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新闻人在朝鲜的日子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6:08
[一种声音]一个中国新闻人在朝鲜的日子里
xilei 发表于 2009-2-18 15:54:00
地铁是平壤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候车大厅内的大背景是金日成画像海报 经典剧目《卖花姑娘》演出现场 鸟瞰平壤,远处的褐色双塔建筑为高丽饭店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任贤良
2007年9月,笔者受朝鲜记协同盟邀请,率中国记协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朝鲜。
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但在朝鲜的许多景象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不时在眼前浮现。
图154和高丽饭店
从北京到平壤的距离,就如同从西安到北京,只有一个半小时航程。但在北京机场登上唯一通达平壤的朝鲜民航客机时,还是让人大吃一惊:一架老式的苏制图154客机发出刺耳的轰鸣,机内的设施更显陈旧,同国内的各大航空公司的宽大舒适、设施先进的波音和空客系列客机相比,的确令人“刮目”。这不仅是因为图154型飞机因安全性能和设备的落后,在国内和国际各大航线已“绝迹”,更重要的是在我的记忆中有着不堪回首的一幕。
1994年,我作为新华社派驻陕西分社的社长和首席记者,刚刚到任不久,一场人类航空史上的大灾难就骤然降临。6月6日上午8时18分,从西安飞往广州的一架载有160名乘客的图154客机,起飞不到10分钟就轰然坠毁,机上乘客(包括1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当时我在第一线指挥空难的报道,目睹了这场空难的惨状。在距西安不到30公里的长安区鸣椟镇的农田里,飞机残骸散落一地,大一些的残块还嗞嗞地冒着浓烟。每当想起这惊恐的一幕,就不由让人头皮发麻,心头发紧。而随行的《中国检察报》的C女士,一看是图154客机更是惊恐万状,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要求下机。经过一番好说歹说,大家终于提心吊胆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飞上了蓝天。
随着飞机轰鸣着降落在朝鲜平壤首都机场,一行人提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让人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时我放目窗外,却感到一片萧瑟。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水灾的朝鲜,田野里庄稼稀疏,人烟稀少,寂静得有些让人喘不过气。停机坪对面候机楼上两幅巨大的金日成和金正日画像,笑容可掬,注视着来宾。在机场出关检查的,除了民航地勤人员外,更多的是军人。朝鲜记协同盟的官员领我们从另一个出口入关,不用排队,但必须将手机登记扣留,不得带入朝鲜国内。一则没有网络,二则也防止泄密之用(回国时再原物送还)。此外,据说对携带专业相机也严加限制。好在我只带了一部尼康D40小型单反相机,因此得以顺利通关。
在平壤下榻的饭店,是朝鲜国内最好的“特级”饭店——平壤高丽饭店,一幢高140米,有45层,可容纳1000名客人的双塔组合式建筑。在随后的近两周时间里,就再也没有换过地方,无论是到板门店,还是到妙香山,无论多晚都要赶回来吃住,除了偶尔需在外面吃饭外,也都是自带食物。其间,我们也曾提出到大学食堂或市面上就餐(还没有提到去居民家里),但都被婉言谢绝或置之不理。客观地讲,高丽饭店的饭菜质量还是相当的不错(绝对没有传言中的吃不饱和很少有肉的窘况),大都为自助餐,荤素搭配,还可以要啤酒。朝鲜的“大同江”牌啤酒口感相当不错。白酒是一种类似日本清酒的烧酒,口味相当的淡,有一种兑水的感觉,度数也就二三十度。每餐都有朝鲜“国菜”之称的泡菜,其酸辣咸甜可口开胃。不比不知道,吃了朝鲜“正宗”泡菜才知道国内各种所谓朝韩料理的“泡菜”,其口味相差甚远。还有正宗的朝鲜凉面、狗肉,那也是绝对的“美味”。后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同志在饭店旁边一家专门对外国人服务的餐厅宴请,更使得我们领略了朝鲜美食的真谛。尽管一餐平均每人60欧元,的确让人感觉“贵”了一点。顺便说一句,为了表达对美帝国主义的痛恨,朝鲜外汇兑换结算一般用欧元。不过美元也能用,特别是黑市上。而黑市和官方的兑换价格相差巨大,据说黑市要上千朝元才能兑换一美元,而官方则一美元差不多只能兑换二百多朝元。一切都凭券证购买。
平壤的“三多三少”
在平壤访问期间,印象最突出的有“三多三少”。三多:一是参观瞻仰的人多;二是街上步行的人多;三是军人警察多,尤其是女交警多。三少:一是商店少,店里的货物少;二是街上车辆少;三是街头乞讨少,社会治安案件少。
在平壤的万景台,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锦绣山纪念宫,三大革命展示馆,主体思想塔,建党纪念塔等标志性纪念地和展览馆到处都是排着长队等待参观的学生、军人和工人、农民等社会大众,你不能不为其秩序井然和透露出的虔诚所感动。在瞻仰锦绣山纪念宫时,一些从朝鲜偏远山区来的农民、学校教师哭得感天动地、哽咽欲绝。这不能不让人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平壤街道的宽敞和环境整洁是出了名的。这与其机动车辆较少,大部分市民以步行为主有很大关系。朝鲜是一个能源贫乏的国家,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更加剧了能源的紧张,除了保障军队必需和公交车辆所用(极少看到出租车)外,机关和个人的交通大多就靠“自力更生”,乘“11路”(步行)来解决。而且在整个平壤,自行车也几乎看不到,据说怕影响城市形象。城市主要交通工具地铁、无轨电车和公交车因为不准点、车次少和排长队,人们更热衷于步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行色匆匆、面目凝重的行人。人们的穿着除节庆期间女士艳丽的民族装外,大都是黑、灰、蓝色调单一、颇显陈旧的制服(据说根据不同职业和级别,每一两年由国家配发一两套服装或布料)。
在平壤和朝鲜各地,另一景观就是到处都是军人的身影。由于南北双方的对峙和恶劣的国际环境,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金正日明确提出了“先军政治”的指导思想,把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当做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这个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有着100多万正规军人的庞大战争机器,这还不包括各类民兵预备役。军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特别的重视和优待。而在平壤更为亮丽的一道风景是各个路口指挥交通的英姿飒爽的女交警,个个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在平壤,各个路口没有红绿灯,交通全靠这些女交警的人工指挥。多亏平壤车辆少,不拥堵,也才有了这些警花们一招一式的尽情“展演”,也成了外国游客到平壤必看的节目,让人大饱眼福。
而平壤的商店之少,和商店里的货物之少,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就在距高丽饭店不远处的站前百货商店,里面商品品种不仅稀少,而且样式陈旧。电视机还都是一二十年前的老样子,又厚又笨。不要说液晶、等离子,连背投、平板电视都看不到。没有开架式售货,都是隔着柜台买卖。大街小巷没有一家私人店铺,全都是国营的。在一家果品蔬菜零售店,柜台上稀稀拉拉地摆着几个又蔫又小的水果,还有萝卜、土豆,售货员也是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足以反映出农副产品的短缺和经营上的僵化呆板。在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外汇商店,我们进去时,里面还黑着灯,几个售货员正扎堆聊天,看到有客人来,才赶紧把灯打开,各站各位。总的感觉是,市面上的景象大致相当于我们30年前的景况。
与国营商业的冷落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由市场”。平壤市最大的自由市场里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各种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应有尽有(当然不少为我国江浙一带过来的货),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每个摊位面积不到3平米,交易的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人们在笑谈中、交易中,眼中放着光芒,声音中透着喜悦。因为即将离开朝鲜,加之我们一再要求,朝鲜记协同盟的同志格外开恩,带我们参观了这一“自由市场”,并且准许我们每人兑换10美元的零花钱购物。据朝鲜同志讲,在朝鲜农村,每个农户允许有30平方尺的“自留地”,农民可把从中收获的农副产品拿到集贸市场上出售或交换。就是这一点点“自由”所激发出的积极性和极大活力,从“自由市场”就可一目了然,可惜实在太少,整个平壤市都没有几家。国家对“自由市场”和农村的“自留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还处在“试试看”的阶段。
至于平壤的社会治安之好,已为世人所共睹。在朝鲜的十多天里,没看到过一起打架斗殴,也没看到一个流浪汉或乞丐,甚至没有大声的喧哗、嬉闹(除节庆有组织的庆祝活动),也没有随地吐痰。人们默默地上车排队,购物排队,参观排队,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但这种良好的秩序又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震撼的《卖花姑娘》
在平壤,让人最难忘的最大“亮点”还是参观万景台少年宫和观看大型歌剧《卖花姑娘》。
万景台少年宫占地30万平方米,是一座有着8层楼高的10万平方米半圆形的现代建筑群。半圆环抱的建筑物中间有一组巨大雕塑,几匹千里马拉着一辆敞篷的太阳车,车上坐着一群欢快的儿童,象征着少年儿童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地生活。
这座巨大建筑的基建投资和设备费达2亿多美元,可同时容纳5000名少年儿童参加文艺、科技、体育培训活动,有教职员工近千名,设有200个专业培训小组,里面的高标准设施一应俱全。我自以为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但仍被眼前这个少年宫宏伟的建筑和先进设施所“震惊”。这足见朝鲜对少年儿童和教育的重视。
少年宫所有活动对孩子都免费(全部为国家拨款)。当然能进入万景台少年宫参加活动的孩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并且具备相当的专业基础、经各个学校推选的“优秀少年儿童”,他们在少年宫参加文化艺术、体育、杂技等各个专业的培训和表演,这里自然也就成了向外国专家和游客展示的最好的窗口。因此,在朝鲜同志的陪同和少年宫儿童的导游下,我们禁不住一通近乎疯狂的“猛拍”。富丽堂皇的演出大厅,旋转式舞台,声光电控制的五光十色的背景。特别是清一色由少年宫少年儿童担纲的演出,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姿,高超的乐器演奏,惊人的杂技,令人大饱眼福、惊讶不已。朝鲜民族不愧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这些具有相当天赋,又经过一番专业培训的少年儿童的表演上足可见其非同一般。
对我另一番震撼的是观看有朝鲜艺术国粹和魂宝之称的歌剧《卖花姑娘》。对于四五十岁的中国人,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广为上演的《卖花姑娘》,可以说家喻户晓。一首哀婉动听、旋律优美的《卖花姑娘》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随着大幕的拉开,那熟悉的背景,那熟悉的音乐,仿佛又把自己拉到了那个特别的年代。
大型革命歌剧《卖花姑娘》是朝鲜伟大领袖金日成1930年在中国东北五家子亲自创作演出的不朽作品,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朝鲜歌剧,屡演不衰,是将西方歌剧与朝鲜民族音乐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如果说以前我一直弄不明白在朝鲜这样一个非常封闭的国家,如何能将西方歌剧这一纯粹的西洋艺术运用得如此的娴熟和高超,此次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演出休息中间,我们被安排进了剧场旁边一个正在辅导演员排练的工作室休息,而眼前的一幕令我们不由大吃一惊,一招一式,一字一句正在辅导朝鲜青年演员的是一个满头灰白头发、高鼻梁、蓝眼睛的纯正的西方白人:意大利导演。这也许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从另一方面,正因为是领袖的作品,最高领导一重视,什么难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也说明,真正的艺术是可以跨越国界、跨越阶级、跨越时间,为人类所共享的。
平壤地铁、西海水闸
在朝鲜访问期间,如果平心而论,其建设发展中有两大工程最令我真心佩服。一是平壤的地铁。始建于1968年,由苏联人帮助设计建造,1987年全线贯通,1973年开始运行。平壤地铁由两条线组成,总长35公里,日均客流达40万人次,每3到5分钟一趟列车。平壤地铁最大的特点是深,最深处达地下120米,从地面乘电梯到站台需3分半钟,据说可防核爆炸。此外,地铁站也修得极为富丽堂皇,陪同的朝鲜同志介绍说,朝鲜人每人乘坐地铁每次票价朝鲜币5元,相当于人民币0.3元。我们在主人陪同下,从地铁荣光站乘自动扶手电梯下到100多米的地下乘车。荣光站台上高大的穹顶下,一盏盏光芒四射的吊灯,如同焰火升腾。车站左右两壁各有近20米的镶嵌壁画。站台地面铺大理石,墙面镶马赛克。包括雕刻和大理石柱,都颇具俄罗斯风格。不过地铁的机车和车厢都显得较陈旧、简陋。在平壤地铁建设中,中国也给予了技术和经济的援助,为此一度还影响了北京地铁建设的进度。地铁行驶很平稳,上下车的乘客秩序井然,远没有北京、上海的拥挤。只可惜还没坐够,只一站就下了车。
令朝鲜人引以骄傲的另一项大型工程就是西海水闸。西海水闸位于朝鲜西海大同江入口处,是为拦截海水而建的。水闸大坝长8公里,有3间闸室,36个闸门,还留有3条鱼路。水闸的修建只用了五年时间。水闸既可以防止海水倒灌,又可以储存数十亿立方米的淡水,灌溉平安南道和黄河南道开垦的约10万公顷的土地,解决了大同江下游地区城市和村庄用水及南浦、大安等地区的工业用水,一举数得,是世界上有名的拦海大坝之一。我们驱车沿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坝向着烟波浩渺的大海驶去,大坝的尽头就是闻名于世的西海水闸。据朝鲜同志介绍,水闸于1981年动工,到1986年竣工,前后只用了5年时间,共采用1500万土方,1600万石方,削平了10座山头,耗费水泥110万吨,钢材28万吨,木材14万立方,有色金属500吨,朝鲜政府为此共投资40多亿美元,其中许多人工还没计算在内。因为我们从录像资料中了解到,许多工程都是朝鲜人民军支援建设和朝鲜劳动党干部党员以及学生义务劳动修建的!为纪念这项伟大的工程,专门修了好几座纪念碑。
参观完西海水闸,午餐就在西海边的海滩上露天烧烤。为了这次野餐,陪同我们的朝鲜记协老张同志(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司局干部),让其妻子(歌舞团著名舞蹈家)头天晚上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烧烤原料:牛肉、鸡串等,还有下酒的作料,并专门从朝鲜记协机关请了一男一女两位年轻的同志来陪同我们。我们自己也出钱从海边渔民手里买了些螃蟹、蛤蛎子等海鲜烧烤。酒酣耳热之际,俊俏的朝鲜姑娘唱起了著名的朝鲜民歌《桔梗颂》以及《卖花姑娘》主题歌,中朝两国的同志还一起合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并不断相互合影留念,而彼此的心也越拉越近。朝鲜的老张同志讲:“不是我们不愿让你们拍照,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没像你们那样开放,我们的百姓也没你们那样有承受力,还不习惯!”听着如此朴实的语言,我们也深深为朝鲜同志的真诚所感动。就在我们交谈期间,突然从远处岩石后边飘来一阵阵音乐声,循声望去,一群来海边游玩的朝鲜男女,伴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那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伴随着翩翩舞姿和欢声笑语,也一阵阵传播开来。
朝鲜新农村民居 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 平壤街头的女交警 从“友谊塔”到“大安玻璃厂”
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几乎没有几个人不会哼唱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也没有人不被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所打动;还有《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那一幕幕战火纷飞、惨烈异常的战斗场面,以及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因此说,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对我们而言最深刻不过,特别是在平壤参观了埋葬着十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英魂的“友谊塔”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壮和沉重。
1950年10月,刚刚从解放全中国硝烟中走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为了保家卫国,响应毛主席号召,百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这浩浩荡荡的大军中,有毛主席最器重的长子毛岸英,有刚刚翻身解放的农民子弟,还有对新中国充满无限热爱和期待的工人和知识青年。这些充满无限活力的鲜活生命义无反顾投向朝鲜的三千里河山,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美援朝壮歌。
平壤中朝友谊塔,坐落于平壤市内牡丹峰的山冈上,距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只有二三百米距离。朝鲜解放战争后,朝鲜政府在志愿军总部桧仓以及开城等地修建了一些烈士陵园,并陆续合葬了一些原先散葬在朝鲜各地的志愿军烈士。中朝友谊塔于1959年10月建成,1984年改建,塔高15.45米。登上花岗岩砌成的台阶进入塔座的圆形展室,四壁是大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壁画,中间的展台摆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仔细观看大型壁画所展现的感人画面,聆听着讲解员娓娓动听的解说,想到这些至今还滞留在异国土地上的英灵,泪水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眼睛。
如果说中朝友谊塔象征着中朝两国在战火中用鲜血凝成的友谊,那么大安玻璃厂则是和平年代建设时期中朝友谊发展的新象征。
大安玻璃厂坐落于平壤西南50公里的大同江畔,是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浮法玻璃生产厂。2004年开始兴建,2005年11月建成投产,日产浮法玻璃300吨。建成之时,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还代表中国政府亲自出席了庆祝开业仪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投产不久参观了这座工厂。如今这座工厂生产的浮法玻璃,不仅满足了朝鲜国内建设的需要,还出口返销到中国市场。在参观期间,我们看到,厂门口专门有持枪的女民兵站岗。陪同的朝鲜厂方人员从熔窑成型、去火到成品车间,一一详细介绍,其言谈话语不时流露出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之情。
“战胜纪念馆”、板门店
到朝鲜,凡是与战争有关的内容,都不能不看。“战胜纪念馆”,是为纪念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在伟大领袖金日成的领导下战胜美帝国主义而修建的。纪念馆有大小展厅逾万平方米。走进纪念馆大厅,迎面是歌颂伟大领袖金日成的巨幅油画,侧面还有金日成指挥战役和描写朝鲜人民军的油画。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利用声光电描写战争的展览和逼真效果的全景画。在战胜纪念馆众多展室中,专门开辟了抗美援朝分纪念馆,共三间展室,简要概括地介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作用、参加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其中包括对毛泽东主席长子毛岸英,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介绍以及金日成主席用中文所写的“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的题词,字写得非常遒劲流畅。据说金日成主席的中文功底非常深厚,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这也不难理解——金日成将军曾在中国东北参加过抗日联军,同中国军民一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板门店距平壤176公里。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从高丽饭店出发,乘坐一辆日产中巴,沿朝鲜境内唯一一条高速公路——平壤至开城高速路,向东南进发。说是高速路,但却没有双向隔离和全封闭,不过也没有收费站。一路上不断有军人的哨卡盘查,距板门店越近哨卡的密度越大,盘查的越严。路面破损开裂,一些路段坑坑洼洼,而中巴车也由于设备老化,跑起来很是吃力,中途还一度抛锚紧急抢修。尽管一百多公里,沿途几乎没有什么车辆通行,仍跑了三个多小时。“板门店”,原先仅仅是一个小山村,在战争期间被夷为平地。停战谈判期间,为便于当时中国军队代表的找寻,在会议场所附近临时用木板搭成一个小酒馆兼小杂货铺,并且悬挂了汉字书写的“板门店”作标识,板门店由此而得名,后由于停战协定的签署,更使其扬名于世。
到达板门店非军事区入口,我们换乘了专门的车辆。在朝鲜人民军的一位军官的陪同下,向非军事区纵深处驶去,气氛也骤然紧张起来。据朝鲜的同志介绍,在板门店周围有2平方公里的非军事区。南北军事分界线以北纬38°线为界,全长241公里,共有1291个黄色的界标,沿军事分界线修有高5~8米,上宽3~7米,底宽10~19米的混凝土壁障。军事分界线两边各2000米为非军事区,以避免双方摩擦。说是非军事区,在葱郁的树木掩映下,许多炮筒仍隐约可见,还能看到着便装在田间劳作的朝鲜人民军战士,个个虎背熊腰,非常壮硕。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南北双方在板门店周围直径大约800米的“联合安全区”内,建起了大小24座建筑物。北方建了“板门阁”、“统一阁”,南方建了“自由之家”、“和平之家”,分别作为北、南双方联络机构所在地和对话场所。在朝鲜一名军官的带领和陪同下,我们参观了中、美、朝三方签署停战协定“签字大厅”和“谈判桌”。我们从朝鲜军官的介绍中第一次知道,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只有中、美、朝三方,而没有韩国代表。据朝鲜的同志讲,“南朝鲜”不能代表独立的一方,所以只能由美国包办代替。因此,如果现在要签署朝鲜半岛新的和平协定,也只能由中、美、朝三方签署。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形势上显然已同50多年前大不相同了。
在朝方人员陪同下,我们还登临了“统一阁”。专门走进了搭建在军事分界线上的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七间木制会议室。会议室内,一张棕红色的长方形大桌放在分界线上,两边各有五把木椅,开会时中朝代表与对方代表各坐一侧,朝韩两国的军事分界线以桌中间的电话线为界。
从板门店非军事区走出,心里一直久久不能平静。尽管曾有一位哲人说过: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高手段,但我们仍然衷心地希望,战争远离我们而去。
妙香山和普贤寺
“三千里锦绣江山皆名胜,未见妙香山莫谈景”。作为朝鲜四大名山之一的妙香山,是朝鲜之行的必去之处。妙香山坐落于平壤西北大约150公里处,方圆130多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妙香山素称沸流山、太白山,因山势崎岖,漫山馨香而得名。
清晨,我们一行人乘车从平壤出发,行驶大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妙香山下。一路上,山势峰回路转,郁郁葱葱,溪流潺潺,云雾缭绕,如临仙境一般,没有一丝的污染。据朝鲜陪同的同志讲,为了保护妙香山的生态环境,不仅不允许方圆100多公里有任何工业项目,就连发现的一座高品位的金矿也放弃了开采。除了欣赏妙香山大自然的美景,还参观了陈列各国领导人赠送金日成、金正日同志的数万件珍品的国际友谊展览馆。
展览馆由金日成馆(本馆)和金正日馆(别馆)组成。两馆遥遥相对,坐落在群山之中,依山而建,隐秘性非常好,为朝式多层大型建筑,白墙绿瓦,大飞檐,远看似木结构,其实为混凝土,重达数吨的混凝土电动大门,由荷枪实弹的军人把守。步入馆内必须换上鞋套,存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和相机,馆内不许拍照。由一位女讲解员带领,馆内展厅众多,像迷宫一般,高大宽敞,富丽堂皇。馆内始终保持20℃的恒温。在不计其数的展品中,我们参观了各国赠送的奇珍异宝,既有金、银等贵重金属,又有象牙、犀牛角等珍稀动物的骨骼雕饰;既有工艺品摆件,又有生活实用品(包括日本、韩国赠送的轿车、彩电等),可说应有尽有。而且发现,越是一些小国、穷国赠送的礼品越珍贵。在中国展厅,我们看到,既有我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的礼品,也有地方、企业、个人捐赠的礼品。瓷器、织物、雕塑、名人书画,墙上挂的,地上摆的,让人目不暇接,极为丰富。
参观完国际友谊展览馆,在导游的招呼下,乘坐景区的游览中巴赶往另一个必看的景点普贤寺。
普贤寺,静卧在妙香山的山坳里,始建于公元1014年,后经数次改建,现存建筑格局是1141年到1765年改建的,由24座建筑和塔组成。从寺院的正门进入经过曹溪门、解脱门、天王门,转过万岁楼,就见到了普贤寺的主殿——大雄殿,也是寺内最大的建筑,位于寺院内的正中,其风格与中国的寺庙并无二致,黑色的鱼鳞瓦、大飞檐、彩色斗拱、朱红色的圆木柱子、金色的门棂,连殿内供奉的佛像都一样。寺内所有题匾,都是工整的汉字。
大殿前有座十三层石塔,与大雄殿基本同高,建于1042年,是普贤寺的镇寺之宝。石塔非常具有朝鲜民族特色,底大顶尖,依次渐小,宛如叠在一起的八角帽。
寺内的另一件镇寺之宝就是堪称无价之宝的唯一存世孤本《八万大藏经》,即著名的《高丽经》。由于是用八万多块木板印刷的汉字经文,所以称“八万大藏经”,经文是从1236年到1251年间刻版印刷的一套佛教经书,共6780卷,汉字线装。而刻印这套大藏经的86600多块刻印木板,现保存在韩国。
从讲解员那里我们了解到,普贤寺在美国入侵期间,曾两次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有14栋房屋建筑被炸塌,1万多件文物被烧毁,大雄殿也遭到了破坏。1976年,在金日成主席的直接关怀下,寺庙得以修复,恢复了原有的风采。
广播电视和大学教育
也许考虑到我的职业特点,朝方专门为代表团安排了对朝鲜国家广电总局的访问。
朝鲜的电视台设有PAL制式(与中国相同)的朝鲜语频道,即朝鲜“中央台”和平壤“万寿台”,后又开设了教育文化电视台,设有一个NTSC制式(与韩国相同)的朝鲜语频道“开城台”。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像“高丽”这样专门供外宾居住的特级饭店可以看到美国CNN,英国BBC,中国中央电视台第4频道,以及俄罗斯的一个频道。而对朝鲜国内民众,平时只有一个电视频道在17:00至23:00播出,周末时才全天播放。电播节目主要是有关朝鲜领导人及党和国家的主旋律时政新闻。从1981年起晚上8时播放电视剧,最初时间约20~30分钟,后来延长至1小时。除播朝鲜自制的一些电视剧外,也播俄罗斯和中国制作的电视剧,尤其是中国的电视剧受到空前的欢迎。
在我们访问期间,正热播中国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八路军》,此前刚播完《三国演义》。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电视剧每次播放都是万人空巷,一到晚上8点,商店关门,路人稀少,一家老小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生怕错过一集。陪同的朝鲜同志跟我们讲,每晚一集太不过瘾,进度太慢,特别想能一口气多看几集。我想中国的电视剧之所以受到朝鲜观众的热捧,除了两国的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外,也跟朝鲜电视节目单调不无关系。特别还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专题节目、娱乐节目还是电视剧,从不插播广告,也没广告,而是在节目与节目间播放伟大领袖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名言,还经常播放歌颂伟大领袖金正日和反映“先军政治”的豪情万丈的革命歌曲和音乐。
在参观朝鲜国家广电总局和朝鲜电视台的过程中,朝鲜同志带我们看了大演播室、新闻演播间和一些节目的制作。实事求是地说,设备相当落后,采编播设备都还停留在“模拟”阶段,还远没实现数字化,更不要说高清,同我们国内比还不如一个好一点的地级市台的水平。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朝鲜广播电视战线的同志们依然是那样的敬业,工作非常投入。特别是独具特色的播音,男女播音员声音都非常高亢激昂。
在朝鲜期间,我们被安排参观了人民大学习堂、金策工业综合大学电子图书馆、平壤金元均音乐大学等教育机构。
其中朝鲜人民大学习堂为朝鲜的全民知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坐落在平壤市中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由10座楼组成的朝鲜民族式建筑,有34个朝鲜青瓦屋顶,错落有致,极富美感。大学习堂于1982年建成开放,设计藏书3000万册,有600多个房间,可供上万人阅读,还有17个录音室可录放译成朝语的外国书籍。人民大学习堂履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对17岁以上的朝鲜民众免费开放。
但就是在参观这样一座雄伟神圣的知识殿堂时,却被我们发现了一种不搭调现象。在偏僻背人的拐角楼道通风透光处,竟晾晒着好多玉米粒,就如同在我们国内农村马路上所看到的晾晒粮食的情景一样,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可是在首都的国家图书馆内啊,不知是疏忽大意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在朝鲜的日子里,除了吃惊和震撼,也留下了些许遗憾。一则由于水灾的原因,无缘观看被称为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十万人参与表演的大型艺术团体表演《阿里郎》——— 演员都派到各地参加救灾,在严重受灾的氛围下,也不适合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表演;二则始终未能同朝鲜普通民众进行直接的接触交谈,即使与陪同的朝鲜记者同盟的干部也无法就朝鲜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进行深入交谈。每当就一些问题提问时,他们不是说不知道,就是刻意回避。一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和代表团的两位同志信步走出高丽饭店,走进不远处的平壤火车站。火车站候车室面积很小,小卖部摆了很少的几包小食品。没等我们往里再探个究竟,一位女警察就跟了上来,连说带比划地要把我们带走,很是让我们紧张了一阵。后来在知道我们是来访的中国客人后,她才放我们离开。
更令我们遗憾的是在参观完板门店返回平壤途经开城时发生的一幕。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家定点服务区的朝鲜特产商店,按照国内的习惯,我们一通狂扫之后,代表团的C女士又提出再多买一些红参粉和高丽参,同时把售价也狠狠地往下压了一把。以前一直满脸笑容的中年女售货员冷不丁突然冒出一句生硬粗俗的中国话。我们一下子惊呆了,C女士顿时感觉受到了极大的羞辱,立即以牙还牙!差一点儿发生一场“外交”事件。后来导游一再解释说女售货员可能不懂这句中国话的真正含义,并赔礼道歉,这场纠纷才勉强收场。但在朝鲜商店发生这样的一幕确实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是嫌我们买东西多了,心理不平衡?还是嫌我们压价狠了?但都不应该啊!
在朝鲜的日子虽短,但印象深刻。最为深刻的还是从另一方面所受到的一场最为生动的改革开放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
以此为记!
平壤小商店,商品的品种很少 田边的几位小商贩 一对新婚夫妇准备向金日成铜像献花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