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五合章”--中国最牛的公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4:32
贵州“五合章”---中国最牛的公章 作者:闵云霄 陨石站[www.stonerain.net]收藏
  贵州“五合章”---中国最牛的公章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把审核财务的一枚印章分成五瓣,分别由5名村民代表各管一瓣,经他们审核同意后把梨木合起来盖上,村里花出去的钱才能报销。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五合章”改变了过去“一枝笔”的做法。
  

  村主任去县农业局开一个扶贫工作会议,“因为工作需要”,他买了一包11元的黄果树香烟,另外花7块钱吃了一顿饭,去的车费没要求报销,打算报销一张10元的车费。有村民代表质疑说,“买香烟这个事情说不清楚”,不同意报销28元。村主任当时很气愤,顺手就把票撕毁了。

  这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的一幕。该村把审核财务的一枚印章分成五瓣,分别由5名村民代表各管一瓣,经他们审核同意后把梨木合起来盖上,村里花出去的钱才能报销。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五合章”改变了过去“一枝笔”的做法。

  “这是一针见血的民主,真正有效有效的民主,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一位学者如此说。历史以来,不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给不自觉的村干滋生腐败的土壤。有人认为,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来看,“五合章”做法就是在“管理民主”的最好注释。可是,作为提议人并公章的雕刻者的谭洪源,当初并不是很清楚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公章上加上“民主”一词?在他朴素的逻辑里,“民主就是为了实现大家的意图”。

  被村民逼出来的“民主理财”

  11月的贵阳,虽然已经是仲秋,但是暖暖的阳光不逊春日。中午12点,记者驱车南下,出凯里,进三穗,生长于崇山峻岭之中的林木,随时划过车窗,九小时的颠簸后,终于抵达锦平县平秋镇圭叶村。

  锦屏县是贵州的木材大县,大约30万件的“锦屏林契”是保存下来的文书,被誉为我国继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文献和安徽“徽州艾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

  圭叶村坐落在一座数百米的高坡下,包括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准确说出大山的名字,他仅仅介绍说,按照当地侗家人的称呼,叫“勤美队”(音)。几十户人家就住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在侗语中,人们把小溪称之为“圭叶”,圭叶村名字由此而来。

  村民们仅仅依照靠山吃山的理念,利用大量相对廉价的木材,家家都把一栋栋两三层的房屋依岸而建,基本都是木质结构。

  修的很漂亮的小木楼,经过风雨的腐蚀,房屋的瓦片和木板基本和山林融为一色。村民诗意地生活的这个小村,是一个国家级的一类贫困村,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基本靠打工获取,再加少量养猪养牛的“刀耕火种” 所得。全村86户347人基本都姓谭,多为初中文化。2001年,从深圳打工回来谭洪勇担任村支书,今年才33岁。转自:http://www.stonerain.net 陨石站 602

  2006年之前,村支两委每一年都按照规定在村务公开栏,不少村民有意见,一百姓直接了当说,“你们一天公布一次都没用的,我们觉得还是有问题”,谭洪勇觉得很委屈,圭叶村支两委基本是零收入,一年财政支付的所有费用就5000元,加下其他部门的帮扶款等等的相关支出,也不到一万元。“由于钱不多,我们每一分钱都是精打细算的”。

  2004年,村支两委再次公示收支情况,一个百姓看后当场就把布告撕了,同时在村里贴了大字报,声称“村干部做什么事情都不公开,村里的钱被村干部吃了”,此事后来经公安部门处理。村民对财务产生怀疑,引起干群关系紧张,使得居住比较集中,一个300多人的小村,居然无法开群众大会。“这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谭洪勇陷入沉思之中:到底如何才能消除百姓的疑虑?

  在不少人眼里,“民主理财”也许是小事,但是在群众眼里,却是事关大家切身利益的大事。群众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村务要真公开,理财要真民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办法是被逼出来的。2006年2月21日,村支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共10人参加会议,集思广益。人们再次作自我检讨时,谭洪源说,“既然有群众对财务有怀疑,能不能为财务审核雕刻一枚专用的‘五合章’,把它分成5瓣,然后选出5个村民代表各保管一瓣,真正把财务的审批权交给村民。”此言一出,众人拍手称赞。

  “一章五分 ”约束“一把手”

  今年53岁的村委会计谭洪源,是一个集木匠石匠雕刻匠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他给别人雕一个私章,也就是不到5块钱的斤把老白干作作为“礼尚往来”,“民主理财章”的雕刻工作就落到了他的头上,谭洪源说,他从自己家里找来一节大约3公分长的本地梨木,分成了五瓣,把梨木固定在一个平常使用来刻私章的楔子上固定好,反复把“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这14个字的位置和间隙计算好,先雕下“平秋镇”三字,接着把另外五瓣陆续雕完。“平常时间白天要干活,就晚上找点时间雕刻”,谭洪源说,“把审核中审雕成繁体,仅仅是以前读书时候习惯问题,并没有特别的想法”,这个上世纪70年代读过小学的老头,几十年来,文化不高的他一直把繁体字与简化字中交错使用。   ( 分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