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一代谜师的“谜”情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6:20
【转帖)一代谜师的“谜”情岁月(2009-08-31 12:58:52) 标签:谜坛 灯谜 合肥晚报 吴仁泰 安徽 文化  分类:庸人藏谜

一代谜师的“谜”情岁月

    自2009 年7 月1 日以来,海内外谜家们的文章齐聚位于东海之滨厦门的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这些文章研究着同一位谜坛大师的谜学、谜艺、谜风、谜德,他就是吴仁泰老先生。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开展的关于吴仁泰灯谜学术专题研讨活动将持续至2011 年6 月30 日。吴老今年已85 岁,笑声朗朗,平易近人。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走过了64 年“谜”情岁月。

国学底蕴

    吴老书桌旁的两个书柜以及卧室床边的一个书柜均约2 米高、1 米宽,里面摆满了经史子集、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古文辞典等,正如一个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吴老拿出放在案边的《秋水轩尺牍》,虽书已老旧泛黄,他也对书的内容了如指掌,但仍爱不释手,反复研读。吴仁泰从5 岁起,就上了私塾,除每天跟着先生念书,自己一个人也常常温习。1939 年,吴仁泰小学毕业,由于日本人打到了绍兴,他停止了求学路,而是去金华一家商铺当了学徒。他除跟着商铺里的会计学记账以及写商业来往信件之外,仍不忘攻读国学。每天晚上,吴仁泰都会挑灯读史书,在中华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遨游。

    浓厚的国学底蕴,渊博的文史知识,为吴仁泰的谜艺、谜风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涉猎谜坛

    1944 年初,20 岁的吴仁泰来到浙江淳安谋生,为一位姓苏的行商做会计。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参加了淳安县民教馆举办的一项猜谜活动,诸多谜面连连被其破解,谜底揭破时,在场的人均赞不绝口。

活动结束后,他回到商铺,脑子里萦绕着的全是灯谜,可该如何学习作谜呢?正当这个问题困扰吴仁泰时,又一扇“谜”窗打开了。1948 年,吴仁泰在自己订阅的《和平日报》副刊《海天》上看到灯谜作品,且下面注明:若参与猜谜,请将谜底投至某处。这些谜作中,诸多是谜坛耆宿周浊(周独清)所作,吴仁泰将谜底投到了指定地址,周老渐渐注意到这位谜坛新秀。后来,吴仁泰开始将自己的作品寄周老讨教,周老陆续给他寄来《虎会》谜刊,两人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神交。后经周老介绍,吴仁泰将自己的灯谜作品在《和平日报》上公开发表,进行灯谜征射。1984年,第一届庐州谜会上,吴仁泰请来了周老做嘉宾。“他是我初学灯谜的恩师”,谈起周老,吴老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虽与谜结缘于淳安, 但吴老58 年的“谜”情岁月是在安徽度过的。

庐州谜情

    1942 年,日本人在浙江扫荡,吴仁泰与年迈的父亲逃难时走散了,他随商铺到了闽北,而父亲随表哥到了安徽屯溪。不久,吴仁泰接到表哥的信函,得知父亲在屯溪,他第一次来到安徽,没有想到,日后他竟定居在了这片江淮大地上。

    1956 年,吴仁泰到安徽省总工会工作。后来,他结识了著名女词人、省政协委员、安徽省图书馆古籍部馆员丁宁先生。她多次为吴仁泰提供明清以前的谜籍和相关资料,而且破例不限定归还时间,使其陆续誊抄了十余本弥足珍贵的古谜等。

    在不断地钻研中,吴仁泰的谜艺也在不断提高,渐趋成熟。可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吴仁泰曾因用毛泽东诗词做谜面射谜底而受到批判,之后,他被下放到池州的东至。吴老称自己是因祸得福。在东至,他结识了同被下放到此地的安徽出版局的同志,他们得知吴仁泰喜爱灯谜并有所研究,回城后便陆续向其约书稿。1985 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吴仁泰编著的《佳谜欣赏》第一辑,后又于1989 年出版了该书第二辑以及由吴仁泰任副主编的《中华谜语大辞典》;1991年,黄山书社出版了由他和柯国臻主编的《佳谜鉴赏辞典》,该书与《中华谜语大辞典》一并荣获首届郭龙春谜书奖;1994 年,他编著的《奇谜妙谜趣谜》和《海外佳谜欣赏》又相继问世。此外,他还在诸多报刊发表谜作。聊起《合肥晚报》,吴老说自己与这份报纸感情深厚,第一篇《古谜欣赏》:“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猜“慧”字,就是于1981 年12 月30 日在《合肥晚报》“杏花村”副刊发表的,此后连续四年在该报发表了200余篇谜文。

    吴老在合肥谜坛留下了厚重的一笔。1981 年,吴老与其他谜友共同发起组织了合肥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研究组,即日后的合肥市灯谜协会。他还与范淑敏、陶士正共同创办并主编《庐州虎迹》、《庐阳商灯》等谜界内部刊物,广受海内外谜人赞誉。

一代谜师

    吴老的谜作多引经据典,令人在欣赏的同时犹如走进古籍博物馆,阅览着《辞海》、《打油诗三百首》、《青箱杂记》、《古今词话》等等。如由“长河落日圆”猜上海影人名“江平”,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猜股市用语“成交量大”。吴老一向主张“一桌筵席,不能尽是大鱼大肉,还得适时摆上几碟小菜方才可口”,亦即提倡作品的多样化。因此,他的作品亦是精彩纷呈,不乏妙趣横生之作。如由“能饮一杯无”猜二字口语“干吗”,由“寒梅第一枝”猜一洽洽食品“香花生”等。在授予吴老“灯谜艺术终身成就奖”的颁奖词中,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主任郑百川写道:“吴先生制谜,以雅正为宗,多出经入典、诗词成面之作,于扣合严谨之中不乏空灵之韵味,他亦主张制谜运法的多样化,故其制谜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谜作可读、可赏。其为人宽厚仁爱,具学者风度。”

    最为人称道的是,吴老开中华灯谜品评之风气。他率先对现代灯谜佳作予以品评,先后出版了《佳谜欣赏》一、二辑,这对新时期谜坛的影响极大;《佳谜鉴赏辞典》一书的出版,在灯谜史上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90 年代,泰国《亚洲日报》、台湾《谜汇》、香港《谜联》均连载过吴老评谜的文章。诸多海内外谜友来拜访吴老时,总会拿来自己的谜作请吴老点评。

    著名作家彭拜先生在《古谜集萃序》中说:“吴君仁泰,观其人,质朴谦和,近乎木讷;与之交,诚笃敦厚,近乎迂阔。实际他含英咀华,卓尔不群,乃我国谜道中之方家名流,谜技中之重量级高手。”但吴老却这样评价自己:雕虫小技,何足言“大”,寻常谜人,尤非是“家”。过誉之言,我能自戒,雪泥鸿爪,聊以存查。

   【原载于《合肥晚报》2009年8月30日第16版,作者:许焕茹、陈慧芳、孙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