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要说真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9:40
 钱学森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要说真话!_颜昌海的博客_凤凰博报

      1031日,98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与世长辞,中国网络上一片悼念之辞。惟独著名时评家杨恒均博客的追悼文章,别开生面,令笔者赞叹。杨恒均在人们赞美钱学森先生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科学家”的时候,仅仅“在此对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之所以称他为“战士”而不愿意突出他“科学家”身份,是因为与比他在科学领域更有成就的九位华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一样,他的科学家身份并不是“中国”培养的,他是美国大学和国防部培养出来的导弹专家,虽然他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

杨恒均说,更愿意尊称钱学森为战士,却并不是因为他30多岁时就是穿校官服的美军上校,也不是因为他回到中国后,又被授予共产党军队的中将军衔,而是因为他的一生都像一名战士一样赤胆忠心,热爱国家,热爱政府,相信党,像战士一样与落后的科学技术战斗,并具有一名战士最优秀的品质——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不提问,更不提个人要求……。

据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显示,他老人家没有给国家添任何麻烦,而自从他1955年回来后,却为共和国军事科技的发展解决了无数的问题,扫清了航天事业上的无数障碍。

钱学森一生都在解决问题,他只向共和国提了一个问题……。

查看钱学森生前记录,我们看到他老人家只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提到过一个问题,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这一定是很大、很大的问题,否则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的元勋绝对不会在自己生命走到最后的关头,才提出这唯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大得连前来探望他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的脸色都渐渐凝重起来。

实事求是的温家宝没有现成的答案与钱学森分享。于是,总理召集了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以共和国总理之尊,提出了钱学森向他提出的问题,那几位校长和专家争先恐后地答道:老师不行……大学很大,但不够强……不是大学出问题,是基础教育出毛病了……。但似乎温家宝总理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否则他一定会直奔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钱学森的睡椅前,告诉钱学森答案并共商大计。于是,大家看到了,过去几年忙得东奔西走的温家宝总理突然沉寂了下来,钱学森的问题一定让他感到了沉重。

于是,94温家宝总理前往北京35中初二(5)班,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听老师上课,做笔记,一座就是一上午,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对老师的讲课做了点评。1029日,在山东考察的温总理在短短一个多月里,竟然第二次来到一所中学,这次,他来到费县一中高二(8)班,亲自给同学们讲授《张衡传》。杨恒均说,温总理两次和中国教育零距离的接触,是不是在为钱学森的提问寻找答案?他找到了吗?也许没有也许找到了。但对于钱学森来说,显然已经晚了,就在两天后钱学森悄然离开了人间。

杨恒均说,对这个问题他自己也进行例如思考。一经思考,他就发现,把钱学森的问话当成问题其实有点问题。因为,无论从钱学森短短的几句话里,还是从钱学森长长的人生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提出的问题,其实也看到了这问题的答案;也许这才是温总理脸色凝重的原因,也许这才是温总理对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的答案不满意的道理,也许这才是温家宝总理放下堂堂共和国总理的公务不做,而去教室听课、走上讲台讲课的理由。

钱学森说中国的大学出不了杰出人才,是他归国55年后说的,而早在55年前,美国的大学就出现了成千上万杰出的人才,包括钱学森本人。

杨恒均说,海外的中国学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在美国等先进国家学习和研究高科技,人回国或者心回国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他们带回来的是科学技术,他们和共和国的领导人一样,认为只要带回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就会先进了。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大学依然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科技依然是世界上比较落后的,我们的人民仍然是世界上最穷困的一群。原因很简单,发展科学技术,推动国家前进,和培养科学技术大师和杰出人才一样,并不是单单是靠“科学技术”就可以的,还需要宽松和自由的人文思想,需要与时俱进的大学和教育制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也因此,只有当钱学森的问题牵涉到如此巨大的“答案”的时候,才会难倒当今中国最伟大的两位人物——钱学森和温家宝。

当年,钱学森是美国培养的空军上校,国防部科学小组成员,他参入设计了美军最重要的导弹,无疑掌握着美国的核心军事机密,毛泽东说钱学森“一个人敌5个师”,毫不夸张。钱学森在1949年中共建国后即要求回国,美国却不准他离开、进行监视长达五年之久,最后中国政府通过高层接触,用11名美军战俘换回了钱学森(看来在美国政府的眼里,即使是被俘的美军,至少是11个人也“敌5个师”,否则不会放回钱学森;因为钱学森回国后,正是用自己在美国学习和研究的高科技发展了中国的导弹)。

而且,美国政府在30年后还为当时对钱学森的迫害做了道歉和说明;1985年,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基沃思访问中国时公开表示,当年对钱学森的刁难是没有道理的,是不对的。

笔者以为,也许这正是美国强大的理由。政治考量,也必须尊重人权,尊重一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政府做错了,哪怕30年后,也要对当事人说一声抱歉。

杨恒均博客的追悼文章中,还提到,对于钱学森提出的大问题,人们从钱学森的经历中隐隐约约看到了答案,而从正在为钱学森寻找答案的温总理身上,也看到了类似的答案。温总理9月4日离开北京三十五中后,做了一件被有些人说成是“作秀”的小事,他亲笔写信为自己在点评老师讲课时犯的一个小小的错误真诚的道歉

温家宝的道歉,感动无数网民,也令海内外的媒体感动。不仅是大陆官媒感动,也令境外的“敌对势力”感动。比如在大陆有“右派报纸”之称的香港《明报》,就接连发了评论文章,赞美温总理的举动。其中“明报专讯”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函新华社,更正自己发言中的错误并向读者致歉一事,热爆全国。内地各大网上论坛广泛流传温家宝的亲笔信,很多网民赞扬总理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具有一代领袖风范,“若全国有三分一的官员像总理这样实事求是,国家就更美好了。”

新华社10月11日刊登温家宝9月初在北京35中学听课后发表的8000字讲话全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中提及有学生提问时脱离老师讲课主题,称喜欢岩石,老师应因势利导,“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启发学生兴趣。错误也正出在此处,火山岩其实是岩浆岩的一种。温家宝在道歉信中指,“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吴锦才接受《北京晚报》访问时表示,一名读者致电新华社,认为总理讲话稿所说的岩石分类方法有误。新华社遂将此一疑问转交给总理办公室主任。吴锦才说,前晚9时半,他接到温家宝打来的电话。温家宝先解释了一下当时的情景,指新华社文字整理时去掉“比如”二字,给人感觉岩石只分3类。由于上述稿件是由吴经手处理的,因此他向温总作了检讨。但温家宝说:“责任不在你们,既然署了我的名字,就应该文责自负。”吴锦才说,“总理身上有科学家认真、严谨的风格,他对文字的推敲是十分仔细的,而且会多方徵求权威专家的意见。”四川大地震后,新华社曾发表温家宝接受美国《科学》杂志採访的稿件,当时温家宝要求先请几名院士校对地震专用术语是否准确,仔细修正后才发稿。

“明报专讯”说,今年67岁的温家宝大学时期主修地质学,曾在甘肃省地质局工作;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温家宝此次犯错即时纠正,表现出高度责任感,“公开透明地面对问题”,值得各级党政机关学习;不少内地网民在各大论坛上向温家宝致敬,盛赞温家宝实事求是,是“人民的好总理”,具有领袖风范。有网民留言道,“向家宝哥行注目礼。我们中国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才能走得更远”;也有网民指,“温总理是个好榜样,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就此,杨恒均博客的追悼文章中说,有网友指责说钱学森一生埋头科学,不关心政治和社会,而唯一的一次关心“政治”,竟然是在1958年6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那篇文章《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在这篇文章里,钱先生以“科学”的方法,论证出一亩地可以亩产160万斤蔬菜……。这位从美国回来的科学家的“科学论证”,无疑给当时造成N千万人死亡的浮夸火上浇油。而到底会有多少饿死的中国老百姓应该归罪于这类昧良心弄出的“科学论证”?也许,世间的任何科学都无法计算出……。

杨恒均感叹:“科学可以让卫星上天,“科学”也可以让人活活饿死……”!

杨恒均还不无谴责地说,“科学无法计算出的,政治却应该有所交代!可惜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我尊重的战士钱学森对那篇文章有任何解释,难道他当时只是像战士一样忠实地执行“政治任务”?难道他还有更加苦痛的难言之隐?”!“如果总理能够为一桩这么微不足道的错误道歉的话,那么钱学森为啥不能为那篇也许害死了好多饥民的文章道歉?而伟大的共和国,又为什么不能为历史上那些人为的灾难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是的,我找到了答案!钱学森老人家像一名勇敢的战士一样从美国带回了先进的科学,却没有带回科学的精神,我们的国家重视所有带回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人才,却把那些试图带回来的比科学技术同样有用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价值理念拦阻在大门之外”!

不过,杨恒均还担心“读者看到这里会对我对一位刚刚过世的老人的质疑与求全责备而生出反感”;其实,笔者就多次提到这个事例,前几天的博文中还提到。当然有些人反感是他们的天性,一个永远怀着奴才心态的人,当你触及他自认为的主子的疮疤时,不论对错都一概反感。但是,并不能因为他们反感,这些疮疤就彻底不存在了。

钱学森老人家去世了,对他的功绩颂扬已经连篇累牍,但人们不会忘记他的错误——至少在那个特殊时期利用了科学家的“科学论证”,助长了至少是附庸了社会科学中的伪科学,加重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苦难。这实在不是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品格!

笔者不否认钱学森老人家的众多功勋,也敬重他的爱国心,但是在政治需要与民众需要冲突时,他一时没有坚持住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底线。所以,笔者认为,在他众多功勋中,也为后人留下一个时刻警醒的遗产:要说真话!

当然,在中国的氛围中,要坚持时刻说真话,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我们要求可以不说假话,尤其是为了政治需要而昧着良心去说假话。

至少,可以沉默。有时,沉默也是一种表达。

温家宝,笔者就见他在有些问题上沉默。这,也构成笔者对他满怀敬意。

 

 

推荐阅读:1)10月10日,漫谈蒋介石

2)莫将过时与守旧“升华”为“创新”

3)三级贫户为民选“总统”,是台湾60年里最大荣耀

4)大陆反腐败,已经反得令人厌烦

5)台湾作家龙应台如何评论法兰克福国际书展?

6)法兰克福书展: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