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朱总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0:16
朱镕基(1928年10月1日-),中国湖南省长沙人,曾任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93年-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93年-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98年-2003年)。
早年生活 朱镕基故乡位于湖南望城县安沙镇和平村棠坡,棠坡朱氏是朱元璋的直系后裔,为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一支,朱镕基是为朱元璋第十八世孙。
 朱镕基于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由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毕业。1952至1958年在刚刚成立的国家计划燃动局任组长,曾经反对过毛泽东的“大跃进”政策,之后被打成发配到国家计委业余学校任教员。
1962年摘去右派帽子(不是平反,是赦免,仍然被称为“摘帽右派”),分配至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朱镕基百科内容来自于:合局任工程师。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再次被肃清,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5年,任石油化学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不久被安排在生产部门担任副主任工程师。 1978年,邓小平开始经济改革,朱镕基和许多右派一道得到正式平反,恢复了中国共产党党籍,并调入刚刚成立的中国社会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本来人过中年万事休,但朱镕基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工作中去,并得到党内的重视。其间出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一职。 邓小平十分赞赏朱镕基“一切向前看”的精神和大胆的经济改革理念,他曾称赞朱镕基:“有主见,干实践,懂经济。”
调任上海 1979年朱镕基调任国家经委任燃动局处长,1980年升任为副局长,并获高级工程师职称。
1982年5月24日被任命为国家经委委员兼技术改革局局长,1983年8月升任为国家经委副主任兼国家经委党组成员。
 1987年11月1日,当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同年12月调任为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
1988年4月25日,任上海市长;
1989年8月兼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在任期间,他由于关注民生疾苦,强调干实事不摆花架子,并且推动和管理了上海浦东新的发展,而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好评。
副总理 1991年4月8日,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朱镕基被补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1992年6月兼任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
1992年秋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期间,他主要精力集中于工业、农业、金融业的改革。工业方面致力于解决国企间的“三角债”问题,而农业方面,清理了农村政府采购“打白条”的现象。
1993年3月29日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同年7月2日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任央行行长期间,朱镕基抑制了当时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以及金融市场的混乱苗头,在总量上控制住了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四年有力得当的宏观调控,他成功完成了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任务,抑制住了国家经济增长过热的现象,实现了“软着陆”, 并打击了官商勾结的利益集团,这些成绩使他被公认为一个有才干的经济总理。作为主管经济的副总理,其优秀的政绩及强硬的作风,备受国内外赞扬,也因此被冠以“经济沙皇”的名号。
总理 1997年9月朱镕基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常委;
1998年3月众望所归出任国务院总理。
 1998年就任总理后,继续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务院体制改革,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幅度的机构精简,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举债促进经济的成长、增加公务员薪金等方法,使得中国经济能够在软着陆后再度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此外他还严厉打击腐败与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动,在其指示之下侦破了历年来最大的一起走私案——远华案(主犯赖昌星),逮捕多位福建省的高级官员。 朱镕基退休之后,社会上开始对其担任总理期间的部分政策出现反思的声音。质疑主要在于几个方面:其国企改革导致大批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高等教育产业化以及医疗产业化都加重了弱势群体的负担。
个性 朱镕基拥有较高声誉,以雷厉风行、为官清廉闻名,行事作风铁腕强硬。
家人 朱镕基的妻子劳安,曾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因其哥哥劳夫特与朱镕基是中学同学而结识,并与朱镕基后来成为大学的同学。朱镕基与劳安有一对子女。子朱云来,现在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的首席执行官、一女朱燕来。
简历 朱镕基 1928年10月1日——出生于长沙县。
194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现名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1947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期间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
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7月——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生产计划室,不久,升任副主任。
1952年12月——调入刚刚成立的国家计划燃动局,任组长。
1953年——入国家计委综合局,任组长。
1958年——任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反右运动中被划为“”。
1959年——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不久调回,在国家计委业余学校任教员。
1962年——被摘掉右派帽子,分配至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局任工程师。
1970年——下放至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5年——任石油化学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不久被安排在生产部门担任副主任工程师。 1978年——调入刚刚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右派问题得到平反,并恢复中共党籍,同年,任该所下属的工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1979年——调入国家经委任燃动局处长。
 1980年——升任燃动局副局长,并获高级工程师职称。
1982年5月24日——被任命为国家经委委员兼技术改革局局长。
1983年8月——被任命为国家经委副主任兼国家经委党组成员。
1984年——4月,兼任国务院非常设机构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5月出任清华大学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并获教授学衔,同年9月任国家经委党组副书记。
1985年12月14日——兼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
1986年11月22日——首次被《人民日报》进行专题报导。
1987年9月12日——任全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1987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
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1992年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98年——兼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1998年3月——任国务院总理。同年4月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5月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 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退休后的生活 朱镕基拉胡琴唱京戏 退休后的朱镕基,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趋增多。他现在的最大原则是不跟任何人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兴致来时,还会与夫人劳安一起“妇唱夫随”地来一段京戏。他的每一天平和而充实,正过着一个退休老人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退休,温家宝接任总理。
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时至今日,一年过去,不见踪影的朱镕基,一切都好吗?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朱镕基任期届满时,海外媒体曾热衷揣测他的去向,有说他可能回清华教书,有说他可能回故乡归根,有说他可能以某种方式尽余热。
至今看来,这些揣测无一正确。
正式退休前,朱镕基在最后一次听取香港特首董建华进京述职时,曾向在场询问其去向的记者透露退休后,将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果然,告退政治生涯后,他深居简出,低调异常,不再于公众场合露面。
与退休后的朱镕基接触过的人透露,现在的朱镕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他的心态也完全回复到平民百姓之状。以前,他当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的时候,屡次自我感慨身上的担子重,压力太大日子不好过。现在,他无官一身轻,每天的日子过得自在而松弛。
最大原则不谈工作
退休后,朱镕基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谈工作。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已不在职的他,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再和他谈工作。
离开中南海的总理座椅后,朱镕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过上海,去过湖南,也去了广东。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他都极力避免与地方官员接触时谈及工作。中国的惯例是,即使退下来的国家领导人来到某地休养,当地领导人亦会进行礼节性拜访。每当这些官位在身的人来访时,快人快语的朱镕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朱镕基在任时,是个公认的“工作狂”。自一九五一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包括被打入“右派”的监督改造在内,他总共工作了半个世纪又两年。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第二生命,不过一年前,他说放下就放下,丝毫不留余地,也足见他的个性。
朱镕基之所以如此重视“不谈工作”的问题,自有其深刻的考虑。他作为前任,已经把工作彻底交接给后任温家宝,如果他再恋栈地指手画脚,不仅对国务院新班子的领导不利,与自己的做人风格也不符。为此,聪明的朱镕基避免与任何人谈论涉及“工作”的话题,不愿意带来哪怕一丁点的被动影响。为求双重保险,他同时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替他把关,婉言谢绝亲朋好友之外的拜访者。
文笔上乘记忆力强
朱镕基在位时,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每日的阅读量仍然相当大,除了文件和汇报材料外,坚持阅读国内报刊、海外报刊、英文原版报刊。那时,海外各个层次的来访者,只要和朱镕基见面交谈过,几乎无不佩服他的知识面和记忆力。现在,虽然他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从小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却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现在他无需再读文件和汇报,可以把更多时间转向兴趣阅读。退休后,他开始有计划地阅读过去想读但没大块时间读的书籍,文史哲、科学、人物,种类繁多。
过去,人们对朱镕基的记忆和口才有所领教,但对他的文笔水平可能知之甚少。朱镕基在历来重学的湘风熏染下,年轻时文笔就表现出色。据他的中学同学回忆,朱镕基在湖南长沙一中就读时,有两门功课颇为突出,一门是国文,一门是英文,他的国文作文和英文作文常常被学校作为范文陈列于玻璃窗中。
朱镕基上大学虽然选择学习工科,但他曾对记者这个行当表现出浓厚兴趣。1948年,他在清华大学参与主办过一份名为《晓露》的校内油印报。他身兼数职,又是采写,又是刻板,又是给读者复信,虽然很辛苦,但乐此不疲。1999年春节前夕,朱镕基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前往国务院参事室拜年,见到时为参事室副主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公报》著名战地记者吕德润时,高兴地对吕德润说,:“你曾经是我的偶像。”并欣然与吕德润合影。
喜欢京剧擅长拉琴
朱镕基1928年10月1日出生。他是个遗腹子,还未从母亲腹中降生,父亲便已因病过世。10岁时,他母亲又撒手人寰。他从小被三伯父朱学方收养。
三伯父喜欢京剧,会拉京胡,耳濡目染下,朱镕基也成了小戏迷。后来,朱镕基考入长沙一中,正巧教师中也有京剧爱好者,于是朱镕基的京剧瘾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票友老师的训练下,朱镕基不仅唱得有板有眼,而且拉得也有腔有调,在长沙一中时还出演过《贺后骂殿》里的赵光义。
寄宿于学校的朱镕基,经常在宿舍里与同学们自娱自乐,每逢节假日,只要朱镕基在,宿舍里就会传出胡琴声。有个舍友学会了两句《击鼓骂曹》,就去找朱镕基伴奏,结果“平生志气运未通,好似蛟龙在浅水中。有朝一日春雷动,得会风云上九重。”被唱得荒腔走板,与朱镕基的胡琴无法合上调,恼得朱镕基调侃挖苦,“我这真是对牛弹琴啊!”引得宿舍的同学大笑不止。
少年时的爱好,现在又成了朱镕基老年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镕基这个老京剧迷,变得愈老弥坚,拉胡琴已经成为他退休后的一大乐趣。朱镕基在副总理和总理任上,曾比较低调对待自己的京剧爱好,所以内地人基本上都不知道他喜欢京剧,更不知道他拉京胡还有一手。
朱镕基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胡琴拉得蛮有水平,为此朱镕基不时会同这位身边人切磋琴艺,有时还会谦虚地向他学习两招。更幸运的是,朱镕基的夫人劳安也是个京剧爱好者,她过去学过梅派和荀派唱腔。朱镕基夫妇二人在清华读书时,曾先后在清华京剧队当过票友。现在,当两人兴致都起时,在家来场夫妻京剧会也不是罕见事,夫人吊好嗓子开腔时,朱镕基坐在一旁,用京胡为夫人伴奏,其“妇唱夫随”的情景,煞是其乐融融。
乐于聊天谈笑风生
朱镕基与妻子劳安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说好。朱镕基与劳安的结识,得益于朱镕基中学时的一位同窗好友,劳安是朱镕基一位名为劳特夫同学的妹妹。劳安性情温和,且干练。她嫁给朱镕基后,无论朱镕基政治上受到什么冲击,她始终不离不弃,与他携手共患难。在朱镕基卸任前,她以总理夫人身份露面时,总是面带微笑默默地伴在夫君一侧。
生活中,劳安对朱镕基的关怀无微不至,从起居到饮食。朱镕基以前在领导岗位时,除非工作需要,否则他都回家吃饭。朱镕基与毛泽东同是湖南老乡,众人皆知毛泽东酷爱吃辣,但朱镕基却不怎么吃辣,他吃得比较清淡,对湖南的笋子和干菜情有独钟。朱镕基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运动基本以散步为主,讲究的是持久而非剧烈。
朱镕基已过了七十五岁,进入晚年后,身体上难免有些小毛病。朱镕基退休以来,做过一次小手术,切除了一个良性肿瘤。听说,这个小瘤子曾让劳安分外紧张,甚至让她寝食难安。当朱镕基的小肿瘤割下后送病理检验证实确为良性时,劳安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之前,其实所有知情者都认为那不过是个良性小瘤,不会有大碍,所以连中央有关部门都没有报告,但唯有劳安对那小瘤放心不下,直揪心到水落石出。
别看朱镕基以前严肃得吓人,现在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其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且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
朱镕基的书法 书法苍劲却极吝赐
朱镕基曾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还出任过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朱镕基的清华教授头衔并非虚戴,他确实带过4位博士生,那4位博士生的名字分别为杨宏儒、陈文、赵平、刘铁民。朱镕基1987年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时,兼任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后来,他调到上海任市长、再调入国务院任副总理,当导师善始善终,坚持把4位博士生指导毕业。朱镕基对他所带的博士生,从论文的选题,到论证的方法,逐一过目,论文最后的答辩评语,也是他亲自拟写。
朱镕基的字,写得遒劲潇洒。读者不妨看一下他1988年写下的4个字———清正廉明,这年,正是朱镕基的60大寿,他特别以这4个字自勉。先不说这些字的政治含义和个人追求,至少从这4个字里,人们可看出朱镕基的书法功底。国人尽知,朱镕基在位时,几乎从不题字。但朱镕基并没有把书法丢掉,退休以后,他练习书法的时间多了,字自然也越写越苍劲。可人们向他索字时,他仍是颇为吝赐。
清官留名不返故里
朱镕基的祖籍在湖南乡下,家境败落后,他父亲朱希圣迁居长沙市,所以朱镕基从小成长于长沙市。据说朱镕基17岁那年,曾回过一次乡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学方做出决定,让朱镕基与自己的儿子朱锦民一同赴上海赶考。朱镕基在上海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结果两所大学均考中。最后,朱镕基选择入读清华,当年清华考生的入选率是4%。自入京读大学后,朱镕基再未回过老家。
朱镕基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盼望他回去!他没能成行;退下来后,他老家的干部更盛情力邀,但朱镕基最后还是没有返乡。朱镕基并非对故乡没有情感,他心中的顾虑仍然存在。在位时,他担心家乡拿他旗号行事;下来后,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其实,像这样少年离开乡下老家从此未返的领导人不止朱镕基一个,邓小平从少年时期离开四川广安乡下赴法勤工俭学,即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驻重庆时也没有返回家乡,最后仍是终老未归。
朱镕基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他曾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退下来后,老百姓只要给他一个清官的评论,他就很满足了。
注重晚节的朱镕基,至今仍视清名高于一切,所以他很注意防范自己的名声被不当使用,对故乡也同样。
人物评价 不搞权术,不拉帮派的朱镕基无疑是中国官场的异数,全凭铁面无私的浩然正气与鹤立鸡群的济世之才得以在政坛上天马行空,纵横驰骋。而他的秉性其实不属于,也不容于这个尔虞我诈的名利场。这一点他自己在最近的谈话中也有所流露。
中国的官场文化决定,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不愿同流合污的人要么出局,要么去坐冷板凳。按照这个一般规律,朱镕基本来是没有机会做总理的。不过朱镕 基的超人的才华又是任何人都无法不垂涎的瑰宝,特别是在打硬仗的九十年代中期,他的同僚们更无法不依靠他的智能。所以,朱镕基实际成了“限制使用”的对象,或者说官场的最高级打工仔,既被请来冲锋陷阵,又处处遭到监视和掣肘。
对功高震主的恐惧促使忌妒朱镕基智商又离不开他辅佐的人把他的权力牢牢限制在经济领域。作为堂堂一国总理,朱镕基不要说不能象周恩来那样染指外交、国防这些大政方针的具体操作,即使在分工负责的经济工作方面,他的权力也远远不如昔日的。例如朱镕基指挥国有企业改革的权力,就一再被人以中央经济工作小组的名义临阵剥夺,致使其许多倾注心血的计划无法彻底贯彻和推行。
大志未伸的“治天下匠”   
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朱镕基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任劳任怨,惨淡经营,用最小的权限取得了最大的功绩。他用自己优异的“毕业成绩单”表明,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治天下匠”。
可惜的是,中国没有给朱镕 基这位“治天下匠”更多的机会,令他大志难伸。朱镕基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决不单纯局限于经济领域。他大刀阔斧地精简中央政府机构,说明他深知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严查走私,也有向既得利益阶层开战的心思。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上上下下的阻挠,使权力有限的朱镕基最终对于中国那些根本性问题鞭长莫及。历史又无情地翻过了沉重的一页,可是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让朱镕基为这份沉重负责。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尽管官方宣传机构对朱镕 基历来不肯给予多少褒扬,但公道自在人心。朱镕基廉洁、公正的形象已经在民众中的心目中扎根,并且远远高于官方媒体刻意包装的政治人物。因为在中国真正德才兼备的政治家确实太少,朱镕基这样百年难遇的天之骄子更寥若晨星。
中国需要朱镕基式人才,更需要一种能够使此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政治机制——那就是民主普选。如果中国目前具备民主普选机制,那么可以肯定,朱镕基不仅只是总理,还有希望更上一层楼,以其才干为中国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中国经济面临财政赤字扩大、金融系统危机、内需严重不足、失业人口激增、贫富悬殊加剧、地域差距拉大等堆积如山的新问题和新困境时, 壮志未酬的“治天下匠”急流勇退了。
这位杰出总理的引退, 带给海内外中国人一种久违而巨大的政治失落感,他在渴望济世英雄的庶民心中所留下的心理空白,短期内不可能被取而代之的温文尔雅之士添补。但人们仍然期望他的后任能够保持他的清流作风, 给企盼政治文明的中国老百姓一点阳光。 最后,让爱戴朱总理的人们共道一句:总理,珍重