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大学为何还要学语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2:47
也说大学为何还要学语文


洗完衣服一坐下来,就听电视里讲大学语文教育:学了十二年的语文,为何大学还要学语文,如此再学四年又有何用?又该如何学?

这是我一直想说的一个话题,尽管前两年说过一些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我对语文教育尤其敏感,也因为我自己身受其害。小学时,我写作文都是得“优”,我昨天在《母亲是座宝藏》里说可能是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的原因。记得有一次写电影《红星闪闪》的读后感,我没有去看,因为母亲不让我们晚上出门,根据老师的介绍,我写的作文也得了“优”。到了中学就不一样了,那时,一会儿批林批孔,一会儿批邓,整天叫我们写批判文章。我们知道什么啊?找来报纸抄一点罢。那时还有一件事,就是让我们学毛选,写心得。就算我女儿,她现在的理解力、知识面比我那时不知强多少,能读得懂毛选吗?你说我们农村孩子,又没有人指点,能读得懂吗?只不过抄几句注释交上去罢了。如此几年中学训练,我还会写作文吗?所以,高考时,我的最低分是政治,59分;其次就是语文,60分。

现在好,中小学生不要写批判文章了。可是又走向了另一种禁锢:虚假的道德教育。听我说一个最近的例子:四月底南京市玄武区中考模拟作文题,材料题目是“抬起头来”,一个女孩因为自己长相不好,一直觉得抬不起头来,有一天她头上戴了一个蝴蝶结去小店买东西,老板说:小姑娘的蝴蝶结真好看。于是她抬起了头来,到了学校,她仍然由于受到鼓励而抬着头,同学们也都向她投来赞赏的目光。回到家里照镜子,发现头上的蝴蝶结不在了,后面是省略号,让学生发挥来创作。

我一听,感到这样的材料太可笑了,就说:这叫什么材料!蝴蝶结没有了能想什么呢,要是我,我就在想,没有了蝴蝶结,我怎么能再抬起头来呢?我还得再买一个蝴蝶结戴着,才能让人看得起我啊。女儿批评我了:你怎么能这么想,你要理解这个材料的意思是:人要自己有信心才能被别人看得起,蝴蝶结是假的,她以为是蝴蝶结的原因,其实蝴蝶结已经不在了,是她自己有了信心,同学们才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女儿又说:“可是,我觉得不好发挥,没有写好。”

三年的中学语文教育,女儿学会了猜别人的意思,她想考试不“偏题”,又天天受着老师的训练,我没有办法再让她象小学时一样按照我教的做,我也不忍心再增加她的矛盾和困惑,只好任她按照老师的训练做。小学时,她的作文常“偏题”,但总是充满灵气,因为她按照我教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思考的结果写下来。那时,女儿写作文无拘无束,到了初中,女儿又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不能因偏题丢大分的想法,开始按照老师的训练去做。你比如说,上面那个材料说的事会是真的吗?别人一句夸蝴蝶结的话会有那么多作用?小女孩会因此产生那么多想法?这纯粹是在用假材料,让学生学造假,写假作文。这样的训练经过几年,学生还会自己思考吗?人还会有自己的想法吗?

上学期,她去参加作文竞赛,她觉得写的作文蛮好的,为什么没有参加决赛的资格,老师说:“如果按照考试的要求确实是一片好作文,但是太规矩了,这是竞赛,竞赛要求……”天!女儿已经从不守规矩变得太规矩,我心中只有悲哀(见我昨天写的《柔顺的女儿》),在这样的教育下,女儿必定变得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灵气逐渐丧失。三年训练,女儿如此变化,再经过高中三年又将如何?

高分作文怎么来的呢?女儿班上也有高分作文,这样的学生常常是根据老师做法准备一两份材料,不管要求写什么作文,材料是熟透的,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发挥已作了多种准备,到时把它与要求联系上就是一篇好作文。女儿班上的高分作文就是这样的。(当然,不能否定一些考试的高分作文确实是考生的真水平)。这样的语文教育能教出什么结果?

语文还有一个训练跟作文训练狼狈为奸,那就是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照理是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别人的文章,但是,现在的这种训练是在同一全国学生的思想,对同一篇文章,全国的学生必须接受同一个标准答案。女儿在小学时,我就写过针对作文和阅读理解的帖子,想不到现在依然如故。明明知道现在的教育是在剪孩子的羽毛,就像按照小鸡的标准来剪拔雏鹰的羽毛、捆束他们的翅膀,我要是看不清也罢,可是,我看得很清楚,我知道,我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被剪、被捆,尤其是她在抗争,因而更为痛苦,我能不着急、不心疼吗?

十二年的教育把雏鹰训练成了仔鸡,然后再动员他们创造发明、翱翔天空,恐怕也只有几个偷偷藏着羽毛的能做到了。如此状况,大学再学语文又想达到什么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