾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