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能对孩子说的72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6:30

第一章 不要威胁恐吓

第一章        不要威胁恐吓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父母所说的话语:孩子的心灵也是脆弱的,往往因为家长一句不会实现的威胁蒙上长久的阴影。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对我们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人、做事。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的家长习惯用‘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期待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庇佑而变得听话、懂事。但事实却适得其反,威胁不但会使父母丧失威信,更会扭曲孩子的心灵。
    1、如果你再这样做一次……
    文博今年六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四肢灵活,特别喜欢体育运动。文博平常最爱玩的就是他那颗七彩皮球,不但每天都要玩上大半天,还特别研究,发明各种新鲜的动作。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休息,正在忙里忙外地打扫,文博抱著自己的漂亮皮球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电视里正在转播一场精采的美式足球比赛,文博看得很入迷。
    电视节目中的美式足球明星很厉害,动作又稳又准。看了一会儿,文博坐不住了。他想,‘这样玩球,我也会呀!’於是,文博拿著自己的小皮球照著电视模仿了起来。
    开始的时候,文博只是把球往墙上扔。这样的玩法很快就让他觉得无聊。过了一会儿,文博觉得还是把球扔到窗玻璃上会更好玩。他一边扔球,一边发出快乐的欢呼声。
    这时,妈妈听到皮球撞击玻璃的‘砰砰’声,忙走过来警告文博,要求他不要再把球扔到窗玻璃上。可是,妈妈刚一转身,文博叉继续向窗户扔皮球。这样反覆几次之後,妈妈生气了,只好使出了杀手鐧。她对文博说:“如果你下一次再向窗户扔皮球,我就揍你。我说到做到!”
    文博望著妈妈眨眨眼睛,什么也没说。过了几分钟,文博的妈妈听到客厅里传来响亮的声音,文博扔出去的皮球将窗玻璃撞碎了。随之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难想像了,文博结结实实地挨了顿揍。原本快乐的星期天被文博的七彩皮球给搞砸了。
    ,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威胁孩子。也许因为父母们下意识地认为只有严厉的威胁才能迫使孩子就范。但是,父母们可知道,禁止孩子再做某件事的最後通牒,其实相当於鼓励孩子重复再做。例如,当孩子听到你说“如果你再这样做一次……创的时候,他不会听到厂如果”两字,只会听到“再这样做一次”。有时候,他甚至会把话里的意思翻译为:“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然她会失望的。”
    因此,这一类的警告在成人眼里很有威力,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比不用还糟。它会百分之百地使你不希望的事再一次出现。因为你的警告对孩子的自主意识作出了挑战,孩子的自尊心会促使他再犯一次,以便向他自己和他人表示‘不怕事’。
    不能说的类似的话:只要你敢再做一次……:别让我再看见你做……;有本事你就再做一次……。
    小提示
    当孩子一再重复错误的行为时,家长其实不需要威胁也能控制孩子偶尔可能犯下的恶劣行径。例如,当文博不听制止时,妈妈可以走过去,将文博手中的皮球拿走,以适当的行动来支持自己所说的话。而文博在他的自我意识毫无受损的情况下,从他的行为後果里学到了一课。对他来说,妈妈所暗示的意义非常清楚:要是用皮球扔窗玻璃,就会永远失掉玩球的权利。
  

2、再哭,大野狼会来咬你喔!

2、再哭,大野狼会来咬你喔!
    昊昊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老人们都疼孩子,平常总是迁就她,所以养成了吴昊任性的毛病。
    昊昊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将她接回身边,以便让昊吴就近上幼稚园。吴吴刚离开爷爷奶奶不太习惯,跟爸爸妈妈之间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小小的冲突。例如,以前每晚临睡前,吴吴都要拉著爷爷给自己讲个故事才能睡著。离开爷爷奶奶之後,因为爸爸妈妈工作都很辛苦,有时候吴昊就听不到故事了。就像今天,妈妈出差,爸爸工作叉很忙,所以没时间给吴吴讲故事,於是昊吴就发起脾气,哭了起来。
    昊吴的脾气很大,不管爸爸怎么哄,任性的女儿还是哭个不停。昊吴爸爸灵机一动,对昊昊说:“那爸爸给你讲个小红帽的故事吧!”昊昊心里高兴极了,虽然还在哭,可是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听爸爸讲故事上来了。
    开始的时候,昊昊听得很开心。她完全被故事迷住,觉得自己彷佛就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小红帽,正快乐地在美丽的大森林里跟那些小动物一起玩耍,而且还独自一人去探望亲爱的外婆。渐渐地,昊吴的哭泣也变得只剩下抽泣了。然而,当爸爸讲到大野狼吃掉了小红帽的时候,他的脸上装出非常狰狞的表情,还将嘴凑到吴昊跟前,做出要吃掉女儿的样子,这可把?昊吓坏了。而且爸爸最後还对吴吴说:“你要是再哭,大野狼会来咬你喔!”
    昊昊立刻止住了哭声。爸爸很得意,认为自己的方法发挥了作用。可是从此以後昊昊一到晚上就变得很害怕,而且再也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了,不管爸爸妈妈怎么哄都没有用。
吴昊的爸爸可能不会想到,恐吓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首先,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加重内心冲突,使他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长期这样的话,幼儿的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能力会降低,造成自律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进而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其次,恐吓还不利於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父母如果常常用鬼、神、狼等捏造的对象来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
    最後,恐吓还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一旦孩子心中将狼这类观念与恐惧相连结後,便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因此,聪明的父母千万不要为了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不能说的类似的话: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别人;再这样,叫警察来抓你:再吵的话,叫医生来给你打针。有时候,孩于会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无理取闹。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避免正面制止,而采用引导的方法。例如,昊昊的爸爸可以跟女儿讲明为什么不讲故事的原因,然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告诉她:如果今天不讲故事的话,明天妈妈出差回来了,可以陪吴昊玩游戏。在一般的情况下,孩子会因为对明天有所期待而放弃今天的要求。
 

3、再不快一点,我就把你丢在那里!

3、再不快一点,我就把你丢在那里!
    蒙蒙的爸爸是位很有责任感的教师,常常在家里当著蒙蒙的面谈论一些社会问题。蒙蒙虽然六岁了,对这些事情似懂非懂,但他还是很喜欢听爸爸发表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今天家里来了几位客人,都是蒙蒙爸爸以前教过的学生。爸爸跟学生们在客厅里聊天,蒙蒙就坐在一旁安静地听著。他们今晚聊的话题是弃婴。有位学生在相关单位工作,正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爸爸跟学生们谈了很多关於弃婴的事例。
    第二天,爸爸带著蒙蒙去动物园玩,遇上一位家长正在教训孩子。那孩子玩得正高兴,可是家长要带孩子离开,孩子不肯,怎么叫都不走。家长生气了,便装作丢下孩子不管,自顾自地往前走,还对孩子说:“再不快一点,我就把你丢在那里!”
    从动物园回来的路上,蒙蒙一直不说话,好像在想著什么心事。晚上吃饭的时候,蒙蒙忽然问爸爸:“爸爸,什么叫弃婴?”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爸爸便把这个问题详详细细地解释了一次。但蒙蒙还是不满意,继续问:
    “那么,要是我不听话,你不要我了,我就变成弃婴了吗?”
    这时,蒙蒙的爸爸才恍然大悟:昨天晚上听到爸爸跟学生讨论的话题,加上今天在动物园看到的一幕,给了蒙蒙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蒙蒙提出弃婴这个问题,是担心自己也遭受相同的‘命运’,他是想搞清楚自己有没有被丢弃的可能。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行为语言、认知能力尚在发育阶段,表达情绪的方式较为简单,一般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在孩子的心灵里,最大的恐惧就是父母不爱他或不要他。像‘我就把你丢在那里’这类的话会使孩子的心灵深处产生恐惧和不安,他会一直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父母,这就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压力,但是他却因为天真无知而无力反抗。更进一步的话,还可能影响他的独立性,孩子可能因此变得非常缠人或依赖别人。
    所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我们都不要让孩子受到遗弃的威胁。不管是开玩笑,还是在生气,我们绝对不能让孩子觉得他有被遗弃的可能。
    不能说的类似的话:你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别人:你不马上停止,妈妈就再也不理你。
    小提示
    假如你的孩子老是拖拖拉拉或对要求置之不理,父母可以事先提醒他,例如你可以说:“你现在只剩五分钟时间可以玩了,五分钟後我们马上就走。”这很可能产生你所希望的结果,而不会将威胁留在孩子的心里。或者用承诺来代替威胁,如对孩子说:“我们赶快回家,这样还可以有时间和你一起玩”,这种方法有助於孩子形成想做某件事的动机和勇气。
    还有一种处理办法是:在孩子的怠惰超过了能忍耐的程度时,去把他带走,积极的行为要比用语言去说他要好得多。

第一章之4.扁你

4.扁你!
    小勇的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工作叉苦叉累,还常常加班,年节假日都很少在家,因此没有多少时间来管教孩子。但是爸爸妈妈对小勇的期望很高,他们觉得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便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能从事更好的职业。所以尽管没有机会多关心小勇的学习和生活,但却拚命工作,努力为小勇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小勇也很明白父母的苦心,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随著网路的兴起,小勇班上很多同学家里都帮孩子买了电脑,一方面培养孩子操作电脑的能力,一方面也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视野。课余的时候,同学们常常在一起讨论某个新游戏,或是一些网路上的趣事。小勇觉得很羡慕,也希望爸爸妈妈能为自己买一台电脑。
    小勇的父母听了孩子的要求,对他说:家里经济不宽裕,等小勇长大了再买。小勇没有继续要求爸爸妈妈,他知道家里有困难,可是要怎样才能弥补自己在这方面跟同学之间的差距呢?小勇想到了去网咖。但这样一来,因为没有家长的监督,小勇便不知不觉地迷上了网路游戏。每天放学都不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网咖。不久小勇对游戏的迷恋被爸爸发现了,爸爸很生气,要求小勇必须立刻戒掉这个坏习惯。小勇答应了,可是每到放学,他还是忍不住叉被游戏吸引了过去,爸爸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
    期中考试结果一公布,小勇的成绩退步了。小勇的爸爸很生气。小勇想替自己辩解,可是爸爸根本不想听他的解释,还气愤地说:“你这么不认真,我真想扁你!”
    之後,小勇还是每天放学後就去玩游戏,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小勇的父母伤透了心。
    家长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生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也许孩子的行为确实使我们想动手打他们,但其实孩子表现出的这种挑衅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打了孩子,就中了他们的计,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心中暗藏的目的。孩子的心里会认为,“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我不必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所以,“扁你”这一类空洞的话,除了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父母说这句话时,显示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於这句话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而且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脱序行为。
    不能说的类似的话:把你扔到河里去;把你耳朵捏下来。
    小提示
    面对孩子自己难以控制的坏习惯,父母比生气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例如,小勇的父母在孩子无法克制网路游戏厂瘾.,的时候,不用打,也不用骂,可以问他:“是不是想把书念好?”让孩子自己衡量得失:然後允许小勇每天玩一定时间的游戏,例如,一个小时,让小勇学习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同时,家长还可以抽时间陪同孩子一起玩游戏,透过游戏对孩子进行教育。
5.你敢再顶嘴?马上给我滚出去! 5.你敢再顶嘴?马上给我滚出去!
    星期天的下午,五岁的小媚用尽全力拉开了抽屉。她搬出妈妈的相本,把里面的照片一张张取出来翻看。照片是放在透明薄膜里的,很容易撕破。妈妈看见了便警告小媚:“你会把照片撕破的,你常常弄坏东西。”
    小媚才不管呢!她一边用力地将照片扯出来,一边说:“我才不会呢”正说著,一张照片“哗”地被撕破了。
    妈妈这下生气了:“你看!你真烦,家里的东西都让你给弄坏了。”小媚听了妈妈的指责,脱口而出:“你也烦,你还不是也把爸爸的鱼竿给弄坏了。”没想到小媚居然敢顶嘴,这下妈妈更生气了:“什么?你竟敢说妈妈烦!你太没规矩了!”
    小媚毫不示弱:“是你先说我烦的!”边说边哭了起来。妈妈气坏了:“你敢再顶嘴?马上给我滚出去!”小媚也很生气,她立刻说:“滚就滚!”转身就跑出了家门。小媚跑得很突然,等大家发现时,小媚已经不见了。
    这样一来,全家人都吓坏了,到处打电话,叉跑到街上四处寻找,最後不得不报警。在警察的帮助下,直到天黑才找到小媚。经过这样的担心和寻找,小媚是不是得到了不该玩照片的教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和妈妈都得到了一个负面的经验:在这场冲突中,她和妈妈都输了!
当家长与子女爆发冲突、双方都互不相让时,有些父母在盛怒之下就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用“滚出去”一类的话来恐吓孩子。父母说出这句最後通牒式的话来,只是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并不是当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口舌之争。但是对於孩子来说,他会对此当真,因而不知如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开家,可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所以为了逞英雄,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
    所以,在许多的情况下,孩子是被家长的话逼出家门的。
    而且,父母都知道这种威胁只是自己情绪的一种发泄,所威胁的惩罚措施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更是不会实际施行的。但这种威胁说得多了,却会让孩子不把父母的话当真,进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句话来威胁子女、逼孩子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责备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进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於事无补。
    不能说的类似的话:你如果一定要出去,那就都不要回来好了:你再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来往,就一辈子待在外面;你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小提示
    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媚的妈妈可以采取另一种解决办法:当刚看到小媚在玩照片时,妈妈可以把照片拿走,陪她玩比较适合的游戏,例如,弹小钢琴,这样就不会发生其他不必要的冲突。即使在照片被撕破之後,妈妈也可以帮小媚把碎片捡起来,同时用厂照片很容易被撕破,而且撕破了,会弄得到处都是纸层创之类的话机会教育,如此一来,小媚肯定会因为没有受到责备而感到意外,下知不觉中便会感到内疚。在没有责骂和体罚的情况下,小媚的脑海里可能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照片不是拿来玩的,我今後再也不这样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