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磁州窑遗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2:12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主要窑场位于古磁州(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和磁县一带)而得名。磁州地区的烧陶制瓷历史可谓渊源流长。早在75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磁州的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在峰峰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遗址中,出土有加砂红陶和加砂褐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已知的最早的遗存,这个遗址考古界命名为“磁山文化”。在古磁州地域即现在的峰峰矿区、磁县、武安等地还相继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商周时期的灰陶、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等,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汉代的釉陶已达到了成熟期。三国、两晋和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并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时期,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在工艺和技术上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胎釉质量较北齐已有很大的进步,窑器已由支烧改为笼(匣钵)装烧。到了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时期,并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这时的磁州窑直系窑口生产主要有两大中心:一个是以峰峰矿区临水、彭城为主的滏阳河流域;一个是以磁县观台为主的漳河流域。观台窑的生产到元代几近衰亡,而滏阳河流域的临水、彭城窑口却一直延续下来,生产规模也日趋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并逐渐形成了以磁州为中心,辐射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西、陕西、辽宁、甘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十多个省众多窑场的宠大的磁州窑系。《中国陶瓷史》中还明确指出:“江西的吉州窑于宋南渡后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则是北方瓷窑工人因受金人压迫,南迁江西烧瓷的结果。”可见,古磁州窑陶瓷烧造的历史久远且一脉相承,有着十分清晰的承接关系,磁州窑的历史就是一部完整的陶瓷史。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品种繁多,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首屈一指。磁州窑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多种装饰技法,计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及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白地黑花,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并为以后元青花及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采用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超精湛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瑞兽、山水人物、戏剧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曲赋、警句谚语、婴戏杂技等绘于瓷器之上,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国内及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成为声震古今、享誉中外的一代名窑。1996年,磁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峰峰矿区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