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7:0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1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中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1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
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1些事件提供1个真实的描述,判断1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1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1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
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亦不同
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箍杉だ砺垩芯慷⑻峁┓较?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1体化.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1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2.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及其意义.
1905年,1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建了关于时空观的革命性的理论――狭义相对论,它是1个能正确描述高速世界运动规律的理论.在讨论了高速运动中的空间-时间关系后,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2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2
常见形式是:△ E=(△m)c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它是1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这个公式就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
从公式中可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这是1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1个巨大奥妙,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1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3.为什么说?苁歉咝?清洁与安全的能源.
苁歉咝У哪茉?1千克天然铀所能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苁乔褰嗟哪茉?1座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1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苁前踩哪茉?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3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历史上的美国3里岛事故和?樟?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4.什么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1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2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古代天文学和古代力学就是在古代农牧业和建筑,航海等需要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1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那时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技术的进步,再促进科学的发展.它们中的关系是生产—技术—科学,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这种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例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威电磁场理论预言被证实后,才发展起来的.
进入2十世纪以后,工业生产和技术的长足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熟悉的范围.1些研究甚至1时还看不出,能否直接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景.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途径.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1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科学不仅是静态的知识,而且是创造,加工知识的精神活动,科学活动方式是科学实验,理论研究,是人和物组成的动态过程.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两个主要源泉,也是验证科学理论的唯1标准.因此,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的无限循环,构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归根到底都是理论和实践不断矛盾斗争的结果.我们在研究和学习科学时,既要重视学习现有理论和研究方法,又要有创新精神,鼓励提出新观点和新预见,并到实践中去检验.各种观点,假说,理论中的矛盾.
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科学理论中经常充满着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即使在同1学科中,由于彼此观点和理论的不同,还会形成不同的学派.新旧理论总是不断地进行验证,修改.
5.目前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试举例.
伴随着生命科学的新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牧业,医药,环保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在食品方面.
食品生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之1,食品生物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广,如提高食品产量和质量,开拓食品种类等.
首先,生物技术被用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食品产量.例如,现代发酵工程可认为是从传统的酿造业脱胎而来,然而,现代发酵工程与传统的酿造业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回事了.作为人们的重要调味品之1的酱油,世界上不少地方至今仍用传统的酿造工艺进行生产,但那可是1个很繁琐,很费时的过程,从发酵,晒酱,泡酱,直到取得成品酱油,需要半年到1年的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1家公司用现代的发酵工程取而代之.他们的做法是将1种耐乳酸细菌和1种酵母菌1起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上,再装入制造酱油的发酵罐.从原料到成品的周期还不满3天!
其次,生物技术可提高食品质量.例如,由于人体吸收过量的砂糖会增加脂肪的积累,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因此许多甜味食品中使用高果糖浆来代替蔗糖.高果糖浆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过程中先后使用了α-淀粉酶,糖化酶和异构化酶,随着固定化酶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从1973年起,便开始采用固定化酶(或含酶菌体)生产高果糖浆.目前世界上每年淀粉糖的用量与日俱增,其中70%是高果糖浆,而砂糖用量逐年下降.可说高果糖浆的生产是食糖工业的1场革命,又是酶工程在工业生产中最成功,规模最大的应用.
第3,生物技术还用于开拓食品种类.例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材料,每个人在1生中要吃下约1.6吨蛋白质.然而,蛋白质是地球上最为缺乏的食品,按全世界人口的实际需要计算,每年缺少蛋白质的数量达3000~4000万吨.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为解决这1问题提供了1条可行之路.所谓单细胞蛋白,是指由单细胞的微生物生产出来的蛋白质.微生物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按干重计算,酵母菌的蛋白质含量为45%~55%,细菌的蛋白质含量更是高达60%~80%,而农作物中含蛋白质量最高的是大豆,它的蛋白质含量也不过是40%左右,另外,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因此,通过微生物获取蛋白质比种植业和养殖业快得多.以发酵工程来生产单细胞蛋白是不太复杂的事,关键是选育出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或细菌.这些微生物迅速繁殖,1天里要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每1代新生的微生物又会拼命吞噬"食物",合成蛋白质,并繁殖下1代……当然,这些过程都是在发酵罐里完成的.人们通过电脑严密地控制着发酵罐内的发酵过程,不断加入水和营养物(甲醇,甲烷,纤维素……),不时取出高浓度的发酵液,用快速干燥法制取成品——单细胞蛋白.20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实现了单细胞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此后,日本,美国,法国,?樟?德国相继建立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厂.目前,全世界单细胞蛋白的产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质量也有了重大突破,从主要用作饲料发展到走上人们的餐桌
6.关于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 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1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1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1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1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7.论述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
答:要点1:
网络道德失范的1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1举1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中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
要点2:
网络道德失范的另1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虚拟的世界时,人们是以1种匿名的方式出现在网络社会上的,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与各种欲望的膨胀留下了1片"沃土".于是,1切在现实社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都可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放厥词.
要点3:
网络道德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在网络中都有表现,只不过由于约束的松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而已.
要点4:
网络道德失范特别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相当1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1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要点5:
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第1,建立符合网络特性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第2,加强真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第3,提高每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8.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1生产力
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1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1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1"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1个突破都会带动1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1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1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3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1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9.如何理解"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1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1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另1方面,人又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地球环境是唯1适合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场所,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必须适应于自然界先定的条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生存,解决衣,食,住等问题,才可能谈得上从事社会活动.此时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域性的自然条件.因此,依赖自然界,甚至对自然顶礼膜拜是人类的唯1的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逐渐萌发对自然界的相对独立性.人类不断试图对抗自然界的统治地位,表现出1种独立性,仿佛必须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然而,人类表现出来的对抗自然的欲望,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独立性的增长,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进1步的加强.例如,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掠夺,只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的1种历史变化,而并不能完全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如果人类愚蠢地认为自己可脱离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而可不依赖自然界,即不承认自己行动必须服从于自然规律,那么,人和自然的矛盾就会加剧,现代生态危机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1点.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说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虽然世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不1样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1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要建立起1种既协调,又演进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
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过着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活权力.这种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1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我国作为1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中的平衡,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10.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
科学技术是1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
(1) 科学技术是第1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1个突破都会带动1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许多学者赞同如下的描述公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2)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3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3)科技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在过去1百多年中,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现象接踵而来.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的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
(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1场所.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关心自然和爱护自然,学会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11.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答: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维护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保证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合理增长的精神需要.归纳起有之下几点:
(1)实现"人与自然"中的平衡和"人与人中"的和谐.
(2)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3)完成"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和多维临界阈值匹配.
(4)寻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的科学组合.
(5)有序地控制并达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的消耗速率,生态的退化速率"3个"零增长".
(6)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7)既满足1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消除贫困和不合理的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