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01:41
总目录:
             原书序
             自序
             我的哲理
             第一章、我所相信的
             第二章、你有什么问题
             第三章、它来自哪里
             第四章、它是否真的
             第五章、我们要怎样做
             第六章、停滞不改变
             第七章、怎样改变
             第八章、建立新的一切
             第九章、每天的生活
             第十章、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工作
             第十二章、成功
             第十三章、拥有钱财
             第十四章、身体
             第十五章、我的故事
              原 书 序
  假如我不幸被困 一个荒岛之上,而又命定只能存有一本可读的书,且无法保有其他的书籍的话;我会毫不迟疑,选取露意丝茜所著这本伟大巨著:《生命的重建》。
  假如我不幸被困在一个荒岛上,而又命定只能存有一本可读的书,且无法保有其他书籍的话;我会毫不迟疑选取露意丝茜所著的这本伟大巨著:《生命的重建》。
  这本巨著不单给人以师长般的教导,而且是由这位女作家以亲身经历写出,所以有非常感人、巨大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知道有关自己生命的一切。这本书就是教导我们怎样应付生命的一切,和怎样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全、更充沛。露意丝茜在这本书里,写出心理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述她自己的亲身经验,作出非常精辟的讲解。因此,只要读到这本书,我们便可以借镜、学习,把我们的生命处理得既充实、又快乐。
  我的职业是帮助“爱滋病”的患者。由于需要,我认识了露意丝茜,采用了她对于医疗疾病的种种理论和方法。
  我让每一个“爱滋病”患者听露意丝茜的演讲录音带“积极应付爱滋病”。病患们在听了以后得到很大的帮助,有些病患每天都听一次来充实他们的信心,其中有一个病患名叫安德鲁的,更每天睡觉前要听一次,早上起床后又听一次。
  我观察每一个病人,见到他们都因为听了露意丝茜的录音带而变得和平与充满爱心,因此我对露意丝茜愈加敬佩。她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非常真诚地用她自己的亲身经验,有效地使需要帮助的病患,得到莫大的帮助。她可以说是一位现世的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我很荣幸能看到这一本书的出版,和为她写这一篇序。我衷心希望大家把这本书中所教导的,都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
  这本书是十分有价值的;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自 序
  济世度众——是我写这本书的动机。
  我很希望大家能够以我的亲身经验跟我学习用自己的积极力量,来应付生命中的种种波浪。
  我曾经写过一本小书,书名是《医疗自己的身体》,概述心理如何造成疾病,很得医学界的好评。
  这以后我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大家一致地希望我能有一本更详尽的这类著述。
  济世度众——是我写这本书的动机。
  我很希望大家能够以我的亲身经验,跟我学习用自己的积极力量,来应付生命中的种种波浪。只要你肯照著这本书里所说的去实行,就准定会改变你的坏习惯,转向积极的一面,顺利前进。
  我提议大家先把全书读一遍,然后慢慢地再读第二遍。当你读到第二遍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地留意内容,小心地去理解它。如果方便,最好能和一个朋友或家人,大家一起来学习书里的课程,互相勉励。
  由于书里的每一节都写出关于生命的某一个问题,给你的生命以积极的力量,所以你们应该多花一两天的时间来熟读每一节,然后依著它的教导,一一实行。
  希望你们像信赖佛陀一样的信赖这本书。
  我在本书结尾忠实地叙述了我的一段自传——《我的故事》。各位在读了以后便可以知道,无论我们的往事如何不如意,我们都有能力完全把生命扭转过来,使生命充满正气和快乐。
  我的心意是和你们一致的!
              我的哲理
  我们的生命经历,都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
  最有力量的,是“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
  最有力量的是“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
  每一个人都因为自我憎恨和内疚,产生出很多痛苦。
  很多人都认定自己“不够好”,要知道这只是一个念头,念头是可以改变的。
  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憎恨、批评和内疚。
  如果把憎恨溶化,甚至可以使癌症痊愈。
  如果我们真正的爱护自己,我们的生命便有成就。
  我们一定要将过去网开一面,宽恕所有的人。
  我们一定要开始学习爱护自己。
  我们“当下”就应当接受自己,对自己满意;这样,我们便走向了积极的一面。
  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也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无限好的世界上,一切都很完美,只是生命却在不断地转变。
  我们可以说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也还没有完结;一切都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经验。生命永不停滞,每一刻都新鲜。
  我们和佛的力量是一体的,这力量使我们能够从心所欲的创造。我们自己的心意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事业。生命里的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可以脱离陈旧的一切。让我们就在“当下”作出一个全新的开始吧!
  在佛陀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完美的!
             第一章 我所相信的
  智慧的闸门随时开启着。
  生命非常简单,我们所贡献出去的,转眼间就会把它们都收回来。
  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更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由自己所造成。我们所思所想的“因”,就是在创造将来的“果”,别忽略我们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那些我们所思所想、所说所做的,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
  我们绝不可把自己制造出来的事情,将责任推给他人、埋怨他人;我们应该知道——如果有错,错在我们自己。我们的心意不可能被他人、他物,或任何力量所支配,我们应该听从佛陀慈悲的训示,使我们的生命充满和平、公正、友爱。人们常常讲以下的两句话,你不妨想想,那一句话是你自己也常说的这两句话是:
  “所有的人,对我都别有用心,不怀好意。”
  “所有的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
  别轻视这两句不同句子的力量,它们往往会为你制造出不同的环境来;你自己一贯所相信的,都会变成事实。
  我相信佛菩萨就在我们的左右指引我们,实现我们所思所想所相信的正道。同时,我们的潜意识也常常在接受我们意识所相信的一切。既然我们所相信的总会变成现实,那么我们当然应该选“所有的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行为准则;而不应选“所有的人,对我都别有用心,不怀好意”来指导自己的行止。
  佛菩萨有无边的力量,永远都不会舍弃我们。佛菩萨慈航普度,我们只要依教奉行,就能解脱自在,随心所愿。
  如果你坚持相信生命是孤苦的,没有人爱你,那么,你的世界很可能真变成孤苦和没有人爱——因为你自己躲在阴暗处,太阳自然照不到你。人唯有先能自助,然后佛才能助你。
  快快放弃所有消极的意念,把自己改变。如果你始终相信四处都是爱——你爱人们,人们也爱你;我相信只要你坚决地这样想,过一段日子,这思想就一定会变成事实——你将得到充满爱心的人,进入你的世界,而那些已经在你生命圈子里的人们,更会对你充满爱意;而你,也会很容易对人们表示你的爱心。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错误愚蠢的信念,对生命有顽强的执着。
  我不想指责任何人,因为确实大家都已尽力了。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将可以活得更好,和可以有更多的理解力,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改变一下,使自己做得更好更完美呢?很多人把自己的现况看得一文不值,这又何必?既然我们有了这本书,就证明我们都有必要改变自己了。所以,请把那些愚蠢的意念全部抛掉吧!
  早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受到在我们身边的所有成年人的影响,这影响和我们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关系。那时,我们依靠成年人,从他们那里学习怎样看自己,怎样看世界。假使和你一起生活的成年人非常不快乐,常常恐惧、内疚、愤怒的话,你便会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这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失去自信。失去自信的孩子常常这样想:“我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完全是我的错”、“我愤怒,我是一个坏人。”即使在我们慢慢地长大成人以后,也还会不自觉地重复小时候所受的影响,一时不能摆脱。
  我们并不是有意要这样,也不是故意要是非不分,这只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牢不可破的“家”,不知不觉就重复了小时候的习性,而无法挣脱那时候的种种经历。
  我们不妨冷静地想一想,现在已经不再是童年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仍然象对待我们自己的母亲或父亲一样。同时,我们对待自己也往往还象早年我们的家长对待我们那般,既会责备,也会爱护,态度就像家长一模一样。我们很可能时时都愤愤地对自己说:“你做什么都做得不对!”“这完全是你的错!”也可能时时都柔和地对自己说:“你做得很好呀!”“我真爱你!”这种种情形十分普遍,任何人都不必责怪自己的家长什么,因为我们的家长也曾是同样的受害者,他们不可能以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教导我们。
  有些母亲和父亲不明白自己应该怎样爱护自己,所以,他们便不会教导他们的子女怎样爱护自己。他们只是尽全力,把他们在孩童时候学到的东西,依样画葫芦地教导给他们的孩子。
  要了解我们的父母并不难,只要听听他们讲述孩童时代的经历,你便不难知道他们的恐惧和保守是从那里来的了。当然,这要我们能用十分慈悲的情怀,方能领悟的。
  我相信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在前世便早已注定。我们每一个人,注定要在某一个地点、某一个时间,出生在这个地球上,做某一对夫妇的儿女。我们来到世上是因为我们有许多原因要来到这个世上,包括我们的性别、国籍、肤色、智愚等等,都不是偶然形成的,甚至我们的父母是好是坏、家庭环境是穷是富,也都一样,我们无法希望这已成定局的一切可以改变,恰如自己理想的样子。所以,当我们长大以后,我们不可以单方面的埋怨父母——埋怨他们这样、埋怨他们那样,甚至把所有的过失,都推到他们身上,以为错都由父母引起。事实上,在我们未出生以前,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现在的父母,心甘情愿地要做他们子女的。
  我们每个人都与父母有缘。我们依赖父母,在做小孩的时候,一心一意地跟随父母,学习他们的那一套信仰和制度。等到我们长大,遇上种种经历,便将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一套,应用到生活中,不停地、重复的去实行。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根据我们以前的信念、以前的思想、以前的行为而造成。昨天,前年,二十年前,四十年前所说的话、所有的思想,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形态。但即使这样,我们最大的力量,仍然是来自“当下”。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而重要的并不是过去,是在“当下”。你“当下”所有的思想、所说的话,将会创造出你的将来,创造出你的明天、下个星期、下一年……如果你中学毕业时立志要学医,依志而行,若干年后,你就是一个医生了。我再重复一次——我们最大的力量,来自“当下”。
  你不妨试试去了解你自己现在所想的是什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是否希望现在的理想,将来会成为事实,使你的生命有所改变?小心地照顾你的思想吧!同时要了解,我们的思想是需要作出调理的,因为自己的思想,往往可以被自己所改变。不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的根本必然来自我们的思想。有时候我们会憎恨自己,对不对?其实,这种感觉不过是一种思想,在令我们憎恨自己罢了。道理很明显,如果我们常常想自己是一个坏人,那么这个思想就会制造出一种感受,令我们失落在这种感受中。可是,假如我们并没有这个思想,那么便不会有那种感受了。沮丧、无稽的思想不应该存在,应该把它改变,当它改变以后,感受自然就会大大不同。
  别让过去的事影响我们,不论这些过去的事是怎样的消极和痛苦。过去的已经过去了,非我们所能掌握,“当下”的生活才是我们需要把握的。能把握“当下”,就能开始得到自由!
  要怎样思想,可以由我们加以选择。虽然有时我们会习惯地把一个思想重复又重复,而且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事实上,这都是我们自找的。我们有能力选择某些思想,也有能力拒绝某些思想。不信吗?只要想想我们有否拒绝去作一些积极的思想,就可以明白了。既然我们可以拒绝一些积极的思想,那么当然也可以拒绝一些消极的思想,这是不用怀疑的。
  我认识很多人,在这些人里面,有不少人正承受着自我憎恨和内疚痛苦,是亟需改进的。因为,这样子的生命怎么会幸福起来呢?
  很多人私下都相信自己“并不够好”。我们会这样说:“我做的事不够多”、“我没有价值”。一个人如果时常这样想,试问又怎样会有一个充满着快乐、健康和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在潜意识里拒绝自己有一个美好的生命,那他又怎能去寻求一个美好的生命?当一个人时常自怨自艾时,他的能力便减弱,而且容易处处遭遇困难。
  我认为“憎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四种最坏最坏的习惯。这四种坏习惯,在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上,造成很大很大的问题。这些坏习惯来自我们喜欢责怪他人,却从不想勇于负责。如果我们承担所有的责任,那么我们就不会责怪任何人。即使真有人值得我们批评,那也完全是我们自己把这种人引来自己身边的。我们自己的内心思想不健康,分辨不出何者正确、何者不正确,以致招引来不好的人,做出错误的事,这又怎能只怪别人?
  有人常被别人批评、利用、摧残,那也是同样道理。是他的内心思想不正确,所以才吸引那些批评他、利用他和摧残他的人前来和他一起生活。如果他能消灭这种不正确的思想,那些可恶的人,便不会再来到他的身边,而会另找其他的人去批评、利用和摧残了。改变思想,能使我们的行为改变,而影响未来的际遇;如果思想纯正、善良,好事自然接踵而来。
  憎恨、批评、内疚和恐惧,引致我们的身体发生疾病。不快乐带来风湿症,长时期的憎恨,更会带来癌症。
  很多病人来到诊所见我,诉说他们这里痛、那里痛,我一听就知道他们一定心里有很多不快乐的事情。有些人整天都有紧张感,有些人很早便秃头,有些人患上胃溃疡,有些人无端端脚底痛……这些疾病,以我的经验来说,只要病人能化解他们的憎恨心,病痛便能消除,连癌症都可以化解。这说法听来好像不太真实,但我却真有这种经验和事实。
  我们人人不但可以对往事改变态度,而且亟需改变态度。过去的造作已经成为事实,我们无法再改变它,可是——我们却可以改变对往事的态度和思想。有人以前曾经伤害过我们,我们就此不断拿来使自己痛苦,伤害自己的身心,这是多么愚蠢啊!
  我时常向那些对别人怀有怨恨心的人说:“你现在就应该开始化解你的怨恨,因为现在还不迟,还很容易。千万不要等到快要被医生开刀的时候,甚至在临死以前才来开始,那便太迟了。宽恕别人吧!你可以做得到的。你能够宽恕别人的过失,别人才可以宽恕你的过失!”
  人要想化解怨恨心,先要消除恐惧心,因为当我们恐惧的时候,很难把心中的意念集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把恐惧化解,凡事从从容容,自然能够产生力量帮助我们。如果我们不加改变,只一味地以为自己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受害者,一切事情不会再有希望;那么,即使佛菩萨也无法和我们感应,帮助我们,我们便被自己所害,更加一落千丈。反之,如果我们一朝醒悟,痛改前非,化解了所有恐惧和怨恨,有正确的思想观念,那么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力量,将使我们转败为胜,步步高升。
  惟有宽恕别人,才能把不快的往事化解。
  我们也要宽恕自己
  我们可能不知道怎样去宽恕别人和宽恕自己,甚至根本不希望有宽恕,或不知道可以宽恕。事实上,宽恕他人、宽恕自己,都是必须的。人谁无错?连圣人都有错,何况普通人?宽恕就是给人机会、给自己机会,“化干戈为玉帛”是世上所有的好事之一,非常重要。
  在知道“宽恕”的重要后,便要能够去实行。我们可以下定决心,对一个害过我们的人说:“我预备宽恕你,虽然你过去对不起我,但我决心宽恕你,不再记恨,让你自由自在。”——这就是“解冤解结”。这一句话很有份量,你不单解放了他人,也解放了自己,不会再被怨恨所困。
  很多疾病都来自不能宽恕别人。如果你希望你的病快快好,那末当疾病来到的时候,你便应该快快找出,在你的心里究竟有那一个人令你痛恨?当你找出后,你便应该宽恕他。
  要是你对这一个人感到很难宽恕,那就证明这一个人其实是你最需要去宽恕的。你不必愁不知道怎样去宽恕他,只要你肯宽恕、准备宽恕,佛法自会教导你怎样去宽恕。
  一个人认识自己的痛苦容易,认识别人的痛苦较难;要设身处地,体谅我们的冤家也有他们的痛苦就更难。其实想通了就会知道,他们也已经尽了全力,只是不自禁的做错事罢了。既然做错,他们的痛苦和需要被原谅是必然的。与宽恕别人同样重要的一件事是——自己应当喜爱自己。尽管我们健康不佳、缺少金钱,或是婚姻关系不快乐,都只是暂时性的,只要我们喜爱自己,种种不如意事,都会很快就过去。
  我发觉:人一旦接受自己,那么生命中的一切,自然都会流畅。只要我们真能喜爱自己,我们的健康会好转,金钱会更多,与人的关系会改善,创造能力也会增强。当好的一切自然来到时,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特别奋斗。喜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就够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了。
  接受自己和喜爱自己,会制造出一种安全感、自信心,故此能使我们福至心灵,万事得心应手。所以,“当下”我们就应该毫不迟疑地改变,立刻接受和喜爱自己。一旦真做到了,一定会有很好的成绩,而那些成绩,完全不是勉强得来的,而是自自然然发生的。
  我们不应该鄙薄自己、看低自己,因为那样等于是在自身上加锁,把自己锁在一个不见天日的牢笼里,不能出来。要打开这把锁救自己,惟有喜爱自己、接受自己,不要对自己妄加批评。
  多年以来,我们可能一直都在苛责自己、批评自己。这样做对我们一点用处都没有,徒然使自己傍徨无措,那又何必?当我们接受和喜爱自己时,我们的所有潜力,自然都被发挥出来,会高明得连我们自己都惊奇。如果不信,不妨想想:是有人在一旁责骂你时,你做事做得最好?还是有人在一旁鼓励你时,你做事做得最好呢?
  我常常觉得,在我们的无限生命中,一切都可以很完美,只要我们照着正确的指导去做,佛的高超力量每天都在一旁帮助我们。
  我们要放下不必要的执著,以佛的知见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这样,所有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都会得到明确的答案,疑难自然迎刃而解。所有我们的病痛,都会得到医疗,霍然而愈。
  智慧的力量无穷,它会显现让我们知道所有应该知道的一切,也会带来我们所有想得到的东西,一到合适的时间,我们再没有缺乏,一切都那么美好。
             第二章 你有什么问题
每当我问人:“你有什么问题?”很可能,他会这样回答我:“我年纪老了,身体不好,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痛得我一刻都不得安乐,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清楚,样样机能都在衰退。”不错,这些问题的确很普遍,我很同情。
  也有人会这样说:
  “我和别人的关系,总搞不好。他们对我诸多要求,却从不给我支持。他们批评我、诋毁我,一点都没有爱心。他们凡事都针对我,不理会我的困难,甚至从来都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是的,这些问题,的确成问题,我很同情。
  又有人这样回答我:
  “我没有钱,所赚的钱又少,不够用,要付出去的,总比辛苦收入的更多,令我收支不能平衡;仅仅金钱这方面,已使我很傍徨。”
  的确,时常入不敷出,真的很成问题。
  还有人这样说:
  “我从来都没有机会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我究意应该做什么?我没有能力使人家高兴,而且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所有的需要和欲望都不能够实现。没有人关怀我,帮助我能过得较好的生活。我太没有用,几乎做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对。又时常把应该去做的事情,拖延不做。”
  申诉这类问题的人,我真见过不少。
  到我诊所来的病人,各有各的问题,所有他们的问题,大概和以上的几项问题差不多:或是身体有病痛,或是与人难相处,再不就是缺少金钱,精神苦闷……。有些甚至几项问题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并不是一个人只占一项那么简单。
  病人们知道自己有问题,却不知道他们的问题,都来自他们的思想,是因为思想不正确,才产生那些问题的。我常常问这些病人:
  “你生活得好不好?”
  “你的身体怎么样?”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喜欢你的工作吗?”
  “你的钱够不够用?”
  “有关你的爱情方面,是怎么样的?”
  “你曾和多个爱人分手吗?我可以知道你每次分手的原因吗?”
  “请简简单单对我说一说你在孩童时的生活环境。”
  当我的病人回答我以上这些问题时,我留心听着,看他们用什么语气来作答,和他们的身体姿势怎么样、面部表情怎么样。
  因为思想和语言会制造每一个人的将来,所以我对他们的所思所讲十分注意。而每当我仔细聆听他们所说的话后,我总可以知道他们究竟存在有什么问题。“欲知心中事,且听口中言”,我们每个人所说出来的话,都和内心里的思想一致的。假若有人前言不对后语,分明这样却说成那样,用的语气又不对称,很多事都和他们的经历不符合,那么我就可以确定:他们如果不是在说谎,就是和他们自己的生活,断了联系。
  我也会给我的病人一人一本小册子和一枝笔,让他们在纸上写出五句到六句句子,说说他们应该怎么样。
  有些人觉得这样写很困难,有些人则写得不愿停手。然后,我请他们把已经写下的句子读给我听。当他们读出“我应该怎么怎么”时,我会立刻问:
  “为什么你觉得应该这样?”
  “我母亲说我应该这样。”
  “我怕不这样做不好。”
  “因为我要十全十美。”
  “所有人都要这样做嘛!”
  “因为我太懒,高矮肥瘦都不合标准,太蠢、太丑、太没有用。”
  我从他们的这些回答中,能知道他们的概念模式,究竟错在那里。他们读,我只静听,不加批评。直到他们读完六句应该怎么怎么后,我才跟他们谈话,讨论“应该”这两个字。
  我认为“应该”这两个字,是文字中非常有害的两个字。当我们用“应该”这两个字时,其实就是在说我们自己“错了”;我们的过去“错了”,将来也“会错”。
  我们真的不需要这样说自己“错”。我们原来就可以有多种选择,不是一定要怎样。如果我能,我真想把“应该”这两个字永远取消,把它变成“可以”两个字。“可以”这两个字,表示我们有选择的余地,也表示我们从来都没有那种所谓的“错”。
  我叫我的病人作出改变,把“应该”两个字从纸上画掉,改写成“可以”这两个字,并且请他们照这样读出:“我希望我可以怎样怎样……。”这么一来,很多黑暗都立刻变成光明了。
  当他们每读完一句他们希望自己可以怎么样时,我便问他们:
  “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呢?”
  他们的回答,和以前显然不同:
  “因为我不要。”
  “我想我会很害怕。”
  “我不知道怎样去做。”
  “我想我的能力不够。”
  这些回答,都已剔除了“错”的涵义。
  很多很多的病人,多年来都在不必要的严责自己,批评自己没有做某一件事;其实在他们的内心里,根本没有想要做那件事情。那件事往往只是他人说他们应该要做的,一点不合自己的旨趣。如果他们明白自己不必一定要由他人摆布,那他们就可以把那件没有做好的事抛开不理,不必耿耿于怀,洒脱得痛痛快快。
  有些家长认为他们的儿女应该成为一个医生或者律师,就要儿女照着他们的意志去做。如果他们的儿女对学医或做律师一点都不感到兴趣,那么学不好、做不好,就情有可原,大可以不必对父母抱歉,更不必因此责备自己。可以被痛快抛掉的自责,大家不妨立刻抛掉,不必等待日后。
  自从我和我的病人研究取消用“应该”两个字以后,我的病人们就开始重新检讨他们的生命,同时发觉有很多他们一向希望能做到的事,其实并不是真出于自己内心的需求,而只是为了要讨好他人的缘故,那是很愚蠢的。当他们这样一觉悟以后,那些因为心理负担而引出来的疾病,便很快就有了转机,因为他们不再为了讨好他人,去做一些自己不需要做的事,而且把达不到理想,当做是“自己的错误”,加苦于自己;如此,一切压力就此消失,新的生命从此开始。
  我向他们讲解我的哲理,我相信生命是非常简单的,我们送出去的任何东西,转眼之间,将以另一形式重回。佛的正知正见,引导我们的正确思想、正确行为,使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得到一切应有的果报。
  当然,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只会从成年人的启迪中,去学得怎样感受生命,怎样感受自己,怎样产生信念。但是,不论我们小时候学到的是什么,在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就不一定要把那些信念,重复放置在自己的生命之中。要知道,我们所有的过去都已一混而过,真正对我们有用的,是在“当下”。
  我们要向佛学习以改变自己,而且要由“当下”开始改变!
  喜爱自己
  不论我的病人有着多大的问题,我都以同样的方法帮助他们,这方法就是教他们“喜爱自己”。
  爱是最奇妙的、最有效的医疗力量,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的喜爱自己,生命一定会充满奇迹。
  怎样才算是真正喜爱自己?真正喜爱自己,要离开虚荣、摆脱自大,因为虚荣和自大与喜爱自己之道正好相反。虚荣和自大其实只是一种恐惧,而喜爱自己乃是要我们对自己有极大的尊重心,以及对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心意、身体有深深的感激之意。
  我认为“爱”是在内心中对自己、对人、对生命的热忱赏识,同时也赏识其他很多不同的东西。以我自己来说,使我非常热爱的有:
  生命的种种历程
  能生活在世上的欢欣
  我所见到的美
  另一个人
  知识
  心意的奇妙
  我们的身体
  动物 雀鸟 鱼
  所有的植物
  宇宙的伟大和奥秘
  佛的支持与鼓励
  朋友们,请问你还可以在这些项目上,加多其他一些什么吗?现在,让我们来研究研究有关于自己怎样不喜爱自己的一切:
  我们经常责备和批评自己。
  我们用不当的食物、烈酒、毒品来糟蹋自己的身体。
  我们坚信自己不被他人所爱。
  我们甚至害怕升职。
  我们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疾病和痛苦。
  对我们有益的事情,拖延不做。
  我们在混乱和没有规律的环境中生活
  我们欠人金钱。
  我们接近不爱护我们的人。
  请试想一想,你有无如此的不喜爱你自己?
  记得有一位我的病人,她是配戴隐形眼镜的。有一天,我和她一起发现了她童年的恐惧,那恐惧对她后来的日子影响很大,而她却浑然不知。经我向她讲解开导后,第二天她便感到戴着的隐形眼镜不舒适。她把它们除了下来,结果发觉,自己的视力竟然比戴眼镜时更好,根本没有再戴眼镜的需要。
  但即使如此,她还是对自己的眼睛毫无信心。一整天,她都在对自己说:“我不相信,我真不相信,我真不相信,我完全无法相信。”她这样想了一整天以后,第二天她又把眼镜戴上了,觉得自己一定要戴眼镜,戴了眼镜才感到安全。她的这种表现,可以证明人在对别人没有信心的时候,竟会对自己都不信任,一双眼睛明明很正常了,还不肯相信事情的真相。其实,人的视力与他的身体精神都有关系,并不是只可以坏下去,不可以好起来的。
  又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这也等于不喜爱自己。
  汤美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常替很多富有的人家作壁画,可是自己却毫无积蓄,而且时常穷到连帐单都付不出。他以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替人在墙上画图,时间所费太多,导致赚不了什么钱所致。其实谁都知道,汤美向人开出的价格太低,所以才收入不多,而那些富有的人家,即使汤美多要些钱也不会拒绝的,甚至还会觉得墙上的图画更有价值呢!只是汤美自己太看轻自己了,不敢多索酬劳,以致辛苦工作都不能应付日常开支,令自己常在贫穷中受罪。不懂得改善生活,只知道一味自苦的人,是很对不起自己的。
  又有些人,常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在工作的地方,往往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以致同事们都不爱他。
  还有些人,因为和异性有过一两次约会,以后对方就再没有约他,便以为自己有什么错使对方不高兴,以致非常懊丧。其实,人和人在单独接触以后,容易发现双方不太合适,所以不想再约会。这种情形非常平常,何必责怪自己更有很多婚姻曾经失败的人,他们不再肯定自己的价值,把自己认为是一个永恒的失败者,这也是不对的。婚姻的能否维持,全在夫妻双方的个性是否合适,谈不上什么胜和败,用不着看轻自己。
  有些人连自己的身材不及模特儿的身材好看都感到难受;有些人凡事都不敢作主,怕有差错;有些人为了息事宁人,放弃自己的原则……。你试想想,你是不是也常感觉到自己没有价值?
  婴孩的完美
  当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婴孩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十分完美的。婴孩并不需要做什么事情来使自己完美,因为他们真的已经十全十美。他们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他们有需要时,从不害怕发问和争取。他们很自然地传达他们的感受。当一个婴孩身体不适的时候,家人一定会发现,而且几乎所有老老少少的家人都会知道。而当他们快乐的时候,家人一定能看到,因为他们的笑容可以使整个家都发出光亮。
  婴孩是充满着爱的。但是,假如你不爱你的婴儿,那你的婴儿就会无精打彩,甚至可能郁郁而亡。人在长大以后,才能学会怎样在没有爱的环境中生活,但婴儿却绝对办不到。婴儿喜爱他们自己的身体,甚至连自己的粪便都不讨厌,他们有极大的喜爱自己的勇气。
  记着,我们都曾经是这样。但是,当我们开始听成年人说的话,而成年人说的话又常常引起我们对一切恐惧时,我们就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勇气,不再像婴孩时期那样喜爱自己了。
  对镜作练习
  有时候,我会叫病人拿一面小镜子,望着镜子中自己的双眼,轻呼自己的名字,同时说:“我喜爱你,我接受你。”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动作,但是有不少病人却认为很难做到,他们在对着镜子做练习的时候,都显得情绪不稳定,有些人会愤怒、有些人会哭,有些人根本不肯做。有一次,一位病人还把镜子大力摔掉,立即离开了诊所,直到多月以后,他才重新练习这种动作。
  对镜的练习,看来好像有些无稽,但事实上却真能帮助病人吐露心声,令我迅速了解病人。当我和已作过练习的病人讨论他们的问题时,会比较容易把问题的中心发掘出来。除了少数病人,大多数病人都害怕拿着镜子凝视自己的双眼,那是一种害怕面对现实的心理现象。早期我也曾有过相同的经验,但后来我就可以对着镜子,毫无畏惧;有很多病人,也是这样。所以,这种对镜的练习,是不可少的。
  问题
  有一个病人,非常注重她的容貌,尤其注重她牙齿的美观。她时常看牙医,而且看了一个又一个,看来看去,始终没有一个能使她满意。她还去看整容医生,把鼻子也改变了,结果却认为自己比整容以前更丑,所以很懊丧。她的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容貌,而是在于她深信自己不及别人;她有这种信念,自然觉得自己样样不对,这是她的牙医、整容师所无能为力的,并非他们的技术不高明,而是容貌根本不是她的真正问题。
  另外有一位女士,她有口臭,臭得非常厉害,谁在她的左右都会受不住,只能远远的避开她。她很用功,一面读书一面工作,十分努力。她的目标是希望能成为一位女牧师。表面上,她的精神修养很高,但在她的内心里,却不单要与人刻刻竞争,而且还充满妒忌和愤怒,总以为别人要抢夺她的职位,因此表现得很难相处。她的内心中的这种错误思想,便是造成她口臭的原因。事实上,她只是在自己恐吓自己,根本没有其他人想抢夺她的职位。她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付别人方面,忽略了自己的饮食不当、消化不良、以及口腔牙齿的不清洁才是令别人无法亲近她的原因,以致她更加觉得四周都是敌人,都对她不利。另外有一个年轻男子,才十五岁便患上了绝症。他的母亲带他来看我,因为家庭医生、专科医生都说他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便要离开这个尘世。他的母亲非常歇斯底里,闻言更加乱成一团,但这少年却头脑精明,他很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他对我说他会听从我的指点,做我要他做的事情,包括改变他的思想和言行。
  他的父母已经离婚,两人偶然相聚时,不是辩论、就是闹纠纷,使他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和谐的环境之中。而他,又急切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演员,可以快快得到名利,以为一定要有名有利,人家才会接受他。他的这种念头,使他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欢欣。
  我教他喜爱自己、接受自己,授他以各种方法,他一一实行了;后来他的健康,完全恢复正常。
  现在,他已长大成人,在百老汇戏院表演他所饰演的角色,实现了他要成为一位演员的梦想。同时,他也能丢开名利心,一心一意完成自己的心愿,果真体验了生命的欢欣。
  过肥症是另外值得提出来讨论的一种病,它证明我们常常浪费很多时间,来对付一个不是真正问题的问题。很多人花费很多的心思与方法来减肥,但是到后来却依然故我,并没有任何改进。于是,他们有了更多其他的问题,而他们就将所有的一切问题都推在肥胖上,怨恨不休。
  其实,他们的内心早已别有问题,所以才会过肥。他们真正的问题,通常都是太胆怯、有恐惧心,需要得到特别保护。人在没有自信心、害怕和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往往就会变得十分肥胖。他们常常责骂自己,怪自己太肥胖,每吃一点东西就产生内疚心,这真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做,就算再过二十年,仍然会一样那么肥胖,因为他们并没有面对内在的真正问题,他们只把自己弄得更恐惧和更丧失自信。在恐惧和丧失自信以后,他们又会体重增加,以发胖来作一切过失的掩护。
  因此,对待过胖的人,我从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肥胖上面,也不相信节食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们。胖人节食往往不能持久,每次停止,肥胖依旧,所以节食全无用处。他们真正需要的,可以说是要能作心理上的节食——把消极的思想逐一消除。
  我总对肥胖的人说:“让我们暂时把肥胖这件事情放在一边,我们先要面对另一些问题!”
  他们时常都说无法喜爱自己,因为他们太肥胖。我向他们解释,说他们肥胖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没有喜爱自己,如果他们能够开始喜爱和接受自己的话,体重便一定会减轻。道理很明显,当一个人能喜爱自己的时候,自然就能保护自己,处处留心自己的健康,不吃过多的食物、不作过多的睡眠,多吃蔬果、少吃肥腻,灵活思想、运动身体。而当人在精神焕发的时候,身体机能自然旺盛,不致把脂肪囤积起来,形成过肥。一个人在憎恨自己的情况下想要减肥成功,等于是在不愿助人的情况下,想要别人帮助一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我常常告诉我的病人——要重建生命。这本是很合理的建议,但有些病人在听到以后竟然会发生愤怒,以为我不了解他们真正的问题。
  有一个女士非常忧郁,她对我说:“我来见你是因为有一篇论文写不出来,要你帮助,并不是要来听你说要怎样学习喜爱自己。”
  很明显的,这位女士非常自我憎恨,对自己的一切没有一样满意。她的这种自我憎恨,已差不多渗透到她生命的每一个部分,包括她所写的论文在内。只要她继续这样自我憎恨下去,那么她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她已在自己头上硬压上了一顶失败的帽子,把自己的耳目都盖住了。
  我劝她别再自我憎恨,她不听,一面流泪,一面离去。一年以后,她又来见我,仍然这样的自我憎恨,而且还带有很多新的问题,论文当然也没写出。要一个人改变原本就不容易,就像我自己,也是到了四十岁以后才能做到。我相信人若付出毅力,因缘就会聚合而得帮助;若仍自暴自弃,那么菩萨也对他没有办法。
  真正的问题
  我时常都告诉人,一定要喜爱自己。
  喜爱自己,第一样要记住的事,便是不要苛求自己、批评自己、责怪自己。我问一些病人有没有批评自己,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
  “当然我批评自己。”
  “我时常批评自己。”
  也有人说:“现在比以往较少批评自己。”
  “如果我不批评自己,我怎样可以改变呢?”
  有一个病人说:“所有人都批评自己,对不对?”
  我对这个病人说:“我现在不是在谈所有人,我是在问你个人。你为什么批评自己?你究竟有什么错?”
  当病人回答我的时候,我用笔把他们所说的话都记下来。他们每一个人都嫌自己这样、嫌自己那样,所嫌的一切大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们高的觉得自己太高,矮的觉得自己太矮,瘦的嫌自己太瘦,肥的嫌自己太肥,中等智力的嫌自己太蠢,不太年轻的嫌自己太老,年轻的又恨自己太年轻,相貌平常的怨自己太丑,甚至有些根本很漂亮和英俊的,都会恨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英俊。他们更会说自己做什么都太迟了,或者做得太早了,而且个个批评自己太什么什么。总之,他们人人都喜欢用一个“太”字,而到最后,他们都会说出:“我不够好,不及别人。”
  就是这样,我们终于谈到了问题的中心——他们批评自己,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及别人完美。这是一个真真正正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如身体有什么不妥、与人的关系怎样弄不好、缺钱等等,都没有这个问题重要。因为这个问题是根本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是由这个根本问题所产生的。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别的问题永远没有办法解决。人在自暴自弃的时候,聪明的会变蠢,健康的会多病,福不至,心不灵。
  “自求多福”——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才有幸福。做一个人而竟不喜爱自己,这事绝不可以。  ※ ※ ※
  我站在无限的生命中
  一切都那么完美
  我随时都受佛菩萨的保佑和指导
  可以向内心深处探索
  也可以向往事寻究
※ ※ ※
  我扩展我对生命的认识
  我不是一个小人物
  我要超越于无知无识
  明白佛理
  以及宇宙的奥秘
※ ※ ※
  我完全接受自己
  喜爱自己
  在佛的引导下
  一切都那么完美
              第三章 它来自哪里
  我们已经作过讨论,而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及别人,因此对自己不满意,不喜爱自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人们如果有任何问题,都由于他们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起。现在,且让我们来研究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问题。
  我们究竟怎么会从一个十全十美的婴儿,到长大成人时,反而充满难题,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和没有爱的呢?
  所幸大部分的人并不如此。他们很爱自己,也很爱别人,他们一天比一天有成就,而且十分珍惜一切。
  一朵玫瑰花蕾是非常美丽的,它的美丽始终一直保持,不单在花蕾盛开的时候,甚至落下最后一片花瓣的时候也都如此。含苞未放时娇嫩可爱,花朵盛开时美艳可爱,落花片片时凄艳可爱;它能在不停的变化中一直保持它的完美,真值得人深思。
  我们也和玫瑰花一样,随时都在变动中,应该也能随时都很完美、随时都很可爱,从婴孩到青少年时期、从中年到老年时期,保持各阶段的完美。我们或已各自尽了自己的力量,以有限的知识、有限的觉察力,和有限的理解力,来使我们的生命趋向美好;可是我们的知识、觉察力和理解力都不足够,所以常出问题。但假如我们信佛,我们一定会以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处世,达到完善的境界。
  清理思想
  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自己的过去,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在操纵我们的信念。有些人认为这么清理自己的思想,过程一定会很痛苦;其实不需要害怕,在还没有清理和收拾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看一看它们,认清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正如你希望要把屋子收拾干净时,一定要把屋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先仔细的看一看一样。
  它们更加光辉美丽。有些东西,你认为需要修理,你便会特别记着它,细想用什么方法来处理它。还有一些东西,你觉得它对你已经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你便要把它们抛弃,像看过的旧杂志、旧报纸、用完了的原子笔、残旧了的鞋袜等等,你都会习惯的把它们投入垃圾桶。
  我们的房间既然要清理,就不要拖延,因为要做的事,迟早都要做。我们清理思想也是如此,清理时的态度也要这样。当你发觉有些旧思想应该被抛掉,你就抛掉;既不用珍惜,也不用怨恨,像你把吃剩的饭粒,从碟子上刮去一样。想想,你会不会从垃圾桶里取出前天早已丢弃了的食物,再加品尝?清理思想也是一样,你当然不会再要被弃在垃圾桶里的思想,再来指导你明天的生活。假如某一种思想和信念早已证明对你毫无益处,那你便大可以把它们丢弃,像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一样。没人规定你信过一些什么便要永远信下去,绝对不可以改变;你大可破旧立新,改变一切,以簇新的面貌得到新的收获。现在,我要拿我的一些病人来作例子,让大家看看他们那些不正确的信念,究竟是从那里来的?
  ⊙有位病人相信他自己是:“我不够好。”那“我不够好”又是从那里来的呢?原来是从他父亲那里来的——他父亲常常说他很蠢。他也曾希望事业成功,而且他的父亲也曾以他为荣,因为他有志气,还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他;可是,他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使他充满怨恨,终于他在事业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的父亲一再支持他,给他一笔又一笔的钱,想使他转败为胜,但他都无法成功。原来他在潜意识里,因为憎恨父亲常说他蠢,所以便不知不觉的用事业失败来向他的父亲报复,使他损失金钱。结果,最大的失败者当然是他自己。他和他的父亲,没有能化解佛家所说的“求不得苦”。
  ⊙又有一位女病人,也因为有错误的意念,不喜爱自己,而产生问题。她那错误的意念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她的父亲对她不赞许来的。她和她的父亲经常意见不合,她一点都不希望样样都像父亲一样,只希望父亲能对她加以赞许。但是,她的父亲不单不对她有任何赞许,而且还不停地批评她。
  她的身体明明无病,却各处都疼痛;她的父亲也是一样,他们相对,非常痛苦。她不明白她和她的父亲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双方互相痛恨,不喜爱自己、不喜爱对方,因此一切都百般不妥;她和她的父亲,没有能化解佛家所说的“怨憎会苦”。
  ⊙另有一位病人,认为生命充满危险。她这种意念是从那里来的?是从一个做人充满着恐惧的父亲那里来的。在她父亲的影响下,她觉得四周都非常冷酷,别人都非常苛刻。她甚至不会欢笑,因为每当她偶然欢笑的时候,她便会感到恐惧,以为“坏事”即将会发生。她从小便听到父亲不断地警告她说:“不要太开心,因为当你太开心的时候,便会疏于防备一切,引致别人乘机害你。”她听信父亲,失去欢乐,所以在她的生命中,不断发生问题。
  ⊙又有个病人的错误也是;“我不够好。”它从那里来的?是因为他从小便被舍弃和忽视来的。他十分沉默,觉得说话很困难,常常都一言不发。有一段时期还吸毒和酗酒,所以无法觉得自己好。原来,他的母亲在他很年幼的时候便去世了,他是由一个姑母所养大的。他的这位姑母时常都不讲话,一旦开口必定是对他一顿训斥。
  他在寂静中长大,有时在屋中甚至一连几天都默不作声。后来他有了一位爱人,但他这位爱人竟也是一个非常沉默的女子,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都是彼此一言不发。不幸他的爱人后来去世了,他再次变成孤独一人。他几乎一直都在饱尝佛家所说的“爱别离苦”,没有能化解这苦。
  消极指示的练习
  我建议有问题的人作一个试验,那就是拿一张较大的纸,把他的父母所说他的不是处都一一写出来。然后要他们再花大约半小时的时间,把父母给他们的消极指示,也一起写下。
  “他们对金钱有什么意见?他们有没有说有关你身体的话?他们对爱情和人际关系,有什么意见?他们对你的创作天才,有什么指示?他们对你说过什么消极的话?”我问他们。
  等他们写完以后,我要他们冷静的把那些写下的字句看一看,然后自己说:“原来我自己的信念,很多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
  我还请他们另外再取一张纸,把很多问题再作一番更深入的研究。我请他们写下当他们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听过以下的人对他们说过些什么消极的话。那些人是:
  家人
  老师
  朋友
  有权力的人物
  教会中人
  我要他们慢慢的,毫不着急的,花一段时间来把这张纸写好。并且注意当他们在书写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身体和感受是什么样的状态。
  他们所写的这几张纸上面,都是人家对他们作的消极指示,我请他们把这些消极指示,从他们的心中、思想中完全抹去,彻底消除它们。因为所有这些消极的指示都对他们无益,徒然令他们以为自己很不好,毫无用处。当然,积极的指示并不包括在内。
  看见你内心中的童真
  如果我们把一个三岁大的小孩子放在房间中央,然后几个人一起大声的骂他,说他很愚蠢,说他做什么都做得不对,命令他要做那样,命令他别做那样,骂他把地方弄脏了,或者再打他几下。这样我们便会使这个小孩子非常惊恐,他的可能反应或者是静静的瑟缩在一角,或者变本加厉的把地方弄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打骂小孩子、不爱小孩子的结果,也使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小孩蕴藏的天分,内在的潜力。
  但是,假如我们同这个小孩子和善地说话,告诉他我们怎样的爱他,怎样的关怀他,怎样的喜爱他的样貌、喜爱他的聪明、喜爱他的能干,更对他说在他学做什么事的时候是可以有错的,无论他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会站在他的一边……这样一来,这个小孩所发挥的潜力,一定会令我们大大的震惊!
  我们每一个成人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三岁时候的自己藏在里面。假如我们时常都对内在的那个三岁的自己责骂,我们就会做出很多错事,或者瑟缩着什么都不敢放胆去做,使我们的生命搞来搞去都搞不妥当。
  如果你时常批评自己,就好像你有一个朋友时常都在批评你,试问你还会不会喜欢他,和他合作愉快?一个人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便时常被人批评,这是很可惜和令人伤痛的事。不过,这究竟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不是现在的事情。如果我们现在还这样无情的时常批评自己,那才真叫人伤痛!
  看看我们面前自己在纸上所写下的字句吧!那里所写的,都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消极暗示。想想它们和我们现在所认定自己的错处,是否吻合?是否几乎一样答案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童年时代所得的指示,常常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都是好小孩,乖乖地接受“大人们”告诉我们的话,把它看成是真理、是不变的事实,因为这样,有些人就不由得要责怪自己的父母,认定自己是永远的受害者。可是,如果我们这样做,不单徒然伤感情,而且并不能把问题解决。
  不可责怪你的家人
  如果我们只会责怪父母亲或者家中其他人,那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我们还被缚在问题之中。责怪别人徒然令自己损失力量;我们要能从问题中挣脱出来,掌握“当下”,开创未来,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和了解一切。
  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的父母或家人,只有有限度的理解、知识和觉察力,他们只能持着这样有限的能力,来教导我们,而我们也不能改变过去。我们现在的思想,能塑造出我们未来的一切,如果我们要想挣脱过去,得到自由,就从“当下”开始。
  我们责怪别人,其实是因为不想自己负责任,所以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是很不应该的。所有那些对我们有负面影响的,或是对我们采取过不良行为的家人,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原谅,因为他们各有他们的很多苦衷、很多恐惧,对很多事都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应付,也不知道怎样正确的去对待别人。他们只能以别人教导给他们的,再重复来教导我们。
  如果你现在仍然能够
  有机会问问他们的话,我主张你问问他们、了解他们。当你能够知道你父母在童年时的环境状况是怎样的时候,就可以了解他们后来的一切。当你了解了,你便会对他们兴起慈悲之心。
  假使你完全无法清楚知道你父母的童年境况是怎样的,那你便只能以你所知有关他们的片断,来想像一下他们有一个怎样的童年,以明白何以会创造出像你父母这般个性的成年人。
  你需要有些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使你身心自由。假如你不去了解同情你的父母,你便永远不能够解放你自己。一个人如果想要他们的父母都十全十美,那他就会同样的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如此一来,一生都会极痛苦。因为十全十美属于一种苛求,而人生不应该如此苛求。
  选择我们的父母
  佛学告诉我们,我们的父母是我们自己所选择的,是有来由的,是非做我们的父母不可的。他们好,是我们前生和他们有善缘;他们不好,是我们前生有了亏欠,所以受此业报。我们既和父母有缘,他们的“弱点”,也正是我们必定要接受的;我们在接受以后,可以自己来转化、改良。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走同一条永恒的路。我们来到人世,除了“了业”以外,还要学习某些课程;这些课程学习以后,会帮助我们今世和下一世的进展。
  我们除了一定是我们父母的儿女以外,连我们的性别、肤色、国家,也都有定数。纵使一切对我们来说并不如意,但这种种已经不可改变。能有好的父母,固然可以给我们作为模范;就算他们多有不是,那也是给我们学习改善的机会。有父母才有我们,人身难得,我们要感谢才对。至于父母的不是,我们认识了,就不该再犯;如果再犯,便是自己错,不是父母错了——因为他们已经以他们的错误示范给你看了,也就等于教育了你。
  我们来到人世,就好像上学校一样: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医师,你要上医科学校;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汽车修理师,你要上汽车修理学校;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律师,你要去学法律。你的父母给了你生命,又养大了你,长大以后,就要一切自己负责。
  很多失败的成人常会指责他们的父母,说他们不该生他们出来;那等于是说,他们不要有生命、不要有责任,那是有违自然的,也极不正确。
  听他人说话
  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受他人影响,那是事实。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家中的哥哥和姊姊对于我们来说,就好像是皇帝皇后那样,至高无上。哥哥姊姊常常会使我们害怕,他们说:
  “你再这样,我就讲给爸妈听,叫他们打你!”
  “你太小,所以不许你……。”
  “你太蠢了,我们不要再和你玩耍!”
  学校的老师们,对我们的影响也非常的大。像我自己,就在小学五年级正想学舞的时候,被一位老师说我长得太高,永远不能成为一个舞蹈家,而我又因为年少,所以竟完全相信了他,以致就此把我学舞的雄心抛开;等我醒悟时,我的年龄已经不再适合从头开始学习舞蹈了。
  人们应该知道,在我们上学的时候,那些成绩和分数,只是拿来表示我们在那一段时期内得到了多少知识,它是暂时性的,成绩分数的高低,完全是暂时性的。但人们常在那个时候,以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自己价值的高低,这也是一种极大的错误。
  我们早年都有同学和朋友,他们都和我们一般幼稚,有些同学常会取笑别的同学,使这些同学蒙受深刻持久的痛苦。
  我自己在小孩子的时候,就有过这种痛苦的经验。我的姓名因为有不大好的谐音,所以常被同学取笑,令我无地自容,抬不起头,十分可怜。
  还有我们的邻居,也对我们有着一定的影响。那些影响不单来自他们对我们曾说过些什么话、作过些什么批评,同时更来自我们自己也常常顾虑到:“恐怕邻居会觉得我太……”
  我们仔细想想,只怕还有其他的权威人物,对我们的童年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当然,有极大影响力的,还有广告、传播机构、电影、电视等等。他们每次宣传什么,都用心理战术,使我们很难脱出诱惑,很难不听从他们。幸而我们现在长大了,可以超越出早年受到的一切影响了。并且还知道人人有佛性,人人都可以做得很好,所以不论我们早年听了多少消极的话,只要我们肯克服,就可以消除过去的所有一切消极的信念。
  我们也曾经有过消极的信念,后来终于被克服。
  我站在无限的生命中
  一切都那么完美
  过去已对我没有威力
  因为我肯改变和学习
※ ※ ※
  我认识过去
  知道它自有它的必要
  它把我带到今时今日
  我也决定由此时此刻
  开始把我思想的房屋清洁
  快慢都没有关系
  因为我已经开始
※ ※ ※
  最细小的最先清洁
  最容易的最先清洁
  这样
  我便可以即时见到自己的成绩
※ ※ ※
  我站在生命的历程中
  自觉非常幸运
  非常刺激
  而且我知道
  我的经验
  我的学习
  将使我更完美
  因为
  佛在我心里
  引导我
            第四章 它是否真的
“真理是我们内在不能被改变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是:“它是否真的?”答案有两个:“是”或“不是”。
  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如果你相信它不是真的,它就不是真的。
  半杯水,同时可以被看成是半“满”,或者是半“空”;不同的角度,即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选择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思想,我们绝对有权可以选择。
  大部分的人们,都会跟随他们父母的思想;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我们一定继续跟随父母的思想。人根本不应该限定所有人的思想都一致。任何我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我来说,它都会变成事实;任何你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你来说,也都会变成事实;任何他选择出来相信它的,对他来说,同样会变成事实。如果你和我的思想信念不同,那么,你和我的生命历程,也会完全不一样。
  研究你的思想
  假如你的经济突然崩溃,那就是表示在你思想信念的某一个层次,相信你自己会没钱、会欠债穷困,你因此郁郁不乐,没有作过稳定经济的切实计划。固然,美好的东西往往不长久,但消极颓丧,也大可不必。生命对你不会不公平,只是你自己没有斗志,常常说自己:“我怎样都胜不了。”这一类丧气话,可以冲昏自己的头脑,作出不正确的决定。
  如果你还没有能够吸引到一个异性来爱你,那也是你一直认为“没有人会爱我”、“我不值得被爱”。或者,你是在怕异性会像你的父母一样,支配你、管辖你。也或者你常以为:“人们只会伤害我”。你在内心先拒绝人,使人不敢接近你,不是人人无端端拒绝你。
  有些人的身体健康不佳,他们常常相信:“我的家人身体都不健康,所以我的身体也一定不健康。”或者:“那是因为天气变坏,所以我的身体就变坏。”又或者:“我根本是来到世间受苦的”、“祸不单行”……。
  他们不去研究和对治他们的健康不佳,只以消极的信念来接受他们的健康不佳,身体自然不会好了。
  很多人有了不好的思想信念,而自己并不知道。大多数的人,都不认识自己的思想信念;他们只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看成是自然的,像饼干咬过后一定会碎一样。
  不论什么问题,都有它的思想根源,这些思想根源,都可以在受到再教育后彻底改变。
  很多使我们要在生命中受苦和挣扎的问题,在感觉上,都是那么现实、那么困难,好像与我们内在的思想信念,完全无关,只是从外面逼近来的、无可奈何的事。如果你那样想,如果你以为自己完全是被动的角色,那你便错了。佛教告诉我们,凡事有“因”必有“果”,果是从因而来,并非无端端发生。我们只要想想,在学校里面发生问题的永远只是那几个常常发生问题的学生,便可以知道,学校并没有逼他们发生问题,是他们自己先有不正确的思想原因,才引他们得到麻烦的结果,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看看你生命中的问题吧!问问你自己:“我有什么不正确的思想信念,使我制造出这么多的问题?”
  让自己静静的坐着,仔细思索,同时想想佛陀的慈悲精神,你自己内在的智慧,就会给你正确的答案。
  童年学来的信念
  有些童年学来的思想信念,是积极和有益的,对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有帮助,例如:“过马路以前,要先看看街的两面,有车就不能过去。”……等等。也有另一些信念,只合于小时候有用,到了我们长大,便不再适合,例如:“不要听信别人的话。”……等等。接触别人是成年以后不应再害怕的事,如果永远对别人不信任,人就会变得寂寞和孤立,限制了在社会上的发展。
  “男孩子不应该哭”、“女孩子不应该跑跳”,也是大人们灌输给小孩子的信念,这样的信念,往往就制造了隐藏感情的男人,和爱坐不爱动的女人。如果成年人教导小孩子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很无情的世界。”那么,小孩子便会以为那一定是真的,以为世界上人人都很无情,所以不敢和人往来,到长大后也往往如此。
  相反的,如果成年人教导小孩子说:“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那么,小孩子的表现便会不同,到大都容易接受别人,更会献出自己的爱心。有些大人常常骂小孩子:“这全是你的错!”像这样子的经常责骂,会弄得小孩子时时不安,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以为又是他的错,以致到长大以后,也是如此,成为一个瑟缩不敢有所作为的人。
  如果人在小时候相信他是无关重要的一个,那么,他在不论什么情况之下,都是躲在一边的一个,甚至到大都如此。如果家里的人常常忽略他,到他大了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在众人之中,自己好像并不存在。
  人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常常会有学习的困难,要老师教得很辛苦。于是,有些小孩子在受到老师的埋怨后,便会以为自己一定很愚蠢,一直都把愚蠢的标帜,插在自己的心里。
  有些人的童年环境很不好,令他相信没有人爱他,也令他到大都非常寂寞。就算他把一个朋友或一段恋爱带到他的生命之中,也都不会持久。
  有些家人,令小孩子产生“人永远不会满足”的信念。这样的信念,会令他在长大以后,也时常都觉得衣柜里的衣服总嫌少、所赚的钱总不够多,人也总在不满足的怨恨状态之中。
  有一个病人说他的家人一向都相信事事都不如意,而且认为事情只会变坏,不会变好,所以自己也充满了消极的信念。
  他甚至在打球的时候伤了膝,也好像大祸临头,到处去看医生,连看很多个不同的医生,他感到他的膝部越来越坏,直经过很长时间,到他的膝部完全复原了,他就从此不再打球。本来,打球是他最喜爱的运动和游戏,他也要加以放弃;他怕再打球会打出更坏的事出来。
  另外有一个人,从小受他父亲的影响,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导他要样样东西都抢先得到,否则便会失去机会,甚至一无所有。于是,等到他长大以后,他也不肯帮助他人,连排队购卖戏票,他也一定要抢在众人前面,不守秩序;为了这样,许多人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以致他在精神方面,十分苦闷。
  对付童年学来的消极信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彻底把它们丢掉;学习佛陀,建立新的、积极的人生观。如果你相信佛陀,所有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我们时常都说:“我就是我,我一向都是这样的。”也说:“事情就是这样,不可能改变。”
  这两句话听来像很真实,其实只是一种信念,并不是事实。但是,如果我们永远这样相信,它就会变成不易的事实。
  平常我们所相信的,一般原只是他人的意见,但我们把很多他人的意见,都放入了自己的信念系统之中。这些信念,就和我们其他的信念,混合在一起,成为了自己的信念。
  很多人早上醒来的时候,如果发觉外面正在下雨,便立刻会想:“唉,今天的天气真坏!”
  其实,下雨天并不坏,下雨天只是空气潮湿,如果我们有着适当的雨具,穿着适当的鞋,改变我们对雨天的态度;那么,下雨天便可以变成很不错的一天,至少绝不会比任何一天差——你不觉得它有诗意,也会觉得它能增加水库的蓄水量,更会觉得它对草木和农作物有益;而且下雨天的街上,灰尘也少些。但如果我们坚持相信下雨天是坏的一天,那么,每当下雨的时候,我们的心都会因此沉下来,人变得很不开朗。我们会抗拒这下雨的一天,而不懂得顺应此时此刻。
  事实上,天气并没有“好”和“坏”之分,天气就是天气,但若是我们把下雨天看成是“坏”,影响了情绪,那么,下雨天便真的是“坏”了。
  一个人要得到一个快乐的生命,就先要有快乐的思想;要有一个旺盛的生命,就先要有旺盛的思想;要有一个充满慈爱的生命,就先要有充满慈爱的思想。人的思想,领导行为;种什么“因”,待“缘”成熟,就得什么“果”。
  时时刻刻都能有新的开始
  我要一再的告诉大家,力量的焦点,永远都集中在“当下”。我们眼前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永远不可能停滞不变。所以,“当下”我们就可以立刻改变心意。
  即使我们正在生病、正被消极的思想所困、正时时在自我憎恨,经济方面也窘困了很久,都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在“当下”,就立刻开始改变一切。原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根本处去消除它,而不再是以后的现实。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做到。
  记着:在我们的心中,能思想的是我们自己;在我们的世界里,自己才是真正的力量!
  我们过去的思想、信念,制造出我们以前的一切经历。
  我们现在的思想、信念,将会制造出我们下一个时刻、下一个月、和下一年所有的际遇。
  不是“命运”在领导你,是“思想信念”在领导你。
  一个身无分文的僧人,能够建成一所宏伟的寺院,是他先有思想信念,然后,付诸行动,终于成为事实。
  亲爱的读者,我要在这里给你们最珍贵的劝告,也是我多年人生经验得来的忠实劝告,假使你们不要听,可以拒绝改变;仍然选择以前的旧思想,把你们所有的问题,完全保留。
  我诚恳的说:在我们的世界,自己才是唯一的力量!我们所选择的思想行为是什么,它们都会一一成为将来的现实!
  你们只要在“当下”,就开始一种新的行为,那么,每一刹那,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这完全可能!对有问题的朋友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喜讯!朋友!请下定决心,从“当下”开始转变,开始新的生命!
  它是否真的
  如果你在默想什么,请先捉住你现在的思想再说。你现在究竟在想什么?因为你的思想,能够真的制造出你一些行为来,所以你要小心想想:你真希望你刚刚在想的,变成事实?
  如果你的思想是一个焦虑、愤怒、伤心、报复或恐惧的思想,你就更加要留意了,想清楚吧!想想这一个不良的思想,会招致怎样的结果!
  虽然要捉住我们的思想并不那么容易,它们常常变动得那么敏捷,简直就像闪电那样;但是,从这一刻开始,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如果你发觉自己所想的只是消极的意念,那你便要立刻斩断它,不要让它再继续下去。你可以立刻转变,选择积极的思想,对消极的意念斩钉截铁地命令它离去。每一个在自助餐厅的客人,都可以面对所有供应的食物,从中选择出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同样的,每一个运用思想的人,也都可以选择他自己所有的思想。而选择思想,比选择食物更重要,食物只有可口与不可口的分别,思想却能够影响人未来的生命历程。
  因此,如果你选择那些会为你制造出问题和痛苦的思想,那就是极不明智的;这比你选择令你反胃的食物更糟。当然,不可避免的,我们偶然都会有错误的选择,但犯一次已经够了;当我们一旦知道那一些食物令我们的身体不适,我们便不会再选它。同样的,选择思想也不可以一错再错,那些制造出问题和痛苦的思想,一次已嫌太多。
  我早年遇过一位牧师,他的名字叫做雷文查理士波尔卡,他常常重复的对我们学生说:“当我们有问题产生的时候,我们不是要立刻有所行动,而是应该好好的先去认识那个问题。”
  我们的心意能制造出我们的未来。所以,当我们有什么不满意的情形时,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心意去改变它。而且,我们要在“当下”就开始把心意改变。例如,你有一个好朋友,他一直对你很好,但是,你们之间,忽然为某一件事,竟见不合,甚至发生冲突,发生冲突的结果,是他胜利、你失败,因此,你愤愤不平,脑中充满对他不满的思想,甚至想为自己的失败,对他采取报复的行动,来打击他。你虽然也想到,打击他只会两败俱伤,从此彻底破坏了你们的友谊,对你一点都没有好处,但是你还是在想出这一口气,不达目的不休……。
  你的心意,已经像野马一般,横冲直撞,如果你自己不立刻悬崖勒马、立刻有所改变,那么,你和你的老朋友的所有友谊,就会在你的行动中全毁了。“认识问题”,是要你想清楚——究竟谁对谁错?为什么他会胜利,你会失败?你失败,是否一定要对胜利者报复?宁愿两败俱伤的念头,是意气用事,还是正确的?即使老朋友这次确是犯了错,你可不可以暂时原谅他,等他自己觉悟?你一定要做小人吗?你为什么不做君子?
  当你终于能改变自己心意的时候,一场友谊破裂的悲剧,便不会发生了。事实上,很多你认为对你不利的事,并不是真的;你要能运用你的思想、智慧、慈悲,明白别人为什么会如此,从而化敌为友,重结善缘。
  你当朋友是敌人,朋友就真会变成敌人了。
  你当敌人是朋友,敌人也会真变成朋友。
  “万法唯心”,佛法讲得一点都不错;你的心意,决定你的一切。
※ ※ ※
  我站在永恒的生命中
  一切都那么完美
  我再也不计较以往的缺憾
  我现在选择
  用佛陀对我的期望
  观看自己
  我是有佛性的
  我会十分完美
  我现在选择
  依着这种理解
  来改造我的生命
※ ※ ※
  我在适当的地方
  把握适当的时候
  做出适当的事情
  在佛的世界中
  我的世界中
  一切都那么完美
             第五章 我们要怎样做
  决定改变
  现在,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举起双手,恐惧地投降;大多数人,都执着一切,不肯去尝试改变。
  很多人会这样说:“我觉得不可能改变,也没有希望能改变,所以不想尝试改变。”
  还有很多人这样说:“我觉得还是不改变的好,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生活在痛苦里,知道怎样去接受这些痛苦,虽然我不喜欢有痛苦。但是,那总比去违反它好,因为违反了它,它可能会变得更坏、更令我受不了。”
  事实上,怨恨最没有益处。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使我们怨恨,怨恨完了以后,另一些不好的事情又发生,于是我们又再怨恨……这样的循环不止,令我们永远也不能超越出痛苦。
  怨恨有什么用呢?它是一个愚蠢的反应,和一种拒绝去认识的生命反应。我们要仔细的问一问自己:这究竟是为了什么,竟会有这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使人不得不怨恨?
  我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什么信念不对,才会制造出这么多的烦恼和颓丧,引使别人不时来骚扰你。为什么你不改变思想行为,阻止不好的事情发生,使你永远不再怨恨?
  就算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也要想想佛陀教给你的一个“忍”字,慈悲地去对人、慈悲地去应付问题,才是真正的解脱痛苦之道。
  你怎样对人,人也怎样对你;你宽厚对待别人的错,别人也会在你错时,宽厚地对待你。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你自己有多顽固的话,你只要想想你是不是一个“肯去改变”的人,就能清楚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把生命改变得更好,把一切处理得更合适、妥当,也更轻松。但是,尽管我们是这样盼望,但要我们真正有所改变,却常常办不到。我们宁愿他人改变,来适应我们,也不愿自己改变,去适应一切。假使你自己都不能为自己改变,那别人又怎能为你改变他们自己呢?改变自己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也不至于毫无办法,我们只要能从自己的内在改起,先改变我们的旧思想,再改变我们对人说话的态度;自自然然,外面的境遇,也就改变了。
  改变思想、改变说话态度,就能改变生命,使一切变得更好。说来轻松,做起来却往往并不容易。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顽固性——或多或少;也有毅力问题——能坚持不能坚持。
  象我自己,一向都很有点顽固,甚至现在,每当我的生命中,有需要作出新的决定和转变时,我那点顽固,便会从内心深处,浮现到表层来,使我抗拒改变、使我保持我的旧思想,使我一时里又成为一个自以为是、怨恨孤立的人。经过多年积极改进的我,都会如此,可见人的顽固,多难对付。
  我总要告诉自己;我是在生命的重要转折点中,决不能姑息懈怠,任顽固胜利;既然我决定在我生命中要有所改变,就一定要有新思想新行动!那时,我便向我自己的内在,深深的钻下去,把旧思想一层层的剥开来,让每一层旧思想,都换上新思想。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常常遇到困难,因为有些旧思想,很容易被剥去,而另有一些,则象拿一片羽毛来拨大石那样的棘手,旧思想会毫不为你所动,屹立不倒。
  人往往被严重的问题,阻挡了成功的道路;不去克服它,便永远只有失败。对于去旧换新,愈是顽固的旧思想,愈是生命的绊脚石,所以非去掉它不可。认清了,认真去对付,有毅力,就能得到胜利。
  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认识到自己过去的思想信念错误,并不表示我们过去不是一个好人,不必为我们的过去悲愤,还应该在改进的“当下”,高高兴兴的庆祝一番才是。
  让我们认真的说:“我愿意改变。”
  重复的说:“我愿意改变、我愿意改变。”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最好将手放在我们的胸口,表示决心。
  我们的胸口,是我们身体上一个很重要的力量中心,这个中心,可以帮助我们实行改变。我们这样说、这样做,就表示你承认自己正在寻求改变的程序中。我们该知道,在我们的生命中,确实有些情况,需要被改变。这时候,我们便应该让它改变,不要去压抑它。
  留意我们不想改变的地方;因为,它很可能正是我们最需要去改变的。当你付诸行动时,你会发觉;帮助我们成就的“因缘”,正在逐渐聚合。
  当我们诚诚恳恳地,一再的说:“我愿意去改变”时,我们的情况就真的在开始改变了。
  实行改变的道路
  我们不单要在思想意念方面更上一层楼地改变自己,同时还要在其他方面,也一一更新。
  我们既要著重在灵性方面的改进,也要着重在心理方面的改进,更要着重在身体方面的改进。
  真正的医疗过程,应该是身体、心理和灵性三方面同时注意的。不过,从任何方面开始都可以。
  有些人从心理方面开始,参加心理课程、心理治疗;有些人从灵性方面开始,学习静坐、经常念经;有些人从身体方面开始,实行运动、注意营养。这就象我们清理我们的房屋一样,可以由随便那一个房间先动手,都没有关系,只要整个房子都清理到,便可以了。
  如果能从三方面同时并进,当然更好。这么做可以缩短身体衰弱的时间,早日回复健康。
  中国古谚说:“病从口入”,认为许多疾病,都由饮食不当引起,所以对食物有很多禁忌,平常既注重“食补”,病后更不单吃药,还要“戒口”。这些说法做法,看上去虽然很“古老”,但是用现代的头脑去分析,却很“科学”,十分合于健康之道。人们的许多病,的确常常由饮食不当引起。常识告诉我们,营养不足固然能使健康不良,而营养过剩,也会促成很多疾病。何况还有“食物过敏”的问题,也已经引起了普遍的警觉。
  以前,大家只知道鱼虾蟹一类的海鲜,才会引起食物过敏,其他食物都不会。但随着医学的发达,证实了可以引起人过敏的食物,多至一百数十种之多。“食物过敏”并非只令人皮肤发痒那么简单,它是可以严重到令人丧失生命的;所以我不会轻易给人开列有关食物营养的单子,除非已经确知这个人的“食物过敏”情形如何。有些食物适合某些人,不适合其他的人,另一些食物,适合另一些人,不适合某一些人;一定要详加研究,不可以一概而论。
  有一位病人平时就很喜欢喝牛奶,后来他发生肚疡现象,就更相信自己要多吃流质,改善病况;于是他每逢口渴或有小小饥饿感时,便以牛奶来解渴、充饥。结果,虽然吃了医生的药,腹泻情形却没有好转,而且逐渐变本加厉,泻得更猛更勤,人也一天比一天消瘦。医生告诉他,牛奶不可以喝得太多,他不听;他认为他若再缺乏牛奶,他的身体营养,就会更加欠缺。他把对他的腹泻毫无用处的药停了,来我诊所看我,我请他即日起完全停止饮用牛奶,只不过一两天,他的严重腹泻,就霍然而愈,身体恢复健壮起来。“病从口入”的说法对这位病人来说,真是恰当不过。同样的例子,也多到不胜枚举。
  一个人乱给自己“营养”,常常发生坏的后果;所以,不可以不小心。但是,一般食物也并不那么可怕,不致都会害人生病。主要是在食用它的人,是否食用得适当?如果进食的量不多,就绝对不会有大危险,这点可以放心。
  我个人对营养的意见,非常简单,只要每天吃到很多种颜色不同的食物,便已经够了。如果某种食物自己吃了总感觉不对,就需要对它特别注意;经过证实,确定它屡试不爽地对自己不利,那就要立定主意,以后不再吃它。
  如果你身为家长,而孩子还小,就更要兼顾到孩子们的饮食问题,小心观察。一般来说,肉类的毒素最多,即使你对它并不发生过敏,也不可以吃太多的量;若能够以植物中富有蛋白质的豆类来代替它,那就最好。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现在吃素的人会大量增加,为的就是这个缘故。只可惜,有很多人吃惯了肉类,要他们忽然断荤,并不是太容易办到,那就只有听其自然,慢慢地来。我相信只要人们先有观念上的改变,慢慢就会付诸实行。
  也有很多西方人,在吃了一个时期素后,发现自己开始贫血,以致又要重新吃荤。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市场上,素食品的种类太少,吸收不到全面营养,才有这种现象。相信这样的情形,以后会随需要而改变,只要食物商能多多动脑筋,就不同了。
  人不论在那方面改变,都会有一两天感到身体不舒适;或是改变饮食、或是改变思想系统、或是开始静坐……都会如此。而且甚至可能会显得比没有改变以前,更坏许多。这是新旧交替必有的现象,就像是准备洗一支煮菜的锅,这锅早被烧焦,很难清洗,于是我们要把热水和洗洁精放入锅中,先让它浸一浸,然后,才开始擦它,而这时候,锅子真正变成了一团糟,比没有动手清洗它之前,看上去更坏。
  但是,如果你继续去刷洗,很快地,你便会有一支好像是全新的锅子了。整顿心理系统也是如此。
  当我们浸上新的意念和思想时,所有以前的污浊思想,都会浮到上面来,让你目睹。但是,只要你继续积极的建立新的健康思想,很快的,你便会有一个完全新的思想系统,再不像以往那样的杂乱不良,确实令你一切都焕然一新。为自己好,我们都希望把坏的一切改变,不论什么方法,只要对我们有帮助,我们就要接受。这里有一个方法,很多人都用过,我自己也用过。这方法就是:告诉你自己,你愿意改变。
  对着镜子告诉自己说:“我愿意改变。”
  这样做,会发生很大的力量,因为你表示了决心。但如果你觉得犹豫、或想抗拒、或根本不愿意去改变的话,就要问问你自己,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你究竟在抓着什么旧的信念不放?
  请不要责备自己,只要留意它究竟是什么便可以。
  不论那种信念是什么,我可以肯定它一定会带给你很多烦恼,未来还将带给你更多烦恼。
  你可知道它是从那里来的?
  知道,或不知道,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要做些行动来化解它,把它消除。请再去看一看镜中的自己,深深的看,凝视自己的双眼,再次拿出勇气,大声的说:“我要消除所有的抗拒力!”
  这样做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家中的大人,便常常睁大他们的双眼,望着我们,吩咐我们不要做这、不要做那;我们都会服从,而我们的许多消极观念,也都是由此得到。
  我们到现在都会常常在对镜的时候,产生意念,我们会批评自己的相貌,联想到自己的某一些缺点。
  为了改变,我们还是要对着镜子,望着自己的双眼,不过,我们该说一些积极的话、有鼓舞力的话,来振奋自己。这样做非常有用,可以很快便有很好的收获。
  我自己就是一个证人;我曾因此改变,因此得益。   我站在永恒的生命中
  我现在镇定地
  冷静地
  对待我的旧习惯   我决定改变
  我可以受教
  可以学习
  我愿意去改变   我要一面改变
  一面觉得欣喜
  每当我发现一件需要改变的事情
  我就像寻找到一个宝藏一样   我看见和感觉到
  每一个时刻我都在改变
  坏的思想再没有能力战胜我
  在我的世界里
  我有很大的力量
  佛陀也给我很大的力量
  我选择善与自在
  在我的世界里
  一切都那么完美
              第六章 停滞不改变
      “生命韵律在流动,在改变。”
  我们常常有很深的旧思想、旧信念,隐藏在我们的内心里;我们一定要留心它、注意它。只有留心和注意,才可以改变它。
  留心你有所悲怨的时候、注意你情况不妙的时候,那便是十分重要的关头,因为这表示旧的思想信念,已经不再潜伏在内心深处,这时已经浮现到表面上来了。我们在这个重要关头留心注意,我们便会走近一个良师、一个益友,或寻找一些书本、得到一些知识,那会令我们看到新的方法、新的道路,能够应付和消除自己一向的坏思想、坏信念。
  我自己的醒悟,来自我的一个朋友。他告诉我有一个聚会,可以参加;我听到以后,内心感到有所感应,于是我一个人前往。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聚会,却竟然成为我迈向健全道路的第一步,现在想起来,这个聚会对于我的影响真大。
  人们常常在开始他们第一步的时候,会觉得那一步开始得有些傻、不合道理,又或者会觉得它太容易。他们的思想,不肯轻易的接受它,以致不想跟随它;他们的抗拒力会很大,甚至在想到它的时候,都会发生反感。
  这种反应其实都很正常。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既然有了想要改变的意图,这第一步,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是我们所应该走的第一步,它能改变我们、帮助我们、带我们实现我们所期望的一切。
  没有耐性,是一种抗拒。我们抗拒的,是学习和改变;我们会希望一步登天,一下就把事情做好、完成。如果这样,就表示我们并没有花出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怎样化解问题。
  如果你想从这一间房间,去到另一间房间,那你一定要先从椅子上站起,再一步一步的向着另一间房间的方向走,才能到达那里;只坐在椅子上,口里说到另一间房间去,而自己却不行动,这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生命上有了难题也一样。如果我们希望解决它,而又并不开始去处理它,难题自然不能解决。人一定要一步一步的走,不可以没有耐性,没有耐性永远不能成事。
  我们所出的问题,都应由自己负责——这点认识也很重要。
  我不是说你应该产生内疚心,或应该认为自己是个坏蛋。我是要你认识自己内在的力量,可以左右一切,它可以转化你的思想,也可以转化你的人生经历,避苦趋吉;这是佛陀所郑重教导我们的。
  在过去,我们曾不自觉的用自己的力量,去制造出令我们痛苦的经历,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做什么?现在,我们要认识我们的责任,开始注意和学习怎样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制造、迎接积极的、充满善行善果的将来。
  很多病人来向我要求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指示他们,要怎样从新的角度,去做一件事情;怎样去原谅一个人,不记仇恨。我发觉,当我这样讲时,他们的嘴唇常常都紧闭着,双臂放在腰腹之间,甚至紧握着双拳。
  从他们的这些姿势上,我可以看出他们的抗拒力,非常之强,但我知道,我的那些话,正是他们极需要听从的。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课程要学习。那些最困难的课程,一定是我们最该选择的课程;如果十分容易,那就根本不必学习,自己都会明白。
  注意该学的课程
  如果你明白最令你抗拒的一切,正是你最需要接受的一切,那你就能面对你目前最大的问题,加以改良了。
  你应该抛开执著、放弃抗拒,让你自己学习你需要学习的课程。一旦你这样做到了,那会令你所走的道路,以后更容易走。千万不要让你的抗拒力阻碍了你的进展,终止了你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开始进行改变:一、看清楚自己的抗拒力;二、继续改变你的思想。
  当我们在谈话中接触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时,我们会忽然改换话题。
  或者离开那地方,不再与人在一起。
  又或者故意避到洗手间里去。
  在与人约会时,常常有意迟到。
  以生病为理由,避免见人。
  故意忙碌地只顾工作,不理会人。
  浪费时间,不去接触应该面对的事。
  双眼不望在应该望的地方,而望去别处。
  避免思考,乱翻杂志。
  做什么事都拒绝用心。
  花很多时间吃东西抽烟。
  编造理由,停止与人交往。
  有意无意地弄坏家中的东西。
  除了以上这些情形以外,我们有时也用言语来抗拒,常常这样说:
  “这是没有用处的。”
  “我的家人不会明白。”
  “要改,我就把整个人都改过,最好把我的姓名也改了。”
  “没有疯狂的人,不需要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电影明星所玩的玩意。”
  “没人对我的问题会有帮助。”
  “人们不了解我为什么常常要发愁或发怒。”
  “我的情形与别人的情形不同。”
  “我不想去麻烦别人。”
  “事情自己会解决的。”
  “我之所以不做,是因为没有其他人这样做。”
  人的抗拒力,除了常常用以上这些行为和言语表现出来以外,还会用一种坚决的意见来表现。那些意见,一般来说,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却胡乱给自己用上了。它们是:
  “那些不对的事,完全与我无关。”
  “对我来说,这不很合适。”
  “那样做不够伟大。”
  “精神修养高的人,也会发怒。”
  “人人都不会这样做。”
  “我不需要爱情。”
  “那太傻了。”
  “那地方太远了。”
  “有太多工作要做,这事没法做。”
  “要花那么多钱,太昂贵。”
  “花的时间太长久,不好。”
  “我不信任它。”
  “我不是那种人。”
  另外,我们也时常在别人身上找理由,很有藉口地来抗拒一切。我们会说:
  “上天都不会赞成。”
  “这要等到上天批准才可以。”
  “那是环境不对。”
  “他们不让我改变。”
  “我没有适当的老师和书本。”
  “我的医生不赞成。”
  “我做工太忙,抽不出时间。”
  “我不想被他人操纵。”
  “这完全是他们的错。”
  “要他们先改变了,我才改变。”
  “你们不明白我。”
  “我并不真想伤害他们。”
  “它和我的信仰相抵触。”
  “我太老了,改不了了。”
  “我还年轻,要改也不急。”
  “我太肥,没法改变。”
  “我太瘦,只想能够肥一点,别的暂时都不想。”
  “像我这样长得太高的人,怎样改变也不会变矮一些,改来做什么?”
  “我的性格,像我的身体一样,太矮,变不了。”
  “我太懒,不想改变。”
  “我够强,不必改变。”
  “我太弱了,没有能力改变。”
  “我很蠢,叫我怎么去改变。”
  “我相信我很精明,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
  “我太贫穷,生活都照顾不过来,还说什么改变不改变!”
  “我太没有价值,改变了大概也差不多。”
  “我太不重要了,改不改变都没有关系,还是就这样算了。”
  “我对我自己很认真,我不会轻易就改变的。”
  拖延、推诿,也是抗拒的一种表现:
  “我迟些时会做,现在不急。”
  “我现在的精神不够。”
  “我现在没有时间。”
  “抽出太多时间,那会妨碍工作。”
  “这是个好意见,让我慢慢考虑。”
  “我有太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我明天再想一想。”
  “等我做完了要做的事再说。”
  “现在不是时候。”
  “已经太迟了。”
  不承认自己需要改变,也是一种抗拒:
  “我没有什么不对。”
  “做什么都解决不了问题。”
  “我一向这样,没什么大不了。”
  “改变又有什么用处?”
  “只要我不理会那问题,那问题便自然会消失。”
  抗拒力中最大的一种,是恐惧——恐惧自己不熟识的一切,恐惧这样、恐惧那样:
  “我还没有准备好要改变。”
  “我可能会失败。”
  “他们可能会拒绝我的要求。”
  “不知道我的邻居会怎样想?”
  “我不喜欢把自己的心事讲给别人听。”
  “我不敢对我的家人说。”
  “我的知识不足够。”
  “我可能会受到伤害。”
  “我不想改变。”
  “我不该花钱看医生。”
  “要我看心理医生,我宁愿去死。”
  “我不想任何人知道我有问题。”
  “我不敢表达我的感受。”
  “我不想谈论我的问题。”
  “我没有精力去做。”
  “如果我做了,后果不知会怎样。”
  “我怕这样会失去我的自尊。”
  “这是很困难的。”
  “这可能会使我失去朋友。”
  “我不信任任何人。”
  他们的不愿意改变。
  有一位女士到我的诊所时,大大迟过她所约定的时间,她诉说她的身体各处疼痛。因为意外,她弄伤了她的背、颈和膝。
  在她诉说的时候,她完全没有困难,但当我对她说让我来和她说几句话时,她便立刻坐立不安,从一张椅子上,转到另一张椅子上,跟着要去洗手间,又想要打电话,令我总不能在她的问题上作出讨论。
  最后,她说她的姊姊和母亲,也都曾经因为意外,伤过两次背,他们都没有和人讨论过问题,所以她也不想讨论。
  其实她不只身体疼痛,抗拒力也很强。
  另外一个来向我求助的病人,对我说他自己很精明,懂得怎么投机,能得到很多钱。但是他也时常闹穷,时常交不出房租,甚至没有钱装电话。
  我要他改掉坏习惯,停止投机。他坚持说,除非在生命中出现好事情,那他才可以改,否则,他不能。
  一个人既有投机的坏习惯,又不会善用金钱,他的生命,又怎能出现好事情?用那样的藉口来抗拒改变,无非是自欺欺人而已。
  有些人,自己不改变自己,只一味地要他们的朋友作改变,这分明也是一种抗拒的表现。譬如:有一个人来到我的地方,和我谈过话后,才知道我是一个不用药物治疗的精神治疗医生,非常吃惊。因为,他的朋友叫他来看我,这次的医药费,也由朋友赠送,而他却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心理方面的问题。
  又有过一个人,来请我去他的朋友处,治疗他的朋友。我去了,却发觉他的朋友,完全不知道这回事;他完全没有这种需要。
  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一出好戏、发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吃到什么美味的东西时,我们常会想和我们的朋友一起分享。但是,我们自己需要改变,却不可以勉强别人改变。要自己改变,已经是很困难的事,又怎能强求他人去改变呢?尤其是当他人完全无意要改变时,那就更不可能。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只有徒然伤害了彼此的友情。我也只帮助来向我求助的人。我自己的朋友,我不会去要他们改变。
  我们常常做同一件事,形成习惯、变成需要。
  这种需要,来自我们的信念。需要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属于积极,一种属于消极。我们因为信佛而念佛,因为念佛而得到定力、得到智慧,因此我们念佛的习惯是好习惯。需要念佛,属于积极。
  我们每天早起,做早操,呼吸新鲜空气,形成一种需要、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和需要,带给我们朝气、健康,它也是积极的。
  相反的,有些人每天的需要和习惯,是属于消极的。例如:每天都吃肥肉、每天都吸烟、每天都挥霍金钱、每天都饮酒……甚至会需要不正常的异性关系、需要骂人、需要和不良的友人交往;更有甚者,就会连犯罪都有需要,习惯于时时都做危险和不道德的事……。
  他们也许已经自己向自己说过很多遍:“我再不这样做了!”可是,话刚说完,又去吸烟、又去饮酒,又去做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别人的事。
  尽管他们也曾一再责怪自己:“一点意志力都没有!一点改进心都没有!实在太不像样!”那又有什么用?徒然只会加重已经背着的内疚包袱,仍旧是老样子。
  不论他们的生命发生了那些问题,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都只是一个表面的病征,一个结果的外露。要想消除这个病征,却不在这个病征的发源处下手、找寻出问题的根底,那是没有用的。
  一般人都以为,只要发生问题的人好好地运用他们的意志力,来应付他们自己的问题,未始不可以成功。这样想,未免太天真了!如果他们在某一个时间,放松了他们的意志力,那他们的问题,不是要再度出现吗?
  没有根的意志力,不会屹立不倒。
  肯放弃
  我对我的病人说:“你一定有一种不良的习惯和需要,才会令你遭遇现在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没有,便不会如此;让我们来合作,想出办法对付。第一步,你要肯放弃不良的习惯与需要。当你确定你没有做那些事的必要的时候,你崐就自然不会再想吸烟、再想去吃太多的油荤、再想去结交坏朋友等等那些伤害你自己的事了。”对人有益的箴言是:“我愿意放弃,放弃不良需要。”
  这句箴言,每一个有难题的人都可以用。既然肯放弃,便要跟着想下去,你肯放弃的是些什么?一个人有坏习惯,自己很清楚,既然原则上你肯放弃,就不能再继续犯那种错误。
  但假如你对上面这句箴言都有抗拒力,那你的确很难改良。这句箴言,无论如何,你都应该听从。
  我要再一次提醒大家,想转弱为强、转败为胜,最大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愿意放弃以往的坏习惯。一定要先告诉自己:“我愿意放弃!”这在佛家来说,就是“破执”,执着是不好的,所有不好的执着,都必须破。
  人常常在自己四周,布满蛛网;这些蛛网,阻碍人的进步,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消灭蛛网。你有无曾经用手去解一团乱线的经验?如果有,你一定知道,如果你胡乱地拉扯乱线的话,就一定会使得这个线球,越加难解。你必须很仔细、很有耐性的去解那线球,不然你便越弄越糟。这和你解心上的结一样,如果你想解开你心上的结,一定要很有耐性地去解,最好是多请一个专家帮忙。而最要紧的,是你得在整个解结的过程中,都保持愉快、充满信心。
  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就会开创出我们理想的将来。只看表面的征象,而不理会内心的信念,并不能对症下药;只有发掘出生病的原因,才不会徒然浪费精力,毫无用途。我们的每一种病,不论它是心理病或是生理病,都有一个来源,这才是我们要密切注意的。
  有些病人认为自己“活着没有什么价值”,连生了病都不肯即时去见医生,要拖延时日,耽搁再三。在他的下意识里,有一种对死亡的向往,这就是他生病的根了。这个根源不除去,即使没病,也会弄到自己有病;小病,也会拖延到变成大病,为他自己种下祸根。
  如果医生只为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对他绝对不是办法。好比一棵植物,它的根发生了问题,你想救它,却只在它的枝叶上做功夫,那又有什么用处!
  其实人人都可以成功我有一个学生,做人很失败,但他却很喜欢人们都注意他,所以他每次上课,都要迟到,他以迟到来使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
  原来他在家庭里,排行最小,什么事都由哥哥姊姊领先,他从小就眼望着哥哥姊姊们优先取得需要的东西,最末一个取到东西的,总是他。他在一旁等待、向往,成了习惯。直到现在,他也从来没想过会比别人先占优势,所以索性退缩、不进取;而每当他人得到成功的时候,他也不和人家一起庆祝,从不与人同乐。他会自怨自艾:“为什么他们能得到,我却从来都得不到?”
  他不去发展自己的才能,只羡慕他人的成功,他一天比一天的感觉到自己没有价值,以致在颓丧消沉中生活,一点都不像一个年龄正当奋发有为时的青年。
  和他相反的,是我的另一个病人。她是位女性,年龄已经七十九岁。以前,她一直都以教学生唱歌维生,而她的多位学生,都一一在电视上出现,做了广告明星。她告诉我,她也希望能在电视上出现,能做广告明星,像她的那些学生一样;但是因为年龄关系,她不敢想、也不敢试,深怕自己只会失败,不会成功。
  我非常高兴她有这个志向,告诉她说:“如果你想做,为什么不试试进行?我想你觉得做电视广告有趣味,外面有很多商人,正在寻找像你这样的人,来替他们做广告;你可以挺身而出,探探他们的意思,很可能你也能在电视上做成广告明星啊!”她听了我的话,有了勇气。她打出多个电话,和有关方面接洽,她在电话中向对方说:“我是一个很年老的妇人,我希望能做一些电视广告”。
  不久之后,她果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她的广告片,上了电视。而且,从这一次的露面,她一炮而红,以后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这工作,她真的做成了电视广告明星。很多时候,我都在电视上见到她,有很多杂志,也登著她的照片。
  不论你年纪多老,照样可以成就新的事业;对做事越有趣味,成功的机会便崐越大。反之,若是人永远退缩、缺少自信,那他即使年少,也不会成功。
  自我批评不可过分
  自我批评,并不会改变我们的拖延和懒惰。我们不该把我们的力量,用作批评我们自己,而不去把它用作解放旧的思想习惯、培养新的思想习惯。
  我们应该有这种信念:“我愿意放弃‘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旧思想。我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行善,便自然会得到所有美好的东西。我喜爱自己,珍惜自己、接受改变,因缘会帮助我成就所向往的一切。”
  请告诉你自己:“我要花多少天的时间,来实现这些信念;不停的想佛菩萨的慈悲,那么,我的拖延和其他坏习惯,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从我的内心里,发掘出我的佛性,不再自私萎顿;整理我的思想系统,把旧的、坏的除去,把自己的长处,发扬出来。”
  如果你果真时时反覆以上的信念,那就一定能帮助你自己改变生命,抛弃不妥的旧思想,你的境遇自然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种善因,得善果”;这个定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何必要再浪费时间和精神,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即使我们有错,也只是因为在我们的思想上,有不正确的意念的缘故,是那些不正确的意念,使我们做出不正确的事,所以,只要改变我们基本的思想和意念,就再不会如此。
  大家务必要认清:你的问题,都来自你的思想。不过,你尽管放心,因为思想是可以改变的。
  “学佛是改进思想的最好方法之一”,我向大家提议。
  佛学告诉我们,世事无一不变,好的固然可以变坏,坏的也可以变好。学了佛,既可以变好,也不怕变坏,去除患得患失的心情,想想俗世本来一切俱空,又有什么好紧张的?人只要坦荡,不急切求名求利,以“戒”、“定”、“慧”的功夫,一心为善,自然会生活得一天比一天好,身体也一天比一天的健康,能够尽情享受这一世的人生,更为下一世铺好平坦的康庄大道。
  我们不必担心自己的成败,以免愈想愈糊涂;我们只要以他人为借镜。因为,别人的成败,值得我们深思、启发我们。
  多少人呼风唤雨,威震八方,到后来他又怎样了?
  多少人情场得意,不胜喜悦,到后来他又怎样了?
  多少人健康如牛,顾盼自豪,到后来他又怎样了?
  人拥有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又何必羡慕人家?
  佛陀放弃王子的荣华富贵,苦修度人,赤手空拳而得大成就;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能够向佛学习,我们的生命,也会焕然一新!
  对人对己要仁慈
  我有一个病人,每当她不开心的时候,她不去面对令她不开心的问题,而只是去吃很多很多的食物。但在吃过以后,她又憎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又吃这么多东西,使自己胖得那么不可收拾!
  她有一个爱吃东西的历史,那是她的家长鼓励出来的。当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她就常吃其他人吃剩下来的食物,不论甜的咸的、正餐还是点心,她随时都吃得下。她的家长见到这种情形,便称赞她好胃口,由衷喜欢她吃得多、长得胖,在别人面前,很是神气。
  她就这样由小到大,养成了大吃的习惯,终于使自己肥胖得连多走一步路都不方便。尽管她现在已经知道她不需要吃这么多,也不可以吃这么多,但已积习难改。她的问题和她的大吃,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三岁大的小孩子智力有限,家长所教的,不论属于消极还是属于积极,他们都会完全的接受,以为这些教导全部正确。一般人后来的经历,都根据他们三岁大时候的教导展开,而且家长怎样对待三岁大时的他,他也会怎样对待他将来的小孩,甚至同样对待长大后的自己。
  人们责备自己,像把自己当三岁的小孩。基实,责备一个三岁的小孩已不应该,何况自己并非小孩!
  大人应该仁慈地对待小孩,自己也应该仁慈地对待自己。
  适当的悔悟是好事情,责备自己、憎恨自己就不对了,有人因为自小养成恐惧心,到大还这也怕、那也怕,整天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在这种情况下,崐如果他自己责备自己、憎恨自己,那是于事无补的。只要想想,如果一个小孩子在你的面前,他觉得很害怕,你会怎样待他?你是否对他发怒?还是伸出双手安慰他,使他得到安全感?
  可能在你小时候,你家中的成年人,由于太忙太没有时间,不知道怎样好好来安慰你,可是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该知道怎样做了,你又怎么可以再对三岁大的小孩忽略,不去安慰他?不去使他得到安全感?那不是太无情、太使人伤心吗?何况那三岁的小孩,就是现在的你!
  以往发生的事,已成过去。现在,你应该好好的待你自己,因为如果你不好好的待你自己,人家也不会好好的待你。
  一个充满害怕的小孩,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安慰。责备自己,只会令自己更没信心,更加觉得四处都是绝路。
  我们的内心,有时的确很像一个小孩,当这个小孩感到四周很不安全时,就会招来很多麻烦。
  每一个小孩子都怕人家看他不顺眼,被轻视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而每一个长大成人的人,也同样害怕被人轻视、被责备。
  请对你自己,像对小孩一样,充满仁慈心吧!小孩需要爱,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赏,你也如此。只有在得到了爱和赞赏以后,你才能发展你的最高潜力。
  “众生皆有佛性”,佛赞赏你,你也要学佛一样,赞赏别人、赞赏自己。
  我站在永恒的生命中
  一切都那么完美
  我把内在的抗拒力
  看成是要被解散的坏习惯
  抗拒对我全无力量
  在我的世界中
  我佛才是唯一的力量   我赞同自己要转变
  我将尽全力
  一定一天比一天容易   我很快乐
  因为
  我站在生命的律动中
  站在佛的身旁
  站在每天不断改变的生命中   今天是一个充满欢欣的日子
  因为
  我选择过快乐的日子
  在我的世界中
  一切都那么完美
              第七章 怎样改变
  世上最有用的学说,是能指导人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如果它做不到,那就是没有用的学说。我很喜欢受指导,因为我是一个实际的人,活着就想活得好一点。要是那个学说不能说服我,对我来说就完全没有用,不为我所接纳。
  人在基本的需要上,最希望获得指导的事是:
  ①培养能力,使我们愿意解除旧思想、戒掉坏习惯。
  ②控制自己的心意,存善去恶。
  ③能宽恕自己、宽恕他人,解救自己、解救他人。姫ヒ陨先*,看上去似乎很难做到,其实不然;如果人能依照佛陀的指导,切实地去做,就绝对可以办到。即使不那么顺利,经过一段艰苦的克服时期,功效必然会明显地出现。
  当然,在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很多人无缘听到佛法,要自己摸索进行,那他们的困难就会更多一点。他们在尝试去戒除一些旧习惯的时候,往往整个情况会显得特别糟,其实这并不表示改变得不好,只是在改变的开始,情况总是会显得更糟,因为本来隐藏着的污点都浮现到表面上来让你看到。
  能变总比不变为好,我们只要愿意开始改变,迟早会起作用,决不可以稍受挫折就此停止,一定要继续奋斗下去。
  现在,我举出一些实例,看看别人发生了些什么事。以下都是我亲耳听到的话:
  “我正在改变,希望能使我的经济繁荣起来;谁知我竟然接连损失了两笔金钱崱!“我正在改变,希望能使我和女朋友的关系更好;谁知我们两人,昨天大吵了一场。”
  “我正在改变,希望使我的身体健康;谁知我一个月里,竟患了两次重伤风。”
  “我正在改变,希望我能够在工作上表达出我的能力;谁知我忽然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我正在改变,开始戒烟;谁知在戒烟期内,和一个最好的朋友吵架。”
  他们这些在改变中遇到的问题,实在与他们的改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他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到沮丧。改变既已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功既不是原地踏步就能达到,也不是刚一起步,就垂手可得。道路常常并非宽坦的,既然立志要改善自己的经济,接连损失两次金钱又算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推断出两次损失的原因,以后就不会重蹈覆辙;转亏为盈的机会,大大增加。再继续努力下去,经济繁荣的目的就一定达到了。
  和女朋友吵架吗?没问题。吵架其实也能帮助认识对方,并不是什么坏事,更不是爱情的致命伤;如果能够在一场大吵以后,解开了问题的症结,对于双方的关系就会更进一步,这只在于双方是否真有诚意,双方的沟通,发不发生问题而已。如果既有诚意,又能沟通,那么爱情的花一定盛开。
  男女之间是如此,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吵架和戒烟,相信毫无关连,只要友谊真挚,吵翻了还是会重修旧好的,甚至比没吵架以前,更认识到这段友谊的可贵。
  至于忽然失业和接连两次重伤风,问题想也都与改变自己无关。人家裁员,是因为有不得不裁员的理由,重伤风更完全是自己抵抗力弱和感染病毒的关系,那些都只是时间的巧合而已。
  总之,改变是需要的。人的周遭时时都在改变,人的机能也刻刻都在改变,你执着现状,想丝毫不变,如何可能?人要是不去适应生命,生命就会低落,沉沦到底。
  其实,我们人人都在改变,没一个不在改变,所有存活的人,都在努力改变中。不过,有些人是稍觉不对就改变,有些人要等到大事不好才改变罢了。
  一部机器需要加油时便立刻为它加油,自然比机器用坏了要拆开来修理省力得多。人在使用机器时,能及时加油保养最好;用坏了再修理,多花时间,多花精神金钱,才可以重新使用;但如果听其自然,完全不加理会,那机器就只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对你一无用处了。
  想想机器、想想自己,你曾为机器加油吗?你曾为机器修理吗?你曾为自己去恶存善、求取改进吗?当你“确定”了需要改变时,第一件所要做的事,就是去“实行”改变。
  怎样实行改变?首先想一想,在你的生命中,有那一样是急于要被改变的?想到了以后,不妨走到镜子前面,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静静地告诉自己:“我现在已经知道,所有令我不满意的情况,都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所以我一定要改变,把我所有不好的想法、做法都改掉。”
  当然,不对镜子也可以,你可以自己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一遍、两遍、无数遍。你既有了改变的意识,用上面的方法能唤起你的潜意识。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高出几倍,两种意识一起合作,就能把你的智慧统统回复了。
  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实行改变的具体办法,只要诚心肯去改变,愿心坚强,我们的潜意识将会感召改变的“因缘”,让我们随缘而变。
  我们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都能与外界感应,发生影响。而我们自己最大的崐力量,是在“当下”。我们现在的思想行为,可以断定我们的将来;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改变,要勇猛精进,革除一切坏习惯。
  你的心意是一样工具
  人在精神方面,不止只有一样心意那么简单,心意以外,还有很多未发掘出来的智慧和力量。
  你可能认为你的心意操纵你的一切活动,我们一向以为如此,也习惯于让自己的心意这样想;只是这样一来,你的心意就自然认为它大到不得了,它要怎样你都不能不听从。其实,你可以驾驭自己的心意,重新训练它。心意如果被真诚的训练了,它可以成为听从你的一样有用的工具。
  你的心意成为你的工具以后,你要怎样使用它都可以,你现在使用的心意只是个习惯性的心意,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一定要肯去改变心意,明白心意可以被重新训练,使它成为积极的工具。
  暂时把你的思想意念停顿,只真诚的想一想这个概念;“我的心意能成为我的工具,我怎样去使用它都可以。”
  你决定了新的思想,在你的将来便会实现一切;如果你坚决认定自己不能改变坏习惯,那么这也就成了你的事实。所以,我们不妨明智的使用心意这个工具,清晰地告诉自己:“我觉得我可以改变,而且改变越来越容易。”这并不是什么胡思乱想,事实的确是如此。有位长期患失眠症的人告诉我,她长期以来一直都放任自己上床以后,就把白天所经历的事,在枕上反复思想;如果有人刺激过她,她就更要一遍两遍的重温当时的情景,思前想后、痛定思痛、无休无止。所以她半夜睡不着是常事,一夜都不合眼也不稀奇。她以为她不得不如此,因为思想和睡眠都不受她的指挥。
  后来,她听从了我的劝告,控制心意,她一上床便告诉自己:“要想的明天再想。”“我的脑子现在休息。”每次思潮涌来时,她都一下把它推了开去。
  这办法对她发生了效用,她的失眠症痊愈了。她很兴奋地告诉我说:“原来我真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意!”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内在,有一种非常大的力量,以前我们并没有去发挥,等到一朝发挥它的威力,就会知道改变简直毫不困难,一旦跨出第一步,以后真的会越来越容易。人们常常误解,以为自己的心意在控制自己,自己拿自己没有办法,怨都没有用,这真是大错特错。事实上,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心意,可以像使用工具一样的使用它;只要你不和坏习惯妥协便可以。如果你放任自己,老是认为:“改变是多么的困难啊!”你的控制力就会失去了。你一定要对你自己说:“我的一切,都操在我自己手里,没有什么事办不到,人家能够改变,我也可以。”
  大家都知道,吸毒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因为吸毒能够上瘾,上瘾以后,那个人便完了!他所赚的钱,永远不够他买毒品之用,他不再能够工作、不再保有自尊,他的心理和生理都受到摧残,很多人就此一失足成千古恨,再难自拔。但是,世上也不乏苦海回头,而终于脱离苦海的人;虽然那样的人不多,也足可证明:只要肯改变,毒瘾也奈何他不得。“人定胜天”,从古以来就有这句箴言。这句箴言告诉我们:一切主权,都操在我们自己手里,即使我们注定要受苦,也可以用行善来改变我们的生命。小小的一些坏习惯,改掉它就算了,难道任它害自己一世那么长吗?“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是想召祸还是召福?就悉听尊便了。
  不过,改变虽不是不可能,却也并不是太容易。因为人所有的坏习惯,不单是现世所养成,甚至还有前世的积习;所以我们除了决定改变以外,着实要准备多做一些功夫。
  毅力第一,坚持到底是必须的。吸毒之人,谁没有戒过毒?但他们没有坚持到底,所以才不成功。只要坚持到底,戒毒不会不成功。
  想像你有一个小孩,你一向让他几时上床睡觉都可以,但你现在忽然改变了主意,要他每天晚上一到八时,就一定要睡觉。在这个命令之下,你想这个小孩在第一晚八时的时候会怎么样?他可能会对这规定反叛,甚至会哭喊吵闹,是不是?假如你心肠一软,主意不定,宽免他这一次,那你的小孩以后便会再用哭吵控制你,永远不服从你的规则。
  相反的,如果你镇定地对孩子表示,这个规则是为他好,他一定要遵守,那么,这小孩的反叛,便会越来越少。当他准时上床两三天以后,他就会很习惯,从此改变崐了他的起居作息。我们的心意也像这小孩一样,如果你想去改变它,开始时它当然想反叛、不希望被重新训练。记着,有控制力的是你,如果你集中而坚决,不被那种心意所动摇,那么,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如愿形成一套新的思想行为。
  你若是能够认识——你并不是你思想的受害者,而是你心意的主人,那你便将会觉得很快乐,很快乐。
  练习松弛
  请你一面体会我所说的话,一面作一个深呼吸练习松弛。
  首先,深深的吸入一口气,然后呼气,在呼气的时候,你要尽量放松、放慢,不留丝毫紧张,好像非常悠闲。让你的头顶、额头、面部肌肉等,都完全放松(就是在平时,你的头也并不需要紧张,尤其是在你阅读的时候。相反的,如果你的头部松弛,你会觉得阅读很舒适,很容易)。
  跟着,把你的舌、喉和肩都放松,你的手臂、手,也要放松。即使你手握书本,也并不需要着意用力。接着把你的背部、胃部、腹部……一处一处的放松。让你的深呼吸带给自己十分轻安的感觉。
  最后,是放松你的双腿、双足。这样做后,你的身体全部都放松了,和先前还未放松以前,有了很大的分别。
  你现在会明白,原来自己的身体一向都那么紧张。是你把自己的身体绷得那么紧张的,这表示你把你的心意也同样地绷得非常紧张。当你完全放松了以后,你可以告诉自己:“我现在已经不再紧张了。我已经让紧张离去,让所有的恐惧心也离 去;我可以不再怨恨、不再惴惴不安、不再伤感,所有那些令我不快乐的感觉,我都在放松中让它们远远的离开了我。我现在很轻安,我对自己的生命和周围的环境,都觉得很好、很安全。”
  请把这种练习,每天都重复的做上两三次。多多去享受那种松弛后轻松愉快的感觉。假如你有困扰的思想出现,随时可以再做这种练习,把困扰赶走,使你永沐于轻安愉悦之中。每一次放松,时间大约以十五分钟左右最为适宜。
  当你做这种练习的时候,可以靠在一张椅子上,舒适地坐着进行。当全部肌肉由上至下都放松了以后,你可以想像自己是在一个海滩上,阳光和煦,清风徐来,海浪由远至近来到你的身前,穿过你的身体继续前去,你不必回避它,它远远的来,又去得远远。那海浪和你缓慢的深呼吸,节奏协调,令你尘念全消,彷佛正在佛的慈光庇护之中。不论什么人,做这种松弛练习,都对身体有益,可以未病防范,有病治病。
  适当的发泄
  人在平时能够得到放松,在情绪不好时,能够得到疏导,那就对生命非常有帮助。有时候,适当的发泄,也大有裨益。我有过一次经验,是在多年以前。
  有一次,我的双肩突然产生疼痛,接连痛了两天。起先我以为它自己会好,不去理会它,但几天了,疼痛依然。最后,我只得坐起问自己:“究竟是什么不妥?怎么会老是这么痛?”我的感觉像火烧一样,那种滋味令我难受得很,我想我的疼痛,一定是由怨恨引起的。我一时无法了解我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怨恨从何处产生?于是,我便将床上的两个大枕头,拿来出气——用力的槌打那两个大枕头。当我槌打了十多下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我为什么会有怨恨。我只有继续的、更大力的不断槌打那对大枕头。
  当我打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舒服多了,跟着,我的双肩居然没有再痛了。
  很多人不知道宣泄,只会郁闷,那对由心情闹出来的病痛,丝毫没有帮助。很多人都为了以往发生的事,到目前都不快乐。他们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在过去没有做某一件事,或做错了某一件事;也有因为以往曾拥有过东西,现在失去了,所以很不快乐;他们有的曾经在一次恋爱中被伤害过,直到以后仍旧不愿接受爱情;他们以往遇到不愉快的事,就认定这些不愉快的事还会卷土重来。
  有一些人,因为过去受人欺骗,所以到今天仍旧害怕和人交往,更没有能够宽恕以前欺骗过他们的人。
  还有一些人,只为了年轻时候曾经受到同学的排斥和奚落,到后来都一直为这种事伤心。
  更有不幸已经离婚的人,对生命永远感到残缺。
  也有因为第一次恋爱失败,所以再不肯重入情关。
  还有一些人,曾经偷了一些东西,到后来,虽然没有重犯,也一直在惩罚自己。
  他们不知道,抓住以往所发生的事情不放,只会令他们更伤痛。过去的已经过去,谁也不能再改变它。如果我们执著“过去”,不肯释怀,那么我们的思想便离开了“当下”,不再能集中精神,改变生命。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回头”指的就是不要执著、要改变。相反的,若是不改变,就只有永远沉沦在苦海之中。
  是的,我们很可能自己失足坠海,也很可能被人推跌坠海;坠海本来都不是我们的错,但是,我们如果不设法从海中回到岸上,分明有人想救你你也不听,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人人生命中都有怨恨,但是,怨恨要一个一个的化解,让它消失于无形;千万不能一个一个的堆积起来,而埋葬自己于“怨恨堆”中,愤懑一世。
  我们要清理我们的思想渣滓,使它不再停留在我们的心意中,使我们不快乐。想明白些吧!它其实只是一个垃圾,已经再不能发挥力量来伤害我们,我们又何必把那枝曾经由别人拿来打过我们的棍子,再度举起,自己打自己呢?我们应该一脚把它踢走,抛得远远的,永远忘记它才对!
  先哲说过:“一切的回忆都有毒,不论这回忆是痛苦还是甜蜜”。人可以“记忆”,而不必“回忆”。如果我们能放开对过去的回忆,我们就生活在“当下”,可以享受生命,开创美好的将来。
  请用一张纸,把所有缠扰你的往事,都记下来。写完以后,不妨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决心把这些往事淡忘?究竟要怎么样,你才能够超越它们?你认为你应该永远受它们的支配吗?你不能多做些有益的事情,来赶走这些有毒的回忆吗?为什么别人可以把不愉快的往事淡忘,而你竟不能?
  我们自己做了错事,失败了,不需要自责。可以弥补的,设法去弥补;无法弥补的,不妨抛开一边,再也不要去触动它。
  你可以在佛前表明心意,说你已经知错,以后决不再犯。只要你真心真意,真正超越错误,一切众生都会听你忏悔,原谅你、帮助你再成长起来。
  宽恕别人同样重要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切记:冤冤相报,永无了时。何况报复只有更加深伤痕的痛苦,远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肠赦免别人。
  中国圣贤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我们自己对人犯了过错,我们自然希望对方原谅我们,不要向我们施出报复的行为。既然自己不想受到报复,那当然就不可以报复别人。能这样做,你的行为无异菩萨,自然得到众生的赞叹;你的身体,也因此善念而发出一种愉悦之光,常能招感吉祥、如意的因缘。
  你不单是佛的好弟子,你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你是知道的,你不原谅人,要想报复,等于手握屠刀。心存恶念会令身体放出邪恶之光,这种光最能招惹邪恶力量,使你做出邪恶行为,一定要避免才是。
  “贪、嗔、痴”,是佛说的“三毒”。种种不好的事情,都由这“三毒”发展而成,你细想一想,就会证实佛说的一点都不错。生意失败、损失金钱,往往由贪欲而来;作错选择、找错对象、交错朋友、做错事情,往往由愚痴而来;破坏、犯罪,往往由恨而来。人的所有过错,都脱离不了贪、嗔、痴三种原因。
  这三种毒,犯一次就要吃一次亏。不原谅别人,犯的正是毒;这种毒,在刺伤别人以后,往往要反过来刺伤自己。
  我们每一个走在修行道路上的人,都知道宽恕别人的重要。在我们还没有能做到完全宽恕别人的时候,不妨先作一种思惟;这种思惟,能够帮助我们把报复心消除。
  首先,闭上你的双眼,然后想想那个最令人难以宽恕的人。你想把他怎样?要怎样才会使你宽恕他?你是不是要他受苦,你才能宽恕他?如果是,你可以想像他正在受苦,受种种的苦;想象完了以后,你不禁会对他产生出怜悯心,会宽宏大量的饶恕他,不再想报复,不想真使他这样受苦。
  做这种思惟,只能偶然一次,不可以每天都做。你做完这种思惟以后,就应该从此宽恕这个人,永远消除报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