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柏:去北大确认教授是否全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26:05
在丘成桐教授关于北大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言论引发了越来越热的争议,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认为争论是否成立的关键在于那些被指责的教授是否是北大的全职教授,他直言怀疑丘成桐教授立论的基础,即那些在北大具有教授头衔的海外学人并不是北大的全职教授。(chinesenewsnet.com)
今年7月,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国《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大学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北大是以虚假的“引进全职教授”骗取国家数以亿计的教研经费,这一说法在两个月内引发了海内外的中文媒体和网络论坛的热炒。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在接受多维独家采访时认为:“媒体应该去北京大学确认是否那些被指责的人是否在北大是全职教授,是否是一年服务九个月。除非是北大明确这些人是全职教授,否则所有的争论不成立。”(chinesenewsnet.com)
讲座教授不一定是全职(chinesenewsnet.com)
如果一名教授在北大的网站被注明是讲座教授,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北大的全职教授,在没有获得校方确认的情况下,传媒和网络热炒一通,显得缺乏理性,因为讲座教授或特聘教授并不等于全职。中国教育部对讲座教授的要求是每年工作三个月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少于两个月。(chinesenewsnet.com)
美国的大学也不允许自己的一名全日制教授在另一所大学做全日制教职,如果有人这么做,会受到法律追究。在目前的争议中多次被提及的丘成桐教授的学生田刚,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98年起,被聘为中国教育部“长江计划”北大特聘教授,但这并不意味着田刚是北大的全职教授,也不意味着可以得出“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之说。(chinesenewsnet.com)
高柏举例在一所美国大学任系主任的华裔教授在北大任职讲座教授,在北大与这位主任洽谈的整个过程中,从没有说过让他全职工作。由于海外一些机构给北大捐赠了一笔相关的研究经费,这位系主任在中国的任务就是每年在北大工作两个月,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和为北大的研究生上课。(chinesenewsnet.com)
说及在北大做兼职教授的待遇,密歇根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张有学在公开回应丘成桐时说,“讲座教授是按实际工作月支付工资,多领的可能性不大。在北大当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北大每个月给我的‘工资’比起我在美国的工资少了许多,甚至还低于我作为密西根大学教授出差的per-diem的旅馆和生活费用,即如果我以科研出差为由到北大,每个月从密西根大学不需要收据拿回的报销费用要多于我从北大拿到的‘工资’。这笔报销费用属于直接开支,不需要交税。因此当我与密西根大学协商我到北大担任讲座教授时,密西根大学认为我在北大的‘工资’属于生活费,不属于额外收入或额外工资。(chinesenewsnet.com)
北大需要利用海外学者吗?(chinesenewsnet.com)
丘成桐引发大家争议的另一番言论是:“着名大学引进一个学者,用这个名字可以到教育部拿一大笔钱。”(chinesenewsnet.com)
北大清华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了解中国教育格局的人都明白,在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中,没有海外专家的名单,北大清华也是拿钱最多。长期以来,北大清华在获得经费中的特殊地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大问题,这也引发了中国其他院校的不满。高柏教授告诉多维:海外专家名单并不是太重要,北大获得经费的问题和目前大家争执的话题是两回事情。(chinesenewsnet.com)
另一方面,由于学者在美国大学里的升迁和长工资都取决于专着的出版,一位学者回国多少会对他的研究会有影响。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海外学者回国呢,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史天健对多维分析说:“北大一些系的负责人有比较宽大的胸怀,这些人不惧怕外来的教授对自己学术权威的影响,大胆引进海外名校的学者,我觉得应该对他们鼓掌才对。我知道有一些系根本不请海外学人,他们怕你来了之后影响自己的权威,‘学生都跟你跑了,我怎么办?’”(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灵活地利用海外人才资源(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的国际化需要更多的海外人才资源,就中国的教育来说,在不能指望海外专家教授迁居国内的情况下,如何更灵活地让更多高水准的海外教授学者为中国的教育服务,是摆在中国教育决策者们面前的问题。(chinesenewsnet.com)
高柏告诉多维:“对中国学校来说,如果这些专家教授来不了9个月,那么如何灵活变通?在不能指望人们完全回国居住并工作的情况下,能干多久干多久,已经是国内很普遍的政策了。据我所知,在美国一流大学里任教的人,回去的极少。但如果所在的美国大学条件较差,所担负的教学任务繁重到每学期三到四门课,又没有科研项目,那回去的就大有人在。”(chinesenewsnet.com)
密歇根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张有学十分清楚北大在工资住房学术氛围和实验室等方面存在的劣势,他说:“如果在教育部关于讲座教授的规定中,没有后半句‘特殊情况下不少于两个月’,我大概不会接受北京大学讲座教授的位置。”(chinesenewsnet.com)
张有学认为在国内工作的还有两点吸引力,一是因为是华人,国内饮食确实比美国要好得多,二是在北大工作有助于吸引北大最优秀的本科生到密西根大学上研究生。“但这两点不足以吸引我每年在北大工作两到三个月,我之所以还继续在北大打临时工而且还帮北大吸引人才,只不过是有一个希望北大和中国兴起的梦。如果内斗烘烘,被人议论纷纷,也许我会激流勇退,提早结束在北大的工作。对我而言,除了浪费了一些时间之外,失去的并不多。但对于已经放弃了国外职位的特聘教授,就没有如此容易勇退了。”(chinesenewsnet.com)
另一位毕业于北大,现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授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对多维说:“我认为丘成桐在胡来,因为不能指望所有在美国的教授辞去工作回中国效力,在这个背景下,北大变通了一下,让教授回来两三个月带几个研究生,我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好的。现在让丘成桐一讲,好像这些人回去骗了无数的钱,我和张有学是同学,我知道他在北大待一个月才拿一万多一点人民币,租房子就好几千,花下来还亏钱。但丘成桐这么一讲,海外学人怕卷入是非,以后都不回国了,难道这就是他想要的东西吗,这对国内学术地位的提升和学生质量的提升到底是好是坏?”(chinesenewsnet.com)
最近的另一宗无理性炒作(chinesenewsnet.com)
最近另一个媒体炒作热点也引起了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的不满,“最近香港的大学在国内招生引发的炒作也毫无理性,所谓香港的大学要超过北大了,以为到香港读书以后,将来出国就容易,因为科大和港大是用英文上课,但是不要忘了,如果一所美国大学在招生时,同时遇上了一位港大的毕业生和一位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大部分系都会要北大清华的而不会要港大的。”
这位教授多次担任他所在的大学研究生招生委员会主席,熟悉这所美国名校招生的细节。“国内的小报记者不明白美国大学招生情况,只是想当然地胡炒。这么炒作下来,不真实的东西好像还成了真的。现在国内的媒体只要有谁说哪个机构不好,大家就蜂拥而上,没有理性猛炒一通。”(chinesenewsnet.com)
这名教授在解释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原因时说:“现在丘成桐和北大的事情已经变成了非理性的炒作了,谁支持北大谁就被网民攻击成混蛋了,我怕被卷进去。大家都害怕,这么炒作没有意义,如果我透露姓名,其他人会群起而攻之,用各种污水往我身上泼,我不愿意失去内心的宁静,我还是离是非远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