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悲剧在于距大陆太近:台军攻击与大陆防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07:55
近期美国国防部报告提出的台湾袭击三峡大坝问题,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台湾空军攻击大陆目标的关注。早在 2003年6月,台湾军方制定的“2003年度施政计划”中就指出,“在必要时对大陆实施先发制人的‘先制攻击’”。“先制攻击”的“近期战略攻击目标是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和军事基地”,“远期战略攻击目标是大陆内陆深处的大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和军事设施”。有专家认为,台军要达此目的实在是蚍蜉撼树,欺人之谈。
大陆防空网分为要地防空和区域防空,所谓要地防空,通常是指在重要城市和重要目标附近的防空网,而区域防空网则范围广得多,包括野战阵地和战区、拦截空域等地带。中国大陆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网络,依靠“萨姆-2”以及仿制型号“红旗”-1和“红旗”-2导弹构成高空防空火力网,各种口径的高射炮构成中低空防空体系,歼击机则执行全空域的机动拦截任务。借助沿海以及城市分布,中国大陆沿海的要地防空体系构成了带状分布,而且与中部地区的防空带组成了纵横交织的体系。幅员辽阔的大陆,在各个防空地域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弥补这个空隙的就是部署在关键地带的歼击机, 70年代出现的“红旗”61近程机动防空导弹系统又弥补了低空导弹火力。如此体系依靠庞大的装备数量,形成了涵盖100米至25000米高度空域的密集防空网,成功地遏制了台湾高空侦察机和低空低速侦察机对大陆纵深地区的窜扰。美国《空军杂志》在80年代末认为,在台湾海峡上空300米高度上的飞机,平均至少要遭遇100个以上的雷达信号照射。虽然台湾空军分别引进了F-104以及F-5E战斗机,但根本不具备干扰和对抗如此多的大陆雷达系统的能力,因此根本无法突破大陆的防空体系。
图1:台湾空军装备的“幻影2000”,虽然机载系统不错,但是依旧远不足以对抗大陆密集庞大的防空系统。

大陆花费了近40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庞大防空体系,在80年代已经落后,从90年代开始全面更新地面防空系统。其中引进了俄罗斯先进的S- 300中高空防空系统,同时大量部署了“红旗”-7和“道尔”导弹中低空防空系统,这使得机动性不高的区域中高空防空系统的低空盲区得以弥补,而且游移不定的机动系统进行伏击作战,能够对空袭机群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时期,中国仿制“厄利孔”双35毫米牵引高炮,替换了精度差的双37毫米高炮,抗低空目标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也达到了欧洲90年代水平。90年代末期,大陆已经在沿海部署了大量的先进防空系统,包括先进的雷达系统和变更组网模式、先进的通信指挥系统等。据1999年《参考消息》和《解放军报》报道,1998年解放军全军通信体制大变革,先进的通信系统能灵活地实现各种防空武器系统的联网和数据分发。据《简氏防务》报道,截至2003年年底,从辽东半岛到雷州半岛的大陆东部沿海防空系统已经全部更新,很多系统综合指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图2:S-300中高空防空导弹系统开始逐渐取代解放军装备了近50年的红旗2系统。与红旗2不同的是,该系统能对付低空目标

对大陆防空能力影响最大的是先进战斗机的引进。1992年至2002年间,解放军航空兵引进了大量的苏-27和苏-30战斗机。此前大陆空军的全天候战斗机数量严重不足。80年代中期,老式的歼-甲和歼-6甲全天候战斗机已经落后得无法适于当时的多数任务,而安装简单火控雷达的歼-8战斗机研制和装备进度缓慢,为此生产了一批安装雷达的歼-7III型全天候战斗机,主要用于北方京畿地区的防空。直到引进的第一批苏-27交付前数年,安装综合火控雷达的歼-8B战斗机才装备部队并形成了战斗力。随着苏-27装备部队,地面防空系统大量更新,迅速形成了战斗力。目前,大陆空军不仅已经具备了全天候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装备的苏霍伊先进战斗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空军。此外,据《简氏防务》报道,新型的国产战斗机也在小批量装备之中。
目前大陆防空网南北长达3000多千米,地面防空系统沿海纵深在100千米以上,延伸防空纵深达300至800千米,甚至更远,而内陆大量的战斗机基地、要地防空网以及机动防空系统纵横覆盖,形成对台湾和太平洋方向的防空纵深达2000千米以上。据《解放军报》报道,2000年中央军委要求各大军区都要组建一个防空旅,全国有10个集团军也立即着手组建防空旅,加上预备役部队的防空旅,已形成全国性的防空网。《联合早报》在2001年报道,防空旅由两个防空导弹营和四个高炮营组成,配备有24部导弹发射车、60门高炮以及数目不等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目前,防空旅装备的全部为国产最新型的“红旗”-7型和“道尔”型履带式野战防空导弹,全部高炮采用国产的90式35毫米高炮。报道还称,各防空旅还装备了最新型的FT-2000地对空反辐射导弹,射程达200千米,专门对付台湾和美国所使用的E-2T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此外,大陆储备有大量的100毫米、57毫米和37毫米等口径的高射炮,还有数量很大的“红旗”-2改进型导弹系统、雷达系统等,用于在战时装备预备役部队。一旦两岸爆发军事冲突,大陆的防空系统部署密度将成倍增长。
图3:“道尔”M1机动点防空导弹系统能随时部署各种地点,在C4I系统协调下对低空来袭目标极具杀伤力

2000年,陈水扁出席陆军军官学校校庆时曾抛出“决战境外”的“战略构想”,台湾原“国防部长”伍世文于2001年12月5日对此进行了诠释。伍世文称,一旦两岸开战,台湾将在距本岛外80千米的海峡中线附近与解放军进行决战;台军部署目标是“在海峡中就能够把解放军击退”。前几年,台“综研院”院长刘泰英更曾叫嚣“一旦中共攻打台湾,台湾会进攻香港和上海”。台湾所声称的这些打击区域都处于大陆防空作战范围内。其中,海峡中线是大陆航空兵和区域防空导弹的联合防空带,而上海和香港为要地防空带,并且处于东南沿海前线的区域防空带以内。台湾对海峡内目标的空袭,需要对抗大陆的前沿区域防空网,而袭击上海与香港则不仅要对抗前沿区域防空网,还要突破上海和香港两地的要地防空体系。而打破这重重防空铁幕,摧毁和瓦解大陆防空体系中最重要的雷达系统对台军来说真是白日做梦。
90年代台湾从美国和法国购买了先进战斗机以及电子支援飞机后,电子战和对地攻击能力有所提高,但突破密集防空体系不仅仅靠对地攻击能力,更重要的是电子战与相关的支持体系。90年代爆发的几场战争中,美军采用的办法是瘫痪关键地点的防空预警系统。无论是伊拉克,还是科索沃和阿富汗都没有对空防御纵深,美国和北约飞机能够全方位打击其地面前线和后方任何角落,并且还具有返回己方控制空域的航油富余。这种地缘决定空袭作战中,美军不仅能持续监视其全部领土,还能彻底遮断其补给和调整部署的交通。美军打击顺序是攻击预警雷达,撕开雷达探测缺口,沿缺口深入向前,开辟空中走廊,同时监视走廊两侧的防空系统动向,使其不能接近到威胁空中走廊的范围。而台湾与大陆的对抗则相反,台军必须要面对不可到达的纵深以及无法遮断的辽阔地域。尤其台湾当面的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区,地形属于丘陵和山区,道路交错极其复杂,台湾空军根本没有能力进行这么大面积的遮断和清除作战,更难以防范大陆各处基地突然升空的大量战斗机。最为不利的是,台军需要跨过100千米以上的海峡才能进入大陆海岸线。
海上飞行相对于山区不易隐蔽,需要电子战支援飞机和超低空飞行相结合。台湾购买和自行开发的电子战系统能够有限度地为其作战飞机在海峡上空活动提供掩护,但台湾电子战飞机仅能在沿海小区域内有所作用,对跨区域和深入大陆纵深的作战,则不可能伴随攻击集群。在1999年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美军即便有绝对的制空和电子战优势,其电子战飞机也不敢接近南斯拉夫领空,原因是这类飞机速度慢,目标特征明显,需要在任务空域长时间盘旋,容易被地面各种对空探测器材捕捉,而且根本没有抵抗能力。台湾的地缘决定其对大陆城市的袭击需要进行难以隐蔽的海上飞行,对上海和香港的空袭更需要沿大陆前沿防空带长时间飞行,在飞行过程中,很容易遭到来自侧面大陆方向的战斗机袭击,那些伴随的电子战飞机也必将遭到灭顶之灾。
图4:中国前卫一型导弹通常部署在近程点防空导弹系统周围,弥补30公里左右的低空盲区

大陆防空体系的密集与宽大正面是台湾空袭机群最可怕的铁幕。大陆的岸基防空体系和海军区域防空体系能够延伸到台湾本岛附近,而大陆战斗机防空体系则能够覆盖整个台湾地区。虽然理论上台湾空军的作战飞机能够利用大陆雷达超低空盲区达到离大陆海岸线30千米左右的范围,但实际上沿海的大陆雷达系统通常部署在海拔300-800米的高山阵地上,并且有大量的补盲雷达系统,因此大陆雷达系统实际上的超低空盲区可能不足3千米,甚至没有。90年代中期以来,大陆不仅装备了各种雷达,还有大批的光电防空探测系统服役。这些系统的部署,能够彻底弥补雷达系统的不足,而大陆空军新型自动化指挥和通信系统更可将这些探测系统连接起来,使台湾空军无法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利用盲区空袭大陆目标。台湾空军应对措施至多是加强能见度不良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图5:台湾向美国购买的39套导航瞄准吊舱由美国军火巨头洛克西德.马丁公司知道,是改进型“蓝盾”夜间导航和目标瞄准吊舱。台军的F-16A/B型战机装配这种导航及瞄准吊舱以后,可以获得低空导航和夜间攻击能力

2002年,美国出售28套外销型“蓝盾”吊舱系统给台湾,使台湾可以装备两个夜攻中队。“蓝盾”吊舱包括“探路者”导航系统和“神射手”攻击瞄准系统。台湾空军在获得该系统后,其远程攻击能力将有限度地提高,具备了不良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和攻击能力,但并没有提高电子对抗能力。台湾之所以采购 “蓝盾”吊舱是因为其采购的150架F-16缺乏对地攻击系统,仅有“幻影2000”具有完备的对地作战能力。台湾购买的外销型系统与美军系统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地形跟随雷达,低飞时吊舱系统不能与自动驾驶仪连接,加上台湾F-16上的APG-66V雷达不能提供APG-68雷达上的“地形回避”工作模式,故“探路者”系统虽然能使台湾的F-16在夜间进行低空飞行,但飞行员只能完全靠抬头显示器的前视景象数字重叠指示,操作非常繁琐复杂。此外,美军的原装AN/AAQ-14吊舱有激光定位仪和导弹目标瞄准关联装置,可以自动确定目标供“小牛”导弹使用,而台湾装备的AN/AAQ-14的外销型却没有这两项功能。
在解放军东海演习期间,台湾电视上曾经有东南沿海机场的偷拍镜头,显示机场上排满歼七战机。由于部署的战斗机太多,机场没有足够的掩体或加固机堡停放,台湾军方据此狂妄地认为进行突袭能够造成大量摧毁。殊不知大陆强大的防空系统却是实施这种作战的最大障碍。台湾没有足够的电子手段打击大陆地面防空系统,包括“蓝盾”吊舱在内也没有直接压制防空系统的能力。从台湾空军多次发生F-16战斗机坠毁事件可以看出,其训练强度非常高,很可能在演练低空反指挥机动,旨在造成大陆防空系统误差增大。采取低空战术机动摆脱大陆防空系统,深入后方打击大陆航空兵基地是台湾空军梦寐以求的目的。因此,就台湾现有装备,袭击海峡附近大陆沿海目标的可能性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由于台湾战斗机来去都将要穿越大陆防空系统,因此代价将是非常高昂甚至是有来无回的。
图6:单兵肩射防空导弹在区域防空地带内能够成为主动型防空武器,台湾空军吊舱系统很难发现这类导弹。

台湾空军目前没有专用的高性能电子战飞机,其机群作战只能依靠简陋的电子战吊舱。这些吊舱相对于地面系统功率和性能都不足。90年代解放军先进雷达批量装备后,通常的电子战技术难以进行欺骗,而机载吊舱功率小,数量少,因此更谈不上压制。而大陆地面装备则非常强大,不仅探测设备、雷达数量多,诱饵装置也非常多。大量的地面信号使台军不可能依靠性能不足的机载吊舱加以处理。按照电子战装备的经验,在雷达附近1000米内安放仿真诱饵并与雷达协同工作,反辐射导弹将被导向诱饵与雷达构成的电磁重心,也就是命中雷达与导弹间500米处的空地。台湾空军反辐射导弹数量原本就不足,因此根本无法突破大陆防空系统。
正如大陆媒体所指出的那样,台湾的悲剧在于距大陆太近,要想突破大陆防空网真是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