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思 海 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32:10
三 思 海 龟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沙峰 (hktk2006@elong.com)
海龟带着经书,从西天归来。
那农村的高中老师前去看望。心里想:“我的学生啊,你成了金龟子。”
一个月后,在学院的迎新会上,院长得意地把诸海龟介绍给大家,以显引龟之政绩。最后,话锋一转,略带沉吟:
“请新来的老师们注意:(1)要入乡随俗;(2)请你们到办公室去,拿一本《科研奖惩办法》。”
话音里,不无担心。
欲知这海龟何以引好,用好,请听我的一点浅见。
思一:老海龟的强与弱
中国之外派留学,始于洋务。至庚子赔款,始有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当国民政府接管北京,那清华学校,升级为清华大学。历经数载,又有研究院。意在留美必读博士,以期归国成栋梁材。
那钱钟书,也是清华系,偏不读研。一年之后,一个跟头,到了英国名校。偏只得了一个学士。一气之下,写出了《围城》。留下了那个时代的海龟世态漫象图。
那克莱登之博士,名假货真。开口就是高论,吸引众生。那苏小姐之法国博士,名真货平。嫁得个生意人。大概以后花朵变花粉,搞得翻译,做了天才成长的泥土。那苏小姐,大概是大多数海龟女士被苛待的写照。
钱先生既画了龙,我就点睛:
那清华初创,始有算学部和物理部。那物理部之主任吴有训,乃诺贝尔奖得主之门生;那算学部更是了得:正职熊庆莱,法国博士。副职杨武之,芝大博士,杨振宁之父。杨振宁初中毕业,其父令其读《孟子》。“欲担大任,必读此书。”
一日,有学生见熊主任。“我的同学,腿跛,未上大学,在药店为徒,曰解题。新近发表一文,乃高次方程之新解。那熊庆莱取之细看,心中暗惊:“此梅花功夫在我之上,即使法国也不多见。”遂与杨武之商议。致函清华华罗庚速来。众人谓之“有违校规”。熊、杨即面见校长梅贻琦:“国学馆可聘钱穆为主讲,我何不可聘华罗庚为助教?”梅沉思片刻,当即拍定:“下不为例。”那华由杨武之指导,补习英语和数学。不久,赴普林斯顿。数年后,著得《堆垒素数论》,成中国数论之父。斗转星移。那华罗庚又从论文识得陈景润,调中科院,住亭子间,遂征出1+2。
何以数学大师皆寒士?数学可以自研。
孟子曰:“君子不言利”、“贫贱不能移。”
老海龟派在社会科学方面,都受到西方和苏联两方面影响。候外庐先生和贺林先生是两个典型。
候先生在出国之前,即国学底子深厚。赴美读经济学。回国后,又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经济史。其《中国古代经济史论》和《中国封建经济史论》称得上开山之作。它为达到“辩证法不是从外界注入,而是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中得出”这一阶段,奠定了起飞的平台。更重要的在于:他以中国经济史为基础,开辟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道路。他的《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五大卷,出版于60年代初,印数甚少,几乎封尘多年。对它的封杀,就是对它的褒奖。八十年代以后,此书由商务一再重版,可谓一枝独秀。如果我们撰写新的《资治通鉴》,就需要以这套巨著为参考书。
贺林先生在德国获博士学位后,回清华主讲黑格尔哲学。带出了门生。60年代,出版黑格尔《小逻辑》,并指导其他翻译工作。他仔细推敲黑格尔的每一个理念。毕其一生于一人。他生前曾怅然哲学的渺茫。
他的院内之柳院外成荫。那院外的土鳖,通过他而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他们凭译著,踏过一个个巨人的肩膀,去拥抱那新生的太阳——东方思想的复兴。
老海龟们,凭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以伯乐、沈括之古风,慧眼选材,功载千秋。他们的人格支撑着他们的勤奋,弥补了方法之先天不足。钱学森是一位得道者。他多次撰文强调:“一定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老海龟派最重要的结晶。岂是虚言?
思二:来自土鳖的启示
那工程学界的老海龟,成了国家工程界的栋梁。他们最重要的成果,是青出于蓝的弟子。
这里是中国铁道电气化的摇篮。他的创始人是从清华研究院赴美的博士,中科院院士。
这里是摇篮里的磁浮所。主帅是青出于蓝的土鳖,一位生不逢时而肩挑大任的人。那正是60年代中期。这位磁浮的开拓者,在初创成功之后,慧眼引进了一对超导夫妇,两个稍小一点的同代人。
你在今天的超导中心,可以看到初创的照片,那是种冬菜用的塑料大棚。
我曾应学生邀请,开一讲座。听众席上有一男一女两教师。这男教师举手提问,象一个认真的学生。一周后,我才知道那来者是超导夫妇,创造了世界高温超导磁悬浮高温第一的人。真是“大人者,保其赤子之心者也。”
这对夫妇同姓,名字中又都有同一个“素”字。如果你见到他们,就明白古训“为文且朴。”他们素在外表,素在举止,素在心里。一切功名利碌都置之度外。
这里有一只德国龟。上海安装磁悬浮时被主帅派去。开通后,担任了国家磁悬浮工程中心副主任。
在这里,没有争权夺利。这个学院没有任何的修饰和广告,就象灰姑娘。
下面,是这里一个学生讲给我的。夫妇同学,已出国读博:
“我出生在山西小县。父亲是挑水夫。我父亲对我讲:‘宁当抬轿的,不当坐轿的’。所以,我就报考了这个学院。”
这是一种源于黄土大地的文化。这种挑水夫精神撑起了学院人的铁肩。他们个个象挑水夫,挑啊,挑啊,不知疲倦。终于,他们抬起了高速轮轨和磁悬浮。他们是抬轿人,而不是坐轿人。
这里出电器,也出海鸥。这里是人才的孵化器。就象卡文迪什实验室一样。这就是世界一流之理念。
思三:海龟的定位
几年前,有一个留美的医科学生,在《读者》上发文,我印象很深。他认为:
“有人认为,中国明天的科技新星,将是海外留学人员,但这种想法不切实际。
我所见到的中国留学生,大都为钱而拼命挣扎。学医的,要拿一个博士很难。拿了博士要获得医师执照,还要考,更难。许多人在医学院的实验室,做一些又脏又累的活,一天十几个钟头,就为了多挣点钱。
我的房东的儿子,是学神学的。在美国,牧师是体面的职业。他对我说:‘你们中国人怎么都学计算机呢?因为好挣钱。我们美国人学习是为了生活。而你们中国人学习,是为了生存。’
我在美国留学,很少看到哪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是为了明天的科学,而学基础科学的。”
有关的报导表明:中国留美科技人员,要从美国带技术回来,面临法律问题。
那来自海外IT的财富,象木炭,燃得快,也熄得快。美国人不担心这种流向中国的表面技术。
不必担心道德缺失。社会的手术刀,会修复道德化脓的疮口。
当代的海龟世态漫象图也如《围城》。那试图成“睛”者,也许有必要考虑以下诸点。
1、新海龟,在思想和体制的出发点上和老海龟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在外留学,眼见为实,知中也知西。对比出见识。故当校老海龟的伯乐风范。“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今世依然。
2、要力挑外事工作,行政工作和学术带头人之重担。要把我们的学术成果介绍到国外,提升我们学术的国际地位。
3、同文。既翻译国外学术著作,又翻译国内学术精品。既为唐三藏,又作钱钟书。让中外的土鳖,通过海龟,站在巨人的肩膀,去拥抱新生的太阳。
4、创新:创新之道,在知识之推广,迁移。古之泰勒斯,将埃及测地术,推广到航海,创新出航海术,诞生了希腊几何学。近现代之科学创新,无不在跨国的推广中,此消彼长,一浪一浪,中心转移。
中国人文学科之海龟,在国内所学之系统,到国外,转型为另一系统。似不兼容。但这正是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的,只要在比较中分析,使之统一,则如中西医结合,必有创新之大成果。
人文如是;科学如是;技术如是。天下学问之道,皆自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