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的﹁虚怀﹂少了﹁自信﹂的底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0:20
陈水扁总统对「七一五声明」的响应公布后,一位熟悉民进党的朋友说,不管这篇响应文是哪个幕僚写的,重点是阿扁「所用的词汇和概念,从来不是阿扁脑袋里有过的东西。」
阿扁有一个过人的能力,他能熟记幕僚为他准备的资料,也放手让幕僚表现,写出许多漂亮的文章讲稿与文宣广告。从竞选台北市长开始,他周遭的年轻幕僚,就曾为他创造出许多空前成功的文宣、竞选歌曲、口号,以及无数感动人心的「作文」。很多阿扁的幕僚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老板信任他们,让他们可以发挥才情。当这些作品透过阿扁的表演传达出去,感动了众人,创作者心中当然是得意非凡。
不过,问题的重点在于:阿扁脑袋中到底曾经想过幕僚为他所写的这些词汇与概念吗?
长期跟在阿扁身边的幕僚了解老板的想法,为他排列组合出来的词汇与概念大概不会太离谱。不过,当阿扁权力大了,愈来愈多的团体、个人都想向他「建言」,于是阿扁的脑袋中会塞进许多来源不同、相互矛盾的概念,而他也常常在不同情境下,很自然地说出这些相互矛盾的概念。
「人权立国」、「转型正义」、「宪政改革」、「永续发展」、「绿色硅岛」、「知识经济」:::,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口号都曾从阿扁口中讲出来。许多有心让台湾更好的各界菁英,都想利用阿扁这种特性,偷渡一些进步的观念,由阿扁来宣示。二○○一年阿扁第一个元旦文告,就宣示要把︽国际人权法典︾国内法化为︽中华民国人权法典︾,这是个多伟大的承诺。五年过去了,台湾对外国人的婚姻、就业歧视没有太大的改进,对中国民运人士的协助推三阻四;而一个乐生院事件,就让各种伟大的人权承诺破灭。人权法典未能国内化与宪改无关,重点在于扁政府有无决心把法典的规范、精神,落实到具体施政中。更重要的是,阿扁是否好好想过「人权法典」的规范、精神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落实在台湾?
进入二十一世纪前一天,阿扁做一项大胆宣示:「台湾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有责任面对全新的经济情势,将包括两岸经贸在内的各项课题,重新纳入全球市场的考虑。:::我们将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新视野,在知识经济的既定方针之下,为台湾新世纪的经贸版图做出宏观的规画,并且逐步加以落实。」
「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八字后来出现新的排列组合,阿扁说,是因为中国的敌意使然。不过,二○○○年底,阿扁是在WTO、全球化、知识经济的脉络下,提出「八字方针」。这几年来,全球经济大趋势并未改变,为什么「八字方针」重组了?也许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当年没有真正想过全球经济趋势这个大问题。
当阿扁做出许多伟大宣示时,他应该真的相信自己会去完成它们,祇是他没有去深思过他的宣示与承诺。
相对于李登辉强烈的个人主见,陈水扁似乎是更「有容乃大、兼容并蓄」。「空」并不一定是缺点,但阿扁的「空」,却常让他吸纳太多自己无法消化的异质元素,最后被批评为「变来变去」,遇到危机时,就想做一百八十度的立场转变,用另一套自己也没细想过的词汇和概念来因应攻击。
多年前,友人抄录一段明儒陈白沙的话共勉:「自信者方能虚怀以求真理。」阿扁也许该深思这段「词汇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