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 rea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4:14
 亚马逊Kindle2电子书拆解分析 成本为185美元http://www.52rd.com/S_TXT/2009_9/TXT18607.htm  据台湾媒体报道,联发科开发的2.75G微软智能型手机公板将以低价挑战现有智能型手机售价水平,用联发科公板组成的成品出厂价约100多美元,有媒体预测联发科智能手机平台的推出将引爆山寨潮,老杳认为即使作为山寨之父,联发科也很难凭借Windows Mobile的平台引爆智能手机的山寨流行,至少2010年不能。
    之所以敢下如此断语,最主要原因并不是联发科的智能手机平台不够便宜,而是Windows Mobile手机并不适合山寨手机市场,相对几亿的手机用户,几千万计算机上网用户少了很多,普通消费者很难适应Windows Mobile的操作习惯,老杳觉得Android手机更适合山寨市场,目前Windows Mobile被许多白领使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与Windows电脑的完美结合,Windows Mobile表现不佳的浏览器也与普通消费者上网浏览的初衷并不一致(据说微软近期发布的Windows Mobile6.5在浏览器方面做了许多改进,具体效果如何尚有待检验)。
    智能手机能否山寨化,价格是一方面的因素,却并非主要因素,有媒体认为相对联发科的智能手机方案,海思的解决方案要贵很多,其实并非如此,前不久老杳见到一款海思的智能手机市场零售价只有900元人民币,不到130美元,外观也与HTC的S1非常相似,相信海思+英飞凌的方案成本与联发科相差不会太多,虽然市场行情还算不错,远没有达到引爆山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步。
    智能手机能否流行与价格有关,价格却不是引爆流行的关键,同样基于微软的操作系统,魅族采用了Windows CE操作系统,不是定制后的Windows Mobile,不仅License费用大幅降低,也摆脱了Windows的使用习惯,因此才有了本土iPhone的美名,由于魅族在软件领域做了许多优化,特别在多媒体方面支持的不错,即使售价接近2000元,市场销售依然不错,如果联发科智能手机解决方案采用微软定制化、标准的Windows Mobile系统,在多媒体处理上会远逊于魅族的方案,使用习惯上更无法相比,从目前来看联发科不可能推出Windows CE的智能手机,仅仅因为价格是不可能引爆流行的。
    虽然联发科智能手机平台支持WVGA级别的LCD解析度(800×480像素)、MPEG-2解码,分辨率最大为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并且整合了多种视频编解码器以支持CMMB、DVB-T、DVB-H等手机电视应用标准,但对RMVB特别是高清视频的支持并不到位,由于大陆政策对GSM平台手机电视的限制,其手机电视应用标准的支持无法体现,单就MT6516平台,多媒体的支持显然弱了不少。
    虽然经过多年推广,Windows Mobile手机一直局限在高端白领阶层,与微软的产品策略有关,也与Windows Mobile的价格策略有关,就像黑莓手机因为普通消费者没有实时检查邮件的习惯不可能在中国大陆普及一样,Windows Mobile由于其操作习惯及定位也肯定无法被普通消费者适应,智能手机的山寨化一定会等到Android系统成熟之后,有意思的是虽然有媒体宣布联发科已经加入google Android联盟,老杳在联盟官方网页成员介绍中却无法找到联发科的身影,不管联发科是否已经加入了google联盟,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联发科在开发Android智能手机,随着大陆海思、瑞芯微、君正等AP厂商的兴起及展讯在基带芯片的复兴,可以说大陆几家公司如海思、瑞芯微+展讯+RDA的组合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未来几年肯定具备挑战联发科的实力,智能手机时代是软件竞争的时代,凭借大陆雄厚的软件实力,大陆智能手机解决方案未来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补充一点,微软Windows mobile的授权仅针对终端企业,也就是说微软不对联发科及海思等方案厂商授权,因此说联发科已经授权微软Windows Mobile消息不准确,联发科确实想统一向微软授权Windows Mobile,不过据老杳所知微软并没有同意,因此在海外市场的推广过程中,联发科也并不比海思等大陆公司更具优势。
    智能手机山寨化是趋势,应当在2011年之后,Android系统成熟之后,仅仅依赖联发科的Windows Mobile平台,将无法引爆智能手机山寨潮,2010年Windows Mobile平台也很难为联发科带来业绩明显的提升。(作者,老杳)
  

韩NB面板独大 台厂难逾越城池2009/10/14-王君毅、黄铭章  

  转 寄 朋 友   列 印 文 章  大  中  小 尽管台厂在全球笔记型计算机(NB)代工已拿下逾9成市占率,然台面板厂在NB领域却相形失色,根据DIGITIMES统计,2009年第3季全球NB面板总出货量为5,298万片,其中,光是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LG Display两家韩厂,合计市占率便约60%,远高于所有台面板厂合计市占率38.4%,韩系两大面板厂9月NB面板合计出货并已突破1,000万片,台NB厂表示,短期内NB面板由韩厂独大局面恐难打破。

根据DIGITIMES统计,2009年第3季全球10寸以上NB(含Netbook)面板总出货量为5,298万片,其中,台面板厂出货量为2,035万片,全球市占率为38.4%,友达虽为台湾最大NB(含10寸以上Netbook)面板出货厂商,然市占率仅约20~21%,与两家韩厂合计占近6成市占率仍有一段距离。

放大 韩厂NB面板市占率约60%,远高于台面板厂,短期内韩厂独大局面难打破。刘家任摄 事实上,若非台厂友达、奇美电、彩晶、华映及群创在10寸以上Netbook面板出货量发挥集体力量,争取到若干市占率,在近1年来台厂NB面板市占率一直与韩厂有明显落差,甚至韩厂过去在NB面板出货比重更高,2008年至2009年上半的各月大多维持在62~63%,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初面板景气最低潮期,两家韩厂NB面板合计市占率甚至达到70%以上。

面板业者表示,由于液晶监视器面板需求转弱,厂商纷调整产能配置,以韩厂为例,将液晶监视器面板转到7代以上产线生产,而把5代线产能转投入NB面板生产,经由产能置换加上客户订单掌握,让韩厂NB面板出货再向上提升,三星与LG Display两家业者单月NB面板出货均超过500万片规模。

以全球NB面板9月出货量约1,800万片计算,韩国两大面板厂就已拿下约6成市占率,遥遥领先台面板厂,友达9月NB面板出货逾300万片,奇美电约180万片。面板业者指出,不同于液晶电视与液晶监视器面板市场,NB面板市场相对封闭,加上品牌业者与面板厂之间均有长期合作关系,因此,短期内NB面板由韩厂独揽情况恐难以撼动。

此外,由于韩厂与台厂设备折旧摊提年份计算不同,目前韩面板厂成本看似优于台厂,加上台二线面板厂纷转入NB面板或中小尺寸面板生产,但NB面板寡占情况严重,让二线面板厂生存空间更受局限。
  

中小尺寸TFT LCD在高画质、省电性及异形化进展

2008/08/01-中小尺寸FPD-FW0828-杨仁杰  本文限「Research 中小尺寸 FPD」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从2006年开始,手机主面板迅速转采TFT LCD,取代传统STN LCD,带动中小尺寸TFT LCD产业规模迅速成长。随着手机功能持续增加,客户对中小尺寸TFT LCD的要求亦渐趋严格。

目前,高阶中小尺寸TFT LCD对分辨率及大视角处画质的要求,已朝向大尺寸TV用LCD水平迈进,且由于手持式电子产品对省电性要求严格,使得厂商加速导入可提升背光使用效率的RGBW子画素技术、半反射半穿透技术及可使画面更接近真实的影像处理技术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面板厂纷纷投入异形状TFT LCD研发,其中包括曲面、圆形、椭圆形、甚至心形及甜甜圈形面板,使中小尺寸TFT LCD外型更具特色。

高画质、省电性及异形化 为近期中小尺寸TFT LCD开发重点

 


  内文目录 中小尺寸TFT LCD技术发展 画质及节能为2大重点 异形状TFT LCD需求浮现 面板厂纷纷展开研发 结语  图表目录 高画质、省电性及异形化 为近期中小尺寸TFT LCD开发重点 友达及LG Display相继展出高分辨率a-Si技术 其中友达已可量产 三星、LG及奇美将大尺寸LCD广视角技术导入中小尺寸面板

次世代新兴显示技术潮流及进展

2007/12/31-大尺寸FPD-FM0712-陈弥彰  本文限「Research 中小尺寸 FPD」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软性显示器具备可挠性(Flexible),因此必须具有自发光或全反射视认性能。为达成可挠性,软性基板为第1要件,目前可使用的软性基板包括塑料基板及超薄玻璃基板,其中,现有较成熟者仍以塑料薄膜为主,此方面技术则以电子纸为主流,目前发展较领先的厂商有E·INK的e-Paper及Bridgestone的QR-LPD (Quick Response-Liquid Powder Display)技术。

次世代新兴显示技术谁能胜出?

 


  内文目录 前言 软性显示器技术以电子纸领军 首先发展电子书及电子海报市场 FED诉求主打利基市场救亡图存 AMOLED最具未来FPD王者之相  图表目录 次世代新兴显示技术谁能胜出? E·INK Vizplex技术原理 E·INK将可挠式电子纸订为2008年发展重心 E·INK电子纸已应用于电子书市场

2008年中小尺寸TFT LCD供需分析

2008/02/27-中小尺寸FPD-FM0802-杨仁杰  本文限「Research 中小尺寸 FPD」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小尺寸TFT LCD (5寸以下)主要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随著该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加上消费者对其画质要求趋严,甚至已可与大尺寸LCD TV相提并论,小尺寸TFT LCD出货量、规格及主流尺寸日渐增加。

手机素为小尺寸TFT LCD最主要应用,出货比重均在7成左右,重要性可见一斑。2006年起,随着手机多媒体功能逐渐兴起,手机面板采用TFT LCD比例持续增加,主流尺寸亦逐渐成长。2008年,2.4寸(含)~2.8寸(含)将取代2.0~2.4寸,成为手机用TFT LCD主流尺寸。

另外,由于苹果iPhone带动,配备触控面板的智能型手机市场规模亦持续增加,并带动其它厂商陆续推出类似产品,其中最重要的,还是Google推出的Android智能型手机平台。一般配备触控面板的智能型手机尺寸均在2.8寸以上,且不乏超过3寸的机种,若此市场持续膨胀,将对手机主流尺寸的持续提升,带来贡献。

可携式导航器(PND)则是小尺寸TFT LCD具最大成长动力的应用别,预估2008年将有50%的出货量成长幅度。由于PND播放多媒体需求逐渐浮现,4.3寸宽屏幕已逐渐取代3.5寸、QVGA分辨率机种,成为主流规格。

其它小尺寸TFT LCD应用市场亦分别具成长动力。首先,MP3播放器已不再局限于音乐播放,而将提升影片播放能力,这使得MP3播放器将具备可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的功能,其中,苹果iPod touch甚至采用与iPhone相同技术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另外,数码相机面板尺寸亦逐渐提升,高阶机种甚至配备触控面板,除省去按钮空间外,消费者亦可透过触控面板直接在照片上加工,制作创意照片。

TFT LCD厂积极以5代线生产中尺寸情境下 中尺寸面板供需预测

 


  内文目录 前言 影响2008年小尺寸TFT LCD需求因素分析 影响2008年中尺寸TFT LCD需求因素分析 影响2008年中小尺寸TFT LCD供给因素暨供需预测  图表目录 TFT LCD厂积极以5代线生产中尺寸情境下 中尺寸面板供需预测 2006~2010年全球小尺寸TFT LCD主要应用别出货量预测 2006~2010年全球手机用TFT LCD尺寸别出货量暨预测 日本具行动数码电视功能手机面板尺寸演进

影音需求提升下 车载显示器市场动向分析

2008/01/09-中小尺寸FPD-FW0801-张建豪  本文限「Research 中小尺寸 FPD」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车载平面显示器可简单区分为行车信息、影音娱乐、行车导航3大应用类型,行车导航方面的应用仍是车载平面显示器的大宗,但随著影音娱乐及行车信息应用增加,行车导航应用占整体车载平面显示器的比例将逐年下降。在影音娱乐应用增加的影响下,车用显示器朝大尺寸发展,7寸(含)以上的主流地位将日益稳固。

就车载显示器供应商而言,台韩厂商兴起,造成日厂市占率下滑,但仍不足以撼动日系大厂的主导地位,车前市场(Before Market)大多仍由日系大厂所掌握。后进厂商由车后市场(After Market)进入较易,已进入的厂商应努力与车厂建立关系,才有掌握行车信息用显示器等车前市场需求成长的机会。

在车载显示器性能方面,分辨率与应答速度被要求更高、更快,才能符合影音娱乐需求;此外,在环保、节能要求下,LED背光模块需求将大幅成长,尤其是对环保要求特别严谨的欧洲,替代速度会更快。

车载平面显示器规格需求条件

 


  内文目录 车载显示器需求条件 仍以导航应用最多 但比例趋降  影音与信息应用比重渐增 全球车载显示器安装率持续成长 7寸是车载平面显示器市场主流 车前市场仍是日系大厂天下 结语  图表目录 车载平面显示器规格需求条件 2006~2012年车载平面显示器各类应用比例预测 2003~2015年全球车载显示装置安装率成长预测 2005~2012年车载平面显示装置各尺寸比例预测 2006~2012年车前市场与车后市场显示装置需求量预测   

IMOD显示技术于2007第4季商品化 目标锁定节能、强光下使用的利基市场

2007/12/20-中小尺寸FPD-FW0749-张建豪   本文限「Research 中小尺寸 FPD」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随整合多种应用功能的手机越来越普及,这类型手机耗电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切。美商高通(Qualcomm)利用微机电技术(MEMS)研发出IMOD (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Display)显示技术,以解决LCD耗电及强光下显示不清的问题。

高通并与元太科技技术合作,于2007年10月开始量产双色IMOD显示器,每月投产2,000片基板,生产1寸、1.1寸、1.2寸3种规格的双色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指示用显示器、蓝牙耳机、MP3播放器、手机第2屏幕、工业设备。搭配IMOD屏幕的产品已有蓝牙耳机已上市,元太并预定2009年第4季量产彩色IMOD。

IMOD的功能特性有其一定的利基市场,具发展潜力,但因在使用环境上仍有不便处,仍不足以完全取代现有手机显示器,未来除手机应用外,可朝户外看板显示器发展。

Qualcomm IMOD (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Display)发展时程

 


  内文目录 IMOD的原理与特性 IMOD在节能利基市场的机会 IMOD在强光下显示的利基市场机会 IMOD与其它显示器的综合比较 结语  图表目录 Qualcomm IMOD (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Display)发展时程 IMOD (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Display)结构及显示原理 IMOD (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Display)的双稳态特性 至2011年各应用别手机使用耗电比例预测 TFT LCD与IMOD在不同应用功能占终端产品整体耗电比较

 

车用显示器 信息、娱乐、安全应用再进化

2007/11/23-中小尺寸FPD-FW0745-陈弥彰   本文限「Research 中小尺寸 FPD」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随著汽车科技逐渐朝电子化方向发展,车用显示器的应用亦逐渐拓展其势力范围,从以往为大家所熟知的汽车导航、车用电视、DVD播放机等附加应用,延伸至汽车仪表等主要功能。而安全及保全等方面的显示需求,由于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也成为车用显示器受瞩目的未来重要应用方向。

GPS汽车导航机能亦逐渐由选用配备,进化为现今新款车种标准配备,娱乐方面机能亦是如此,搭配即将成为标准规格的数码电视播放,及已全面普及的DVD影碟,使车用显示器应用更多样化。而车用显示器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车用显示器市场规模亦持续稳定成长。

2006~2011年全球车用显示器市场规模预测

 


  内文目录 车用显示器应用范畴 结语  图表目录 2006~2011年全球车用显示器市场规模预测 最新世代车用导航系统已具备接收即时路况能力            

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将主导高阶智能型手机面板市场

2009/08/07-中小尺寸FPD-20090807-269-杨仁杰  本文限「Research 中小尺寸 FPD」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过去1~2年因苹果(Apple)在美国申请关于多点触控手势操作(gesture)功能专利,虽美国专利局并未完全接受苹果的要求,但其它厂商仍不敢贸然推出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手机,使市面上除iPhone外,找不到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手机,也间接抑制了较适生产多点触控面板的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出货量成长。

不过,夏普于2008年11月在日本市场推出具多点触控功能的手机-931SH,2009年1月美国智能型手机厂商Palm更决定在欧美市场推出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手机-Palm Pre,直接挑战苹果,至目前为止,苹果未对夏普及Palm提出诉讼,也吸引乐金(LG)及宏达电(HTC)相继推出具多点触控功能的手机。

台厂义隆电亦于2009年4月向苹果提出多点触控相关专利侵权告诉,虽法律程序尚在进行中,但由于义隆电2008年3月已控告美国触控IC大厂-新思科技(Synaptics)并获胜诉,义隆电挑战苹果成功机率不低。若义隆电得偿所愿,除不啻宣告苹果独霸手机多点触控功能状况即将结束外,亦对台厂在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产业地位提升帮助甚大。

由于小尺寸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多点触控技术成熟度高,若多点触控手机普及化进展速度如预期顺利,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在高阶智能型手机应用将加速取代电阻式触控面板。另外,触控面板厂亦开发其它手机用多点触控技术,如数码电阻式、内嵌光学式等,但由于技术尚不成熟,要达普及恐需2~3年时间。

手机用触控面板市场展望

资料来源:DIGITIMES,2009/7

 


  内文目录 过去2年因苹果多点触控专利独占 多点触控功能发展受限 苹果专利独占状况可望终结 投射电容触控前景看好 数码电阻式触控面板因贴合良率问题 约需2年准备期 内嵌式触控面板可细分为3种 投射电容时程将较快 结语  图表目录 智能型手机新机种陆续导入投射式电容多点触控功能 义隆电继对Synaptics取得胜诉 更对苹果提出诉讼 手机用触控面板市场展望 夏普于2009年4月推出配备内嵌光学感应器触控次面板的NB 台厂纷纷研发并于2009年台湾平面显示器展中展示内嵌式触控面板   

Sony再战电子书市场 推全球首部7寸电子书力抗亚马逊

2009/09/09-可携式CE-20090909-322-郭明錤  本文限「Research 可携式 CE」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Sony虽于2004年即投入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然却被2007年10月投入此市场的亚马逊(Amazon)后来居上。据DIGITIMES统计,Sony于2008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占有率约28%,然2009年预期低于20%,除与亚马逊市占率差距越来越大,还须面对如汉王、Barnes&Noble等后进者挑战,如何提升竞争优势已是Sony当务之急。

故Sony于2009年8月5日发表定价分别是199美元的5寸Reader Pocket Edition(以下简称Pocket)与299美元的6寸Reader Touch Edition(以下简称Touch),接著在同月25日发表399美元的7寸Reader Daily Edition(以下简称Daily)共3款电子书阅读器新产品。除推出新产品,Sony亦同时强化内容、软件与服务,以求提升3款新产品的竞争力。Pocket与Touch已于2009年8月底发售,Daily则预计于2009年12月发售。

Daily除承袭先前PRS-700触控设计,并为Sony首度内建3G (WCDMA)的电子书阅读器,并与美国电信业者AT&T合作,故被视为对抗亚马逊Kindle 2的产品,同时,采用与元太及LG Display客制化的7寸电子纸所创造的阅读特色,如外型设计、横置阅读等,能否引起市场风潮也是观察重点。

Sony新款电子书阅读器Reader Daily Edition关键卖点

资料来源:Sony、DIGITIMES,2009/9  

 


  内文目录 以Kindle 2为假想敌 屏幕尺寸、3G与触控为差异化重点 规格重点1:与AT&T合作 透过3G提升内容取得便利性 规格重点2:与日系厂商合作触控 欲雪旧机种前耻 规格重点3:全球首台7寸电子书 电子纸主由LGD供应 7寸电子纸卖点1:视觉差异化 7寸电子纸卖点2:成本与重量 7寸电子纸卖点3:阅读舒适度 强化产品特色 然价格与内容服务为挑战  图表目录 Sony新款电子书阅读器Reader Daily Edition关键卖点 Sony Reader Daily Edition产品规格 具备移动通信传输功能的电子书阅读器一览   各尺寸电子纸规格比较    Sony Reader Touch Edition与Daily Edition显示行数比较   Sony Reader Edition纵置或横置使用比较 Sony Reader Pocket Edition与Daily Edition横置显示行数比较  Sony Reader Daily Edition购买决策推演分析  

剖析Barnes & Noble电子书事业策略思维与产业趋势启示(上)

2009/08/06-可携式CE-20090806-266-郭明錤  本文限「Research 可携式 CE」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全美最大实体通路书店Barnes & Noble (B&N)于2009年7月20日宣布,成立全球最大电子书平台(World’s Largest eBookstore),并取得13寸Plastic Logic电子书阅读器独家合作权。此举引起全球相关业者注目,并纷纷思考该公司的策略布局,希冀从中得到营运启示。

B&N成立在线最大电子书平台布局一事之所以引起高度注目,在于该布局牵涉到内容(数码内容)、服务(虚拟平台销售)与阅读装置(电子书阅读器)等,均是相关产业近年来热门话题,而B&N因于实体书店通路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市场影响力,故该公司如何善用既有优势与资源,于混沌未明的内容、服务与阅读装置整合模式下,创造新获利模式,自然成为相关业者关注焦点。

此事件成为关注焦点另一原因,在于Amazon平台服务Kindle Store与电子书阅读器Kindle自2007年10月营运以来成绩出色。然此并不代表其它业者也可掌握商机。据DIGITIMES估计,2009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市场,Kindle将占65%以上占有率,B&N是否能追上Amazon Kindle事业、或另闢成功之道,对全球其它相关不得其门而入的业者们,可说具有高度参考性。

Barnes & Noble电子书事业3大主轴诉求

资料来源:Barnes & Noble、DIGITIMES,2009/8

 


  内文目录 B&N布局完备  内容、服务与阅读装置一次到位 掌握内容营销  宣传与需求满足并进 建立平台与整合实体虚拟并进  创造服务竞争力  图表目录 Barnes & Noble电子书事业3大主轴诉求 Barnes & Noble电子书平台布局内涵 Sony积极提升电子书平台The eBook Store书籍数与卖点  

电子书产业成长关键分析

2009/06/08-可携式CE-20090608-174-郭明錤  本文限「Research 可携式 CE」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自全球B2C电子商务龙头Amazon于2007年10月发售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后,因高度整合硬件、软件、通讯服务与内容,提供完整且创新的数码网络时代下的阅读体验,故推出后随即创造热卖,在电子书市场取得龙头地位,于2008年拥有高达50%市场占有率。

Kindle的初试啼声,除证明Amazon创新营运模式可行外,也为早已发展多年、但无出色成绩的电子书产业,注入一股强心针。因电子书未来成长商机可期,也吸引许多新业者投入,瞬间电子书市场热闹滚滚,彷佛是2009年最热门的新兴商品战场之一。

然此并非代表电子书产业相关业者可就此高枕无忧!电子书与任何新兴产业一样,虽有让人注目的成长机会,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何同时客观看待成长机会与潜在挑战,深入审视产业趋势与脉动,乃相关产业成功者基本必备条件。

DIGITIMES认为,左右电子书产业成长有5大关键,关注电子书产业相关业者,可以此建立判断未来发展兴衰的衡量标准,进而提升相关决策成功机率。

电子书产业成长5个关键重点

资料来源:DIGITIMES,2009/5

 


从Amazon Kindle解构电子书营运关键因素

2009/05/15-可携式CE-20090515-145-郭明錤  本文限「Research 可携式 CE」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全球B2C电子商务龙头Amazon自2007年10月发售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后,因不仅贩售硬件,更与通讯服务与内容高度整合,故虽为电子书市场后进者,但却在短时间内后来居上,超越先进入者Sony(于2004年开始投入)等厂商。

回顾2008年,电子书全球市场规模约100万台,当中,Amazon的Kindle拥有近50%的市场占有率,与排名第2、市场占有率约24%的Sony有不小差距。虽Sony在产品设计能力上相对出色,然Amazon透过独特营运模式提升Kindle的附加价值,进而带动市场买气,此乃Amazon能超越Sony的主因。而更重要的是,Kindle热卖直接证明阅读需求不但存在,且商机可期。

展望未来,电子书市场将快速成长。根据DIGITIMES研究结果,2009年电子书全球市场至少有200~250万台的规模、年成长率超越100%。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下,取得市场商机,为相关业者关注之议题。

有监于此,本报告将深入说明Amazon Kindle的营运模式,指出7大关键项目,期望让有志于电子书市场的厂商掌握重点,抢得市场商机。

整合阅读体验的Kindle为电子书产业营运典范转折点

资料来源:各公司,DIGITIMES整理,2009/5

 


  内文目录 Kindle带动电子书热潮 创造Amazon Kindle热卖的营运关键因素 结语  图表目录 创造Amazon Kindle热卖的营运关键因素 Sony与Panasonic首款电子书产品外观与规格 整合阅读体验的Kindle为电子书产业营运典范转折点   

从CES 2009 观测电子书硬件产业发展

2009/01/23-可携式CE-20090123-018-郭长佑  本文限「Research 可携式 CE」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在2009年国际消费性电子展(International CES 2009)展会期间,主办单位消费性电子协会(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CEA)发布其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成长最快的产品依序为OLED显示器(OLED Display)、电子书(E-Reader)、高清晰度手持式摄影机(HD Flash Camcorder)。

若对照上一届(CES 2008)同为CEA所调查的资料,则成长最快的产品依序为120Hz LCD电视(LCD TV with 120Hz+ Refresh Rate)、电子书、1080p电浆电视(1080p Plasma TV)。成长最快的产品排名中,电子书2年均维持第2位。

本文以CES 2009展示重点,观察与分析电子书(eBook,亦称eReader)产业与市场新发展。

CES 2009发表电子书新策略动向的业者一览(依供应链业者排序)

资料来源:DIGITIMES,2009/1

 


  内文目录 展会期间业者动向 业者电子书策略分析 结语  图表目录 CES 2009发表电子书新策略动向的业者一览(依供应链业者排序) CES 2009 Sony所展示PRS-700电子书外观与特性 Foxit Software于CES 2009所展示电子书eSlick外观与特性   

电子书卷土重来 Sony Reader能否掀起阅读革命?

2006/01/23-可携式CE-IW0604-陈婉菁  本文限「Research 可携式 CE」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Sony在2006年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性电子产品展(CES)上,发表新一代可携式电子阅读器「Sony Reader」,让使用者储存并阅读电子书(e-Book),预计2006春于美国上市。Sony届时也将推出「Connect Reader Service」,并与美国几家主要出版社达成协议,未来将仿效苹果(Apple)的iTunes模式,在Sony架设的电子商店Sony Connect Online Store上,出售小说或漫画等电子书,供读者下载,意图打造新一代阅读型态。

Sony过去曾在日本推出过类似商品,但雷声大雨点小,此次Sony Reader将在美国上市,改善前一代为人诟病的版权保护及高定价等问题,同时采用更先进的电子书显示技术,并支持多种档案格式,放弃过往封闭规格的传统。结合软硬件的销售策略,不免让人联想到iPod成功模式,然音乐与书籍在本质上有显著差异,同一套致胜法则很难完全适用。

Sony Reader产品规格

 


  内文目录 电子书上市由来已久  惟显示技术不佳  未引发风潮 新机特色 关闭电源仍能显示的显示技术 内容服务与愿景 Sony电子书的挑战 音乐可以的,书也行?  图表目录 Sony Reader产品规格 Sony Reader的文字画面表现 Sony Reader的图片画面表现 共 3 个图表   

电磁式感应触控2009/06/08-郭明錤  

  转 寄 朋 友   列 印 文 章  大  中  小 电磁式感应触控以电磁感应为运作原理,透过电磁笔发射讯号,当接近天线板(即面板)时因磁场发生变化,系统可因此定位接触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运算,提供各种相关应用。

目前掌握相关核心技术者为日商WACOM与大陆厂商汉王,相关产品与应用为手写触控板、平板计算机、电子书等。
   Insight: 从A到A+ 苹果新iPod产品策略思维与趋势剖析2009/09/23-可携式CE-20090923-353-郭明錤  本文限「Research 可携式 CE」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苹果(Apple)于美国时间9月9日举办新产品发表会,除开头简介iPhone营运成绩与操作系统更新外,重点在于发布新iPod产品相关信息。

iPod自2001年10月登场后,因掌握数码网络时代音乐新体验趋势,击败Sony成为新一代随身播放器领导厂商,并以iPod优势带动Mac销售与顺利推广iPhone。就财务表现来看,iPod硬件销售占苹果2009年第3季17.8%营收,虽低于Mac的39.9%,然从iPod与Mac毛利各约50~70%与17~20%。无论于策略地位或获利贡献,iPod均较Mac重要。

然随身播放器产业逐渐成熟,包括iPod也无法避免面临销售成长停滞困境。苹果亟欲延续iPod产品生命周期,故推出iPod新品。从中可解读苹果产品操刀手法,并一窥未来随身播放器产业趋势。

从苹果本次iPod更新,可看出多功能定位为随身播放器的下一波发展趋势。DIGITIMES认为,欲实现泛用多功能定位,可透过整合网络服务及发展成熟零组件,以及整合下载平台并提供多样化应用程序2种作法。

 


  内文目录 iPod累积销量突破2.2亿台 成功拓展新用户 口袋型DV为iPod nano关键卖点 iPod nano积极走向泛用多功能定位 降低iPod Touch售价门槛与提升规格体验以扩大客户群 iPod touch-苹果对任天堂与Sony的挑战书 iPod touch携带式游戏机剖析(1)-操作界面 iPod touch携带式游戏机剖析(2)-商业模式 iPod touch携带式游戏机剖析(3)-隐忧与挑战 分析:iPod touch为何不内建镜头? iPod classic不死  iPod shuffle提供装饰功能 结语:泛用多功能定位已成随身播放器新典范  图表目录 苹果Sep’09新款iPod强调多功能定位 苹果iPod出货成长力道渐趋平缓 iPod nano摄影规格 iPod nano镜头位置与握置拍摄方式 Flip与iPod nano拍摄画质比较 iPod nano与Flip UltraHD外观比较 iPod nano与Flip UltraHD录像功能规格比较 iPod nano卖点   iPod touch不同容量款式比较 苹果App Store热门游戏Flight Control画面说明     

从手机产品 看小尺寸触控面板发展趋势

2009/03/18-中小尺寸FPD-20090318-075-杨仁杰  本文限「Research 中小尺寸 FPD」会员阅读,请登入会员,或欢迎申请加入会员

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DIGITIMES预估2009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较2008年下滑4.2%,为11.55亿支。即便经济大环境表现不乐观,但高阶手机需求仍存在,因此,许多业者在此领域布局仍不马虎。2009年初,国际手机大厂分别推出新品,多数配备触控面板,且面板尺寸明显较2008年提升,平均约由2.8~3寸提升至3.2~3.8寸。

其中,亚洲厂商纷纷推出改采全触控设计(未配备实体键盘)的新手机,以降低厚度及重量,并推出外型结构大幅创新的产品,如手表型手机。而部分欧美厂商因考虑收发E-mail便利度,多于配备触控面板手机上保留实体键盘。

归纳目前全球手机大厂对触控面板手机产品开发,可发现手机用触控面板主流尺寸持续放大,手机大厂也越来越愿意采用全触控面板。若触控面板厂商持续提升触控面板灵敏度,手机搭载触控面板将成趋势。

2008年底至2009年初所推触控面板手机 尺寸及分辨率普遍提升

资料来源:各厂商,2009/3

 


  内文目录 手机大厂纷推出触控面板手机以改良人机界面 手机用触控面板尺寸提升 宽屏幕机种增加 手机搭载触控面板将成趋势  图表目录 2008年底至2009年初所推触控面板手机 尺寸及分辨率普遍提升 日厂2008年末至2009年初推出的触控面板手机 界面独树一格 三星2009年初推出的触控面板手机 均采AMOLED面板               亚马逊Kindle2电子书拆解分析 成本为185美元http://www.52rd.com/S_TXT/2009_9/TXT18607.htm 美国调查公司iSuppli公布了美国亚马逊(Amazon.com)的电子书终端“Amazon Kindle 2”,其推定成本为185.49美元的调查结果。其中部件成本176.83美元,制造成本和电池费用8.66美元。Kindle 2目前的售价为359美元。    iSuppli表示,最贵的部件是美国电子墨水(E Ink)生产的显示器模块,价格为60.00美元。占总成本的41.5%。其次是美国诺华达无线通讯(Novatel Wireless)支持CDMA2000 1X EV-DO Rev A的无线宽带通信模块,价格为39.50美元。第一代“Amazon Kindle”在主底板的核心LSI上嵌入了无线功能,而Kindle 2通过采用诺华达的标准型LSI,简化了设计,降低了成本(参阅本站报道)。  
  核心LSI采用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ductor)的多媒体应用处理器“MCIMX31LVKN5C”。价格为8.64美元。该处理器基于英国ARM公司的“ARM11”内核,运行频率为532MHz。声音处理LSI“MC13783VK5”和电力管理IC也为飞思卡尔提供。         亚马逊 Kindle2 电子书拆机分析  电子书终端作为今后看好的产品而备受关注,不过同时也是一项新业务,因此成功的门槛普遍认为很高。实际上,日本国内就有许多企业在挑战该业务时遭到了失败,索尼及松下也于2007~2008年撤出了该领域。而这一期间,第一代Kindle于2007年11月在美国上市,一经推出就十分畅销,甚至出现了暂时断货的情况。虽然并未公布累计销售量等细节,但被公认为业内“首个成功案例”。   Kindle系列大受欢迎的原因在于,与其他公司推出的电子书籍服务相比,藏书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并且易用性也很出色。目前,为Kindle提供内容的“Kindle Store”拥有藏书约23万册。终端内置3G通信功能,可无线购买书籍后下载到终端上。而且,在购买终端后,可以不必每月支持通信费。  
左为Kindle 2,右为Kindle。显示屏的尺寸及纵横比几乎相同。操作键等接口有所变更 
 
机身厚度减至原来的约一半。左侧的Kindle 2厚约9mm。
       厚度只有原来的一半   与第一代机型相比,Kindle 2的主要改进之处包括:1.更新了外观设计、2.减薄了机身、3.加大了内存容量、4.延长了电池的驱动时间、5.追加了文本的语音朗读功能,等等。在外观设计方面,变更了操作键的种类及翻页键的位置等。机身的厚度只有0.36英寸(约9.1mm),减薄到了第一代机型的约一半。重量为10.2盎司(约289g),与原来基本一致。   所配内存从原来的256MB加大了到2GB。这样一来,内存可保存的书籍数据就增加到了原来的7.5倍,达到1500册。电池驱动时间比原来延长了25%。显示屏采用美国E Ink公司的电子纸,屏幕尺寸为6英寸,像素数为600×800,仍为单色显示。但是,灰度值从原来的4提高到了16,翻页速度也加快了20%。价格从原来的399美元略有下降,为359美元。   拿到这部Kindle 2后,第一感觉是“很薄,携带方便,设计也非常流畅”。显示屏的显示也很清晰,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易疲劳。此次试着用了用追加的文本语声朗读功能,感觉很少出现语音合成中常有的不自然发音,遇到英语时也可放心使用。   凑巧的是,笔者得知在编辑部的美国硅谷支局正好闲着一部Kindle。据说是支局的P记者设想会有用到的一天而事先买好的。因此马上请P记者邮寄到了日本。做好了同时拆解第一代和第二代机型的准备。  《日经电子》拆解小组在收集到“Amazon Kindle”新旧两款机型之后,开始在精通电子书设计的日本终端厂商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进行拆解作业。   刚刚开始拆解,就立刻显示出了旧机型“Kindle”与新机型“Kindle 2”的不同之处。尽管是同时进行拆解,但拆解的进展速度明显不同。 Kindle在拧下几个螺丝后,便可顺利拆解。而Kindle 2甚至连螺丝都找不到。拆解进展困难。 (52RD本文来自:我爱研发网(52RD.com) 详细出处:http://www.52rd.com/S_TXT/2009_9/TXT18607.htm Kindle 2大大减少了螺丝用量。表面及背面机壳没有采用螺丝,而是通过嵌合的方式安装。拆解人员只好将螺丝刀插入背面机壳,设法将其撬开。技术人员解释说,“(Kindle 2)无论用什么办法都很难拆开。反过来说,也就是生产时非常简单。与采用多个螺丝安装时相比,明显缩短了作业时间(Takt Time)。估计这是为了降低成本做出的精心改进”。   另外,非常了解Kindle的业界相关人员表示,新旧两款机型均由大型EMS/ODM厂商——台湾的富士康负责制造。   “2层”构造的旧机型   就在Kindle 2的拆解还是困难重重的时候,拆解人员已经拆下了Kindle的背面机壳。当其机身部件显现于眼前时,技术人员喊道。“这也(成本)太高了。部件塞得满满的”。的确,大量部件被塞在狭小的空隙里,整个空间被挤得很满。让人感觉“部件很多”。   仔细观察后发现主底板所在的部分还层叠有另外一个底板。原来是SD内存卡插槽。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2层”结构,所以Kindle外形较厚。实际上,Kindle的背面机壳形状沿着这一结构,形成了一个斜面,有人认为该机壳形状为“椭圆形”。拆解该机型的技术人员推测,“可能是在设计完底板之后,才决定的机壳外观设计的”。   经过一番努力,拆解小组终于拆下了Kindle 2的背面机壳。 
拆下Kindle背面机壳时  旧机型“Amazon Kindle”背面机壳成功拆下后不久,新机型“Amazon Kindle 2”的背面机壳也拆下来了。   “结构简单多了!跟原来大不一样。”参与拆解的技术人员情不自禁地说。   新旧机型的主底板并列眼前。两者看上去完全是“不同的产品”。旧机型部件数量多,密密匝匝挤得很紧,令人感觉“装得很满”。而新机型部件数量明显减少,布局井然。   为了进一步分析主底板,从表面机壳拆下了底板。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底板的背面。新机型的主底板背面没有安装任何部件。而旧机型的主底板背面安装了256MB的NAND闪存(三星电子制造)等多个部件。“旧机型复杂,新机型简单”的印象更加鲜明。   此时,拆解新机型的技术人员边检查配备于主底板的各种部件,边开始仔细分析。   “旧机型采用了可驱动美国电子墨水(E Ink)制造的电子纸的参考设计。首先可以看出“不管如何先动起来”的意图。结果导致部件数量增多,结构复杂。而新机型完全改变了参考设计等的电路结构。似乎加入了手机的设计思路”。   技术人员的分析表明,新机型挣脱了此前的参考设计,为简化而精心做了改进。   下面以配备于主底板的部分部件为例进行说明。旧机型的微处理器采用英特尔制造的“XScale 255”(英特尔于06年6月将从事XScale等销售业务的部门出售给美国迈威尔技术(Marvell Technology Group)),USB控制器IC由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制造。采用了2个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制造的同步DRAM。   而新机型主底板配备的微处理器采用了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ductor)制造的“iMX31”。为主要面向手机等的处理器。估计还内置有USB控制器功能。2GB的NAND闪存及配备的2个同步DRAM均由三星电子制造。   (上述部件介绍均为本刊的推论。公司名参照了芯片标识,可能与目前的公司名不同)   接下来,开始着手分析电子纸。 
拆下背面机壳的情形。左侧为新机型,右侧为旧机型 
 
旧机型的主底板 
 
新机型的主底板本文来自:我爱研发网(52RD.com) 详细出处:http://www.52rd.com/S_TXT/2009_9/TXT18607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