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美景入画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35:15
新桥美景入画来 刘力 /文     新桥乡历史悠久,因东汉末年费阝公曹崇在浍水(今浍河)上建桥而得出费阝桥,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新桥。     新桥乡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辖18个行政村,人口4.3万,耕地6.4万亩。2007年全乡社会总产值4.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亿元,工业产值2.2亿元;财政收入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走进新桥乡,水碧田绿,高楼鳞次栉比,平整的水泥路将村村相连,老人从暖阳中走入村文化大院下棋打牌,孩子们在乒乓球桌前呼朋引伴地练球……新桥乡的乡村美景,正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社会主义新农村,亿万农民的梦想。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如火如荼地推进,一幅幅农民幸福生活的画卷在永城大地徐徐铺开。建设现代农业今年3月,新桥乡新建“新农村”式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这样的养殖场集养猪、养鱼、养禽、生产沼气、节能、环保于一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而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途。近年来,全市各乡像新桥乡一样吹响了进军现代农业的号角。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是现代农业的鲜明特点。近年来,该乡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每年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10多个,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积2万多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达80%。自2005年起,先后启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就是集成应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成功范例。据了解,今年全乡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20公斤,优质率达72%,均创历史新高。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单一增量向增量提质转变。该乡调整优化产业和结构,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连块农业,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浮出水面。同时,重视提升产业层次、农产品深加工、生物质能源等发展加快,据调查,该乡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已达12家。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该乡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抢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全乡5万亩无公害大豆产量高、品质优。背靠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正汉面粉厂注重产品质量,并把卫生安全放在首位。如今其产品已打入越南、缅甸等国外市场。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200元大关。培养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然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不同以往的农民,而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几年来,该乡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以培训农民为目的“阳光工程”,就是该乡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抓手。自2004年以来,由于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使“阳光工程”项目由12个增加到今年的30个,目前已培训3000多人,转移就业2000余人。“‘阳光工程’为我铺就了一条创业致富的‘金光大道’”。该乡荣庄村女青年刘毛欢说。2005年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刘毛欢学习服装制作课程后,很快在宁波找到工作,月工资从1600元升到3000元。今年她回家创业,带动当地几十位村民成为“工薪一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该乡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使全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抱团闯市场,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抓生产、促增收的先进代表。目前,新桥乡培育壮大蔬菜、粮食、油料等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入社农民人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引导培育农民资金互助,带动民间资本近亿元。建设美好新村“路修好了,俺们的农副产品销售掉了,跑起来心情真舒畅!”在新桥乡划线路上,刘营村蔬菜运销户刘民风尘仆仆,驾驶农用三轮忙着运菜。今年9月初,“村村通”工程把水泥路铺到了各村,他便立即采用送货上门形式来争取客户,销量大幅上升。像实施“村村通”工程一样,近年来,该乡在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及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数据显示,目前全乡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万多亩,旱涝保收面积2.6万亩;新建沼气用户800户;全乡18个村均进行了电改,让农民用上了放心电。生产条件的改善,使该乡农业综合收入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乡粮食总产达4.8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则为农民生活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来该乡改造了农村中小校D级危房;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改革使2000名在校学生直接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全乡农民,每年能享受新农合补助资金3亿元。加上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制度,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幼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美好生活。  新桥美景入画来 刘力 /文     新桥乡历史悠久,因东汉末年费阝公曹崇在浍水(今浍河)上建桥而得出费阝桥,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新桥。     新桥乡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辖18个行政村,人口4.3万,耕地6.4万亩。2007年全乡社会总产值4.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亿元,工业产值2.2亿元;财政收入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走进新桥乡,水碧田绿,高楼鳞次栉比,平整的水泥路将村村相连,老人从暖阳中走入村文化大院下棋打牌,孩子们在乒乓球桌前呼朋引伴地练球……新桥乡的乡村美景,正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社会主义新农村,亿万农民的梦想。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如火如荼地推进,一幅幅农民幸福生活的画卷在永城大地徐徐铺开。建设现代农业今年3月,新桥乡新建“新农村”式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这样的养殖场集养猪、养鱼、养禽、生产沼气、节能、环保于一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而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途。近年来,全市各乡像新桥乡一样吹响了进军现代农业的号角。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是现代农业的鲜明特点。近年来,该乡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每年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10多个,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积2万多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达80%。自2005年起,先后启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就是集成应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成功范例。据了解,今年全乡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20公斤,优质率达72%,均创历史新高。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单一增量向增量提质转变。该乡调整优化产业和结构,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连块农业,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浮出水面。同时,重视提升产业层次、农产品深加工、生物质能源等发展加快,据调查,该乡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已达12家。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该乡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抢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全乡5万亩无公害大豆产量高、品质优。背靠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正汉面粉厂注重产品质量,并把卫生安全放在首位。如今其产品已打入越南、缅甸等国外市场。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200元大关。培养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然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不同以往的农民,而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几年来,该乡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以培训农民为目的“阳光工程”,就是该乡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抓手。自2004年以来,由于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使“阳光工程”项目由12个增加到今年的30个,目前已培训3000多人,转移就业2000余人。“‘阳光工程’为我铺就了一条创业致富的‘金光大道’”。该乡荣庄村女青年刘毛欢说。2005年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刘毛欢学习服装制作课程后,很快在宁波找到工作,月工资从1600元升到3000元。今年她回家创业,带动当地几十位村民成为“工薪一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该乡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使全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抱团闯市场,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抓生产、促增收的先进代表。目前,新桥乡培育壮大蔬菜、粮食、油料等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入社农民人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引导培育农民资金互助,带动民间资本近亿元。建设美好新村“路修好了,俺们的农副产品销售掉了,跑起来心情真舒畅!”在新桥乡划线路上,刘营村蔬菜运销户刘民风尘仆仆,驾驶农用三轮忙着运菜。今年9月初,“村村通”工程把水泥路铺到了各村,他便立即采用送货上门形式来争取客户,销量大幅上升。像实施“村村通”工程一样,近年来,该乡在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及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数据显示,目前全乡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万多亩,旱涝保收面积2.6万亩;新建沼气用户800户;全乡18个村均进行了电改,让农民用上了放心电。生产条件的改善,使该乡农业综合收入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乡粮食总产达4.8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则为农民生活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来该乡改造了农村中小校D级危房;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改革使2000名在校学生直接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全乡农民,每年能享受新农合补助资金3亿元。加上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制度,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幼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美好生活。 
新桥乡历史悠久,因东汉末年费阝公曹崇在浍水(今浍河)上建桥而得出费阝桥,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新桥。     新桥乡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辖18个行政村,人口4.3万,耕地6.4万亩。2007年全乡社会总产值4.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9亿元,工业产值2.2亿元;财政收入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走进新桥乡,水碧田绿,高楼鳞次栉比,平整的水泥路将村村相连,老人从暖阳中走入村文化大院下棋打牌,孩子们在乒乓球桌前呼朋引伴地练球……新桥乡的乡村美景,正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社会主义新农村,亿万农民的梦想。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如火如荼地推进,一幅幅农民幸福生活的画卷在永城大地徐徐铺开。建设现代农业今年3月,新桥乡新建“新农村”式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这样的养殖场集养猪、养鱼、养禽、生产沼气、节能、环保于一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而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途。近年来,全市各乡像新桥乡一样吹响了进军现代农业的号角。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是现代农业的鲜明特点。近年来,该乡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每年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10多个,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积2万多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达80%。自2005年起,先后启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就是集成应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成功范例。据了解,今年全乡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20公斤,优质率达72%,均创历史新高。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单一增量向增量提质转变。该乡调整优化产业和结构,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连块农业,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浮出水面。同时,重视提升产业层次、农产品深加工、生物质能源等发展加快,据调查,该乡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已达12家。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该乡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抢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全乡5万亩无公害大豆产量高、品质优。背靠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正汉面粉厂注重产品质量,并把卫生安全放在首位。如今其产品已打入越南、缅甸等国外市场。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200元大关。培养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然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不同以往的农民,而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几年来,该乡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以培训农民为目的“阳光工程”,就是该乡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抓手。自2004年以来,由于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使“阳光工程”项目由12个增加到今年的30个,目前已培训3000多人,转移就业2000余人。“‘阳光工程’为我铺就了一条创业致富的‘金光大道’”。该乡荣庄村女青年刘毛欢说。2005年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刘毛欢学习服装制作课程后,很快在宁波找到工作,月工资从1600元升到3000元。今年她回家创业,带动当地几十位村民成为“工薪一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该乡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使全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抱团闯市场,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抓生产、促增收的先进代表。目前,新桥乡培育壮大蔬菜、粮食、油料等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入社农民人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引导培育农民资金互助,带动民间资本近亿元。建设美好新村“路修好了,俺们的农副产品销售掉了,跑起来心情真舒畅!”在新桥乡划线路上,刘营村蔬菜运销户刘民风尘仆仆,驾驶农用三轮忙着运菜。今年9月初,“村村通”工程把水泥路铺到了各村,他便立即采用送货上门形式来争取客户,销量大幅上升。像实施“村村通”工程一样,近年来,该乡在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及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数据显示,目前全乡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万多亩,旱涝保收面积2.6万亩;新建沼气用户800户;全乡18个村均进行了电改,让农民用上了放心电。生产条件的改善,使该乡农业综合收入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乡粮食总产达4.8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则为农民生活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来该乡改造了农村中小校D级危房;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改革使2000名在校学生直接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全乡农民,每年能享受新农合补助资金3亿元。加上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制度,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幼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