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校通”逐步走向“校校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8:28
让“校校通”逐步走向“校校用”
2006-5-23

  “校校通”工程实施以后,有很多学校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不言而喻,建设校园网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绝不是为了粉饰学校的门面。至于如何应用,自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但是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来说,其应用并非要千篇一律,而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师的需求,在遵循应用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应用。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应用型校园网建设实践,走的就是一条将基本应用原则与学校、教师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路子,从而有效推进了校园网的应用。

  目前,关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系列报道已陆续刊出7次,本期刊出后将暂告一段落,但《e教育》关注信息化应用的力度依然不会减弱,我们也期待着教育信息化应用早日花开遍地。——编者



  校园网不是为个别人服务的“个人网”,而是面向所有师生的“大众网”。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校园网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在“校校通”工程的推动下,目前已经有相当比例的学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建网容易用网难”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病”。如何让“校校通”逐步走向“校校用”,用好、米恪⒂没钚T巴馐堑鼻靶畔⒒ㄉ柚械囊桓鲋匾挝瘛?

  满足实际需要——力求“实用”

  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建网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由学校领导想当然,也不能仅仅靠信息技术人员闭门造车,或是简单地拷贝其他学校的模式,而是应该结合学校自身技术水平和师生对校园网建设的实际需求,拓展和开发校园网各种相关功能。

  我们通过反复讨论,确定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校园网建设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层次、高档次,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用、好用,满足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需求”。“实用”被作为校园网建设的核心理念确立了起来。

  怎样才能做到实用?“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是我们运用的第一策略。我们通过定期召集教师座谈会、召开各职能部门信息化专题研讨会以及建网创意征集等多种途径,提炼出“客户”最迫切的若干需求,然后再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软件产品采购和改造,如没有适合的产品,我们尽自己所能自主攻关开发。校本软件开发被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并形成工作合约,学期结束时对软件开发情况进行评议。这就很好地保证了这项有些“边缘”但很重要的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近些年来,我们先后自主开发了学科成绩管理系统、新闻发布系统、总务维修系统、学校用车登记系统、校内留言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内网实名使用率评价系统、作业公示系统、教研组活动安排及公示系统、学校安全检查系统、学生综合评价系统、毕业生信息跟踪系统、错题档案采集与存储系统等。

  应用型校园网让教师和学生得到了方便和实惠,于是就成了真正的“大众网”,而不是为个别人服务的“个人网”。

  进行人本设计——谋求“好用”

  建路,需要充分考虑开车的安全和方便。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网络的了解程度、接纳程度总是有着较大的差异。要使每位师生(特别是教师)应用校园网,这就需要校园网本身具有操作的便捷性。因此,在校园网构建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始终站在使用者、管理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做到人本设计,让使用者感到“学会容易,操作简便”。

  首先,学校在基础硬件配置时充分保证网络使用的便捷性。通过对有线网络充分布点和增设无线网络接入点的方式,确保学校没有信息死角。

  其次,在软件方面,由于学校大多数软件实行自主开发,这就为随时自主完成系统的升级、更新带来了可能和便利。

  学校信息发布平台使用Action Server Page(asp)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进行架构,使信息的发布更新变得十分方便快捷。每个注册成员都能够在自己的权限内发布各种格式的文章。在软件研发的过程中,尽量从长远去考虑,采用动态技术。如系统中用户的管理、权限的设定,可以通过验证平台进行。这就避免了因为人事方面的调整而带来的系统方面大的调整,只需以管理员权限登录系统,对用户进行重新设定就可以了。

  在校园网应用系统的部署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校内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应用需求设计开发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如资源管理、视频系统、网络办公系统等;另一方面在校园网中众多系统间的身份认证采用统一的验证平台,避免了各个系统间使用多个用户账号和密码,也避免了在使用多个系统时要多次登录的不便。

  人本化的设计,同样体现在许多细节之处。在学校网络办公系统设计中,采用账号与姓名建立联系的方式,账号唯一,用户名可不唯一。用户可以用账号登录系统,而在系统中出现用户的姓名,避免出现用户见到账号不易知道用户具体是谁的问题。在留言管理中,在选择留言接收人的时候采用姓名与部门相结合的方式,方便用户进行选择。这样,在“留言管理”、“学校公告”等系统中,“实名签读”成了一个重要的实用功能,即每个教师实名登录之后只要阅读当前信息,系统就会记录下他的名字(名字在原来列表中由红色变成黑色),这样信息发布人员就能够准确知道信息已经传达到哪些人。

  分层培训、分级管理——要求“会用”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网络应用水平和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是真正发挥校园网络功能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在培训中入门,在应用中提高”是学校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校的信息化培训采取长训班、短训班相结合,配以一些相关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内容有电脑初级、中级、高级、网络应用、投影仪展台设备应用等,也有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进行的突击短训班,如网络资料的上传下载等。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采取了分层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培训,学校所有教师已能够熟练地使用校园网并能上因特网,能从网上获取、分析所需信息,在网上编写和发送电子邮件;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而且习惯于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或参加网上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能够自如地实践网络教学,并能够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或网络型教学软件。而在学校校园网建设的促进下,特别是学校要求所有通知和维修申报实行“无纸化+零电话”以后,有效促进了一些教师用网水平的提高。

  由于学校网络栏目众多,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工作量很大,所有的信息管理都由专职人员承担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让学校各职能部门参与到学校网络的管理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把繁杂的网络管理任务落实到各部门的有关信息管理人员,这样就保证了校园信息的随时更新。

  增强文化魅力——追求“想用”

  校园网给我们的信息传递、资料存储、校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仅限于此吗?不是。目前,蠡中信息网以其独特的“本土化”网络文化魅力吸引了许多教师乃至校外的一些教师。

  如何从文化的高度来建设乃至经营好校园网,是我们经常思考和不断实践探索的问题。学校在整体构建校园网时,就将校园网比作我们自己的“家”,于是,我们将所有栏目归类成“我荐我家”、“我建我家”、“我进我家”三大基本版块。

  另外,我们的校园网建设努力做到“三新”:首先是“内容每日有所更新”。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网络新闻编辑队伍,使得学校新闻一般能在一个工作日内见网。其次是“栏目每学期有所创新”。目前校园网的几十个栏目,就是平均以每学期3个左右的数量逐步增加、完善而成的。再次是“版面每年有所翻新”。学校校园网已经是第4次全面改版,功能越来越完善,版面也越来越美观。

  而在线真情交流,则已经成为教师之间、干群之间甚至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制定的《蠡园中学计算机与网络使用规定》中有这样一条:校长、书记必须每天查阅个人留言信箱。教师有什么心里话、当面难说的话、想说当时找不到校长说的话均可给校长发留言。网上交流成为学校领导与教师间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

  教师、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网上讨论是开展教科研的一个重要形式,而选择好讨论的话题很关键。每次,学校相关部门或教师会广泛征集教师感兴趣的话题,选定后发到论坛中去。学校还经常组织提高信息化素养经验的交流活动。“我建我家”成为了教师们共同的自觉行为。

  每逢重要节日,一点击校园网,总会跳出一个祝福窗口,真情的话语、美好的祝愿通过网络在全校师生间传递。而教师的结婚典礼、新生宝贝这些生活照片也经常会有“好事者”发布到校园网论坛中,紧张的教学之余,跟个帖子搞笑一下,成为许多教师的乐事。而校园网上的“天气预报”、“历史上的今天”、“蠡中黄页”、“常用学科网址荟萃”、“每日金言”等小栏目,更加丰富了校园网的文化内容。(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学 邱华国)

  《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2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