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红楼梦》即“朱明之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21:06
 前面的谜语猜得对与不对单说,只凭一首“谜语诗”,就敢妄言《石头记》是“明史”吗?吃错药了吗?跑这里胡言乱语!“孤证不立”,懂吗?【将世人欲驳之腐言预先代人驳尽。妙!脂砚

  那么,我们继续。

 

  一、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灯迷诗”谜底:崇祯

  我们再来解读一首谜语诗。

  第二十二回,“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贾母、贾政、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环,每人都作了一个谜语,作者也都告诉了我们谜底。显然,作谜语之人都是贾府之人。但还有一个外人也作了一首谜语诗,这就是宝钗,并且只有宝钗这个外人所作的谜语,作者没有给出谜底。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灯迷诗”: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午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解读

  (1)“朝罢谁携两袖烟”,“朝”上可能产生“烟”的是什么呢?香炉,蜡烛,油灯,香等等。“焦首朝朝还暮暮”,特别点出早晚,那应该是照明用的蜡烛和灯。“午夜无烦侍女添”,点出不用“添”,灯油是需要“添”的,蜡烛和香是“换”的,只剩下蜡烛。“煎心日日复年年”,香炉和香无“芯”;油灯有“芯”,但如何煎呢?灯油会热到可以煎“芯”的程度吗?只有蜡烛不用“添”,还会“焦首”又“煎心”,所以我们可以下结论,谜底是蜡烛。

  (2)“琴边衾里总无缘”,“琴边”,“琴的边上”,注意,这里指“琴”的前后左右,是一个平面概念,不包括“上面”或“下面”;“衾里”,“衾”是盖的,故包括里面和下面,是立体概念;“琴”与“衾”都带“今”字,而且都与“今”字发音相近,所以取“今”。“今”字的边上(平面),里面下面(立体)“总无缘”,那么只有上面了。“今”字的上面是什么呢?只有“琴”字的上半部分,两个“王”字,比“王”还多一个“王”,那只有皇上了。而“今上”本来就是“当今皇上”的意思。

  “朝罢谁携两袖烟”,上朝时谁面前两边摆着蜡烛呢?只有皇上;而第二句则干脆直接回答是“皇上”,即“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报”“晓筹”,报告清早的时间;“鸡人”,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这个皇上不用“鸡人”报告,早就知道时间,因为他已经起床了。睡得也晚,直到“午夜”;“无烦侍女添”,点出蜡烛不用“添”的特点。“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这个皇上和蜡烛一样,朝朝暮暮焦头烂额,日日年年忧心如焚。“光阴荏苒须当惜”,时光应当珍惜,但时局的变化已经由不得他了,只好“风雨阴晴任变迁”。这不是特别像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吗?

  没错,蜡烛燃烧的特点正是“煮油、减”,即“朱由检”,乃崇祯皇帝之名也。“减”,指蜡烛越烧越短。

  此谜谜底为:(1)蜡烛 (2)朱由检

 

  崇祯正在《石头记》中“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呢!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再看作者对贾政看完此谜后的心境的描写。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看完此谜,贾政为什么“大有悲戚之状”呢?【伏线。】

 

  二、秦可卿,崇祯也。

  《石头记》中有这么个谜语,谜底是崇祯,但这就能证明《石头记》是“明史”了吗?《红楼梦》中的人物就不能作这么个谜语玩玩吗?

  那么,我们再来解读《石头记》中的一个人物:秦可卿。

  秦可卿,很多人都意识到这是个关键人物,有人还创造了“秦学”,说秦可卿是康熙朝废太子的“公主”。

  但秦可卿究竟是谁呢?乃大明末代皇帝崇祯也。

 

  《石头记》一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但有关秦可卿的章回笔墨并不多。

  《石头记》第五回,秦可卿一出场就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原文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甲戌侧批:借贾母心中定评。】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甲戌侧批:又夹写出秦氏来。】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贾母素知秦氏……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那时贾母却只有这么一个重孙媳妇,不知跟谁比出的“第一”;作者又安排秦可卿作为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的引梦出梦之人,并且还让她做宝玉性启蒙教育的实际操刀者,宝玉出梦时居然叫着她从不为外人所知的乳名“可卿”。

  果何人哉,如斯之怪也!

  再看她的卧室。

  原文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甲戌侧批:此香名“引梦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甲戌侧批:刻骨吸髓之情景,如何想得来,又如何写得来?[进房如梦境。]】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甲戌侧批:妙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甲戌侧批:设譬调侃耳,若真以为然,则又被作者瞒过。】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摆设就合着他的意。】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甲戌侧批: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

 

  除了红娘之鸳枕外,挂的画是杨贵妃之《海棠春睡图》,底下更直接白描,其闺房之用具,不是曾为妃子所有,就是公主曾使用过。

  果何人哉,如斯之奢侈也!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众人之表现更叫人不可思议。

  原文

  (宝玉)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甲戌侧批: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脂砚斋说秦可卿是“定可继家务事者”,但书中究竟何处可以看出这一点呢?完全没有。

  原文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戌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靖本多署名“棠村”。]庚辰眉批:可从此批。靖眉批: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壬午季春。笏叟。】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庚辰眉批:松斋云:好笔力。此方是文字佳处。】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庚辰侧批:八字乃为上人之当铭于五衷。】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庚辰侧批:老健。】

 

  从书中也找不出秦可卿究竟“好”在何处。

  还有更不可思议者。

  原文

  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甲戌侧批:补天香楼未删之文。】【靖侧批:是亦未删之笔。】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甲戌侧批:非恩惠爱人,那能如是?惜哉可卿,惜哉可卿!】于是,合族人丁并家下诸人,都各遵旧制行事,自不敢紊乱。【甲戌侧批:两句写尽大家。】

 

  第十四回原文

  宝珠自行未嫁女之礼外,摔丧驾灵,十分哀苦。

 

  第十五回原文

  “宝珠安于里寝室相伴”;“宝珠执意不肯回家,贾珍只得派妇女相伴。”

 

  果何人哉,如斯之受人爱戴也!

  如果按照《石头记》表面文字意思去理解,书中对秦可卿的描写,就有如“天方夜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通过挖掘《石头记》字里行间所埋藏的深意,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吧。

  《石头记》第十三回,详细地记述了秦可卿之死,而答案就在其中。

  (1)我们首先来看看装殓她的棺材:

  原文

  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甲戌眉批: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出在潢海铁网山上,【甲戌侧批: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蒙侧批:“坏了事”等字毒极,写尽势利场中故套。】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贾珍听了,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赏。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甲戌侧批:的是阿呆兄口气。】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甲戌侧批:政老有深意存焉。】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甲戌侧批:夹写贾政。】【甲戌眉批: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蒙侧批:“代秦氏死”等句,总是填实前文。】

 

  脂砚斋批道:“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

  脂砚斋向来“又当婊子又立牌坊”,一边逗漏又一边遮掩,但是,“五尺墙头遮不得,留将一半与人看。

  “樯者,舟具也。”没错,但后一句就不用看了,那是有意转移目标。意思是说:“樯”,即桅杆,挂帆用。【此乃“樯”之本意。黄砚堂】“樯木”,就是做桅杆的那根木头。

  贾珍为了祭祀秦可卿,更是兴师动众。

  原文

  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推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甲戌侧批:删却,是未删之笔。】【靖眉批: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

 

  “西”字在何处?为什么用“西”字就“读之令人酸鼻”呢?

  《石头记》正文之“天香楼”,在靖藏本中作“西帆楼”。【所以靖藏本在版本学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不言自明。黄砚堂】何谓“西帆”?“西帆”之“西”,“栖”也,也是两栖动物之“栖”;“西帆”者,“栖帆”也,是说(船)“帆”就像鸟儿一样“栖”(挂)在桅杆之上。而桅杆呢?即上面所说之“樯木”也。

  此“樯木”产自何处呢?出自“潢海铁网山”。“潢”者,“积水池”也,这是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潢海”,“积水池”而被称作“海”,那是什么地方?

我们知道北京有北海、中南海等。北海、中南海合称“西苑三海”,亦称太液池,本是元、明、清帝王的花园,属于禁苑。“西苑三海”其实就是湖泊,那么为什么称之为“海”呢?那得从蒙元说起,对蒙古人来说,水珍贵如生命,美丽如花园,古代蒙语称水为“海”,“海子”意即花园。在北京(元朝时叫大都),有一长串经人工拓展的湖泊:积水潭【注意,这就是“潢”之来历。黄砚堂】、什刹前海、什刹后海、北海、中海、南海,这些湖泊大都称为“海”。

  “铁网山”,那是什么山?“铁网”者,“禁苑”之“禁”也,禁止老百姓靠近或进去,现在不是还有很多这样的铁丝网或围墙吗?这么解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潢海铁网山”,“铁网山”在本是“积水池”而被称为“海”的地方的边上,而且还属于“禁苑”之山,这能是什么地方呢?“景山”也。【第二十六回,冯紫英道:“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这里也有“铁网山”,为红楼四侠伏线。】

  景山,座落于北京故宫北面,历经金、元、明、清四代皇朝,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金朝在开挖琼华岛畔的西华潭(在今北海公园)时,将挖出的泥土堆成土山,就成为最初的景山。明朝时叫万岁山,也称煤山,传说是明宫堆煤堆出来的山;清朝时改称景山。清初,在景山背后的东北方位,有寿皇殿、永思殿、观德殿等一组建筑,是皇家办理丧事及供奉祖先画像的地方。【与宁国府之宗祠对看。黄砚堂】

  天香楼,也就是西帆楼,在什么地方呢?在宁府花园会芳园。所以“会芳园”即“景山”,“会”者“汇”也,将诸“芳”“汇”在一起,可不就成“景”了吗?脂砚斋曾提醒道:“会芳园,字意可思。”而秦可卿就吊死在“会芳园”的天香楼、即“西帆楼”上。

  “潢海”即“西苑三海”;“铁网山”即“景山”。“西苑”和“景山”本就是明清时的“禁苑”,是“铁网”围着的地方。

  谁像“帆”一样“栖”在西苑三海边上的景山的“墙木”上呢?崇祯也。

  崇祯,名朱由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于3月19日,吊死在景山的槐树上!

  这个“西”字读之不令人鼻酸吗?

  作者还觉得不够充分,因为此墙木“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所以又让贾政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甲戌侧批:政老有深意存焉。】

   这是在强调:秦可卿,非常人也。而且此木“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赏。”请问政老,崇祯不配享用此物吗?

 

  所以,秦可卿,崇祯也。有人却在东北寻找“潢海铁网山”,晕!这正是:

    光天化日至中地,德雨仁风显神州。

    尧街舜巷或可忘,蛮岭荒山且莫诌。

 

  (2)牵强吗?好,再往下看。

  第十四回原文

  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庚辰眉批:“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妙甚!】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脂砚道:“奇甚妙甚!”这个脂批才“奇甚”。“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就可以了,为何“妙甚”?

  我们来看看妙在何处。“洪建兆年不易之朝”,“洪建”者,洪武、建文也,明朝最初的两个皇帝;“兆年不易之朝”,明万历朝也;“冢孙妇”,长孙之媳妇也,崇祯之兄朱由校正是万历帝之长孙,崇祯继其兄而为帝,喻之为“长孙媳妇”,也不为过吧?此处也早被一位仁兄看出,此兄高明。

  所以,秦可卿,崇祯也!说得过去吗?

 

  (3)巧合吗?让我们继续。

  第十三回原文

  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庚辰侧批:又起波澜,却不突然。】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甲戌侧批:善起波澜。】

 

   “黉门监”,这是个什么官?“黉门”者,“黄门”也;“黄门”者,太监也。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召百官而无一人上朝,19日以发覆面【无脸见先人也。】吊死煤山之槐树时,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相陪,惨不忍睹。

  能让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就这么死去吗?

  于是贾珍趁“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甲戌侧批:妙!大权也。】”来吊唁时,在“逗蜂轩【甲戌侧批:轩名可思。】”,【“逗蜂”,“兜封”也,兜售官爵之意,揭露明朝阉党之害,最后连皇帝死了请个侍卫,都还得花钱向他们买。】为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这刚好符合崇祯皇帝的身份。所以贾珍“此时心意满足”。

  皇帝驾崩,只有个“五品龙禁尉”相送,就能“心意满足”了?当然不会。

  第十四回原文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这六家与荣宁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

 

  与荣宁两家一起称为“八公”的其他六家一起前来送殡,而且其名字中还暗寓“十二支”,够威风了吧?不,还不够。

  原文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王府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东南西北四王齐聚,这才符合皇帝之丧礼也。

 

 (4)我们再看看秦可卿所得之病。

  《石头记》第十回,秦可卿得了怪病,恰好冯紫英处来了位医术高明的张太医,贾珍便郑重其事地请张太医前来看病。张太医还挺牛,第二天才来,并断定秦可卿并不是有“喜”。

  原文

  (张太医道:)“大奶奶从前的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蒙侧批:恐不合其方,又加一番议论,一方合为药,一为夭亡症,无一字一句不前后照应者。】是不是?”这婆子答道:“可不是,从没有缩过,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

 

  这是什么病?“红尽”也。“红尽”者,“朱尽”也,朱家王朝走到尽头了!所以秦可卿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再看张太医的诊断。

  原文

  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

 

  张太医名友士,“太医”,给皇帝看病之人,点明秦可卿乃皇帝也;又,这个太医来自冯紫英身边,点明冯紫英【此人是谁?皇太极也。伏线。】也是皇帝身份。

  “张友士”,“张有死”也,“张”,“看”、“望”也,一看便知“有死无活”,已无可救药矣!这就是满清给当时的明朝下的诊断。故,“张友士”,乃满清判断明朝局势之谋士也。【颇似范文程所干勾当。伏线。黄砚堂】

    张友士道:“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这句分明是在说“今年一冬”是死不了的;那么所谓“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其实是在说过了春分就死定了。

  怎么就死定了呢?

  “可望全愈”,“克亡圈纡”也,“克”,严格限定期限,如克日;“纡”,“系”也;“圈纡”,用圈系;“亡圈纡”,亡于用圈系,上吊或勒死也。“可望全愈”,即“克日上吊”也。崇祯正是在春分后的三月十九日,吊死在煤山的槐树上。明朝也就此灭亡。

  “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这是历史,不用算卦,结局早已一清二楚地在那里摆着呢。

 

  秦可卿是崇祯无疑。秦可卿之卧室为何如此奢华?已不言自明;李自成迅速攻进北京,崇祯突然吊死煤山,“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也恰当地道出了当时明朝遗老遗少的心态;至于所谓“瑞珠触柱而亡”、“宝珠摔丧驾灵”,崇祯已死,那些忠臣孝子们,有人以死殉国,【除王承恩之外,据说还有二十人左右。】有人相伴守灵,也十分正常。

  崇祯在处于末世的明朝,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皇帝,曾是明朝“中兴”的希望。据《明史》记载:“(崇祯)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所以,“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脂砚斋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 又道:“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没错,此话不欺人,确是史笔。

 

  我们通过解读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的灯谜诗,已经证明了崇祯皇帝在《石头记》中的存在,现在更证明了秦可卿就是崇祯皇帝。

 

  二、贾蓉,明朝太监也。

  秦可卿是崇祯皇帝,那么作为秦可卿之夫的贾蓉又是谁呢?

    上面说到贾蓉是“黉门监”,“黉门”即“黄门”,也就是太监。但这样就能证明贾蓉是太监了吗?显然证据不够充分。那么我们再来解读另一个谜语,将贾蓉彻底地阉割掉,让他从此死心塌地地做他的太监。

  《石头记》第十回,张太医还为秦可卿开了一副药方。

    原文

    (张太医)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上写的是: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这个药方就是个谜语,很多人明白其中奥妙,但都认为此药方写的是秦可卿,所以此谜至今无解。其实此谜写的乃贾蓉也。

    那么究竟怎么解开这个谜语呢?不用着急,作者自有安排。

  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原文

  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我们也将此“宾主”之分,用在这里的解谜之上。

  “人参、白术、云苓、归身、白芍、川芎、黄芪……”等等,显然第一个字为宾,第二个字为主。那么我们就取第二个字,便为“参术苓地,身芍芎芪,附柴山阿,胡甘……”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这一句是否也应取“建莲子”和“红枣”的第二个字呢?不!这样太过明显,二傻子都明白了,岂不泄露天机,等着受那凌迟之苦吗?

  那么究竟取哪个字呢?不急,我们还是按照作者的指示去做吧。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引”,“应”也;“去”,“取”也。这一句则变为:“应用‘建莲子七粒’取心。”“建莲子七粒”之“心”,指这五个字中间的那个字,即“子”,那么我们“取子”。 

  这样就齐了,“药方”便为:“参术苓地,身芍芎芪,附柴山阿,胡甘取子。”

  翻译成非“药方”文便为:“谗主佞帝,身少雄器,浮财善讹,安敢取(娶)之?”【当代“太医”写字,均龙飞凤舞,常人如观天书,追本溯源,原来出自此处。一笑。黄砚堂】

  那么“红枣二枚”呢?“红枣二没”也,“‘红枣’二字没有”之意。

  我们来解读这个“药方”。

前三句:“谗主佞帝,身少雄器,浮财善讹。”【“浮财”,指金钱、首饰、粮食、衣服、什物等动产。“讹”,讹诈。】

  明朝太监的形象,跃然纸上,毋庸多言。

  最后一句:“安敢取(娶)之?”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为:“安敢娶之?”

  秦可卿乃崇祯皇帝也,身边当然得有贾蓉这么一个侍侯皇帝的太监。作者在这里点明所谓“贾蓉娶可卿”只是假托而已。

  二为:“安敢取之?”

  崇祯登基前后,以熹宗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祸乱后宫、专擅朝政。崇祯登基后不久,一举将其铲除。【后面有详细介绍。】

  据阎崇年先生说:魏忠贤企图垂帘摄政。就是想立一个傀儡小皇帝,他自己来摄政。魏忠贤与大臣秘议由他垂帘摄政之事,内阁辅臣施凤来明确表示反对,说“居摄远不可考,且学他不得”。魏忠贤虽然很不高兴,但是没有办法,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魏忠贤还曾策划政变。天启帝刚断气,停灵在乾清宫。群臣哭哀,气氛悲凉。魏忠贤单独在殿内接见阉党骨干、兵部尚书崔呈秀,说要发动政变。崔呈秀以天时不备谏止,此事遂作罢。

  而客氏居然还曾效仿吕不韦,企图改变朱明的血统。

  祸国殃民的太监岂敢有如此非分之想?!所以,“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于是太监贾蓉继续做他的太监。

 

  三、贾敬,嘉靖也

  既然秦可卿是崇祯,那么贾敬是嘉靖皇帝无疑,这点早有人指出。

  关于贾敬,书中并无正文,只是借众人之口,捎带提及。

  第二回,子兴叹道:“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第十回,贾珍因后日是贾敬寿日,曾去请安。“我方才到了太爷那里去请安,兼请太爷来家来受一受一家子的礼。太爷因说道:‘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意往你们那是非场中去闹去。你们必定说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众人些头,莫过你把我从前注的《阴骘文》给我令人好好的写出来刻了,比叫我无故受众人的头还强百倍呢。倘或后日这两日一家子要来,你就在家里好好的款待他们就是了。也不必给我送什么东西来,连你后日也不必来,你要心中不安,你今日就给我磕了头去。倘或后日你要来,又跟随多少人来闹我,我必和你不依。’”

  第十一回,寿日当天,王夫人道:“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这不竟是我们来过生日来了么?”凤姐儿说道:“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第十三回原文

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所以,“贾珍见父亲不管,亦发恣意奢华。”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贾敬因为要主祭,才唯一一次露面。然后,“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静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不在话下。”

  第六十三回原文

  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注意,皇帝死才曰“宾天”。黄砚堂】众人听了,唬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下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便向媳妇回说:“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众道士慌的回说:‘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天子听了,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

 

  这就是贾敬,死后才“入彼私第殡殓”。而且贾敬之死叫做“老爷宾天了”,所谓“宾天”,特指皇帝死去。

  此君究竟系指何人?乃明朝嘉靖帝也。

  嘉靖(1522~1566),名朱厚熜。贾敬可以说是嘉靖的翻版。嘉靖在道士邵元节和陶仲文的蛊惑之下,酷好修道,不住皇宫住“西苑”。在位四十五年,大部分时间不上朝、不理国事,后期二十七年更当起了甩手掌柜。《明史》记载:“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齐醮。督抚大吏上符瑞,礼官则表贺。”最后也死于吞服丹砂,将死时才被移入皇宫,随即一命呜呼。

  嘉靖崇信道教,宠信严嵩,酿成了“壬寅宫变”和“庚戌之变”。时人讥之曰:“嘉靖者,家尽也。”从嘉靖开始,明朝国事衰颓,已经步入了末世,到崇祯时,正好百年左右。正是:“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不谬也。

  我们再来看看第五回关于秦可卿的判词和红楼曲:

  判词:“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红楼曲之“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其中,“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是秦可卿、即崇祯之谶语。但为什么又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呢?这是在为明朝寻找失败的原因。意思是说,不能责怪崇祯皇帝无能,国事荒废(箕裘颓堕),从嘉靖朝就开始了。

 

    崇祯是明末清初朱明的代表人物,而崇祯在《石头记》中又是“焦首”又是“煎心”,最后还“克日上吊”。现在我们可以下结论了吧?《石头记》就是“明史”,而所谓“红楼梦”就是“朱楼梦”,即“朱明之梦”,这是《红楼梦》之书名的来历之一。不仅如此,“红楼梦”还是“青楼梦”,即“满清之梦”。要知端的,请看《石头记》的另一把入门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