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伟鼎披露:万向“失手”湘火炬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5:59
鲁伟鼎披露:万向“失手”湘火炬内幕
在外界看来,万向的几次重大收购都表现得过于谨慎,进而认为其收购失败在于“收购策略有问题”。
而鲁伟鼎亦坦承,万向的收购显得比较“小气”,“不为收购而收购”。
“子承父业”———在国人眼里是天经地义的,万向亦不免俗。
在经过多年历练之后,鲁伟鼎已经独当一面。如今在万向企业体系中,鲁伟鼎的职责甚至超过其父鲁冠球———目前鲁冠球仅负责万向三农产业,而万向集团以及万向控股均由鲁伟鼎打理。
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1992年12月就成为了万向集团的副总裁,两年后的1994年7月,担任集团总裁职务,开始全面负责万向集团工作。
事实上,在短短几年时间,万向纵横捭阖,相继控股华冠科技(600371.SH),参股ST兰宝(000631.SZ)等多家上市公司,并参与投资浙江商业银行,重组信托公司以及证券公司。
但在最近的两次产业项目的收购上,万向却均功亏一篑。
特别在收购湘火炬方面,万向精心准备,预谋甚久,以至于收购失手后,鲁伟鼎感到“身心疲惫”。
“万向不为收购而收购。”9月17日,鲁伟鼎似乎已经走出湘火炬收购失败的阴影,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
鲁伟鼎出道虽早,但为人非常低调,鲁称,到目前为止,接受国内记者采访还是第一回。
“失手”湘火炬
万向情定湘火炬,当从2004年3月开始。按照鲁伟鼎的说法,收购湘火炬的想法在万向收购华冠科技的时候已经形成。早在2004年3月间,万向作为华冠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正谋求控制华冠科技,而在谈判当中,湘火炬也要出让的消息让鲁伟鼎怦然心动。
1969年成立的万向,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一枝独秀,在国内零部件行业排行中,万向经年第一。但多年来,“汽车万向造”的梦想一直萦绕心头,无法实现。
于是,2004年6月,鲁伟鼎完成了两项重大收购:第一是万向三农有限公司收购华冠科技原第一大股东黑龙江富华集团所持股份,从而成为华冠的实际控制人;第二就是和德隆签订收购湘火炬的协议。
收购湘火炬,万向的方案可谓“周详细致”。鲁伟鼎至今认为,万向当时的合同严谨而无可挑剔,以至于华融无法找寻万向当时的收购协议之破绽。
9月17日,鲁伟鼎告诉记者,当时万向收购的价格是6.4亿,其中股权转让价格为3.6亿,债权转让为2.8亿,而报价的依据是湘火炬2003年的年报数据。
资料显示,2003年底,湘火炬的净资产为13亿,而新疆德隆、广州创宝以及陕西众科源所持湘火炬的股份为28.12%,对应的价值刚好为3.6亿。
而当时德隆危机爆发后,德隆的资金链已经断裂,德隆急于出售湘火炬资产以自救。
但2004年8月,在华融整体托管德隆资产后,万向和德隆以及当地机构签订的协议被无原因搁置。
华融认为,2005年上半年,湘火炬的资产已经发生变化,其定价不能按照2003年的数据为依据。而事实上到2004年底,湘火炬的净资产已经达到15个亿左右,德隆控制的股权价值也相应提高。
按照万向的表述,当时华融提出,万向的合同有效但必须调整价格。万向同意调整,调整协议于2005年7月15日签订,万向将收购价格调整到7.8亿。
但第二天,陕西西飞集团的出现,打乱了万向整整一年的准备。
“由于西飞提出要参与收购,华融决定对湘火炬进行招标。”鲁伟鼎称,这样万向的独家收购就变成多家企业共同竞争。
2005年8月8日,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以10.2亿的报价“半路杀出”,而万向的报价为8.2亿,两个亿的差距让万向沦为备选收购方。陕西西飞并未参加此次招标。
8月11日,华融及新疆德隆、广州创宝投资、陕西众科源与潍柴动力在北京签署股权转让合同,同时潍柴动力和华融及湘火炬签署了债权转让合同。
至此,万向的收购宣告“失手”。而当时对收购志在必得的鲁伟鼎亦颇为失意,8月17日,外出度假。
收购症结
不过,摆在华融面前的还有一道难题。当初万向的收购合同并没有取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合同法,万向的合同还得继续履行,而潍柴动力的收购必须叫停。
而事实上,2005年7月,万向西部在北京就合同条款向北京市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
2005年9月21日,记者致电湘火炬询问此事,公司董秘张英姿称,万向的仲裁目前还没有结果,同时其表示,公司的股权过户材料已经上报相关部门,但还没有批下来。
上海一位律师表示,在仲裁期间,企业的股权过户是不能进行的。
紧接着的疑问是,假如万向的仲裁结果为维持万向的收购行为,那么潍柴动力的收购又当如何处置?
不过,湘火炬的人士认为,万向的仲裁不会影响公司目前的工作。
事实上,在记者向鲁伟鼎提出这个疑问时,其亦表示,按照合同法,华融属于违约,但万向不会过于纠缠这个问题,万向会从长远考虑,遵从招标结果。
但尽管如此,关于湘火炬的股权过户亦要考量华融的智慧。
而在当时的招标会上,万向集团也参与了招标,并且按照当时的媒体说法,万向拥有一定优先权。
不过,鲁在接受专访时澄清:“万向集团是没有优先权的。在2004年的时候是以万向西部的名义和德隆签订的合同,而在招标的时候是以万向集团出面的。”
另外,“万向西部在7.8亿之下有优先权,之上就没有优先权了,而且前提是万向西部也必须参加投标。”而万向西部在7月份仲裁,没有参加华融的招标活动。
最后,尽管万向集团大幅提高收购价格,但结果还是潍柴动力胜出。
其实,不单单失手湘火炬,万向近年来在重大收购项目上亦连续铩羽。
之前,万向花费三年之久谋划收购的襄阳轴承(000678.SZ),也在最后功亏一篑。“当时的方案都已经很成熟了,但最后关头还是决定不收购了。”鲁伟鼎表示,在万向决定退出之后,格林柯尔闪电婚配。
在外界看来,万向的几次重大收购都表现得过于谨慎,进而认为其收购失败在于“收购策略有问题”。
而鲁伟鼎亦坦承,万向的收购显得比较“小气”。在收购过程中,万向的收购衡量标准是,按照公司的净值、未来的增加值,以及风险性来衡量,有严格的收购标准,不是为收购而收购。
另外,万向收购采用透明的方式,鲁认为,收购企业关键是收购团队,而当时的襄阳轴承,公司董事长任职不明确,这也是万向离开的一个关键原由。
而如今,随着格林柯尔退出襄轴,万向似乎又有了机会。“(重新收购)没有主动的打算,除非人家愿意主动来谈。”鲁伟鼎称。
资本与汽车梦
必须承认,失手湘火炬是万向的一大遗憾。原本万向通过这次产业并购,不仅可以在汽车零部件项目上,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导者地位,而且还可以实现多年来的万向造车梦。
此前在记者对万向的员工采访时,有员工表示,在公司内部,万向高层对造车矢志不渝:高层表示万向是百年企业,在一百年的发展当中,总是能实现这个愿望的。
对此,鲁伟鼎表示,万向目前如果硬要造车亦是可行的,但关键是要水到渠成。
而事实上,万向正在谋求另一条造车路径———开发制造电动汽车。
此前有消息称,万向的电动公交车已经批量制造。万向集团表示,为造出新型的电动汽车,万向已经准备了3年,此前已生产出2辆大卡、5辆轿车,目前还在进行技术完善阶段。
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万向的电动公交车近期将在杭州西湖边测试,大致在2006年至2007年间投入运行。
另外,今年6月,万向投资了广汽股份(持股4%),成为第二大股东,广汽股份将把目前的广州本田,明年即将成立的广州丰田、广州现代等核心资产均纳入股份公司。
外界普遍认为,鲁冠球以产业经营见长,而鲁伟鼎更擅于资本运作。
在鲁伟鼎看来,万向的快速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有效的并购。
自鲁伟鼎担任总裁以来,万向相继收购并参股了华冠科技、承德露露(000848.SZ)、中色股份(000758.SZ)、航民股份(600987.SH)、兰宝信息(000631.SZ)以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UAI,加上IPO的万向钱潮(000559.SZ)和兔宝宝(002043.SZ),万向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已经有近10家之多。
与此同时,万向亦进军金融业。2004年,万向参与投资了浙江省商业银行,以持股10.34%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同年,鲁伟鼎重组了浙江省工商信托。加上之前的万向租赁、万向期货和通联资本,万向已经拥有多个金融企业。
“万向的业务中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全是为工业服务的,这是我们的商业模式。”鲁表示。
但过分的扩张,对万向并不是好事,特别是在当前万向节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相关资产的融合才是最关键的,浙江当地一位企业界人士表示。—
而类似于湘火炬这种产业收购的失败,使万向失去了极好的产业扩张机会。摆在鲁伟鼎面前的路并非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