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药企暗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6:15
甲流药企暗战

甲流第二波爆发,抗甲流药物身价陡涨。
11月4日,上药集团宣布,即日起将在上海华氏大药房旗下的300余家门店中销售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即罗氏“达菲”,商品名称“奥尔菲”)。
同样获得原研药厂商瑞士罗氏授权的,还有民营企业东阳光制药,但后者目前只能进入政府采购。
争夺零售与政府采购渠道的暗战正酣。进入零售渠道是上药试图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努力之一。此前国产达菲只能通过政府采购渠道获得应用。
中国重症病例的增多也增加了达菲的需求。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日,重症病例累计118例。而达菲是目前重症病人必需的药物。作为抗病毒药物,达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随着中国甲流防控策略从防扩散转向重症救治,抗甲流药物企业获取了巨大利润。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保守估计每粒达菲可赚3元,上药集团因此一个月可赚3000万元。
还有更多的甲流药物研制企业试图进入。广药集团日前正式提出“强制许可”生产达菲的申请,尚待批准。
渠道战
2005年,中国曾围绕治疗SARS特效药——罗氏公司的达菲展开了生产授权的谈判,最终瑞士罗氏选择把达菲的生产许可授权于两家中国公司——东阳光集团和上药集团。前者为广东民营企业,后者为上海国企。
根据当时的协议,两家企业生产的达菲只能供应国家收储和政府采购,罗氏制药的原研产品则继续在商业渠道销售。
“现在可以进入商业渠道,是后期我们通过谈判取得的,这是上药集团面对疫情所做出的积极反应。”4日,上药集团助理总裁葛剑秋对记者表示,区别于其他获得授权提供国家储备药品的厂商,上药集团是除瑞士罗氏以外唯一可在中国大陆进行“达菲”商业化运作(即向分销商、医院及零售药店销售)的企业。
这也意味着,从5日起,上海华氏大药房的300多家门店均可以凭处方销售达菲。这也是目前唯一进入商业渠道的国产达菲。此外,在上药集团统一协调下,磷酸奥司他韦已经开始通过上医股份分销渠道全面推向医院,主要铺货在重点地区的三甲医院。
记者了解到,上药版达菲一盒2粒,售价40元,一个疗程需要5盒,也就是200元。
事实上,在2005年获得授权后,上药集团并未大规模启动达菲的生产,直至此次疫情爆发。今年年初,在全球性的抗甲型H1N1流感形势下,上药集团重新恢复生产磷酸奥司他韦。8月,上药集团参与承担了磷酸奥司他韦的中央医药储备任务。截至10月17日,上药集团所属的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已经顺利完成100万人份即1000万粒磷酸奥司他韦国家储备任务。
“今后公司会在尽力满足政府采购的前提下,大力向医院和零售药店提供国产达菲,必要时将添置生产设施以扩大产能。”葛剑秋表示,三维制药目前满产的生产能力是月产1000万粒100万人份以上磷酸奥司他韦,并正在挖掘潜力以进一步提高产能。订单战
目前全球只有4家生产奥司他韦的合法企业,分别是瑞士罗氏、上药集团、广东东阳光以及一家印度企业,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这块市场被上药和东阳光独享。在此前唯一的政府采购渠道下,东阳光明显占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10月15日透露,由工信部承担的国家储备1300万人份抗病毒药物任务已提前完成,中央医药储备单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共收到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发送的抗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胶囊)1250万人份,加上原有储备50万人份,原计划10月1日完成的1300万人份抗病毒药物储备任务提前18天完成。
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正是东阳光的子公司。
政府采购市场上,东阳光占据的份额远超上药,或许这正是上药极力开辟独家商业渠道的重要原因。目前上药集团具备的生产能力是一个月1200万粒,初期只在上药集团旗下的零售药店售卖,未来则有望进入全国市场。
上药内部人士指出,据初步估计,未来上药进入政府采购的部分占三分之一,进入商业渠道的占三分之二。至于两块市场究竟谁更大,他表示,“现在不好说,要看疫情的发展情况。”
4日,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按照公司与瑞士罗氏此前达成的协议框架,公司生产的奥斯他韦只能供应政府收储,不能进入商业渠道。公司会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到目前为止公司也未做出相关申请。
他告诉记者,公司的生产能力是一个月2.5亿粒,足够满足政府订单,保障供应。但他未透露公司目前的实际产量。
利润战
达菲药物的生产究竟能为相关厂家带来多少利润?业界并不明朗。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国家采购价为每粒8元。上药的出厂价是每粒18元(含税价),进入华氏大药房的售价是每粒20元。“即便是8元的政府采购价,企业也依然有利润。”
该人士指出,平摊政府采购和商业渠道两个部分,以上药为例,保守估计每粒达菲可以净赚3元。一个月就是3000万的利润,估计甲流疫情会持续到明年3月,也就是为公司增加1.5个亿的利润。
按照上药和东阳光与罗氏公司达成的协议,还将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提成给罗氏,作为专利许可费用。
“每粒赚3元已经扣除了这部分费用,可以说是净利润。”上述人士指出。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广药集团也欲分羹。
白云山(000522)11月2日公告称,公司2005年底禽流感疫情时期便开始了磷酸奥司他韦及其胶囊(达菲)的仿制,成功研制出合格的磷酸奥司他韦原料及胶囊,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产业化研究;鉴于当前“甲流”疫情防控十分紧迫,公司分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提前受理我厂仿制磷酸奥司他韦原料及胶囊的注册申请”的报告,希望启动绿色通道提前批准生物等效性试验,但目前没有获得答复。此前,公司所属的广药集团曾向瑞士罗氏申请获得授权生产,但遗憾出局。在甲流疫情有扩大之势,白云山希望通过“强制许可”生产达菲。后者是指重大疫情用药在中国新修订的《专利法》增加的强制许可条款下,可以不受专利保护的障碍,实行强制许可生产,以满足公众需求。
“我们也在关注这个事情。”陈浩对记者表示,国内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或许有多家,但目前合法的生产企业依然只是上药和东阳光,白云山制药总厂的申请必须获得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葛剑秋则表示,即便白云山获得国家许可生产,也一定只能进入政府采购,和上药的竞争不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和奥斯他韦一起被列为流感有效药物的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乐感清”目前也在积极寻求本土化生产。葛兰素史克在中国挑选了南京先声药业合作,将“乐感清”的生产许可授权给南京先声药业,但先声并不参与今后该药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及推广。
先声药业集团董事长任晋生4日对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在“绿色通道”加快该药物的临床审批和尽快上市,国家局认证团队也来过公司考察,“预计获批的时间不会太久了。”
他还表示,公司的生产已经准备完毕,一旦拿到批文,马上就可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